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第六百二十七章 鬼精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二十七章 鬼精

第六百二十七章 鬼精


更新時間:2024年04月09日  作者:三秋空城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三秋空城 |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玄幻奇幻


劉鴻生和宋子文對汽車工廠的事情非常上心,建廠的這段時間一直在跑供應鏈、原材料、銷售渠道的事情。

銷售渠道最不用擔心,基本上產量決定銷量,造出來多少就可以賣出去多少。

供應鏈方面,主要問題就是一些零部件國內還無法生產,需要從老美那邊進口。好在零部件進口遠比進口整車便宜太多,而且十分方便成批量運輸。

再加上專利是李諭自己的,最終造出來的整車價格絕不會比進口車貴。

劉鴻生越干越起勁,幾天后他對李諭說:“昨天我在碼頭見到幾個日本商人,他們聽說我們要做汽車工廠后震驚不已,因為他們現在連汽車的結構都沒有完全弄明白,據說還有人研究您的差速器模型。”

李諭笑道:“他們正在發展飛艇這項很有前途而且高大上的產業。”

“飛艇?”劉鴻生想了想,“就是那種大大的氣球?”

“是的。”李諭說。

“這東西好啊!”劉鴻生說,“我記得新聞上好像還提到飛艇轟炸過巴黎、倫敦。”

“反正鬼……點子多的日本人研究方向對了,”李諭說,“估摸著他們今年就能開通飛艇航線。”

劉鴻生竟然有點羨慕:“會長先生,您精通科學,為什么沒有搞天上的飛艇?”

“搞了呀,”李諭說,“天津的馮如飛機廠幾個月后應該就能推出客運飛機。”

“怎么又成了飛機?”劉鴻生有點糊涂了。

“額……”李諭不太好解釋,只好說,“因為我覺得飛機稍微親民一點。要是研制飛艇,造價太高,票價也高得離譜。咱們國力貧弱,弄不起。”

“有道理!”劉鴻生很接受李諭的解釋,“就像蜂窩煤,我們最需要這種用科技提升效率的發明創造。”

“科技就是這么用的,”李諭說,“而且飛機已經爬升到了一個很可怕的產能,日本人估計不愿意涉足。”

劉鴻生尷尬道:“很可怕的產能?我可沒有見到過。”

“我說的是歐美那邊,他們這兩年開足馬力生產飛機,已經遠超戰場需要,等戰爭結束,就會出現大量閑置的飛機和零部件。”李諭說。

“閑置就太可惜了。”劉鴻生道。

“那時會有很多飛機被改裝成客機,以收回成本并創造利潤。”李諭說。

人類歷史上真正的民航事業就是這么起步的。

飛機在一戰中迎來了一波爆炸式發展,戰爭結束后,很多機體較大的轟炸機被改裝成了客機。

美國一戰期間也造了不少飛機,但還沒來得及用在戰場上,德國就投降了,于是順勢發展了航空郵政業務。

劉鴻生商業神經馬上被觸動:“如果便宜,咱們買點飛機過來挺合適。”

李諭點頭道:“可以買,畢竟馮如飛機廠的產能并不高。”

劉鴻生又說:“日本人精打細算,說不定也會借機發展飛機和汽車工業。”

李諭無所謂道:“他們想干什么,咱們說了也不算,任他們去吧。”

一戰后,一個叫做戈姆勒的美國人到了日本,本來想搞飛機行業,但就是因為市面上飛機零部件太多,創業失敗。

于是戈姆勒被迫進入汽車制造業,幫著小鬼子造出了一些三輪車,并創立了一家叫做實用自動車制造株式會社的公司,——這家公司就是日產汽車的鼻祖。

一百年后,汽車是日本的絕對支柱產業,不過很長一段時間里,日本的汽車市場一直被美國汽車霸占。

直到1936年,日本市場上銷售的仍然大部分是美國的福特、通用、克萊斯勒汽車。準備發動侵華戰爭后,日本對汽車的需求越來越大,才決定繞開美國,自己造汽車。

至于方法嘛,一方面打壓美國汽車,諸如設置銷量配額、不允許美國企業擴充產能等;另一方面就是在政策上大力扶持本土汽車。

打壓美國汽車公司很好理解,咱們就說說小鬼子是怎么扶持本土汽車產業的。

他們的絕招就一個:山寨。

完整點說是山寨歐美汽車以及保護山寨汽車工廠。

后世很多鍵盤俠天天噴國產車山寨,但實際上小鬼子才是最會山寨的。

開始時日本汽車直接從里到外照抄福特、雪鐵龍等歐美汽車公司的產品,簡直一模一樣。

那時候的日本汽車完全可以套用鍵盤俠們的說法:全公司最重要的就是皮尺部。

日產汽車在1934年發布了一款汽車,大吹特吹它“源自15年制造輕型汽車的經驗”,但實際上完全抄襲自一款英國汽車。

不過小鬼子很狡猾,他們在一些細節處做了修改,那個年代沒有完備的侵權法案,英國人只能認栽。

豐田汽車在1935年推出的第一款車ModelA1則是個大雜燴,發動機抄的雪佛蘭Six,底盤和電子系統抄的福特V8。該車在1936年投產時,前臉看起來像克萊斯勒Airflow,而后部則像福特V8旅行版。它的轎車版則直接抄襲了克萊斯勒Airflow,發動機繼續照搬雪佛蘭Six,尺寸完全一樣,排量都是3389毫升。但最大功率只有62馬力,低于雪佛蘭的75馬力。

也就是說抄襲得沒有完全到位,質量和體驗上比不過歐美汽車。

而且光造出來還不夠,你得賣出去才行。

當時日本國產汽車的售價比美國車貴了非常多,比如一輛日本國產車Datsun售價300英鎊,美國福特同類的汽車ModelY售價只有100英鎊左右,而且美國車的性能還要更好。

但結果有點出乎意料,這款日本國產車的銷量是美國福特汽車的五六倍!

并非日本人真的愛國,而是政策驅使。

日本制定了非常詭異的汽車法規:在法律上,這輛日本國產車Datsun竟然被定義為了自行車!

是的,你沒看錯,自行車!

因此駕駛日本國產車Datsun就不需要駕照,稅率很低,并且因為買自行車不需要車庫,Datsun更加方便,還可以在路邊停泊。

注:日本法律規定,想買汽車,家里得有車庫;另外由于日本的道路太窄,路邊不能停車。

要是再具體追問一下,為什么它會被定義為自行車,應該是日本政府在1930年規定,發動機排量不超過500毫升的車,沒有汽車執照便能駕駛。

后世的日本仍然延續了類似規定,比如他們特有的Kcar,就有非常特別的要求:長×寬×高不得超過3.4m×1.48m×2m,排量不能超過660毫升。購買和使用Kcar享受很多優惠,如更低的稅率、無需停車位證明等等,在日本的銷量非常大,稱得上國民神車。

記得幾年前,有人在某音發了日本Kcar的視頻,一堆跪舔族出現,說什么“人家日本人才懂得生活,不需要面子”,“引入必買!這才是國民車!”之類。

呵呵,這些人要是不光耍嘴皮子,昌河北斗星也不至于賣不動。

而且日本Kcar售價折合人民幣最少要8萬,就那弱雞的動力、寒酸的配置、奇葩的外形,鍵盤俠會買?

咳咳,有點說多了,提到小鬼子就來氣。

反觀咱們在八九十年代大力發展汽車產業時,定的“市場換技術”政策就有些過于厚道。那么多年下來發現,一點技術沒換過來,就給了一款三菱老發動機被忽悠了無數年。

括弧,大眾也沒給一汽、上汽多少技術。

外國車企躺著賺了幾十年錢。

后來咱們痛定思痛,還是自己搞研發,才讓國產車慢慢站了起來。

這是一段很多人忽視的歷史,畢竟大部分人不可能去關注企業史或者商業史。

說回眼下,李諭知道日本早晚會去搞汽車和飛機產業,阻止不了,也沒必要阻止,只要稍加干預就是。

二戰前日本的汽車完全就是山寨,厚著臉皮硬抄歐美,拿它沒轍。

飛機這方面,二戰前小鬼子下的功夫比汽車多,重視程度也要高(原因又要牽扯到日本陸軍和海軍的馬鹿之爭)。

李諭能搞點小套路到時候坑小鬼子一下,而且還是高端坑。

李諭在國內的汽車和飛機產業,就比較正統,誰叫自己不缺專利,根本沒必要玩損招,——話說以民國政府的水平,也很難通過政策大力保護本土企業,更別提擠走外資。

宋子文拿著一摞文件走進李諭的房間,對他說:“盛家答應了,會按照我們的要求提供鋼材。”

“辛苦。”李諭說。

宋子文喝了口水:“幸虧我在漢冶萍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混了個臉熟。”

實際上他因為“情傷”的緣故,并不想再去盛家;盛家最終也是看在李諭與盛宣懷的關系以及盛宣懷臨終的囑托才答應的。

李諭隨口問道:“現在漢冶萍公司的效益怎么樣?”

宋子文說:“非常不錯,可惜盛家繼承人太不當回事,也沒有顧全大局的本事。”

李諭聽后心中一驚,宋子文的口氣中滿是對盛家繼承人盛恩頤的不屑,多年后,他說不定又會動了吞并漢冶萍公司的想法。

在李諭插手后,民國政府并沒有把漢冶萍公司作為抵押物向日本借款,所以漢冶萍還在國人手上。

但這也就無形中給宋子文掃清了障礙。

李諭感覺有些頭大,一時之間不知道以后怎么辦,果然蝴蝶效應防不勝防。

宋子文見李諭沒有回話,繼續說:“漢冶萍下轄的大冶鐵礦生產出來的礦石質量非常好,其中一部分出口到了日本八幡制鐵所,日本人也贊不絕口。”

“他們不止贊不絕口。”李諭說,后半句沒說出來:其實日本人更加垂涎欲滴。

歷史上,日本通過借款手段控制漢冶萍后,對大冶鐵礦進行了長時間的掠奪性開發。日本國營最大的鋼鐵廠八幡制鐵所,早期大部分的原材料都是從大冶鐵礦掠奪而來,數量可能有幾百萬噸。

鋼鐵產業對重工業有多重要不必多說,后來都成了侵略中國的器具。

對于興建亞洲第一個汽車工廠,宋子文表現出了極大熱情,他后來是國黨中很早就表現出對日本態度強硬的高官,在這方面與老蔣發生過很多矛盾。

想到李諭說的將來可以向日本出口汽車,宋子文就異常興奮,“日本人做夢也想不到,他們搞不定的事情,我們可以做到。”

李諭笑了笑說:“商場如戰場,日本人在商戰方面很毒辣,有時會調動政界力量,不可小窺。”

“會長說的是,”宋子文肅然道,然后說,“我這兩天聯絡了上海商界的一些大人物,不管是虞洽卿先生還是朱葆三先生或者其他人,全都支持我們的產業,紛紛表示在公司成立時提供資本金入股,幫助工廠成立。”

李諭說:“上海商界支持對我們是一大利好,以后你和劉鴻生兩人在這邊和他們處好關系。”

宋子文說:“互相扶持是與洋人對抗的最好辦法,我們一定嚴格執行會長的要求。”

劉鴻生則說:“將來咱們干脆自己做個碼頭,又能省一筆停泊和管理費用。至于運輸,有虞洽卿的船隊,也用不著日本人。”

李諭笑道:“就按你說的做,不過我對碼頭不了解,你多多費心。”

“我的煤業生意本來就需要個碼頭,一舉多得。”劉鴻生說。

有他們這種商界大腕出手,加上李諭的專利,汽車工廠的后續運營并不需要擔心,可能更應該擔心的是做大了怎么辦……

另外,想到日本沒了漢冶萍,可能會從別處找掠奪的口子,李諭當晚又給負責潛入滿鐵公司的鄒容發了一封電報。

從他的回信得知,日本果然又在東北成立了一家滿洲鋼鐵公司鞍山鋼鐵廠,以滿足擴充軍備的需要。

這件事更加顯露了日本狼子野心,他們聯合大漢奸于沖漢成立了中日合辦振興鐵礦無限公司,但說是中日合辦,其實完全被滿鐵控制。

日本人立刻就對總面積達上萬畝的數座礦山進行了無節制開采。

要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經濟危機和停止擴充軍備,給日本鋼鐵工業造成了沉重打擊,在東北的掠奪規模可能會提前很多年就達到極為恐怖的規模。


上一章  |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