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長子第843章 朝堂政治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嫡長子 >>大明嫡長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843章 朝堂政治

第843章 朝堂政治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02日  作者:皇家雇傭貓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皇家雇傭貓 | 大明嫡長子 
選擇:


大明改元正德二十年,國家東南西北都變化較大,唯一要說有哪里不變的。

就是山東。

弘治年間的首揆劉健,因為不慎惹怒天子,被貶官至山東。當時他已年過七十,當初人人都覺得這老家伙哪怕是到了山東,最多也就是熬個幾年。

不曾想劉健是個真正的長壽之人,至正德二十年,他已經九十三歲了,仍然在任。

換句話說,二十年間山東就沒換過巡撫。

漢宣帝時,曾經提倡過地方官做得好的,就不要輕易調動,畢竟人家好好的,你換人干嘛。

不過這種制度并不是在任何場景下都能適用的。

首先是當官的那個人自己,時間久了,他就會想升。另外,一個人長期執政一個地方,那很容易改姓,朝廷到時想插手都難。

這是更為關鍵的緣由。

所以漢宣帝的這一做法雖然有其道理,但并沒有被大規模的采用。

反而是幾年一換的流官制占據了主流。

但凡事都有個例外,這兩點因素在劉健的身上就可以被避免。

他不可能再回北京,也一向以清流標榜自身,不屑做一地方權臣。

二十年來,山東成了清流的自留地,也成了他們這幫理想主義者實驗治國的絕佳之所。

然而事實是,山東是各地當中變化最小,最像正德初年的地方。

倒不能說是落后,只是呈現出的模樣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儒家治下,無非就是那幾招。

比如說,這里仍然缺少商業,繼續維持著小農經濟,正德十一年清田令后,算是抑制了土地兼并,再加上推廣紅薯,所以餓肚子的現象是不多的。

就算是遭了什么災,國庫有銀子能夠賑濟,劉健為官清廉,賑災糧不至于被克扣太多。

再比如,路引制度目前也只存在于山東等幾個少數省份中。

這是經濟方面。

在文化方面,山東是位次靠前的科舉大省,劉健在山東各地籌建私塾、弘揚圣學,京師高院當中,山東籍的學生比例最低。

更多的家庭仍然是種地納糧、供子讀書科舉。

不過正如前文所講,這并不代表山東落后,實際上,江南沿海等地商業繁茂,到處都是海外洋人,而在商業影響之下,崇尚金錢的價值觀日益普及,清高的讀書人莫不為之痛心,而這其中大部分反而是比較認同山東。

這其實也是沒辦法的事。

大航海時代之后就是全球化時代,禮儀之邦已經不適用于那個時代,每一個民族、國家都得為了自己的利益去爭取,去搏斗。

所以營造出這樣的市民文化,朱厚照并不后悔。

過分的重視禮教傳統,最后就是誕生出朝貢貿易這種,越貿易越虧的奇怪業態。

這是他的想法。

實際上,劉健的巡撫衙門里擠著不少清流官員,更多的人則已經被他安排到了各府州縣。

現如今的山東,也說得上政通人和,農業至少可以保證處處安定平穩,老百姓也算安居樂業。

早早的將正德二十年朝廷需要的新版魚鱗圖冊重新收齊上報,便是明證之一。

事實上,這幫清談之人,一是沾了朝廷給官員漲俸祿的好處,一是沾了天下清田令的好處,人地矛盾不突出,當官的不一定非要貪財才能過活,這才有了今天這般景象。

在這個地方,你可以說他們沒有東南富庶,他們還說你沒有他們的禮儀興盛。

不過說到底,人有生老病死。

隨著魚鱗圖冊的奏本一道的,還有劉健的辭呈。

這也是朱厚照今天剛到行宮要和臣子們商議的事情。

他說新疆和山東各有一封奏疏,也是指的這件事。

楊一清的奏疏,他已先和戶部尚書、兵部尚書通了氣,隨后拿出來討論也沒什么意外。

處置方式簡單明了:對于哈薩克國的內亂,便是暫時任其發酵,同時秘密接觸其國內勢力。

等到時機,自然就是一擊必中。

朱厚照的對外擴張政策其實算是保守和克制的,但一旦真的動手,那就不會隔靴搔癢。

“……山東巡撫的人選還真是不太好定,希賢公在山東二十年,處處都留下了他的痕跡,主要那里的官員都自號清流,若是去了個不能服眾的人,反而會壞了山東眼下的大局。”

皇帝給每個大臣都賜了座,顧人儀便是坐著講了這番話。

朱厚照聽著很有道理,“但這次不答應也是不行了,三年前他就同朕提過,拖來拖去又是三年。而且再拖下去,將來換也還是面臨這樣的問題。”

知識分子某種程度上最是沒出息,一個個嘴上說著宰相肚里能撐船,其實你只要不對他們的口味,他們最是計較和小氣,而且說什么也要和你斗。

朱厚照不想在山東掀起這樣的風波。

一來,那里常年平穩,不需要他太多擔心,這樣挺好。

二來,一旦風波起勢,最終發展成什么樣,會不會外溢到京師,這都不好講。

總而言之就是不要出亂子。

也正是因為如此,這個人選才要議一議。

現如今的朝堂之上,不是說沒清流,但能夠媲美劉健、德服山東的清流確實不多。

可能靳貴算一個,但人家是禮部尚書,地位崇高,又沒犯錯,沒道理忽然將人貶到山東去。

顧人儀順著皇帝的話推薦了人選,“陛下,不若就從山東當地提一人好了。山東布政使顧鼎臣博學多能,遇事敢言,久懷經濟,皆所精通。正是山東巡撫的不二人選。”

顧鼎臣確實是個不錯的人選,其人素有名望。

算是劉健的左膀右臂。

不過顧鼎臣在正德十一年時,任詹事府左諭德兼翰林院侍講學士,這是正兒八經的儲相之位。

清流得不能再清流了。

而所謂的遇事敢言,則讓他對張璁的一些做法進行了瘋狂的批判。

張璁也深恨此人。

朱厚照所考慮的是,這個時候他對張璁已經進行較為嚴厲的打擊了,收拾了他手下的一個四川巡撫,還逼著他把官銀走私案給辦實,

如果這個時候再提拔顧鼎臣這樣的人當山東巡撫。

或許會給人一種錯誤的政治信號,讓人以為張璁差不多到時間了,這同樣會引起朝堂風波。

而且他也不確定,顧人儀講這個話是真的認為顧鼎臣合適,還是說……這是在潤物細無聲的給載鋪路、給張璁敲喪鐘。

對于他來說,理想的清流,至少是要和張璁關系沒那么壞的。

朱厚照以前看電視劇聽那些個皇帝說,他雖是皇帝但也不是想怎么樣就怎么樣還不太相信,現在親身經歷才明白,這真是大實話。

像是這些心思,若是沒有的話,那就會被清流把控了朝堂上的趨勢,這些人不露聲色的把局布好,引導著皇帝的行動,真要到這個地步,那這皇帝當得就很失敗了。

“還有其他人選嗎?”朱厚照出聲詢問。

吏部尚書王瓊總歸是躲不過這樣的問題,“啟稟陛下,微臣推薦廣東布政使歐陽鐸。其人外修文學,內修品潔。仕雖通顯,家具蕭然,是不可多得的清廉之官。正德十八年,歐陽鐸為福州知府,吏部考核,天下第一,當年升廣東布政使,微臣觀其在廣東為政,以民為本,不改初心,在閩粵兩省頗有聲望,微臣以為,即便是山東巡撫,歐陽鐸也足可勝任。”

“恩。”

王瓊很會抓皇帝的心思。

朱厚照的用人之道,是既顧著下放鍛煉,同時一旦認準,那是堅決快速的提拔。

大明朝這架官僚機器已經很完整了,不需要個人有什么特別能力,而且皇帝非常勤政,重大的事情輪不到你來決策,小事情么,只要經過鍛煉認為你具備相應的處置能力,那基本都是沒問題的。

知府、布政使都干過,成績還不錯,那巡撫也沒啥問題。

不過,這種官場老狐貍說出的話,乍一聽那真叫一個端方有理,沒有私心。

但實際上歐陽鐸卻是清流的不那么徹底的人。

其實在天下清田令以前,大約正德八年左右,歐陽鐸在浙江建德任知縣。

當時那會兒哪有什么天下清田令,士紳除優就更別提了。

但歐陽鐸卻能干出‘分平民百姓的徭役之半給士大夫’的事情。

所以正德十一年,張璁到處推動天下清田令,歐陽鐸是什么話也沒說過,他清楚老百姓真實的負擔。

但歐陽鐸確實也不是張璁一派的人。

而之所以把這個天下第一給他,一方面是歐陽鐸確實在為官時想了很多辦法平均賦役,很受百姓稱贊,另一方面也是張璁作個姿態,籠絡人心。

否則第二、第三可能給他,第一大部分時候是和成績沒多大關系的,除非你真的有亮瞎所有人眼睛的政績。

因而從這個角度來說,王瓊推薦的這個人,雖說沒有加強張璁多少,但是沒有把這個重要的位置讓給那群所謂的清流。

這也是勝利。

朝堂之上,來來往往,無非就是這些把戲。

而明君從來都不害怕這些,明君是能夠利用這些。

“山東巡撫也是一方大員了,張閣老,你以為呢?”朱厚照挑眉問道。

張璁現在身上‘有債沒還’,他不能多講,因為王瓊已經講了,皇帝同意自然不需要他再說什么,皇帝不同意,他說出花來也沒用,“啟稟陛下,微臣近來正在反思用人之道,一時難辨優劣,但微臣明白,皇上睿識卓絕,一切便但憑皇上處置,微臣便奉旨而行。”

朱厚照嘴角勾了勾,“朕在考慮考慮吧。姚玉林的事,也提醒了朕,朕也得仔細的想想。”

張璁面色不動,但心里是有些想法的。

下去以后,

王瓊便跟上他,問道:“能頂替劉健的人本就不多,顧鼎臣和歐陽鐸,兩個完全不同的人,皇上竟都不滿意?”

張璁靜靜地看著遠方,“皇上不是猶豫之人。怕不是……在等我的處置結果。”

若是官銀走私處置的叫皇上滿意,那山東巡撫自然不會叫清流奪去,那幫人在劉健的庇護之下可是沒少給他添麻煩。

若是處置的不滿意,那顧鼎臣上來,他的處境立時便會更加惡化。

皇帝,從來都是游刃有余的。

注:歐陽鐸分平民百姓的徭役之半給士大夫這件事,是歷史史實。

相關的鏈接


上一章  |  大明嫡長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