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漢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糜漢 >>糜漢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

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10日  作者:醬油拌歷史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醬油拌歷史 | 糜漢 

被陸遜留下來負責鎮守州陵的,是東吳宿將潘璋。

當時日進入到九月后,江南的天氣,就不可避免地變得陰冷起來。

特別是州陵就位于江邊。

江上不斷涌來的水氣,更加深了這層陰冷。

臉上有著刀疤的潘璋,正帶領著親信在巡視著江防。

由于近來長江的水位,變得越來越淺,導致那些原本隱藏在江中的鐵索,有些露出了江面之上。

望著遠處那密密麻麻的鐵索,潘璋心中并無多少擔憂的心思。

他來巡視,最多只是做做樣子而已。

待略微巡察了一圈江防后,潘璋揉了揉干燥的手,回到了州陵城中。

剛剛坐下,潘璋言語中就帶著遺憾地說道:

“今次出征,吾只遺憾未能瞧見中秋之煙火。”

中秋節起源于先秦,在經過兩漢四百年的發展后,已漸漸成為漢民族傳統節日中重要的一環。

這一點在南方地區,尤為顯著。

對于南方地區的人來說,中秋節在當下,有著家庭團圓的美好寓意。

潘璋表面上是在說想念中秋節的煙火,但實則是在對親信抒發思親之情。

而思親之情,可謂人人皆有。

諸位親信在聽到潘璋的話后,臉上無不露出遺憾之色。

但很快的,他們臉上的遺憾之色就消失不見。

“若一切順利的話,大將軍或許能在年前攻克公安。

到那時,吾等愿隨將軍一同在公安城內,觀荊州之煙火!”

說話的人,為揚州人士。

為揚州人士,他口中卻說著要觀荊州煙火,初聽有些鳩占鵲巢的意味,但再仔細一想,這句話又透露出當下吳將的野望,或者說自負。

荊州遲早會是他們大吳的疆域之一!

潘璋聽出了屬下的野望與自負,但他并未因此怪責屬下。

因為類似的想法,在潘璋的心中更為濃烈。

不久前潘璋剛剛收到來自陸遜的最新軍報。

盡管徐盛那里出了點意外,但徐盛好歹勉強也算將陳到的援軍牽制在了洈山附近。

除去徐盛那方面外,江陵通往公安的陸上各條要道,皆有吳軍的精兵強將駐守。

至于水路,想起方才剛剛看到的眾多鐵索,潘璋壓根就沒擔心過這一點。

而在水路,陸路皆被己方牢牢控制的情況下,就算是糜旸及時從宛城返回,又能有何為呢?

說實話潘璋還有點希望,糜旸能夠親自回到江陵城中。

這樣當糜旸看到那鐵索橫江的場面后,臉色定然很難看!

一想到這一點,潘璋就突兀地在諸位屬

眾屬下不知潘璋為何突然發笑,可想到當下己方占據的優勢局,他們也被潘璋的笑聲帶的大笑起來。

真是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呀。

但潘璋不知道的是,正如他所愿那般,回到江陵的糜旸,的確在觀察著長江上的眾多鐵索。

只是糜旸的臉色,卻一點也不難看。

望著在江水的帶動下,略微有所起伏的鐵索,糜旸對著身旁的魏延說道:

“吳國的工匠,在偷工減料呀!”

聽到糜旸的話后,魏延差點笑了出來。

依照當世的常識,若是足鐵的物件,是應該直接沉入江水中的。

哪怕長江的水位有所下降,又豈會有些部分會顯露在江面上呢?

從這一點足以證明,吳軍近年來打造出的鐵索,絕不是全身內外都是精鐵鍛造。

不過這一點也屬正常。

雖說自春秋以來,吳越地區的冶鐵業就一直發展的不錯,可再怎么發展,也要受到時代的局限。

長江的部分流域,面積是不小的。

要想打造出,完全阻隔那部分流域的鐵索,是個相當巨大的工程。

東吳不是蘇聯,他沒辦法在短時間內,以最高質量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

而吳國工匠“偷工減料”這一點發現,無形中會讓漢軍接下來的行動,更加順利起來。

糜旸再次看向一旁的魏延說道:

“今夜,不要讓孤失望!”

糜旸話語中的囑托意味很濃厚。

知道內中緊要的魏延,連忙對著糜旸一拜道:

“請大將軍放心,臣亦是荊州人士,水性頗佳。

今夜之事,斷然不會有所差錯!”

聽到魏延的保證后,再看著長江上久散不去的霧氣,糜旸點了點頭。

時間過得很快,好像就是一眨眼的工夫,夜色就籠罩住了整片天空。

而當天空中的月光,朝著江陵城外照去時,空中出來捕獵的貓頭鷹,好似發現了什么令它畏懼的事一般,撲騰幾下逃離了這片空域。

那么貓頭鷹,看到的是什么呢?

只見這一刻,在江陵城外的港口中正燈火通明著。

大量的漢軍,宛若暗夜中的幽靈一般,正林立在港口中,渾身上下散發著殺意。

而站在火光中的魏延,正滿頭大汗的親自指揮著士卒,陸續將一些巨物放入江水中。

能讓魏延在寒冷的夜晚頭上都是汗,可是他今夜的任務,定然不一般。

借助著周圍的火光,可以隱約看到那些被放入長江中的東西,好似是船的形狀。

但相比于尋常的戰船,那些東西卻顯得格外巨大。

若有人拿著火把,去往那些東西的跟前仔細觀看,就會發現那些東西竟然是一座座木筏!

那些木筏,每個周長都達到百余步。

當這些巨大的木筏,全部被放進長江中,竟一時間呈現了遮蔽長江之態。

見所有的巨型木筏,都已經進入水中,魏延從岸邊直接跳上了為首的一座木筏上,然后下達了全軍出擊的命令。

在水戰中,霧氣是個絕佳的利器。

因為霧氣常常會影響到敵軍的視線。

為了對付吳軍,糜旸一共準備了數十個大木筏。

在那些大木筏上,不止有著荊州中善水的士兵,還擺放了許多草人。

糜旸給那些草人,穿上了吳軍的軍服,木筏上插得也是吳軍的旗幟。

在還未來到鐵索橫江的區域之前,吳軍在江上是布置有一些斥候的。

但由于霧氣的遮擋,那些斥候一開始以為,出現在江面上的是同袍的戰船。

吳軍斥候之所以會有這種錯覺,除去霧氣及草人的影響外,還因為荊州水軍殘破的觀念,早已經深入到每位吳軍的心中。

在每位吳軍看來,籠罩在迷霧中的大型“戰船”怎可能會是荊州所擁有的。

錯誤的判斷,讓吳軍斥候對那些“戰船”的到來,不僅不感到畏懼,反而有些還主動迎了上去。

不過再大的錯覺,在來到身前后,也會瞬間被戳破。

只是到了這一步,吳軍斥候再反應過來,又有什么用呢

當最后一位前來詢問的吳軍斥候,被箭矢射中跌入水中后,憑借著腦中的記憶,魏延知道最大的考驗要來了。

若魏延沒記錯的話,前方的水域中有著許多吳軍布下的,用來扎穿船底的鐵錐。

隨著木筏順流而下的快速行進,不久后數十只木筏,就進入到了布滿鐵錐的區域中。

而就在魏延在擔憂的同時,身處在木筏上的魏延,只感覺到腳下的木筏好似在水中碰到了什么堅硬的物體而有所停頓,但很快那種停頓感就消失無蹤。

數十只大型木筏,繼續順利的朝著州陵城的方向前進著。

見腳下的大型木筏,并未被水中的鐵錐捅穿,不止魏延,木筏上的每位漢軍臉上都露出驚喜的神色。

頓時一陣陣歡呼聲,在數十座木筏上爆發開來。

大司馬到底是怎么想到的,這樣竟然真的行!

木筏上諸位漢軍的歡呼,既是為了慶祝糜旸的計策成功,亦在慶祝自己不用冒著生命危險下水。

他們都知道,自己是糜旸派出的先鋒軍。

而為何先鋒軍,要求是每位士卒都善水呢?

這是糜旸為今日之事,下的一個保險。

很多本來走不了的路,是可以用人命填出來的...

木筏上的每位漢軍,都知道自己的另一個使命是什么,他們是不介意為糜旸去死的,但如果不用死,又有誰會不高興呢?

熱烈的歡呼聲,順著朦朧的霧氣,漸漸飄蕩到了后方的糜旸耳中。

昨夜出征的不只是魏延。

聽到耳邊傳來的歡呼聲后,糜旸覺得已經不需要等待魏延的匯報了。

糜旸的嘴角露出笑意,他朝著身旁的丁封點了點頭。

得到糜旸的丁封,連忙揮舞起手中的令旗。

而當丁封手中的令旗揮舞起,很快后方的數千只小舟上,也有人舉起色彩斑斕的令旗回應著。

不錯,就是數千只小舟!

誠然,赤壁一戰讓荊州水軍幾乎一蹶不振。

誠然,荊州多年的戰亂,亦讓大漢一直無法建造出許多大型戰船。

但荊州的小型船只卻是不少,特別是糜旸下令征集了荊州漁民的船只后。

要是正面與吳軍水軍對抗,小型戰船縱使再多,也不可能敵得過吳軍高大的樓船。

可在糜旸的苦心謀劃下,現在的吳軍滿門心思都放在公安上,又哪來精力派出樓船來阻擊漢軍?

而在不擔心受到吳軍戰船阻擊的情況下,小型戰船卻有著一個相當大的好處速度奇快!

當數千只小舟上的漢軍,都收到來自糜旸的命令后,幾乎是一時間,江面上的數千只小舟齊齊揚起了帆。

數千只帆在寒風中,發出獵獵作響的破空聲。

隨著宛若贊歌的響亮破空聲響起,數千只漢軍戰船宛若離弦的箭一般,朝著州陵的方向快速飛去。

何為千舸爭流踏浪行?

這便是!

等數十只木筏繼續順流而下,逐漸來到那布滿鐵索的水域中時,魏延將目光看向了,放在木筏上的火炬。

木筏上的火炬,長十余丈,大數十圍,宛若一根根定海神針般,靜靜地躺在木筏上等待著召喚。

因為之前的順利,這下魏延更是沒有半點猶豫。

魏延命人在木筏上的火炬上澆滿麻油,然后推到木筏前方。

等到完成這一切后,木筏正好來到布滿鐵索的水域中。

而不出意外的是,事先還一往無前的木筏,被水中的鐵索阻擋,再也無法前進半分。

可這一幕并未讓魏延有所擔憂。

數十只橫跨長江的木筏,在鐵索的阻擋下連接在一起,宛若一塊水中陸地一般。

這讓魏延得以順利的一路退至中間的木筏之上。

站在位于中間的木筏上,魏延觀測了一下,最前方木筏與自己的距離。

在估摸好距離后,魏延從身旁的親衛手中接過一張強弓,及一支燃燒著火焰的箭矢。

魏延快速的將燃燒的箭矢搭在弓弦上,隨后魏延彎身將手中箭矢高高舉起,不久后那支帶著火焰的箭矢,就在一聲破空聲下,朝著最前方的那處木筏飛去。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魏延在漢軍中,亦一直是個神射手。

神射手射出的箭,準度自然是有著保證的。

那支燃燒著火焰的箭矢,精準無誤的落在了最前方的木筏上。

木筏本就易燃,更何況又有著被撒滿麻油的大型火炬在。

當箭矢上的火焰,落到木筏上時,一開始或許還沒什么變化。

但就在不久后,木筏上便逐漸燃起了火焰。

特別是那些大型火炬,被糜旸寄予厚望的它們,并未讓糜旸失望。

兇猛的火焰,幾乎是一瞬間爬滿了火炬的全身,而那些火炬又全都與江中的鐵索相連。

于是乎下一刻,那洶涌的火焰,幾乎是毫無意外的朝著那些鐵索蔓延而去。

這時魏延已經一路退到了,最后方的木筏之上。

但就是這么遠的距離,魏延還能清晰地聽到前方火焰燃燒時的噼啪聲。

在許多漢軍的注視中,前方已然是一片火海。

不久后,前來接應魏延等漢軍的小船已經來到。

但魏延并未如旁人一般,及時撤到身后的戰船上。

魏延的眼睛,正死死盯著前方的鐵索。

在火焰的灼燒下,周圍的霧氣以極快的速度在消散著,這讓魏延能夠越來越看清楚前方的情況。

由于注意力過于集中,魏延不知道時間過去了多久。

就在魏延的耐心一點點快被磨完之際,一道鐵索在魏延的注視下,終于守不住烈火的炙烤,直接繃斷了開來。

魏延是聽不到鐵索繃斷的聲音的,但這一刻魏延的心中,卻有種聲音在不斷的吶喊著。

“斷了!

終于斷了!”

下一刻,魏延暢快的大笑聲,瞬間飄蕩在浩蕩的長江之上。

“吳狗,你魏爺爺來也!”


上一章  |  糜漢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