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漢第五百八十八章 惶恐彌漫 雙壁相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糜漢 >>糜漢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八十八章 惶恐彌漫 雙壁相會

第五百八十八章 惶恐彌漫 雙壁相會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0日  作者:醬油拌歷史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醬油拌歷史 | 糜漢 
正文卷

正文卷

曹真的腦海中,宛若有一道道閃電在咆哮。

他一時之間有些想不通,為什么突然會有上萬漢軍騎兵,不顧一切地朝著郿縣突進。

這上萬漢軍騎軍的目的在于什么呢?

難道糜旸是想憑借著上萬漢軍騎軍,奇襲拿下郿縣?

退一步講,就算趙云能率上萬漢軍輕騎軍拿下郿縣,但若是后續沒有大量的步兵支援,憑借著上萬輕騎兵,也是根本守不住郿縣的。

糜旸不是這種會做無用功的人。

在意識到這一點后,曹真好似隱約抓住了事實真相的一些脈絡。

其實以曹真的軍略,在現有情報的支持下,他不難猜出糜旸的下一步目的是什么的。

可曹真腦海中浮現的那個真相,讓曹真覺得無比荒謬。

糜旸會親率大軍,直接來到郿縣城下嗎?

不,這絕不可能。

曹真的理智告訴他,糜旸不會做出這種冒險之舉。

那么糜旸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由于思緒的劇烈震蕩,讓曹真不由得頭疼起來。

可惜曹真并沒有休息的時間。

一日之間,七寨連破的消息,很快就在郿縣中傳遍了。

最重要的是,郿縣中派出的斥候發現,在郿縣外的不遠處,出現了那上萬漢軍輕騎軍的蹤跡。

當這個消息,與七寨連續被突破的消息交雜在一起后,立即就在郿縣中引起了一場地震。

許多惶恐茫然的魏將一時間紛紛涌到曹真府邸內,希望他能出來主持大局。

這種現象在去年年末糜旸率軍進軍褒斜道時,在長安城中也發生過一次。

盡管易地易時,可只要漢軍的統兵主將還是糜旸,那么他總是能給魏軍帶來震撼。

由于前來的魏將太多,讓曹真沒辦法拒絕接見他們。

在大堂中見到前來的諸多魏將后,曹真還未來得及安撫軍心,整個大堂立刻陷入了一陣激烈的爭吵聲中。

諸位魏將為何爭吵?

為的是爭論出糜旸的目的——陳倉還未拿下,糜旸為何派出上萬精騎奇襲郿縣!

糜旸是想分兵作戰,還是想讓上萬漢軍精騎直接出其不意奪下郿縣?

甚至說糜旸真正想做的是,讓這上萬精騎繞過郿縣,奇襲長安?

一種種不安的猜測,宛若狂風引起的波濤一般,在大堂中猛烈的洶涌著。

可是縱算爭吵許久,縱算有許多人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但還是沒有人有信心猜出糜旸的目的是什么。

不知道糜旸的目的,他們就沒辦法相應的做出對策——而未知,才是最讓人恐怖的。

當然不止是曹真,諸位魏將中也有一些人,其實隱約有猜測到事情的真相。

可惜當局者迷,當下在郿縣中的諸位魏將大多是宿將。

宿將是最容易被自己經驗欺騙的人。

看著亂糟糟的大堂,曹真只覺得愈發頭疼。

最后曹真忍不住拍案發出一聲厲喝道:

“不管敵軍的目的是什么,接下來我軍一定要守好郿縣!”

“只要我軍在郿縣一日,敵軍的上萬輕騎兵,就不可能拿的下郿縣,也不可能越過我們直接奇襲長安!”

曹真的這番話,為大堂中的諸位魏將,勉強吃下了一個定心丸。

糜旸的真實目的,他們沒辦法判斷出來,接下來他們也只能以不變應萬變,做好最壞的打算了。

可是諸位魏將不知道的是,更讓他們震驚的還在后面呢。

在距離郿縣百里外的陳倉城外,糜旸率領著一眾文武,迎接著一個人的到來。

能讓糜旸如此鄭重相迎的,除去劉備之外,也只有大漢的丞相諸葛亮了。

在百余道期待目光的注視下,諸葛亮駕馬率領著一支漢軍,緩緩出現在糜旸及諸位漢臣的視線中。

看到諸葛亮的身影后,糜旸率先迎了上去。

雙向奔赴之下,糜旸很快就來到諸葛亮的馬下,并懷抱敬意地對著馬上的諸葛亮深深一拜。

于公諸葛亮的地位比糜旸高出半籌,于私諸葛亮是糜旸的恩師,故而諸葛亮完全當得起糜旸的這番禮拜。

而諸葛亮在見到于馬首下方行禮的糜旸后,他疲憊的臉上流露出幾分笑意。

諸葛亮快速從馬上躍下,然后伸手將糜旸扶起,當兩目對視之時,諸葛亮的眼中毫不掩飾地流露出對糜旸的贊賞之情。

“微子晟,吾無法至關中。

為師以有你這位徒弟,而感到自豪。”

諸葛亮的夸贊讓糜旸喜不自勝。

諸葛亮不知道的是,糜旸也以能得到諸葛亮的贊賞而引以為豪。

在簡單的寒暄之后,糜旸便親自在前方帶路,將諸葛亮往建好的漢軍大營中帶去。

隨著糜旸與諸葛亮的前進,原本聚集在一起的百余漢臣,便自發的朝著兩側分開,為他們眼中的這對大漢雙壁讓開道路。

同時在諸葛亮經過人群的時候,百余漢臣投向諸葛亮的目光越發期待起來。

百余漢臣心中的期待,與糜旸心中的并不相同。

糜旸下達軍令讓趙云率上萬精騎奇襲郿縣的事,是瞞不住漢軍大營內的一眾漢臣的。

當得知這個消息時,一眾漢臣心中的震驚,一點都不比曹真等魏將少。

一眾漢軍也在猜測著糜旸的意圖是什么。

但他們也猜不出呀!

不過雖然猜不出糜旸的真實意圖,但許多漢臣心中本能的感覺到,好似糜旸是在打算做一件很危險的事。

這種心中的不安,近來幾日一直縈繞在他們的心間。

可今日諸葛亮的到來,讓他們心中的不安緩解了不少。

他們可能勸不動糜旸,但諸葛亮是可以的。

一眾漢臣用期待的目光,一路送著諸葛亮與糜旸進入大帳內。

然后他們才放心的散去。

待領著諸葛亮進入大帳內后,糜旸馬上就告知了趙云傳回的最新戰報。

當諸葛亮得知趙云成功一路突破魏軍設下的七道封鎖線后,臉上的笑意更甚。

既然陳倉與郿縣之間的阻隔不再有,加上他已經來到陳倉城外,那么糜旸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率大軍前往郿縣了。

“丞相需要多少兵馬?”

糜旸對著諸葛亮一拜后,問出了這個問題。

面對糜旸的詢問,諸葛亮沒有做出正面回答,他只是笑著反問道:

“那就看大將軍能給吾留下多少兵馬了。”

諸葛亮言語中的調侃意味,讓糜旸難得的老臉一紅。

別人叫他大將軍,他都能心安理得的接受,可諸葛亮這么叫他,卻讓他有些不習慣。

不過糜旸也知道諸葛亮是在調侃他,所以他只能厚著臉皮繼續說道:

“長安是堅城,加之曹真手中尚有數萬魏軍。

為了保證長安一戰萬無一失,旸可能最多只能給丞相留下五千兵馬。”

在說出五千這個數量詞后,糜旸有些不敢直視諸葛亮的眼睛。

原因很簡單,五千漢軍太少了。

據之前的情報可知,陳倉城內至少有上萬魏軍。

是至少!

因為早在南征之戰前,陳倉城就是魏軍的糧草轉運基地,城內的精兵不少。

別看現在那上萬魏軍精銳,嚇得躲在城中不敢出來,可這是十萬漢軍在城外的緣故。

一旦糜旸率大軍離開陳倉城,那么得知消息的郝昭,是一定會率軍出城攻打糜旸后路的。

漢軍雖在陳倉城外建有營寨,可營寨畢竟不是城池,沒有護城河與城墻的保護。

若己方沒有足夠的兵力守衛營寨的話,那么營寨建造的再好,哪怕將整個陳倉城圍起來,漢軍也是守不住的。

況且那時候,諸葛亮統率的漢軍就會成為防守的一方。

對于進攻的一方來說,他們占據著戰爭主動權,可以集中力量以點破面。

但對于防守的一方來說,他們只能處處布防,否則稍有不慎,糜旸的后路就會被陳倉城內的魏軍突破成馬蜂窩。

在這些艱難的情況下,糜旸留給諸葛亮的兵馬太少了,且很危險。

只是不是糜旸不想多給諸葛亮兵馬,是當下的漢軍抽不出太多兵力給諸葛亮。

別看漢軍現在有十萬之眾聲勢浩大,但十萬漢軍中有一萬是輕騎軍,這是無法用來攻打長安城的。

除去那一萬輕騎兵外,還有一萬兵士是涼州各世家豪族投誠獻上的士卒,這一萬兵士且不說戰斗力如何,就是忠心程度也并非很穩固。

也就是說,在接下來攻打長安戰役中,糜旸實際上能動用的漢軍只有八萬左右。

而曹真手中有著將近五萬的魏軍,他守備的還是長安這樣一座堅城。

八萬漢軍圍攻有著數萬魏軍駐守的長安城,這是一件極其艱難的事。

況且曹真也不可能讓糜旸一路毫無損失的直抵長安城下。

郿縣、五丈原、槐里這處處兵家必爭之地,都是糜旸要攻克的地方。

介于這種種情況,糜旸只覺得十萬漢軍太少,他也實在分不出太多兵馬給諸葛亮。

糜旸在說完要留下五千漢軍給諸葛亮后,他見諸葛亮沒有立即回應,他以為諸葛亮是嫌兵少太少。

所以他又開口說道:“不然旸留下一萬兵士給恩師?”

這時候糜旸不再稱呼諸葛亮為丞相,相比于丞相的稱呼,恩師的稱呼顯得更加親密。

糜旸開始打感情牌了。

不是他扒皮,是地主家也沒余糧啦!

看見糜旸這一副“小氣”的樣子,諸葛亮覺得頗有有趣。

眼下的糜旸不應該稱為大將軍,應該成為“小”將軍才是!

諸葛亮沉吟一番后,對著糜旸言道:

“五千足矣。”

諸葛亮的話讓糜旸既驚且喜。

迎著糜旸驚喜的目光,諸葛亮淡淡說道:

“若你能留在后方兵馬甚眾,你又何必請陛下召吾?”

諸葛亮的話讓糜旸訕笑了一聲。

之所以糜旸會認為守備后路一事非諸葛亮不可,除去他十分敬仰諸葛亮的能力之外,還因為他早就預想到,他不可能給后方留下太多兵馬。

不然要是糜旸能留下數萬大軍守備后路,他直接將這重任交給趙云就好了,又何必千里迢迢搖諸葛亮來助陣呢?

諸葛亮是非常人,也唯有他可行非常之事。

在商議好留下給諸葛亮的兵馬后,糜旸便打算要盡快安排大軍前往郿縣一事。

可在這時候,諸葛亮卻出言提醒糜旸道:

“伱尚有一點疏漏。”

諸葛亮的話語中有著教誨的意味。

既然糜旸稱呼他為師,那他自然要承擔起教導糜旸的責任。

諸葛亮的話,也讓糜旸吃了一驚。

他不覺自己還有哪點疏漏,只是糜旸知道諸葛亮不是會妄言的人。

面對諸葛亮的教誨糜旸不敢怠慢。

他連忙躬身問諸葛亮道:

“請恩師教我。”

在糜旸的求教下,諸葛亮對著糜旸言道:

“方才在吾進來時,吾發現有許多大臣的眼神中有著不安。

因何不安,以你聰慧自然能猜得出。

諸多大臣中有許多是統兵將校,他們心中的不安勢必會影響到兵士的軍心。

夫用兵之道,在于人和。若將吏相疑,士卒不愿,忠謀生二,群下謗議,讒慝互生,雖有湯、武之智而不能取勝于匹夫!

對于這一點你不可不早做打算。”

諸葛亮的話讓糜旸警惕起來。

一旦他下達全軍前往郿縣的軍令,那么正如諸葛亮所說,軍心肯定會有所浮動。

畢竟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繞開陳倉直接前往郿縣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漢軍當下雖士氣高昂,但不能認為他們人人都如趙云一般渾身是膽。

甚至別說普通士卒,一眾將校中有趙云那般膽量的,又有幾人呢?

而要是沒有趙云那般的膽氣,那么即使糜旸能用軍令讓漢軍前往郿縣,可漢軍定然會因為心中的不安而影響到士氣。

這對糜旸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隱患。

同心同德,方能百戰百勝!

在諸葛亮的提醒之下,糜旸的臉色變得凝重起來。

只是凝重的臉色并未持續多久,就在糜旸的臉上消失。

糜旸想出辦法,來化解這個隱患了。

諸葛亮一直注視著糜旸臉色的變化,其實他能想到這一點,心中也早就有了解決方案。

他方才不說,就是想看看糜旸是否能自己解決這個隱患。

現在諸葛亮在看到糜旸已經有所得后,他心中滿意的同時又伸手止住了糜旸張嘴的沖動。

“你有一計,吾亦有一計。

既然如此,不如你我各將心中計策寫于掌心之上,然后同時展示給對方,看看誰的計策更勝一籌?”

諸葛亮的話讓糜旸浮現出躍躍欲試的神情。

“尊師有命,弟子何敢不從?”

他連忙取來兩支毛筆,將其中一支交到諸葛亮手中。

隨后手中各有毛筆的兩人,都轉過身背對著在自己的掌心上書寫起來。

不久之后,各自將心中計策寫在掌心上的師徒二人,就又轉過身來面對著彼此。

心有靈犀之下,諸葛亮與糜旸同時向對方展示了自己的掌心。

而在諸葛亮與糜旸看到對方掌心上的內容后,兩人先是齊齊一愣,隨后便不由得同時大笑起來。

師徒二人各自想出的計策沒有高低之分,因為師徒二人想的計策竟是一模一樣的。

這一幕是諸葛亮與糜旸事先沒有料到的,可這卻讓他們顯得很開心。

諸葛亮與糜旸爽朗的笑聲順著帳簾,飄蕩到帳外守衛的丁封耳中。

在聽到這二位大佬的大笑聲后,丁封雖不知道里面發生了什么事,但還是不自覺地為魏軍默哀起來。

臥龍與白鹿,是當下大漢帝國的雙壁。

雙壁相合,魏軍必哭。

(本章完)


上一章  |  糜漢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