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漢第二百一十八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糜漢 >>糜漢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八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

第二百一十八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


更新時間:2022年12月03日  作者:醬油拌歷史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醬油拌歷史 | 糜漢 


南陽郡,武當縣。

建安十三年曹操奪取荊州后,分置南陽郡西部南鄉、武當等縣建立南鄉郡。

但就在去年漢前將軍關羽發動襄樊戰役,在水淹于禁七軍的過程中,南鄉太守傅方、荊州刺史胡修投降于關羽。

曹操在得知此事后,非常憤怒。

后來漢水停戰后,曹操考慮到南鄉郡將會成為一個戰略要地,所以廢南鄉郡。

南鄉郡所轄諸縣重新歸入南陽郡中,讓曹仁領兵駐守南陽,拱衛南方。

武當縣中,夏侯尚正看著手中孟達送來的第一封信。

不久前,武當縣中的魏軍斥候在武當縣周圍,發現了孟達派往聯絡夏侯尚的鄧賢、李輔二人。

在鄧賢、李輔被魏軍斥候捕捉后,他們當即大喊著有密信送上。

魏軍斥候見狀不敢怠慢,馬上將鄧賢、李輔押送到夏侯尚身前。

而魏軍斥候亦將從鄧賢身上搜出的孟達的那封密信,交到夏侯尚手中。

在夏侯尚看完那封孟達的密信之后,他的第一反應不是驚喜,而是猶疑。

對于孟達他并沒有多少了解,于是他便召來了滿寵。

滿寵到來后,為夏侯尚詳細介紹了孟達此人。

大致了解孟達的生平履歷后,夏侯尚再拿起孟達寫的投效信仔細看起來。

這時候他看孟達信中的內容,就不再是猶疑居多,而是有了一絲相信。

攻打東三郡勝利在望時,劉備突然派劉封奪其兵權。

襄樊戰役結束后,受劉封牽連被剝奪所有部曲,貶謫為糜旸帳下一小小軍司馬

這些種種往事,無一不在驗證著孟達信中「名位不保,部曲不存,鷹揚不揚,五內悲愴」這十六個字的真實性。

以己度人,若是夏侯尚自己突然遭受君主的不白傷害,那他自然心中亦會充滿怨懟。

況且孟達還并非是劉備純臣。

最重要的是,夏侯尚召來之前從西城逃來的申儀親信。

申儀在之前與孟達有過不少交往,申儀的親信可能認識孟達外甥鄧賢及親信李輔。

后來在申儀親信的辨認下,鄧賢、李輔的身份得到確認。

而且據申儀親信所說,鄧賢與李輔往日中與孟達形影不離,乃是孟達的心腹爪牙。

在聽申儀親信這么說之后,夏侯尚的心中已然有了波瀾。

至少從目前匯集的信息來觀察,孟達向他寫這封信,是有一定可能是真心投效的。

想到這,夏侯尚的心中有些火熱。

孟達現在身為糜旸手下三營主將之一,被糜旸委托駐守漢水水寨的重任。

若是他一旦投誠,那么他的大軍進入西城就再無阻礙,可通暢無阻。

這與夏侯尚心中暗藏的那個野望,交相呼應。

投誠這事不僅要看投誠之人的真心,更要看投誠之人有沒有被接納的資本。

只是很快夏侯尚心中的火熱就被滿寵所熄滅。

滿寵對夏侯尚諫言道:「孟達對劉備有所怨懟乃是常理,然孟達與糜旸恩師法正乃是好友。

且自孟達投效糜旸以來,糜旸對他頗為信重,所以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聽到滿寵的諫言,夏侯尚亦點點頭。

滿寵說的是有道理的,而且從孟達的第一封信看來,他提前交好的意味更多,這也符合孟達的性格—提前為自己準備后路。

但盡管心中還是有著疑竇,夏侯尚并沒有對孟達有意交好投誠一事完全拋卻腦后。

他的做法是將孟達的親外甥鄧賢留在武當中,將李輔放回去繼續當做

孟達聯絡他的信使。

而當李輔回到孟達身邊后,孟達臉上雖有著愁思,似在苦惱夏侯尚不信任他,實則內心已經樂開花。

正如之前糜旸囑咐他的一般,夏侯尚不是無智之人。

縱算夏侯尚無智,他身旁亦不會缺乏智謀之士,所以單單憑一封信就要夏侯尚相信,那是很難的。

所以詐降誘敵之策是否能夠成功,不是一日之功,更要看夏侯尚在收到第一封信后的反應。

而如今夏侯尚的反應,已經證明了他的心中有著一些相信。

否則他的做法不會是留下鄧賢做人質,然后將李輔放回來做信使。

在知道這點后,孟達不久后便讓李輔作為信使往武當縣中送出第二封信。

這封信是糜旸之前寫好給孟達的,若是夏侯尚無有動心,那么這第二封信就無用處。

為了保密,亦為了自己的將來,孟達按照糜旸的嚴令,沒有將那夜他與糜旸密謀的事告知旁人,就連鄧賢與李輔亦不知道。

正因為鄧賢與李輔不知道孟達是假意投效夏侯尚,所以他們二人在送信給夏侯尚時,面對著滿寵與夏侯尚的盤問,一切回答都很符合正常反應。

并沒有讓夏侯尚與滿寵二人,看出有什么異常。

當李輔帶著孟達的第二封信來到武當中時,夏侯尚有些急不可耐的接見了李輔。

他在李輔手中接過孟達給他的第二封信,認真看了起來:

「達遠在邊隅,漢水分絕;恩澤教化,未幸撫蒙,而于群山之間,敬陳所懷,懼以往事卑鄙,未見信納。

夫物有感激,計因變生,古今同理;達今執掌一營,余愿足矣,本應銘心立報,永矣無貳。

豈料旸從未信任,軍中將官多出公安,近日又有誹謗言語流傳,旸漸疑慮。

郡中大姓申氏,往者多見輸糧草于旸,不料旸惡申氏大族,多番譴責,申氏兄弟勉力申辯,而終不解。

為脫旸之暴政,申儀立密計,欲北歸命,不幸事露,遂有西城之亂,千人之屠,誅及嬰孩!

達既目見申氏之悲,且觀旸外寬內忌,殘忍嗜殺,內心惶惶,汗如雨下。

雖猶活命,憂惕焦灼,未知死日,竟在何時。

人居世間,猶白駒過隙,而常抱危怖,其可言乎!

今此郡民,雖懼旸威勢而臣服,然大多郡民隱在山草,看伺空隙,欲復為亂。

旸暗藏險志,時常圖欲北進,修立軍械,輦貲運糧,以為軍儲。

今旸令達掌軍,是欲責后效,以殺達為趣也。

申氏傾覆之后,旸素無備,若明公以萬兵從武當入漢水,達便大開水寨,以為內應。

先前申氏,前后舉事,垂成而敗者,由無外援耳;

若北軍突襲臨境,傳檄屬城,思詠之民,誰不企踵?

禍在漏刻,危于投卵,進有前程遠大之宜,退有誣罔枉死之咎。得失明顯,無復猶疑。

達若受罪不測,一則遂旸所愿,二則杜絕北歸者心。

望明公明察秋毫,速賜秘報。達當候望舉動,俟須響應。」

當看完孟達讓李輔送來的第二封信后,夏侯尚的臉上已經浮現驚喜。

之前滿寵的勸諫他并沒有忘記,他自身對這一點亦有著疑慮。

但如今孟達在第二封信中,已經表明他之所以要背叛糜旸的原因是什么。

孟達是在自救!

孟達信中所言的內容,有理有據,其中有不少內容都是可以探查的。

這讓夏侯尚的心中,對孟達的投誠更加確信不少。

再加上之前夏侯尚在

到達宛城時,曹仁就曾向他言過,之前申儀向他發信請求為內應的事情。

那時因為西城太快陷落,所以曹仁的大軍都還未出發。

因為這個往事,曹仁在夏侯尚面前流露憤慨之心。

在曹仁看來,因為他的推遲行軍,一個奪取漢興郡的大好時機就這么失去了。

如今孟達成為申儀第二,有意在漢興郡為魏軍的內應,這讓夏侯尚多了幾分信任的同時,心中的火熱越來越強。

若這一切都是真的,那么他揚名立萬的時機就在今朝!

夏侯尚在看完孟達的第二封信后,他當即開始書寫起給孟達的回信。

如孟達信中所言,他現在處于時刻憂慮的境地之中。

就算夏侯尚現在不立即派兵與孟達里應外合,他也應該回信一封送與孟達,表達自己有意向接受他的投誠,這樣才能暫時安撫下孟達。

否則正如孟達所言,他若是因為看不到希望而露出馬腳被糜旸發現,那么夏侯尚后面想起來會后悔莫及。

在夏侯尚寫完給孟達的回信之后,他當即讓李輔帶著信件回到水寨中,交予孟達。

等李輔走后,夏侯尚馬上召集諸將,開始認真探討起孟達投效一事。

諸將之中滿寵在看完孟達的信箋后,他原本心中的有些疑慮亦漸漸解開。

但哪怕是看完孟達的來信,心中有些動搖后,他還是建言夏侯尚要多加詳查,莫要中糜旸之計。

滿寵的性格是屬于很穩重的那種。

面對著滿寵的三番兩次勸阻,夏侯尚的心中對滿寵不再如往常那般尊重。

當初曹仁意欲發兵西城之時,正是被滿寵所勸阻。

連續兩次勸阻之下,夏侯尚覺得滿寵太過保守了。

兩軍對陣,戰場局勢瞬息萬變,豈能事事以穩為主,若是那樣的話,難道等敵人自斃嗎?

身為將領,就應當善于把握時機,奮勇出擊,這樣才能立下不世之功。

猶如當初糜旸的公安一戰一般。

現在夏侯尚心中對孟達的信任,已經壓倒對他的疑慮。

滿寵見夏侯尚的言語之中,已經有進攻之念,他知道自己無法阻止。

因此他便希望夏侯尚將此事傳報給曹仁,令曹仁決斷。

曹仁乃是曹丕親自任命的,三大戰區的最高長官。

夏侯尚職權上受曹仁管轄,所以他若要有軍事行動,那么提前上報曹仁乃是應有之義。

夏侯尚雖然有些不愿,但他知道就算他不上報,按照滿寵的性格,他亦會將此事上報給曹仁。

況且他現在心中,還是有著疑慮的,他并沒有真正下定決心。

所以夏侯尚便聽從滿寵的建議,將孟達投效欲作內應一事命人上報給曹仁。

但夏侯尚不僅上書給曹仁,他還另外派人攜帶一封密奏,快馬送往洛陽呈報給曹丕。

當李輔攜帶著夏侯尚的回信回到孟達身邊時,孟達迫不及待的打開夏侯尚的回信看了起來。

在夏侯尚的回信中,他開始流露出對孟達的關懷之意,同時他還在言語中透露出,讓孟達多堅持一段時日的意思。

從夏侯尚的回信中可以知道,他心中對孟達的投效之意已經越來越信任。

但夏侯尚在回信中,大多只是安撫寬慰之語,并沒有開始與他商談「共舉大事」,這就說明夏侯尚心中還有著疑慮。

當得知這種情況后,孟達令李輔先下去好好休息。

而后他自己在深夜時,獨自離開水寨,前往縣城中與糜旸相見。

得知孟達求見后,糜旸立馬接見了他。

在糜旸身前,孟達恭敬地奉上了夏侯尚的回信。

當糜旸看完夏侯尚的回信后,頭腦中不停地在思考著下一步該如何走。

目前夏侯尚很明顯已經有所動心,但是曹魏人才眾多,仍然不可以掉以輕心。

在思索一番后,糜旸對孟達耳語了一番。

當孟達聽完糜旸的話語之后,他的臉上浮現不可思議的神色。

他怎么都沒想到,糜旸會讓他如此做。

但孟達看著糜旸堅定及期待的神色,他想到自己連外甥都送出去了,這時候他已經沒有退路了,于是他只能對著糜旸一拜表示領命。

隨后糜旸令孟達先回水寨中好好休息,等待他下一步的指令。

在孟達離去之后,糜旸馬上召來丁封。

丁封是漢興督郵,主要任務是巡查郡內諸縣,察舉女干詭。

但因為漢興郡中轄縣不多,加上糜旸既是太守,又是一軍主將,所以糜旸亦讓丁封協助王安察舉軍中不法事。

之前在漢興郡中流傳的關于孟達不忠的流言,正是在糜旸的授意下,讓丁封釋放出去的。

在丁封到來之后,糜旸對著丁封言道:「若是有人對我不忠,崇業會怎么做呢?」

面對糜旸的詢問,丁封的臉上立即浮現憤怒之色。

他猜到糜旸所說的那人可能就是孟達。

之前糜旸讓他散播孟達不忠的流言,丁封就覺得糜旸可能從某些方面察覺到孟達有不忠之心。

所以他讓自己先制造輿論,好為他接下來擒拿孟達做好準備。

糜旸是他的賜字恩人,對于糜旸的詢問,丁封斬釘截鐵的回答道:

「愿為將軍效死!」

聽到丁封的這句話后,糜旸笑著點頭。

免費閱讀.

相關


上一章  |  糜漢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