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臺京都,六百年王氣所鐘,朱雀大街便是這帝都皇城最喧嘩的血脈。
恰值仲春,午后陽光如融金般流淌于整條街道,灑在熙攘人群和連綿的商鋪之上。兩旁鱗次櫛比的店鋪,懸著褪色暗舊的金字招牌,屋檐下飄搖著錦緞幌子,顏色早已被時光和風雨洗刷得有些發白,卻依然倔強地彰顯著昔日的榮光。
雕梁畫棟間,朱漆剝落處,露出內里沉默經年的木骨,無聲地訴說著六百年的滄桑與風雨。
街面之上,人潮涌動,摩肩接踵,鼎沸人聲織成一張密不透風的大網,籠罩著整條大街。
商販們沿街設攤,貨物琳瑯滿目,直鋪到路心,幾乎堵住行人的路。叫賣之聲此起彼伏,高亢悠長,響徹街市。
“新到的廣南蜜果,甜過宮里的糖飴......”
“盎斯來的琉璃盞,盛酒映月最相宜......”
“前朝內府流出的好墨,翰林老爺們都愛哩......”
叫賣的聲音里滿是生計的急切,卻也隱隱透出幾分末世里及時行樂的狂歡氣息。
人流裹挾著各色人等:負笈書生、寬袍富賈、短褐腳夫、云鬢仕女......間或竟有身著半舊宮裝的小太監,神色匆匆,袖中隱約透出宮花的輪廓,在人群里迅速滑過,宛如投入沸水的一滴油,瞬間便消失無蹤。
兩邊鋪面,門庭若市。綢緞莊里,昔日貢緞泛著水色,卻少人問津;香料鋪中,印竺奇香與本土廉價香粉氣味混雜一處,在溫軟空氣里浮沉;酒樓之上,有胡姬當壚,身姿曼妙,裙裾翻飛,清脆的銀鈴聲和著醉客的喧嘩,飄飄搖搖地墜落街心。
檐角下,一位老匠人守著攤子,正專心致志修補一盞殘損的舊宮燈。燈骨微彎,糊著薄韌的桑皮紙,紙上猶存褪色的龍鳳紋樣——他枯瘦的手指在燈骨間緩慢而鄭重地游走,仿佛修補的并非一盞燈,而是某個行將就木卻仍竭力維持的尊嚴。
街心,一株六百載的古槐,枝干虬結如龍,披覆著新發的嫩綠,投下巨大而搖曳的濃蔭。無數淡黃細碎的槐花,乘著午后溫煦慵懶的風,紛紛揚揚,飄落如雨。
花雨落在行人肩頭,落在攤販的貨物之上,也落進那老匠人手中待修的舊宮燈里,竟輕輕巧巧地停駐于燈紙上一個微小的破洞邊緣。那槐花細小如塵,卻偏巧嵌在破洞處,仿佛是時光之手特意點下的一個注腳,一個脆弱而美麗的補丁,暫時遮掩著內里不可挽回的虛空。
斜陽熔金,其色漸深,沉沉鍍在滿街熙攘之上,亦為道旁重重疊疊、曾煊赫一時的朱門繡戶與飛檐上黯淡的琉璃瓦,涂抹上最后一層輝煌卻虛幻的釉彩。
喧囂聲浪依舊洶涌于耳,商販的吆喝、車馬的轟隆、醉客的歡笑......合成一曲宏大而虛浮的市井樂章,仿佛永無止歇。然而,當目光抬起,掠過那層層疊疊、擁擠得令人窒息的屋宇,極目處,帝都那巍峨而沉默的宮墻在暮色里顯出巨大而凝重的輪廓,宛如一頭蟄伏的巨獸,在夕陽的余燼里投下愈來愈深長的陰影——那陰影正悄無聲息地,一寸一寸,向著這浮華喧囂的朱雀長街,沉默地覆壓而來。
人間的熱鬧鼎沸與帝國斜陽的巨大陰影,在這條歷盡滄桑的長街上,正進行著一場無聲而驚心的交匯。
那紛紛墜落的槐花,終究蓋不住宮燈紙上的裂隙;而市井人聲鼎沸的浮華,亦不過是在龐大帝國沉落的陰影邊緣,點燃一支支短暫搖曳的燭火罷了。
長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一位身穿黑色長衫,頭上的黑帽壓得很低,看不清容貌的年輕人,負手而立,久久地凝望著這繁華帝都里最繁華的街道,他站在那里,似乎在想著接下來他究竟該去往何處,又似只是單純的站在那里,感受著這亂世中,最后真實而虛無的浮華。
漸漸的,他竟看得有些厭了,他突然覺得這浮華的背后,才是這亂世破敗的悲哀。
回來已經兩日了,還沒有回到最初的地方,或許自己是該回去看看了,雖然不能走進去,但遠遠地看上一眼,或許也能了些思念之苦吧。
不再耽擱,那黑衣緩緩飄動,他的身影與一個又一個的行人擦肩而過,終于消失在滾滾的人潮之中。
龍臺京華的喧囂在朱雀大街的盡頭戛然而止,如同潮水撞上堤岸。
拐入這條無名背巷,鼎沸的人聲瞬間被一道無形的厚壁隔絕在外,世界驟然沉靜下來。
巷子幽深而狹長,仿佛一條被歲月遺忘的隱秘甬道。腳下的青石板早已被無數足跡和風霜打磨得圓潤光滑,凹陷處積著潮氣的濕漉漉的水漬,映著上方一線狹窄、灰蒙蒙的天空和青石縫隙中的青苔。
兩側高墻夾峙,墻皮斑駁脫落,露出內里沉默而黯淡的青磚底色,磚縫里倔強地鉆出幾縷細弱的青草,在微涼的春風里無聲搖曳。
空氣里浮沉著舊木的微朽、濕土的微腥、遠處炊煙的微嗆,以及一縷......極其微弱卻如同烙印般刻入肺腑的熟悉氣息——那是混合了甘草微甜、艾草微辛和歲月陳釀般微苦的藥香。這縷氣息,像一只無形的手,悄然探入蘇凌的心口,輕輕一捏,便泛起一陣細密而深沉的酸脹。
那個黑衣年輕人——蘇凌,隱在巷口一截斷墻投下的濃重陰影里,那身深黑色的寬大長袍,幾乎與身后剝蝕的墻面融為一體。唯有那雙眼睛,銳利而幽深,穿透巷中浮動的微塵,牢牢鎖住盡頭那方小小的門庭——“不好堂”。
那小小的鋪面,靜默地蜷縮在巷子最深處,如同藏在這繁華帝都褶皺里的一顆溫熱的舊痣。
黑木老匾懸于門楣,“不好堂”三字漆色雖已黯淡,卻依舊筋骨錚錚,那是蘇凌與杜恒當年傾盡所有盤下這鋪子時,一筆一劃刻下的笨拙而認真的誓言。
門楣兩側,那副熟悉的舊聯在穿巷而過的微風中輕輕晃動:“但愿世間人無病,何妨架上藥生塵”。
字跡如昨,墨痕里仿佛還凝結著兩人當年掛起它時,為高低左右爭執不休的笑語。
真正引人注目的,是門前挺立的兩株楓樹。它們并非參天巨木,卻虬枝盤結,蒼勁有力,飽經風霜的深褐色樹皮皸裂如鱗甲,楓葉濃密而沉郁,在黯淡的天光下泛著一種近乎墨綠的、凝重的光澤。葉無風亦微微低語,發出沙沙的輕響,如同這方小天地古老而沉穩的呼吸。
樹蔭之下,一架老舊的竹制曬藥架斜斜支著,上面稀疏鋪陳著些新采的草藥,葉片在楓葉濾過的微光里透出星星點點的綠意。幾只散養的雞,在松樹粗壯的虬根旁悠閑地踱步、啄食,發出咕咕的低鳴。
堂門敞開著,里面影影綽綽的人影晃動。一個無比熟悉的身影,穿著洗得發白、肘部甚至磨出了毛邊的藍布短褂,正背對著巷口,在柜臺前忙碌。
那微胖而結實的背影,那隨著抓藥、稱量而自然聳動的肩膀,透著一股蘇凌刻入骨髓的、近乎憨直的韌勁兒。
——杜恒!
蘇凌的呼吸猛地一窒,一股滾燙的熱流猝然沖上鼻腔,灼燒著眼眶。
只見杜恒側過半邊臉,對一位拄著拐杖、絮絮低語的老嫗露出笑容——那笑容憨厚樸實,嘴角咧開的弧度,眼角的細紋,都是蘇凌在無數個孤寂寒夜里反復咀嚼的模樣。
杜恒耐心聽著那老嫗說話,點點頭,接過老嫗遞來的幾枚被摩挲得溫潤發亮的銅錢,轉身踮腳,伸長手臂,在那頂天立地、布滿無數小抽屜的深褐色大藥柜前熟稔地摸索、拉開、抓取。
他厚實而粗糙的手指捻起幾味藥草,放在小秤上細細稱量,然后鋪開一張泛黃的粗紙,將藥材小心歸攏包好,再用紙繩一圈圈纏繞,打上一個結實又略顯笨拙的結。那專注的神情,仿佛包裹的不是尋常草藥,而是某種不容有失的承諾。
就在杜恒微微仰頭,去夠藥柜上層一個略高抽屜的剎那,午后一縷微弱的、僥幸刺破鉛云的日光,斜斜穿過“不好堂”洞開的門扉,不偏不倚地落在他微微揚起的側臉上。
那光,如此清晰,如此殘忍,照亮了他鬢角新生的、刺目的幾縷銀白,如同寒霜驟然侵襲了秋草。
他竟然鬢間有了白發......那可是他兒時的玩伴,雖然比自己大上幾歲,也不至于......
蘇凌的心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狠狠攥住,猛地向下一沉,一股尖銳的酸楚混合著難以言喻的暖流,瞬間在胸臆間洶涌彌漫。
眼前的光影驟然模糊、旋轉。藥柜深沉的褐色、杜恒發間那抹刺眼的白、老嫗佝僂的灰暗背影,都仿佛被投入了記憶的湍流。
那兩株沉郁的楓樹,在他淚光迷蒙的視野里,虬曲的枝干驟然舒展、變幻,褪去了墨綠的楓葉,化作一片波光粼粼的浩渺湖面。
岸邊,一株碩大的桂樹亭亭而立,枝葉青翠欲滴,在湖風里搖曳生姿,金秋未至,卻仿佛已有暗香浮動。樹下,不再有踱步的雞,取而代之的是兩個年輕的身影,衣袂被湖風鼓起。那是初入龍臺、滿心熱望的自己,和身邊笑容依舊憨厚卻目光灼灼的杜恒。
“蘇凌,你決定了么,真的要去龍臺闖上一闖?......”杜恒的聲音帶著初見的興奮,又有些微的茫然,在湖風中顯得有些飄忽。他望著遠方粼粼的湖面,然后鄭重地看了蘇凌一眼,用力拍了拍自己結實的胸膛。
“俺沒什么大本事,就知道一點,蘇凌在哪里,杜恒就在哪里!你指東,俺絕不往西!這天下,咱們兄弟一起闖!”
那話語,沒有桂花釀的醇香,沒有歃血為盟的儀式,樸素得如同湖邊的礫石,卻又沉重得如同山岳,是杜恒用全部生命許下的無聲誓言。彼時湖光瀲滟,少年意氣風發,以為前路盡是坦途,以為這諾言踐行起來如同呼吸般自然。湖風帶著濕潤的水汽撲面而來,仿佛還縈繞在蘇凌此刻微涼的臉頰上。那桂樹的金黃,杜恒眼中純粹的信任與熱忱,是烙在靈魂深處的印記。
視線猛地被拉回現實。楓葉沙沙,沉郁依舊。杜恒已將包好的藥遞到老嫗手中,正扶著門框,目送那蹣跚的背影緩緩消失在巷口。
他抬手,用袖子隨意地擦了擦額角——這個動作如此熟悉,蘇凌幾乎能感覺到那粗布擦過皮膚的微糙觸感。
杜恒微微瞇起眼,目光投向巷子深處,帶著一種習慣性的守望,似乎在期盼著什么,又似乎只是習慣性地看看。那眼神里,有日復一日的平淡,有支撐這小鋪的堅韌,或許......還有一絲被深深掩埋的、連他自己都未曾察覺的等待的微光?鬢角那縷被日光曝露的白發,在沉郁的松蔭下,顯得格外刺眼而蒼涼。
一股巨大的力量在蘇凌胸腔里猛烈沖撞。向前一步的沖動如同潮水般洶涌,幾乎要將他推出陰影。
他想沖過去,像當年湖邊那樣,用力拍打杜恒厚實的肩膀,喊一聲:“老杜,我回來了!”
想踏入那熟悉的藥堂,撫摸每一件浸透了兩人汗水和時光的舊物,嗅一嗅那濃得化不開的藥香,坐在那張吱呀作響的舊凳上,喝一碗杜恒泡的熱茶,聽他絮叨這一年多不好堂的瑣碎,街坊的冷暖。那渴望如此熾熱,燒灼著他的喉嚨。
然而,他腳下卻如同生了根,牢牢釘在冰冷的陰影里。丞相交付的任務,那無形的枷鎖和沉甸甸的隱秘,如同一道冰冷的鐵壁,橫亙在他與那近在咫尺的溫暖之間。
他不能!
此刻的相認,只會將這小小的“不好堂”,將毫無防備的杜恒,卷入不可測的驚濤駭浪。
他只能像個幽魂,遠遠地、貪婪地汲取著這點滴的光影,將杜恒鬢角的白發、楓葉的低語、藥香的氣息,連同那湖邊桂樹的金黃與誓言,一并深深鐫刻進心底最深處。
他最后深深地、貪婪地望了一眼。望那兩株沉默的楓樹,望那敞開的大門,望門內那個微胖、忙碌、鬢角已染霜痕的背影......
——那個將“蘇凌在哪里,杜恒就在哪里”奉若圭臬的兄弟。胸腔里翻涌的滾燙幾乎要沖破眼眶,最終卻被他死死壓下,化作一聲沉重的如同嘆息的呼吸,消散在背巷幽冷的空氣里。
蘇凌猛地轉過身,黑衣袍角帶起一陣微小的氣流,卷起幾片地上的殘缺楓葉。身影決絕地融入身后更深的、迷宮般縱橫交錯的街巷陰影之中,沒有回頭。
唯有那兩株蒼勁的古松,依舊無言地挺立在“不好堂”門前,松針沙沙,仿佛在低吟著一段無人傾聽的守望。
就在蘇凌以為自己真的可以如此決絕的離開之時。
“杜恒,今日生意可還忙得過來?就你一人支應著?”
一個清凌凌、脆生生的嗓音,如同珠玉猝然滾落石板,穿透沉郁的松蔭與藥香,清晰地撞入蘇凌耳中。
這聲音!像一道閃電劈開混沌,蘇凌全身的血液仿佛瞬間凝固,又在下一個心跳中瘋狂奔涌。他如同被無形的釘子釘在原地,猝然止步,猛地回頭望去。
樹蔭下,堂門前,不知何時多了一道淡黃色的身影,宛如一束驟然穿透鉛云的天光,點亮了這沉郁的巷陌。
是她!蕭璟舒!
她身著一襲質地輕盈的淡黃羅裙,裙裾在微涼的巷風里輕輕擺動,如同初綻的迎春。烏發如云,松松挽起,斜簪一支素雅的玉簪花,幾縷發絲俏皮地垂落頸側。
眉若遠山含黛,眼似秋水橫波,瓊鼻櫻唇,精致得如同工筆細描。
然而,那本該顧盼神飛、流轉著狡黠與靈動的眼眸深處,此刻卻蒙著一層極淡、卻揮之不去的薄霧般的憂傷。那憂傷沉淀在眼底,與她唇角努力維持的一抹俏皮笑意奇異地交織著,形成一種令人心弦震顫的脆弱之美。
她微微歪著頭,看著杜恒,手里無意識地捻著一片剛從曬藥架上拈起的草藥葉子。
杜恒聞聲,臉上立刻堆滿了憨厚的笑容,仿佛那縷揮之不去的疲憊也被這抹亮色驅散了幾分:“是璟舒姑娘啊!生意還成,還成!都是街坊老主顧,忙點好,忙點好!原是有幾個伙計的,俺覺得天天讓人家來,總得喘口氣不是,所以,俺都給他們休了一天假......”他搓著手,語氣里是發自內心的親近。
“就俺一人,慣了!蘇凌那小子......”他頓了一下,聲音不自覺地低了些,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嘆息,“他一直都沒回來,不管如何,俺也得把這‘不好堂’給他看好了不是?”
“蘇凌”兩個字從杜恒口中吐出,如同兩枚燒紅的針,狠狠刺入蘇凌的耳膜,直扎進心底最柔軟的地方。他隱在斷墻的濃影里,身體瞬間繃緊如弓弦,連呼吸都死死屏住。視線貪婪的、近乎疼痛地鎖在那抹淡黃的身影上。
是她!那年,龍煌詩會之上,滿座高朋,衣香鬢影。他醉眼朦朧間,驚鴻一瞥,見那明艷不可方物的女娘正含笑望來,眼底藏著狡黠的星光。酒意與情愫翻涌,他提筆揮毫,狂放不羈地寫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墨跡淋漓,贈予佳人。
她接過詩箋時,那瞬間綻放的容光,曾照亮了整個喧鬧的龍煌臺。
也是她,兩仙觀那場突如其來的血色追殺,刀光劍影,生死一線。他護著她,在泥濘的山路上奔逃,她的裙裾被荊棘劃破,手臂上沁出血痕,臉色蒼白如紙,緊咬著下唇,眼中卻沒有絲毫退縮,只有與他并肩的決絕。那雙在絕境中依然明亮的眼睛,曾是他黑暗里唯一的錨點。
一年多的杳無音信,如同隔絕了千山萬水。他曾無數次在午夜夢回時勾勒她的模樣,卻從未想過重逢會是在此情此景——他像個見不得光的影子,藏身暗處,眼睜睜看著她在陽光下,與他最牽掛的兄弟閑話家常,而那家常里,恰恰帶著他的名字,帶著他無法填補的空白。
蕭璟舒聽到杜恒提起蘇凌的名字,指尖捻動草葉的動作幾不可察地停滯了一瞬。眼底那層薄霧似乎瞬間濃重了些,如同春日湖面驟起的寒煙。
但她很快又揚起一個更明媚的笑容,那笑容刻意地驅散著陰霾,帶著她特有的、不肯服輸的嬌蠻。
“哼!那個沒良心的家伙,指不定在他那個黜置使臨時行轅里躲清閑呢......什么偶染風寒,騙人的鬼話罷了......杜恒你莫總惦記他,累壞了自己可不值當!”
她的聲音刻意拔高,帶著一絲嗔怪,像是在說服杜恒,更像是在說服自己。她微微踮起腳尖,探頭朝堂內張望了一下,“你若真忙不過來,便差人去府上告訴我一聲,我幫你抓藥!這么久跟你認了許多味藥,我可一味沒忘!”
杜恒連忙擺手,笑容里滿是寬慰:“使不得使不得!哪能勞煩姑娘你!這點活計,俺應付得來!你能常來走動走動,給俺這鋪子添點光亮,俺就高興得很啦!”
蘇凌的心,在斷墻的陰影里劇烈地絞痛著。蕭璟舒那強裝的明媚,那眼底深藏的、因思念而起的憂傷薄霧,比最鋒利的刀劍更能刺穿他的偽裝。
他看著她嗔怪地說他“沒良心”,看著她故作輕松地說“溫柔鄉”,每一個字都像淬了鹽的鞭子,狠狠抽打在他靈魂上。他多想一步跨出去,撕碎這咫尺天涯的距離,告訴她:我回來了!蘇凌就在你眼前!我從未有一刻忘記詩會的驚鴻,忘記兩仙觀的生死與共!
一股灼熱的氣流猛地沖上眼眶,視線瞬間模糊。那抹淡黃的身影,杜恒憨厚的笑容,沉郁的楓樹,都在淚光中劇烈地搖晃、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