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第426章 契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 >>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最新章節列表 >> 第426章 契子!

第426章 契子!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一只橘貓壓海棠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一只橘貓壓海棠 | 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 


隨著命令的一聲聲下達,數不清的巨大弩失從一艘艘收尾相接的海船上飛射而出,朝著海岸之上,密密麻麻的亂軍和叛軍飛去。

最初,從統合叛軍的前唐軍將領第五輪,到普通的一個戰兵,叛軍并沒有在意,畢竟這些人是見過世面的。

海船看起來很大,很嚇人,但是那是海船,再大又不能登陸。

八牛弩或許很嚇人,但是在海面之上,能有幾分準頭?

就算能射中,隔著兩三里的距離,縱然是八牛弩,所能剩下的威能又有多少?

第五輪以及他所統合的這些兵馬的見識不錯,只不過已經有些落伍了,至少在以長纓軍為基礎拓展出的禁軍和海軍水師中落伍了。

從南北朝時代開始,三弓床弩或者八牛弩就已經漸漸成為步卒作戰的重要輔助兵器。

到了郭戎主導的新編禁軍時代,八牛弩的作用進一步提升。

相比較結構簡單,但是可靠性更差的投石車,八牛弩更是成為了長纓軍為代表的禁軍最重要的遠程攻擊武器。

經過數次改良之后,如今禁軍八牛弩的弩失已經形成了步戰型,防御型,海戰型三種類型。

其中步戰型最為靈活,是禁軍步戰中的殺敵利器。

防御型主要設置在城池之上,或者和黑火藥結合使用,威力驚人,殺傷力驚人。

海戰型則是留守即墨和嶗山的長纓軍工兵根據海戰特殊性,改良之后,方便固定,并可以進行短途移動的類型。

為了配合可能出現的海戰,郭戎還專門為水師配屬的海戰型八牛弩定制了專用的,增加了破甲屬性的特制弩失。

八牛弩的箭頭為精鐵打造,箭桿為硬木打造,長度一丈,直徑三寸,兼具了破甲和殺傷。

在八牛弩弩失的尾部,彷照箭失還專門用鐵片作為尾翼,使得穩定性和射程大幅度提升。

考慮到很多時候海戰之時的對手是對方的船只,和禁軍步戰使用的八牛弩弩失相比做了一適度的改良。

海戰型的弩失同樣精鐵打造,但是形狀形狀卻使用了標準的三棱錐,使得破甲和擊穿效果大幅度提升。

這種經過特制和改良之后的特制八牛弩弩失,在三十丈范圍內可以輕松擊穿三寸厚的硬木,在五十丈的范圍內可以輕松擊穿兩寸的硬木板,一里范圍內依舊可以擊穿至少一寸的硬木板。

單純看性能而言,八牛弩和海戰型弩失組合之后幾乎是這個時代最強的兵器,郭戎甚至感覺在進入大炮巨艦時代之前,都不可能有更強的存在。

以打造海船使用的硬木都無法抵抗水師海船上配備的八牛弩,更何況這些血肉之軀的步卒。

此時此刻,就算水師的海船距離岸上的叛軍距離超過了二里,但是這些八牛弩弩失的威能依舊不是這些毫無防備的兵馬所能抵擋的。

短短十幾息的時間,飛射而出的弩失就已經抵達了海岸之上,城墻之下正在進攻和穿行的叛軍之中。

隨郭戎從青泥浦北上的水師船隊總共九十艘,分成了東西兩支,其中靠近卑沙城一側的西北方向三十艘,卑沙城東南側海面水師主力方向上,整整六十艘海船。

整整六十艘大、中型海船,船只平均配備的八牛弩超過三十架。

再加上少數幾艘,如同定遠號一類超過六十架八牛弩的戰列艦,整個卑沙城東南方向的海面上,整個船隊的一輪齊射,可以發射的的數量超過了兩千支。

隨著命令的下達,在短短幾息的時間之內,接近兩千架八牛弩的弩失被激發。

八牛弩的巨大弩失如同飛蝗一般傾瀉而來,黑壓壓的一片甚至短暫短暫的遮蔽了天日。

精鋼打造三棱箭頭配上鐵片做成的尾翼,哪怕經過了兩里地以上的飛行,其動能依舊驚人。

尋常戰兵使用的重甲,哪怕是三層重甲,在這種特制的弩失面前跟紙湖的沒有任何區別。

最初,只是“嗖!嗖!嗖!”的聲音從他們的耳畔經過。

然后,一陣又一陣“卡察,卡察”的聲音,傳入了他們的耳中。

緊接著,大片大片殷紅,出現在了他們的身前,身旁,身后。

接下來,最數不清的血光,袍澤沾滿了他們的目光之內。

最后,看著滿地被洞穿,被射飛、被撕碎的尸骸,這些躲過了第一波箭雨的幸運兒幾乎在一瞬間陷于崩潰。

僅僅一波箭雨,數百人,數百身披甲胃的精銳戰兵,甚至連一個慘叫和哀嚎的機會都沒有,就在這么短短的一瞬間,慘死在了這箭雨之下。

在箭失抵達的一瞬間,整個戰場幾乎徹底淪為了人間地獄。

不止一個人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然而,這一具又一具尸體,一片又一片血跡,一支又一支插在地面上,或者插在袍澤尸體上的巨大弩失,證明了這一切都是真的。

還沒等這些倒霉孩子從震驚中回過神來,“呼呼”的風聲從空中傳來。

聽到了從天空中傳來的“呼呼”的嗚咽之聲,沒有在第一波箭雨中受到傷害的叛軍下意識的抬起了頭,朝著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

然后,這些仰著頭看天的家伙發現整個天空似乎都被這密密麻麻的巨大弩失所占滿。

還沒等他到他們做好閃避或者防護,當然,也可以說還沒等他們回過神來,第二波弩失已經飛到了他們的身邊。

這一次他們清清楚楚的看到了整個過程,看到了一支又一支巨大的弩失,以不可阻擋的態勢落下。

看到了一群又一群戰兵倒在了巨大的八牛弩之下,絕大多數人甚至連發出一聲慘叫或者哀嚎的聲音都沒有機會。

當然,到了這時候還有能力理性思考的人會知道,沒有發出慘叫和哀嚎就被帶走生命的才是真正的幸運。

因為有些運氣不好的家伙,直接被那巨大的嚇人的弩失洞穿軀干。

這些倒霉的家伙,被弩失直挺挺的釘在了地面上,要么童孔放大,無聲的仰望探空,要么張大嘴巴,但是卻發不出一絲的聲音,如同心臟被緊緊的攥住,只能無力的微微呻吟。

還有一些倒霉的家伙,被直接射斷四肢,此刻正抱著殘肢,在地面上痛苦的呻吟,那聲音之凄厲讓人感受到了痛苦到了極點的折磨。

能夠在這一天出現在卑沙城附近戰場上的都是不是新兵,幾乎所有人都參加過慘烈的戰斗,見識過慘烈到極點的戰場。

這一次,連對手的人都沒看到……

這些家伙的心中,已經被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恐懼浸透。

只不過,戰場的局勢遠遠比他們所想象的更為惡劣。

因為兵種和環境的原因,水師的作風和紀律無法做到和以長纓軍為核心的禁軍步卒一樣的嚴苛,但是留守的水師將領也從來沒有放松過警惕,更別說放松。

這就使得凡是通過訓練的老卒也愿意老老實實的去接受訓練,這就使得所有的人手的素質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短短十幾息的時間,從卑沙城東南方向海船上射來的第三波箭雨再次襲來,依舊是遮天蔽日一般。

然后是第四波……

連續兩三齊射之后,因為風勢的變化,船只之間位置的變化,船與船,弩與弩之間開始形成了一定的時間差。

相比較之前三次整齊到可以遮天蔽日的程度,第三輪齊射已經零散了很多,八牛弩落地的間隔隨之拉大。

時間差和落地間隔的拉大,卻使得箭雨開始不那么明顯的分為波次,但是卻使得叛軍始終處于了八牛弩弩失的籠罩之下……

看著源源不斷落下的巨大弩失,看著一個個慘死在弩失之下的袍澤,感受著不知道什么時候會降臨到自己頭上的死亡……

更為不妙的是,他們驚愕的發現,不僅沒有躲避的機會,甚至就連投降都不知道該去向誰投降!

雖然八牛弩的密度已經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小,但是當恐懼這種東西已經被徹底注入到了這片戰場之上。

恐懼在一點一點的蔓延,崩潰在一點一點的進行,

越來越多的人在這種窒息的氛圍中驚慌失措的瘋狂奔走,然后被弩失洞穿,躺在這冰冷的土地上無聲的呻吟和哀嚎。

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刻,每一息,都會有人在這種令人恐懼到窒息的環境中死去。

戰陣在這種令人窒息的氛圍中變得越來越松散,

戰線在這種令人窒息的氛圍中開始一點一點的瓦解,

進攻在這種令人窒息的氛圍中徹底的潰散,

當東南方向海船上的八牛弩的射擊進入第十輪的時候,整個朝向東南方向的海岸上,由數萬人組成的叛軍,在超過兩萬支八牛弩的襲擊之下,已經徹底崩潰。

相比較東南方向的密集齊射,在西北方向上,戰船的數量雖然少,但是東北方向的海岸和城池之間的距離也更加的狹小,所能夠形成的打擊效果更加的理想。

只不過,在西北的次要方向上并沒有形成大面積的潰退,其原因很簡單,城墻之上插滿了射入城墻的弩失,城墻之下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尸體。

一刻鐘之前,自己還占盡了優勢,十余萬大軍幾乎已經將卑沙城徹底吞噬。

一刻鐘之后,自己孤注一擲,投入的十多萬大軍已經徹底潰散。

這樣巨大的反差,讓卑沙城外的第五輪目眥欲裂。

相比較那些在巨大壓力之下已經徹底崩潰的叛軍士卒、軍校,第五輪其實相對清醒。

他看到了那些海船,他看到了那些從海船上射出的箭失,他看到了實際上的傷亡遠沒有看起來那么恐怖。

但是,正因為清清楚楚的看清了這些,更讓他無法理解這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竟然讓十幾萬大軍在頃刻間土崩瓦解。

雖然不愿意承認,雖然不愿意接受,殘酷的現實已經說明了一切,自己的計劃破產了!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疑惑歸疑惑,不解歸不解,如果有可能,第五輪希望能夠現在就弄清楚對面的神秘面紗

只不過,看著正處于崩潰狀態的大軍,第五輪知道研究對方的已經晚了!

與其固執己見,將大軍徹底葬送,不如利用最后的機會,盡可能的收攏殘兵,為自家的老板保存最大的力量。

認清了失敗的現實,第五輪毫不猶豫的放棄了自己的尊嚴,下令鳴金收兵!

原本正處于潰退和崩潰中的叛軍,在聽到了鳴金收兵的聲音之后,潰散的趨勢未變,但是卻給所有叛軍指明了撤退的方向。

相比較被死亡和窒息充斥的卑沙城外,卑沙城城頭之上氣氛則輕松了太多,李愬的臉上掛滿了笑容。

從第一次見到郭戎,被郭戎主導的長纓軍改革吸引之后,李愬就一直對郭戎充滿了信心。

只不過這一次,親眼看到十余萬敵軍從不可一世到原地潰敗,短短一刻鐘之內被徹底擊潰的十余萬叛軍,郭戎再次刷新了李愬的認知極限,使得李愬對郭戎贊不絕口。

然而在同一時刻,郭戎的心中卻充滿了遺憾。

如果有可能,郭戎很希望能夠在這種情況下,將所有的叛軍全部消滅,但是他手中的八牛弩的弩失實在太少了!

海戰型八牛弩和海戰型弩失的組合確實是這個時代的王者,但是這東西也不是全能的。

如果說這種組合真的有什么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在鑄造技術不夠成熟的情況下,制造的成本太高。

尤其是精鋼打造的三棱箭頭,對工藝的要求不是一般的高,整個大唐范圍之內,除了三原縣的幾座工坊之內,根本就沒有第二處可以打造的地方。

雖然三原縣的工坊已經竭盡全力,但是在叛亂發動之前,被運送到即墨的箭頭也不過六萬個而已。

六萬個箭頭乍一看不少,但是考慮到以榮成灣為界限的南北兩支水師的規模,還真不怎么夠分。

平均每一架八牛弩能分到的不過十幾支而已,十幾支對于戰場而言,太少了。

帶著遺憾,目送叛軍緩慢的撤退,李愬突然詢問了郭戎一個問題。

“你真的不準備乘勢追擊,一舉把外面的這些家伙干掉?”

報錯選擇

不良信息舉報

意見及建議


上一章  |  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