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正文卷
“現在大將軍就在城外,速速放下吊橋,打開城門,迎大將軍入城。”
相比較之前,折牧雨還是折牧雨,但是這一次,折牧雨的聲音高亢、嘹亮,語速均勻,聲音郎朗,擲地有聲,清晰的傳入了每一個處于城墻或者是城樓之下,義成軍士卒的耳中。
原本還有些嘈雜的城墻之上瞬間變得極為安靜,咒罵聲,喧囂聲戛然而止。
大多數人的目光看向了折牧雨以及折牧雨身后不遠處的那隊騎兵,似乎在尋找那位傳說中的郭大將軍的身影。
少部分義成軍的士卒,準確說是袁滋身邊的幾十名親衛,則看向了自家的節度使袁滋。
然而此時此刻,袁滋給了他們兩個簡單的手勢。
兩個手勢之后,他身邊的幾十個親衛心領神會,要么取出了攜帶的弓弩,要么走到一旁,操持起了兩架八牛弩。
而袁滋,下達了指示之后,眼睛死死的盯著城外的騎兵,臉上卻掛滿了復雜的神情。
一個多月之前,東征軍路過的時候,為了見到統領大軍過境的郭戎袁滋費盡心機,他袁滋恨不得給郭戎磕一個。
結果,東征軍在鄭州整整三天的時間,收走了義成軍駐扎在鄭州的騎兵,收走了戰馬,甚至征調了不少的糧草,但是卻一面都沒有見到。
剛開始,那些長纓軍的軍校剛開始還拿各種理由搪塞袁滋,等到到了后面,則根本連掩飾都沒有,只要看到袁滋直接就是一句話,大將軍不見。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那一支本就是郭戎拿來正面吸引各路勢力的,郭戎本人并不在軍中……
結果當時求之不得,而現在,郭戎卻主動出現在了鄭州,主動出現在了鄭州城下,還要求開門進城。
可是,現在,袁滋卻不愿意讓郭戎入城,甚至都不希望聽到郭戎來到的消息。
事實上,如果有可能的話,袁滋不想讓任何一個不屬于自己的人進入鄭州城中。
在叛軍和大唐開戰之前,自己雖然在夾縫中生存,看起來有些憋屈,但是說到底也是一個封疆大吏,鄭州、滑州地盤上的土皇帝。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形勢和情勢都已經變了。
很多事情,人在做天在看,很多事情做到現在的份上,已經無法挽回了,然而認真說起來,袁滋也認為自己是有苦難言。
這一次河北叛軍來勢洶洶,很容易讓人聯想到50年之前的安史之亂。
當時安祿山麾下河東、范陽、平盧三鎮大軍也是浩浩蕩蕩而來,席卷整個中原。
先破中原,再占洛陽,攻破潼關,占領長安。
從河北到河南,從江淮到關中,叛軍兵鋒之盛,各路的兵馬沒有敢與之爭鋒。
在那種情況之下,不止一個人認為李唐一百多年的國祚即將結束,李唐的的王朝就要在安祿山、史思明的叛亂之下壽終正寢。
大量的城池陷落,尤其是東都洛陽和西都長安的陷落,導致了海量官員被俘。
在兇神惡煞,兇狠歹毒的叛軍的威逼利誘之下,大量的官員投降了安史叛軍,部分因為李林甫、楊國忠迫害的官員甚至主動加入了安祿山的大燕。
然而,讓所有人做夢都沒有想到的是,高仙芝、封常青、哥舒翰要么被殺,要么在玄宗遙控指揮下戰敗,在東都,長安連續被攻占,大唐看起來徹底沒有希望的情況下。
馬嵬驛兵變發生,楊玉環被殺,楊國忠被被殺,昏聵的玄宗李隆基退位,肅宗在朔方軍的支持下登基。
緊接著,肅宗召回了曠世奇才的明相李泌,重用以郭子儀、李光弼為首的朔方軍將領,從唯一可以和河北叛軍相抗衡的河西、北庭、安西抽調大量的精銳。
在李泌、郭子儀、李光弼、李嗣業等一大批名將,明相的努力之下,硬生生的將已經陷入絕境的大唐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隨著一大批名將的任用,河西、安西、北庭精銳返回,江淮的錢糧抵達,一點一點將大唐重新救了回來,花費了整整六年的時間,徹底平定了安史之亂。
雖然安史之后,羸弱的朝廷無力將各地的藩鎮收歸朝廷,但是至少讓整個大唐至少在名義上重新恢復到了朝廷的掌控之中。
而到了那時候,那些個投靠了安史偽朝廷的官員,遭到殘酷、血腥清算的,反而那些拼死抵抗的人,最終獲得了獎賞,就比如在睢陽死守了半年之久,為大唐爭取了機會的張巡。
安史之亂已經過去了五十多年,但是,安史之亂的經驗和教訓還在,甚至參與了安史之亂老卒還有在世的,就比如曾經和郭戎大戰的盧龍老將譚忠。
對于本來就是墻頭草的袁滋來說,局勢則更加的撲朔迷離,未來之路更加的迷茫和混亂。
河北叛軍勢大,規模上至少比安史叛軍大三成,而且還有吐蕃人在西線的牽制,勝算很高。
但是,因為叛軍紙面的兵力強盛,勝率很高,這就是導致自己根本就沒有投靠的資本。
就憑借自己這兩州之地,六萬兵馬,主動投降之后要么被一口吞掉,要么處于叛軍的末尾,根本就不會受重視。
投靠叛軍明顯就行不通,或者利益不夠大,朝廷雖然危險,但是誰也不敢說李唐就真的沒有勝算,就像洛陽、長安連續被攻占之后沒有人認為朝廷能翻盤一樣。
安史之亂的時候也很危險,扛過了最危險的境地之后,所有忠誠者都得到了超額的回報,所以,徹底倒向朝廷也是一個思路。
然而,投靠朝廷也要看人,投靠一個小卡拉米半毛錢沒有,而且還可能成為對抗叛軍的炮灰。
在袁滋看來,郭戎就是最合適的投靠人選,結果百求郭戎而不得見。
于是,本來就是墻頭草的袁滋,選擇了自己認為最合適的方式,將所有能調集的資源和兵力調集到鄭州和滑州。
利用調集過來的兵力,糧草,人員,財富死守兩座堅城,把墻頭草的風格發揮到極致。
雖然嘴上說了死守,但是袁滋很清楚,死守在這里不過是個形容而已。
按照常理來說,兩軍決戰之前,會不約而同的將隱患去除干凈,從而安安靜靜的決戰。
眼前,河北叛軍大兵壓境,朝廷的兵馬也在集結,這時候處于戰場中間的墻頭草肯定是第一批被干掉的。
但是,袁滋認為,墻頭草之所以會被干掉,那是他們的根基不夠深,準備不夠充分!
如果準備的足夠充分,無論是河北的叛軍,還是朝廷的平叛軍,都不會輕易的冒著損兵折將的風險,冒著被對方偷襲的可能,得不償失的去強攻防御設施完畢的堅固城池。
同樣的,袁滋不知道郭戎的部署,也不知道河北叛軍的打算,但他知道一點,無論是河北叛軍還是朝廷的平叛軍那都是精銳中的精銳。
這種規模的決戰之后,雙方很可能打出香積寺那種慘了到了極點的戰斗,戰斗結束之后無論誰是勝利者,都必然損失慘重。
到時候,作為墻頭草的他既沒有得罪雙方,又保存了兵力和實力,照樣可以做一顆特立獨行,穩如泰山的墻頭草。
雖然可能會讓自己地盤上的平民和大族不滿,但是袁滋并不在意。
在大兵壓境的情況下,所有的不滿都必然會被壓下來,等到雙方大戰結束,自己從勝利者那里拿到最夠的利益之后補充自己的士卒和大族就好。
只能說袁滋是個聰明人,但是袁滋倒霉也就倒霉在了太聰明上。
原本一切都如同袁滋預料的一樣。
朝廷確實有準備,所以朝廷方向沒有崩潰,反而在有條不紊的調集人員、兵力、了,糧草。
自己的鄭州、滑州成為了河北叛軍和朝廷兵馬的交戰場,義成軍的士卒和鄭州、滑州大族對自己異常的不滿,但是叛軍殘酷暴虐,而且已經兵臨城下,在叛軍的威脅之下,所有人即便不滿意,甚至痛恨自己也必須嚴防死守。
按照這個情況發展下去,等到雙方大戰開始,自己就會身價暴漲。
而且戰況越激烈,自己的重要性就會越高,身價就會越高。
到時候自己的身份就不再是一個土皇帝,墻頭草,而是會在會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想想自己規劃的人生軌跡,袁滋甚至還有點小激動。
然而,這時候,叛軍突然撤了!
毫無征兆的撤兵讓袁滋懵了,失去了外部壓力之后,城內的局勢開始惡化,但是好在還有崩盤,只要朝廷和叛軍決戰,自己就還是一顆堅定的墻頭草,最次也應該是一根堅硬的牙簽。
然后,就在等待的時候,郭戎來了……
郭戎不僅來了,還派一個小家伙來了一場鬧劇,讓所有人知道郭戎來的同時,將鄭州的實際情況,將自己的外強中干暴露的淋漓盡致。
更重要的是,郭戎并沒有率領大軍。
城頭之上,城墻之下,所有義成軍的士卒,都可以看到城外只有區區幾百人的騎兵而已,這就使得袁滋很難在沒有依據的情況下,把這一切捏造為朝廷大軍平叛,畢竟,義成軍的士卒們不是傻子。
外強中干被暴露的淋漓盡致,又無法扇動義成軍士卒和大族同仇敵愾,袁滋幾乎在一瞬間陷入了極為尷尬的境地。
城頭之上,袁滋只能期盼一點,郭戎是帶著旨意來平叛的!
所以,在自己周圍的親信看向他的時候,他選擇了讓親信們強弓勁弩準備。
他甚至幻想,在表明身份之后,郭戎直接宣讀一個什么要求自己馬上投降的圣旨。
只要圣旨一出,甚至都不要讓他讀出來,他就可以以此為契機,讓自己的親信們突施冷箭,甚至人死不死都不重要,只要坐實了反賊的身份,他就可以徹底將整個鄭州城和整個義成軍徹底拖入地獄。
袁滋想的很完美,但是,城外那個他認為乳臭未干的小娃娃卻如同知道他怎么想的一樣,直接給了他當頭一棒。
“現在大將軍就在城外,速速放下吊橋,打開城門,迎大將軍入城。”
這沒有任何掩飾,沒有任何偽裝,沒法曲意解讀的一句話直接把袁滋逼入了絕境。
且不提別的,郭戎的職務可有河南道行軍大總管和河南道黜置使。
而這兩個職務就使得他沒有任何拒絕的資本。
因為他還沒有徹底反叛,雖然做了一個徹徹底底墻頭草,雖然面對叛軍選擇了不抵抗,但是他此時此刻的身份還是唐臣,他麾下義成軍的身份還是大唐的兵馬。
所以,在聽到折牧雨呼喊的時候,袁滋愣神了,在沒有人回應的情況下,一切似乎被靜止了一樣。
然而袁滋愣神,折牧雨卻不會愣神,相反更堅定了他自己的信心和判斷。
靜靜的等待了不到十息的時間,折牧雨繼續大喝。
這一次聲音依舊高亢、嘹亮,但是聲音之中已經有些許的不耐煩。
“你們怎么回事?為什么還不開門?”
城頭之上無聲。
“大將軍旅途勞頓,正準備入城休息,你們在等待什么?”
城頭之上,有些開始疑惑。
“大將軍為了給你們這幫人開脫,專門向陛下請旨意,你們就這么報答大將軍的么?”
城頭之上,出現了少量的騷動,很快開始竊竊私語。
在文盲率超過9成五的義成軍中,不是每個人都能第一時間明白折牧雨話的意思,但是總有一些聰明人。
這些聰明人,很輕松就能從折牧雨這明顯帶著不滿和抱怨的預期中明白郭戎為什么會在這時候單槍匹馬而來。
郭戎知道義成軍當了墻頭草!
皇帝、太上皇大概率也知道!
皇帝、太上皇震怒!
也許郭戎也很不滿!
不論是否滿意,無論是否真心,但是郭戎最終選擇了勸諫了皇帝、太上皇,而不是落井下石!
無論郭戎帶著什么目的,但是郭戎最終請旨赦免的義成軍之前的罪責!
無論義成軍之前干了什么,現在義成軍已經無罪了,還是大唐的好唐軍!
無論之前自己什么身份,現在自己是正經的大唐子民,正經的唐軍,為什么要把為他們開脫,幫助他們恢復身份的大將軍郭戎拒之門外?
折牧雨的話音落下,袁滋面如死灰。
環視周,除了幾十名親衛之外,剩下越來越多的義成軍士卒看向了自己,本就智慧過人的袁滋知道,自己死定了!
“放下吊橋,打開城門,迎接大將軍入城!”
下一刻。
“彭!”
護城河上的吊橋放下,城門也在同時開啟。
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