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后記(七)太平腐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家兄朱由校 >>家兄朱由校最新章節列表 >> 后記(七)太平腐敗

后記(七)太平腐敗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家兄朱由校 


永昌十四年,冬月初六,大明對外宣布了諸藩可持有步槍的數量限制。

對于諸藩,大明幾乎是一視同仁,不管國家人口多寡、強弱,一律只發放足夠一營兵馬使用的三千零三十一支步槍。

除此之外,大明也將郡國的兵額提高到了一營。

盡管此時許多郡國早就偷偷擴兵,但不管如何,大明總歸給了他們正規編制。

一營兵馬對應一營步槍,誰都能看出,永昌此舉是為了讓藩國之中的親王國和郡王國實力相差不要太大,以免日后有大藩造反,迅速就能吞并一系列小藩國。

不過即便如此,廟堂之上還是有不少文臣武將對皇帝此舉頗具微詞。

內藩一國一營槍,這實際算起來,大小二百多藩國就是二百多營槍,實際算下來,少則六十幾萬支,多則七八十萬支。

要知道,這些年五軍都督府的兵制一直遭到壓制,五軍都督府數次想要擴軍都被拒絕。

至眼下,明軍數量也不過六十三萬罷了。

如果諸藩聯合討伐大明,那哪怕它們之后會彈盡糧絕,可大明也會遭受巨大損失。

因此,廟堂之上的諸多文臣武將想的并不是沒有道理。

不過,對此的皇室、內閣卻根本沒有擔心的表現。

他們比誰都清楚,大明的底牌還有很多,多到讓群臣都不敢想象。

除了齊國能給大明帶來巨大損失,其它各國加在一起都不可能做到。

因此,這件事情也只是一些不能接觸到核心政治的官員在擔心罷了。

真正坐在核心圈層的官員,此刻都將心思放到了本國科技創新上。

對于世界來說,接下來的日子,注定是科技大爆發的一年。

從去年的“明、齊”兩國科技交流會開始,兩國各自的許多研究就在不斷地碰撞,而后引發了無數種猜想和發明。

永昌十四年初,齊國醫學院的葉天士學士發現霍亂弧菌、結核桿菌及炭疽桿菌,并改進了培養細菌的方法和細菌染色方法,還提出“天士三定律”。

他及他的團隊奠定了微生物學的基礎,在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世界上大多數主要致病菌都被其與團隊成員先后發現。

這些學說不僅奠定了微生物學和細菌學,同時也促進了藥理學的一些研究,一些植物藥的有效成分先后被提取出來。

例如,永昌十四年大明醫學士薛生白從阿片中提取出嗎啡,次年從金雞納皮提出奎寧等藥品,這些無一例外都是進步。

除此之外,由于病理學和細胞學、細菌學的不斷進步,因此當時的臨床醫學教材和實操中特別注意對內臟器官病理變化的研究和診斷,想盡各種方法尋找“病灶”,使診斷方法不斷充實。

這樣的態度,讓永昌年間的診斷手段和輔助診斷工具不斷增多,許多臨床診斷輔助手段如血壓測量、體溫測量、體腔鏡檢查都是在永昌年間開始應用的。

除了這些學說上的成就,大明和齊國在物理電力上的探索顯得更為有效。

永昌十四年,大明軍備院出版《電的實驗與觀察》一書。

這本書不僅為進一步的電力實驗提供基礎,還引入了許多齊王時期留下的“電力術語”,包括正極、負極、充電、電池和電擊等。

比較大明,齊國則是更注重實踐所得,因此在九月的時候,科學院將三十個蓄電池安裝在了一輛三輪車上,但車輛并沒能安全啟動便發生了爆炸。

可是,這樣的結果不僅沒有阻止科學院的學者們研究電能,反而極大的促進了他們的興趣。

不過,相比較這些科學上的事情,民生才是一個國家的根本。

這其中,天災人禍又是永遠逃不脫的話題。

永昌十四年四月,瀛洲南島府海域附近發生地震,并引發海嘯,海嘯最大波高達二十丈,這次海嘯造成兩萬余人死亡,十四萬人受災。

災害爆發的消息傳回北京后,監國朱和埨當即下旨蠲免地方三年賦稅,其次下令工部準備災后重建。

這個小插曲過后,大明和齊國繼續對科技研究加大關注和投入。

永昌十四年六月,皇帝宣布將來年軍備院的科學投入提高到一千三百萬兩白銀,等同于國家全年收入的8/1。

相比較大明,齊國由于沒有太大的國防壓力,因此對于科學投入的資金數額則是更多,永昌十四年的投入就已經達到了一千五百萬兩。

兩國這么傾盡全力的投入,第一是沒有外部壓力,第二是有人口就業壓力。

人口是兩國的紅利,但紅利之余,想讓國家長治久安,就得需要解決百姓的需求。

早在永昌十年,順天大學的社會學家劉南山就已經提出“世界資源論”。

這個論點講述了,以眼下的生產力來說,如果將“維持齊國百姓的生活”來作為標準,那齊國的疆域只能養活兩億人,大明則是只能養活六億人,世界各國加一起,頂多養活四億人。

也就是以現有生產力,只能有十二億人能過上齊國百姓的生活。

如果以大明百姓的標準,則是能養活二十億人口。

據齊國與大明學者、官員的估計,如今的世界人口為恐怕已經接近十億人了,而其中大明和齊國人口合計就已經達到了五億人口,占據世界人口的五成有余,算上諸藩那能達到七億左右。

以過去的人口增長情況來看,大明宗藩體系將會在大概二十年后達到九億五千萬左右,預計三十五年后突破十二億。

也就是說,如果科技不進步,那留給大明宗藩體系的時間其實也差不多。

從大明、齊國維持盛世到此時,實際已經接近八十年了,正常王朝不管再怎么輩出明君,八十年都將會達到土地兼并的巔峰,之后就會開始出現矛盾。

大明宗藩體系能走到現在,已經是大明和齊國用不斷創造出來的新科技一點點續命過來的最好結果。

如果這個過程被打斷,哪怕只有幾年,那也足夠致命。

因此,兩國才不斷投入資金對朱由檢留下來的種種課題進行研究。

好在內燃機的研究只差臨門一腳了,再怎么慢也不至于拖到三十幾年以后。

只要內燃機研究出來,加上農業機械創新,那兩國的生產力就能進一步提高,還能將盛世再往后延長。

所以相比現在外部的亂局,兩國更注重國家內部的問題。

歐洲諸國不是大明沒有能力打,而是它們得留到大明內部問題無法掩蓋的時候再打。

現在大明還有能力解決內部問題,那就可以暫時留著。

至于它們什么時候滅亡,那得看大明和齊國的想法。

也正因為這樣的想法,大明和齊國的科技也在不斷地進步。

永昌十五年五月,齊國建造了第一座水電站,不過它每天僅僅只能生產出三百度電,僅夠點亮三百盞碳絲電燈,專供附近的科學院進行夜間研究。

但即便如此,研究院內部能被點亮的也僅僅只有八十多間實驗室。

相比較齊國選擇水力發電,大明軍備院則是鑒于附近便是房山煤礦,因此選擇了火力發電。

它們在北京與門頭溝軍備院的中間修建了一座以煤為原料,通過鍋爐產生蒸汽后驅動汽輪機發電的火力發電站。

這座電站每天能生產四百多度電,并且比齊國的水力發電要更有保障,不會有枯水期發電機不能全馬力生產電力的缺點。

因此,軍備院的學士們將火力發電作為專攻課題,完全忽略了朱由檢希望后世人選擇清潔能源的建議。

不過這也很正常,畢竟在技術不成熟的前期,火力發電無疑是最穩妥保障的選擇。

七月,齊國電力之父耿卿發明了一系列供電系統,保障了電力能從發電站穩定、安全輸送到供電處。

八月,大明第五版內燃機應用到了四輪車上,在這次的實驗中,四輪車以每個時辰七十里的速度運動,成功刷新了世界紀錄。

十月,王位繼承戰爭之中,英軍海軍攻占了西班牙的直布羅陀海峽。

正面戰場上,法西聯軍與反法聯軍開始爭奪意大利半島。

臘月初五,瀛洲南島府礦工再度爆發起義,但很快被鎮壓。

永昌十六年(1705)正月,齊國長史夏完淳卒于任上,享年七十五歲,皇帝下旨追封為楚國公,謚號“忠宣”,其子夏祖義不降襲楚國公。

四月,英軍在拉米伊再次擊敗法軍,奪取了弗蘭倫德地區。

六月,大明醫學家羅亭成功研制天花疫苗,皇帝得知后封其為丹郡伯,并將天花疫苗加入大明惠民藥局免費藥物清單。

七月,太原天花疫苗工廠投建,同年十月投產,每年量產五十萬支。

八月十五,南京醫學院發布《衛生指南》手冊,并被官學司采納,由官學司采購后發放給學生及其家長。

八月二十七,官學司上奏皇帝,言“今歲國朝大、中、小三級學子數量已然突破了六千萬,官學司經費需要增加大概一千萬兩,以此才能應對逐漸增長的學子數量。”

八月二十八日,皇帝朱批同意。

九月,戶部尚書王宕上疏,言“國朝今歲賦稅預估為一億兩千萬兩上下”。

十月,工部尚書于震上疏,請內閣撥發五百萬兩修葺各條鐵路,同時再發三百萬兩加固黃河兩岸堤壩,皇帝朱批同意。

冬月,齊國貨船在這個月在圣馬洛運抵了七百二十三艘船的貨物,這些貨物足夠支撐三十萬法軍再戰三年。

臘月,法軍在意大利將反法聯軍擊退,反法聯軍全面失利。

永昌十七年,大明與齊國先后發明了口琴、高架取書器、靜電發生器、馬車里程表、路燈等各種民生科技。

這一年,法西聯軍也在正面戰場上連戰連捷,占領了都靈、米蘭、威尼斯等地。

同年六月,麓川爆發土民叛亂,皇帝命西軍都督秦繼明鎮壓。

九月,土民叛亂被鎮壓,皇帝下令蠲免麓川賦稅一年。

永昌十八年正月,被譽為“南戚北李”的秦國公李定國卒于府上,享年八十七歲。

事后,皇帝下旨輟朝三日,并追封其為燕山王,謚號“忠武”,其子李嗣檢襲秦國公。

三月,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法軍在西班牙的阿爾曼薩擊敗反法聯軍。

四月,奧斯曼帝國出兵二十萬,進攻神圣羅馬帝國。

五月,中東運河(蘇伊士運河)竣工,同時永昌皇帝下旨,將小西洋、大明海、南大西洋設為內海,禁止歐洲船只通行。

如果歐洲船只要做生意,那只能前往掌控運河的中東監察使司進行貿易。

運河的開通,讓昆侖監察使司及昆侖諸藩的地位下降,除了瑞國(埃塞俄比亞)和永國(阿拉伯半島)、陳國(埃及)不受影響,其余七國的財政收入都有不同下降。

不過對此,永昌皇帝也做出了相應的補償,首先就是將七國的遷移銀降低到一兩一人,并且不再設置移民限制。

這樣的消息并不能完全讓諸藩釋懷,但它們也無可奈何。

為了國家經濟,唐吉淮三國加重了對齊國的貿易交流。

六月,南直隸、浙江等地爆發旱災,皇帝下旨蠲免當地一年賦稅,同時開放兩省常平倉中四千萬石存糧來賑災。

七月,奧諾德召開了匈牙利議會,宣布廢除哈布斯堡王朝在匈牙利的統治,拉科齊被選為獨立的匈牙利國家元首。

十月,蒙古國順寧王洪闊爾率軍六萬入侵匈牙利,迫使神圣羅馬帝國不得不放棄收復匈牙利的想法。

冬月,奧斯曼帝國與神圣羅馬帝國簽訂《維也納和約》,奧斯曼帝國調轉兵鋒進攻匈牙利。

臘月二十七日,匈牙利被蒙古國和奧斯曼帝國共同瓜分。

時間進入永昌十九年,三月都察院左都御史田文鏡上疏彈劾浙江布政使柳順,南京戶部尚書王慶戌。

他在奏疏中聲稱南直隸、浙江去年旱災,蒙皇上蠲農業稅,發常平倉糧,截漕米,又全蠲賦稅,本應該是好事。

但是因為地方官員貪腐成性,導致官法廢弛,常平倉糧虧空嚴重,致使部分地方無糧可發,遂有市井饑民吵鬧官府,打搶富家,一呼而集遂致數百人,官府不敢上報,還令衙役、兵馬司鎮壓。

若不是田文鏡的一位弟子回家省親發現了這件事,不知道江南官員還要瞞多久!

田文鏡在奏疏中還建議立即從其它省份調糧賑災,同時再懲治各府州縣官員,以安民心。

只有這樣做,才能消滅將來有可能發生的變亂。

奏疏上奏后,很快就得到了永昌皇帝的重視。

三月十六日,朱和垠下旨命田文鏡總督江南賑災事宜,將南直隸、浙江犯事官員一律歸拿查辦。

三月二十日,田文鏡率宛平營及都察院兩千余名官員抵達南京,南京六部、六科官員被緝拿。

四月,田文鏡將南直隸、江南大部分官員緝拿,直接被拿下的官員有六萬七千余名。

五月,田文鏡調查后匯總成冊,上疏告訴了永昌皇帝結果。

據田文鏡調查,江南官員多年以來,一共貪墨常平倉糧六千四百二十七萬余石,折銀兩千零七十余萬兩。

除此之外,地方道路、房屋、河道建設也存在貪腐風氣,南直隸境內長江、黃河的部分堤壩甚至超過三年沒有檢查,五年沒有修葺。

要知道,早在天啟年間齊文王執政時就定下了所有河道每年都需要每年檢查,三年修葺。

齊文王如此重視,原因就是天啟年間黃河不斷決堤所致,結果在這群江南官員手中,長江黃河卻被治理的一塌糊涂。

這么多年來,僅河道上,江南官員就貪污了不下百萬兩,而其它地方更是多達千萬。

在田文鏡的上疏中,僅是這些官員手中掌握的田畝就多達一千四百余萬畝,占據浙江、南直隸田畝的十分之一。

除此之外,宅院府邸和各種古董字畫、金銀玉器價值就高達三千四百余萬兩。

六月初五,永昌皇帝下旨,命田文鏡將所有犯事官員于長江河畔斬首示眾,同時將所有官員三族盡數遷移中東監察使司。

初六,一向好脾氣的永昌皇帝朱和垠細思極恐,下旨令田文鏡再度巡查諸省,同時調保定營跟隨護衛。

八月初十,歷經三個多月的查抓緝拿,田文鏡將六萬七千余官員斬首長江畔,同時將牽連的八十二萬家眷分批送上船只,發配中東監察使司。

由于中東監察使司擁有四分之一的尼羅河三角洲平原,因此并不用擔心如何養活他們。

八月十五,在這中秋佳節的日子,田文鏡率領都察院兩千名官員,在宛平營、保定營的護衛下開始巡查各省。

九月,魯國公顏胤紹、內閣次輔周培公,閣臣張英相繼卒于府上。

皇帝為九十四歲的魯國公顏胤紹追謚為“文正”,其子顏岙明不降爵系魯國公。

周培公被追謚為“文宣”,閣臣張英被追謚為“文定”。

之后,皇帝著田文鏡、于震入閣。

十月二十四日,齊國世子朱和埨的奏疏送抵京城,言:

“家父得知秦國公去世消息后病情加重,于九月初五薨逝齊王宮存心殿,享年七十五歲……”

和我估計的差不多,明明已經粗略了,但還是寫的不是很快,預計四五章,結果寫到現在了……

(本章完)

相關

__穿越小說


上一章  |  家兄朱由校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