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番外篇(三) 小國難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家兄朱由校 >>家兄朱由校最新章節列表 >> 番外篇(三) 小國難為

番外篇(三) 小國難為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家兄朱由校 


天啟二十四年冬月初三,前內閣首輔孫承宗去世,享年八十一歲。

作為皇帝的老師,經過內閣商議,朱由校下旨,追其謚號為文忠。

孫承宗的去世,打亂了朱慈燃的計劃。

他并不相信孫承宗和洪承疇會做出為四大案貪官污吏翻案的事情,但孫承宗去世,這就讓他不得不加大了對洪承疇的懷疑。

對于這些懷疑,洪承疇心知肚明,因此冬月初十的常朝中,洪承疇以內閣首輔的身份下令各省官員重新統計四大案犯事官員及其家眷名錄。

洪承疇用行動來表態自己的立場,而得到消息的朱由校也派人前往東宮,令朱慈燃暫停追查“焚毀四大案奏疏”一事,事情交由內閣處置。

朱慈燃不愿意,但他畢竟只是太子,因此只能不情愿的將事情交給了內閣。

臘月十七,各省布政使司重新統計四大案犯事官員及其家眷數量,但刑部部分官員上奏,稱新名錄人員數量不足原本的九成。

只是一成的遺漏看似不多,但對此四大案牽扯的二百余萬人來說,哪怕僅僅是一成,代表的也是二十幾萬人的逃脫。

這群人不是查不出來,而是找好人不愿意查罷了。

犯官并沒有逃脫,只是他們的子嗣有沒有能逃脫的,這就不得而知了……

朱慈燃有心把心思放在這上面,但他終歸沒有朱由檢的心力。

在臘月的尾巴上,林丹汗遣使臣上奏天聽,大軍整訓結束,將于三月初二發動對克里米亞汗國的第二次西征。

第一次西征已經是四月的事情了,戰事雖然只維持了一個月就被奧斯曼帝國的援軍所打斷,但林丹汗還是從克里米亞汗國掠奪到了價值三十余萬兩的牛羊馬匹和金銀寶石,以及十余萬人口。

不過,由于奧斯曼援軍及時,加上火藥不足,因此林丹汗并沒有到手太多城池和土地,他麾下牧民目前主要的放牧區,依舊還是已經賣給大明的泰西省牧區。

林丹汗上疏訴說難處,朱由校也沒有難為他,畢竟現在蒙古國是大明西北屏藩。

朱由校讓林丹汗麾下的牧民在泰西省放牧,但只維持到第二次西征結束。

朱由校并不擔心林丹汗鳩占鵲巢,畢竟他們的火藥,只有大明會提供火藥給他們。

沒了火藥,林丹汗新編練的五萬燧發槍騎兵就失去了作用。

林丹汗也不傻,他明白自己的處境。

既然選擇了當狗,那最少在實力強大前,他都得乖乖聽話才行。

這次派人上奏,就是為了表明他沒有鳩占鵲巢的心思。

同時,他也將上次繳獲,價值三十萬兩的牛馬羊群和金銀珠寶作為朝貢禮物獻上。

朱由校對他的禮物倒是挺滿意,朱慈燃見狀也知道林丹汗想要什么,因此著安西火藥局調三百噸定裝黑火藥作為回禮。

三百噸黑火藥聽上去很多,但是成本也不過三萬六千兩罷了,比較林丹汗的朝貢禮物價值,根本不值一提。

但即便有這么多火藥,對于戰爭來說,恐怕也僅僅只是蒙古國一次西征的消耗罷了。

為了讓蒙古國不再像第一次西征一樣,因為后勤而不敢深入,朱慈燃還著泰西行省撥米一萬石回賜林丹汗。

火藥加糧食的價格不過四萬余兩,而林丹汗獻出三十余萬兩,看上去他虧大了,但他卻也是無可奈何。

大明是宗主國,擁有宗藩體系中貿易的定價權,哪怕林丹汗知道自己吃虧也沒辦法。

現在西歐戰爭中火藥所消耗的硝石都有近三成由大明提供,歐洲能制作火藥的國家,火藥成本基本不低于四錢銀子。

如果是賣給林丹汗這樣的蒙古人,他們或許會將價格提升到八錢銀子。

這還是能買到的情況下,而現實是整個歐洲都缺少火藥,林丹汗想買都沒地方。

這么對比下,向大明買火藥已經算是比較實惠,還能表忠心的一個選擇了。

蒙古使者心滿意足的離開了京城,緊接著在半個月的時間內,乘坐火車抵達了安西的安西城。

他選擇換乘馬車,用圣旨從安西火藥局討要了三百噸黑火藥,并帶著火藥前往了泰西省。

天啟二十五年二月初三,他抵達泰西省,用圣旨討要了一萬石稻米,緊接著滿載而歸的渡過伏爾加河,完成了自己此次的任務。

有了火藥和糧食,林丹汗開始下令各部準備備戰。

三月初二,林丹汗率領四萬騎兵發動第二次西征,克里米亞汗國向奧斯曼帝國求援。

三月十五,奧斯曼派出兩萬五千援軍支援克里米亞汗國。

同期,安西總兵朱輔炬率六千騎兵攻入開伯爾山口,云南總兵馬祥麟率六千騎兵出周國汜水關,兩支騎兵部隊掃蕩莫臥兒東西兩側。

沙賈汗得知消息,命長子舒科,三子奧朗則布各自領兵五萬御敵。

然而這一次明軍的目標是摧毀作為中小型補給點的村鎮,讓莫臥兒生產受挫。

因此,當舒科和奧朗則布分別于三月二十四,三月二十七抵達前線時,留給他們的只是一片焦土和凌亂的馬蹄印,以及流離失所的賤民們。

四月,朱輔炬和馬祥麟分別率領部隊返回河中和底馬撒。

此戰兩部人馬共繳獲牛馬一萬八千余頭,糧食金銀約價值十六萬兩。

從繳獲來說,這一戰相比支出算是小賺,但是從戰略角度來說,莫臥兒再想從東西兩側出兵,最少需要花一兩年的時間來恢復當地生產。

這還僅僅是恢復當地生產所需的時間,招撫流民才是莫臥兒支出的大頭。

雖然出兵不多,但換西南太平一兩年,這筆買賣無疑是大明賺了。

只是相較于齊王執政時期總是大規模出兵的方式,朱慈燃和李定國這種小規模出兵的方式,讓諸多無法分功的軍中將領怨聲載道。

四月二十六日,內閣首輔洪承疇、內閣次輔孫傳庭代表內閣上疏,建議嘉獎五軍都督府中一百四十二名將領。

四月二十八日,朱由校下旨,賞五軍都督府一百四十二名總兵、參將賜錢,總兵三百枚,參將百枚。

賜錢以天啟通寶的一兩銀幣為模范,以黃金鑄造。

得賞賜后,五軍都督府內怨聲平息。

從這件事中,許多官員也看出了端倪。

相比較皇帝,太子還是太過年輕,哪怕監國多年,卻也顯得比較毛躁。

加上皇帝年紀剛過四旬,身體健康,因此許多官員還是選擇暫時不表態支持太子,而是選擇中立。

這雖然沒給朱慈燃的監國生涯帶來困難,但也讓朱慈燃意識到朝政并不是那么容易,自己和李定國等人始終還是太過年輕。

因此在一些大事上,朱慈燃還是以老師金鉉和次輔孫傳庭的意見為主。

這樣的選擇讓接下來半年內朱慈燃沒出過太大的岔子,事情過后,東宮在軍中的地位依舊穩固。

同年七月,古斯塔夫二世率軍包圍神圣羅馬帝國首都維也納,維也納戰役爆發。

戰役開始之初,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斐迪南三世主張和平談判,盡快結束這場混亂了二十七年的歐洲戰爭。

他在促成帝國政府與德意志新教諸侯,尤其是薩克森達成和解方面發揮了一些作用,但法國與瑞典、西班牙三國并不同意和談,和談宣告失敗。

七月,西班牙帝國的一萬五千援軍抵達維也納,天主教聯盟軍數量達到了四萬人,而他們面對的是僅有兩萬人的新教聯盟軍。

從人數上,天主教聯盟軍占盡了優勢,加上背靠維也納,因此聯軍的戰略目標從“解圍”變成了“反攻”。

只是不等他們高興,法國的孔代親王率領兩萬法蘭西新軍抵達戰場,戰場再度變成了四萬對四萬。

在這樣的局面下,原本只是一場會戰的維也納戰役升級成為了整個歐洲戰場的焦點。

雙方都想在戰場上獲得優勢,不想讓己方打出添油戰術,因此在維持西線僵持的局面下,各國紛紛出兵支援。

截止九月初二,以法國和瑞典為首的新教軍隊數量達到了六萬四千人,以西班牙和神圣羅馬帝國為首的天主教軍隊達到了六萬兩千人。

這樣的局面下,雙方依舊按耐住了率先打出第一槍的想法,而是尋求有利于己方的戰機。

孔代親王認為西班牙、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國內經濟無法長期維持這樣龐大的一支軍隊與己方打消耗戰。

然而,在繼續僵持了一個月后,一則消息讓孔代親王的計劃宣告破產。

十月初十,由齊國京畿府出發的糧食在伊比利亞半島的阿德拉港口登陸。

第一批糧食為二百噸明制噸位的肉干,它們對應價格為十萬兩的糧食。

這批經過腌制曬干的肉干成為了西班牙在維也納戰役中最為優秀的補給物資,而且它們并不是唯一的一批。

十月十一日、十月十三日、十月十五日……齊國分別向阿德拉港口運送了三百噸、二百噸、三百噸合計八百噸肉干。

價值四十萬兩的肉干被西班牙艦隊轉運到了巴爾干半島,緊接著運往了維也納戰場。

當它們運抵戰場的時候,前線接收軍需的格魯伯在自己的日記中記載下了這一日領取到肉干物資時的士兵模樣:

“他們沒有想過自己能在泥濘的戰場上吃到這樣的美味,每個人都激動的跳了起來。”

“盡管我告訴他們可以直接食用,但事實證明士兵們的想法比我更豐富。”

“他們將肉干切塊丟到了水里,很快一鍋肉湯就出現在了我們的面前。”

“齊國的肉干中有著豐富的鹽、胡椒和一種辛辣的香料,它豐富了士兵們的飲食,這或許是我們在戰爭爆發的二十七年以來,吃過最好的東西。”

“沒有任何異議,它為我們贏得戰爭做出了最偉大的貢獻!”

格魯伯的日記記載并沒有出錯,齊國前后運來的一千噸肉干豐富了天主教聯盟軍的飲食,僅僅這些肉干,就讓西班牙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沒有再擔心糧食的問題。

不僅如此,在后續的貿易物資中,齊國信守承諾的將條約中今年剩余的一百二十萬石小麥運到了阿德拉。

消息傳到前線時,新教聯盟軍隊猶如霜打的茄子,一蹶不振。

察覺到不對勁的古斯塔夫二世沒有再等待,而是在十一月二十四日的清晨打響了戰役的第一槍。

瑞典軍隊圍城的經驗十分豐富,兩日之內就在維也納城外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帳篷和營地。

大量的苦力挖掘了漫長的戰壕,徹底斷絕了城內和城外的聯系。

古斯塔夫二世帶來的一百門大炮,在各軍炮手的操作下,開始連續不斷的轟擊維也納城墻,但巴爾干山地的崎嶇地形,限制了瑞典攻城炮的運輸。

在缺乏水路便利的條件下,瑞典軍隊的十二磅火炮遠遠落在了主力部隊后面。

由于歐洲自十六世紀開始不斷推行與升級的棱堡防御體系,因此這套體系也讓炮兵的射擊效果大打折扣。

1645年11月25日瑞典軍隊開始攻城,但很快被擊退。

于是,古斯塔夫開始采取坑道爆破的手段來攻擊城墻。

他采納了當時歐洲流行的平行塹壕戰術,用炮兵掩護工兵挖掘一條靠近墻角的戰壕,然后再用軍隊進駐剛剛挖好的新塹壕,掩護揮汗如雨的工兵們再次開挖。

當推進到足夠近的距離后,瑞典軍隊的工兵們挖掘地道,埋放炸藥,然后引爆整段城墻的根基。

不過,西班牙與神圣羅馬帝國的士兵也會挖掘針鋒相對的地道,用炸藥等手段來摧毀坑道或陣地。

在短短十天的時間里,雙方聯手引爆了一千三百多次。

神圣羅馬帝國的守軍一面用二百門各式火炮還擊,一面想辦法應對敵軍的攻城地道。

他們不斷挖掘針對敵軍工兵的反攻城地道,還將巨大的樹樁插進土中建成了新的臨時障礙。

經過一個多月的膠著,新教聯盟軍終于在維也納城墻上炸出了可供三十人并排通過的巨大缺口。

大量來自赤貧階層的宗教炮灰,開始發起不要命的沖鋒,瑞典和法國的旗幟甚至一度被插上了維也納城頭,但這些陣地無一例外都很快丟失。

雙方軍隊都在使用大明的步銃燧發槍,他們裝上了生產于大明的插入式刺刀,在城墻上爆發了激烈的戰斗。

維也納的軍民們將將鋪天蓋地的“異教徒”,硬生生地捅了出去。

接著,城里的工兵在缺口的后面筑起了臨時的后退城墻,并在上面架上了一門門的大明燕山五斤火炮。

由于忌憚守軍的強大火力,古斯塔夫二世一直拒絕出動全軍進行強攻,他不想自己的軍隊在幾乎沒有射擊死角的城下被成片射倒。

戰事再次陷入了僵局,而這樣的僵持到了十二月。

在時間進入十二月后,由于物資的不足,孔代親王與古斯塔夫二世決定收兵。

12月12日,新教聯盟軍撤退,天主教聯盟軍取得了維也納保衛戰的勝利。

這一切來自十月那批可以救命的糧食,而得知前線贏得勝利的費利佩四世也向朱由檢寫下了親筆信,感謝著他“守約”的行為。

同時,在天啟二十六年的二月,京城方向也收到了來自歐洲錦衣衛千戶所的消息。

“弟弟對戰局的把控還是那么厲害,估計歐洲又得多打幾年了。”

乾清宮內,已經四十一歲的朱由校拿著錦衣衛的奏報,臉上的笑容沒有半點隱藏的全部暴露了出來。

相比三年前,他的身材又瘦了一些,而一切都是因為在朱由檢走后,朱由校終于將自家弟弟曾經的提醒付諸行動。

運動、膳食成為了朱由校最為關心的事情,每周他都會堅持做一件家具,同時教習騎術。

飲食上,他也開始少吃多餐,多素少葷。

只是,當年頓頓海鮮的行為終究引出了疾病,痛風也毫無意外的找上了這位天啟皇帝。

“萬歲還是得多喝水,只有喝水和按時喝藥才能緩解痛風。”

太醫院使李中梓一邊寫藥方,一邊對旁邊激動的朱由校交代著一些忌諱。

曾經的太醫院使王肯堂最終沒能活過百歲,而是在去年春季以九十三歲的高齡去世。

不過盡管王肯堂去世,但朱由檢依舊給自家哥哥留下了許多名醫。

李中梓、吳有性等人不出意外,或許能熬到朱由校的重孫出生。

“知道了,李院使放心好了!”

對于太醫,人老惜命的朱由校還是比較尊重的,四十一歲在后世看來十分年輕,但在大明朝這個皇帝平均壽命才四十多的時代來說,朱由校已經可以自稱老夫了。

“臣告退……”

李中梓寫完藥方便交給了王體乾,緊接著作揖離去。

他作為太醫院院使,可不僅僅要幫皇帝治病,而是需要關注天下的惠民藥局和醫學院,說是政務繁忙也不為過。

瞧著他離開,朱由校笑了笑,低頭又看向手上的消息,臉上的笑意更甚。

他背著手走到了窗前,看著窗外難得晴朗的天空,不免笑道:

“也不知道弟弟身體如何了,是否健康,應該過的很好吧……”

(本章完)

相關

__穿越小說


上一章  |  家兄朱由校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