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第三百六十四章 南洋風起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家兄朱由校 >>家兄朱由校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六十四章 南洋風起

第三百六十四章 南洋風起


更新時間:2022年12月26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走過路過都來看一看啊!新鮮的水果啊!”

“蔬菜水果,干菜咸魚,應有盡有咯,比皇店的還便宜……”

“花燈花燈,不要錯過不要錯過啊!”

上元佳節,歡慶的地方不止是大明本土,還有大明的海外行省。

中山府古晉縣,此地位于中山府所處的婆羅洲西部,境內河渠縱橫,綠水悠悠,裝載椰子、水果的小船穿梭其中,是大明與渤泥國接連的一個重要海港縣城。

今日是天啟九年的正月十六,不同于平常的時候,古晉縣由于下西洋徐霞客艦隊的返回而變得熱鬧了許多。

海港上滿是叫賣東西的商販,皇店的人也不驅趕他們,因為他們大多都是農民,只是閑暇之余才會來賣椰子,水果。

這些商品,并不能影響皇店在古晉的貿易地位。

“這椰子多少錢?”

“三文,大人……”

“來六個吧。”

水泥修建平整的港口上,當徐霞客的聲音響起,他正帶著一名官員和四名護衛在買椰子。

爽快的服了十八文錢后,在椰子被商販處理的時候,徐霞客打量著四周。

在他的眼中,古晉是一個用水泥修葺的城池。

站在他旁邊的官員,則是古晉縣的知縣,名叫周奇。

周奇是燕山學府天啟六年的第二批畢業學子,因此在他被派到古晉的時候,他立馬就利用自己的土木知識,重新規劃起了古晉縣。

總的來說,他發揮了古晉縣海港城市的優點,并且由于古晉縣當時百廢待興,除了有夯土的城墻外,城內便只有可憐的一千多戶漢人移民,六千多口人,以及不到十五萬畝耕地。

整理了古晉如何布局的思路后,周奇向中山府衙申請了三萬囚犯,又利用中山府衙每年撥發的十萬石水泥,三萬斤生鐵,修建起了眼下的古晉城。

眼下的古晉城,經過兩年半的時間,城池布局和大明一些縣城的布局差不多。

兩丈高的水泥城墻由生鐵和砂石、水泥構成,下寬兩丈,上寬一丈八尺,周長六里。

城內分為官吏坊,縣衙坊,兵馬坊,以及東市坊,西市坊等五坊。

東市坊和西市坊占據了城內三分之二面積,是百姓的生活區,而兵馬坊是兵馬司和駐扎拱衛營軍隊的軍事重地。

縣衙坊主要是縣衙和朝廷地方各部門的駐地,而官吏坊則是官吏的住宿區。

縣城用到了水泥建筑的地方只有道路、港口,城墻,坊市圍墻,至于建筑區基本沒動。

整個縣城修建到了天啟八年三月才算完工,隨后九個月時間里,周奇統一了宅院,店鋪的造型,由官府出力來修建。

宅院基本上是兩進兩出,足以容納十余口人,占地半畝的院子,店鋪則是坊市內臨街的兩側。

朱由檢早就重新頒布過道路的標準,像古晉這樣的縣城,兩條主干道寬度十丈,坊市內的輔干道寬六丈,住宅區的巷子,也必須寬四丈。

因此,古晉縣也是如此規劃的。

“周知縣,這古晉看上去人丁繁茂啊。”

拿到了椰子,徐霞客用竹管吸飲,詢問旁邊的周奇,而周奇也笑道:

“在下至此地時,戶不過一千二,口不過六千一,耕地十余萬畝。”

“歷時兩年半,幸得朝廷遷移百姓得力,眼下古晉已經戶有三千四,口有一萬七千有余了,耕地三十五萬畝了”

“對了,為何不見囚犯勞改?”徐霞客很好奇,他來到古晉后并沒有見到開墾田地的囚犯勞改。

對于他的不解,周奇則是笑著解釋道:

“府衙下令,修建一條環中山府,包括蘇祿、渤泥國的環海府道,近兩千三百里長,規劃十年。”

“兩千三百里?中山府有這么多水泥和生鐵嗎?”徐霞客有些驚訝。

不過面對他的驚訝,周奇邊走邊說道:

“主事別小看中山府,中山府雖然只有四十余萬漢民,又缺少礦藏,但卻產有大量胡椒。”

“百姓每歲出產販賣給皇店的胡椒,幾近十萬斤。”

“舊港收稅一成,這十萬斤胡椒,府衙便能收一萬斤,而這胡椒價格雖然在朝廷打下舊港后有所下跌,但依舊有五百文一斤的價格。”

“這一萬斤胡椒,便是五千兩稅銀,加上其他的田賦,中山府的稅賦折色之后,還是能有兩萬多兩銀子的。”

“朝廷對各地的截留政策不同,國朝在中原兩京十七省基本是九成送往京城,一成截留。”

“但從去歲舊港開始交稅起,諸如舊港、瀛洲,基本上縣、府、省三級各自截留一成,發往朝廷七成。”

“也就是縣里能留下兩千多兩銀子的公款,而在這里也實際上花不了什么銀子。”

周奇解釋著說道:“舊港的水泥、生鐵、金銀銅礦都和中原兩京十七省匹敵,尤其是水泥產量,今歲高達一千八百余萬石。”

“這一千八百余萬石,足夠修建三千里省道,四千七百余里府道,或者八千里縣道,一萬五千里鄉道。”

“舊港七府之地,各種資源分為十份,南海、中山、三山、東山府各一份,呂宋府、舊港府、巨港府各兩份。”

“只因這礦產,水泥,大多都是在這三個府生產,故而分的要多一些。”

“不過即便如此,中山府每年也能分得一八十余萬石水泥,近百萬斤生鐵。”

“中山府一府十八縣,每縣只有十萬石的配額。”

“不出意外,這配額如果不漲的話,未來十年估計所有分配的水泥和生鐵都要用于修建府道。”

周奇這話說的很樂觀,而徐霞客也好奇道:“這樣不就無法用水泥來發展民生了嗎?周知縣為何還如此坦然?”

“嗯?”周奇聞言看向徐霞客,又接著笑道:

“倒是忘記主事不是燕山學府的人了。”

“在下之所以坦然,是因為相信這水泥和生鐵的產量會不斷地提升。”

“兩年前在下到舊港時,舊港水泥總產不過七百余萬石,生鐵產出不過五百余萬斤。”

“到了眼下,這些東西的產量翻了兩倍不止。”

“主事您說說,若是再過幾年,這些東西的產量又能有幾何?”

周奇爽朗一笑,而徐霞客感受著腳下的水泥路,抬頭看了看水泥路的風景,也不由笑道:

“倘若國朝能歲產數萬萬石水泥和生鐵,恐怕天下人都能踩上這水泥路了。”

“是啊!這也是在下所愿。”周奇心生神往,雙目之中似乎看到了十幾年后大明鼎盛的場景。

或許他們根本不敢想,他們所希望的數萬萬石,也不過就是后世百分之一的產量罷了,更想不到數萬萬斤的生鐵,連后世鋼鐵產量的千分之一都無法達到。

可即便如此,哪怕能達到后世產量的百分之一,大明每年也能興修起數萬里的省道、府道。

“不知眼下舊港有多少我大明百姓了?”

憧憬許久,徐霞客回到了現實,詢問著周奇,而周奇也不覺得這是什么秘密,笑著說道:

“約三百七十萬人了,不過據說從今年開始,遷移舊港的百姓數量,不能超過五十萬人,多出來的則是遷移前往南州和小西洋監察使司。”

從天啟四年十月到眼下天啟九年正月,四年三個月的時間,大明遷移了三百七十萬人南下舊港。

這自然還不包括小西洋監察使司和南州的移民,如果加上這些地方,大概是遷移了三百九十萬的程度。

能遷移這么多人,雖說有朝廷出力的原因,但真正的原因還是因為福建、廣東兩省許多百姓已經活不下去了。

正是因為朝廷出力,皇店船只足夠,福建、廣東百姓苦不堪言,因此大明才能保持每年近百萬移民南下的頻率。

只要皇帝不怕背負罵名,只要百姓愿意遷移,朝廷有錢糧,實際上移民實邊也并不難。

比如洪武年間就一口氣遷移百萬百姓入云南,而且走的還是陸路,前后花費的時間也不過八年。

眼下舊港的移民,基本都是從福建,廣東遷移而來,僅僅福建一省,便遷移二百余萬人,廣東百余萬人,其余各省不到百萬人。

可即便如此,福建、廣東兩地在天啟七年以來遭遇大旱后,還是有人不斷逃荒。

不難想象,當地的土地兼并和環境惡劣已經到達了何種恐怖的程度。

哪怕幾經遷移,但眼下的福建,廣東兩省,依舊沒有辦法施展一人三畝地的政策,甚至連一人一畝地都很是艱難。

這不是說福建和廣東有多少士紳豪強,而是當地的人口著實太多。

天啟九年,兩省總在冊分別是福建六百九十余萬口人,廣東四百二十七萬口人,而田地分別是一千五百五十九萬余畝,和九百二十四萬畝。

看上去似乎可以做到一人兩畝,但實際上即便朱由檢剪除了衛所豪強,當地只有人口百分之五的士紳依舊占據近四成的耕地。

若是沒有遷移政策,眼下的福建最少紙面近千萬人,廣東也最少六百萬人。

這僅僅是紙面,真正還有多少隱戶,這讓人不得而知。

不出意外,未來十年時間里,他們依舊還是移民的主力。

如果能將它們各自再遷移三分之一的人口出來,那當地的百姓就可以過上很不錯的日子了。

“對了,在下雖然聽聞南州廣袤,但不知道眼下南州具體是什么情況,周知縣可以說說嗎?”

徐霞客對于南州十分感興趣,而見其好奇的周奇也樂于解釋道:

“南州確實廣袤,要前往此地,必須先前往東山府,然后從東山府南部的扶南縣乘船渡海五日,才能抵達南州北部的北海縣。”

“不過南州雖然廣袤,但適合居住的地方,只有東南部和西南部,以及東部沿海地區。”

“島上沒有土人嗎?”徐霞客好奇詢問,周奇則是點頭道:

“自然是有的,只是比起它的廣袤,上面的土人數量太過稀少。”

“從黃都督登陸南州,探查出各大島嶼至今,兩年時間里,這南州之地不過遷移二十四五萬余人,大多都是囚犯,而當地被俘虜的土人數量亦不過二十余萬。”

“人口稀少,南州發展自然緩慢,眼下不過占據北部自東南沿海地區,授縣七處,集鎮上百罷了。”

“據傳遷移至今,島上米麥依舊無法自給自足,雖開墾新地百萬畝,但最少三年才能見到成效。”

周奇的話,基本將南州的情況講了一個通透,徐霞客聞言也忍不住點頭,但緊接著聯想到小西洋監察使司那邊的事情,又開口說道:

“小西洋監察使司那邊,估計已經打起來了,恐怕朝廷會加大對錫蘭府的移民實邊力度,然后準備分封諸藩了。”

“這么快?殿下吩咐的嗎?”周奇倒是還不知道小西洋那邊已經打起來了,而徐霞客也替黃龍等人解釋道:

“殿下的吩咐還沒到,但十余萬兵馬人吃馬嚼也不是辦法,黃都督總歸得為朝廷分憂,因此準備對南部的幾個土邦下手。”

“這……沒有朝廷和殿下的吩咐,輕易出兵,恐怕會引得朝臣彈劾,萬歲不滿……”周奇能做到知縣,自然有自己的政治眼光。

他的分析實際上沒有錯,而徐霞客聞言只能嘆氣道:

“相隔萬里,若是等朝廷的來信,恐怕大半年的時間都要荒廢。”

“這倒是……”周奇身處舊港,感慨良多。

即便是中山府,發一次奏疏前往京城,都需要走一個半月,來回便是三個月,更別提距離中山府萬里之外的小西洋了。

“朝廷估計也知道,親自治理天竺困難,才會進行分封。”

“只是這諸藩能不能在當地站穩腳跟,在下倒是有些懷疑。”

周奇搖頭嘆氣,徐霞客軍事上不太了解,因此沒有插話,而是改變話鋒道:

“今歲有了舊港的賦稅,恐怕國帑能安安穩穩一年了。”

“這恐怕難說……”周奇搖了搖頭:

“前幾日我聽聞朝廷從去歲臘月便派兵支援瀛洲的顏經略,雖說瀛洲礦產優渥,但這一打,恐怕沒有個兩三年是難以結束了。”

“況且,眼下朝廷的大敵,依舊是漠北的北虜和奴兒干的建虜。”

“只是要我說,北方之地荒蕪,實際上不如開發交趾、舊港和南州,又或者對東吁用兵。”

“殿下和萬歲應該有自己的考量。”徐霞客回應著,而二人也走到了徐霞客艦隊停靠的地方。

兩人停下腳步,相互作揖道:

“明日一別,不知道下次見面是什么時候,可惜事情緊急,殿下又飛鴿傳書傳召我速速進京,不然當與周知縣痛飲三百杯。”

“亦是如此覺得。”周奇帶著一絲笑意回禮。

“放開我!”

“你小子想要干嘛?這船是你能上的嗎?”

“我來打工,我要當船工!”

“你這小體格能當什么船工,要不是看你是暹羅人,我早把你丟下海喂魚了。”

周奇和徐霞客作揖行禮的時候,軍艦的甲板上卻走出一群人,三個明軍帶著一個身材瘦弱的少年人走下船梯,把他丟在了水泥地上。

這少年雖然被丟在地上,但也不覺得疼,而是立馬起來說自己要做船工。

然而,大明的軍艦只有大明百姓可以做船工,像他這樣的暹羅人自然是當不了船工的。

徐霞客和周奇被吵鬧聲吸引,不過由于縣衙還有事情,加上這種事情也沒少發生,因此周奇告罪一聲后便離開了碼頭。

倒是徐霞客皺著眉走過來,并對著少年說道:

“你要做大明的船工?”

“主事……”三名明軍見來人是徐霞客,當即行禮,而少年人也知道來了一個大人物,因此說道:

“我有親戚在京城,我要去京城但是沒有盤纏,所以想做船工,打工去京城投靠親戚。”

“你這官話倒是說的不錯。”徐霞客聽著少年人比較標準的大明江淮官話,不由點頭。

畢竟在這個時代的南洋之地,懂得官話的人很少,而能說的如此標準官話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你那親戚居住在京城何處?”徐霞客開口詢問,顯然想幫幫這少年人。

“住在……住在法華寺旁邊!”少年人自然聽出了徐霞客話里的話,因此連忙說出了一個地址。

徐霞客聞言微微頜首,卻又道:

“雖說老夫也想幫你,但你的身份確實不可以上大明的軍艦,不過補給船你還是可以上的。”

“謝謝大人!”聞言的少年人當即跪下叩首,而徐霞客也微微點頭,對旁邊的幾名士兵開口道:

“把他安排去補給船做個船工吧。”

“是……”三人無奈,只能應下,而徐霞客也走向了主艦的船梯,徒留少年人一人看著他的背影,默默感激。

徐霞客回到自己的船室,他的船室不小,占地三十余平,足夠容納一隊士卒居住。

不過船室雖然不小,但里面堆得東西卻太多了。

各地的礦石,石頭,土質,以及一些植物種子,還有他滿滿一墻的手稿和滿桌未寫完的紙張。

他走回書桌位置上坐下,整理了一下桌上的紙張,把已經寫好的放在一起,裝入一個寫有《下西洋游記》的油紙袋中。

隨后他繼續研墨動筆,將自己的一路經歷寫出來。

這本書他從出發開始就寫,到眼下已經足足寫了十二冊,足足十二萬三千多字。

不出意外,這本游記應該會在十三萬字的時候結束,而徐霞客需要在回到京城述職的期間將它整理,并且詢問朱由檢是否能發表為小說。

當然,這本游記里,他隱匿了所有金銀礦的位置,剔除了許多容易被有心人利用尋找的資源記錄。

“也不知道,有生之年還能不能去第二次……”

看著整理好的游記,徐霞客感慨良多。

眼下的他已經四十有二,對于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四十到六十歲之間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他卻不甘心,因為他還有很多地方沒去。

比如海上的南州,以及歐洲,還有大明東邊的北亞墨利加和南亞墨利加,甚至是西域,云貴等地,他都想要一一探究。

“主事整理好了?”

在他嘆氣的時候,一人敲門笑著走進了船室內,看著徐霞客整理好的游記,他笑著詢問,而徐霞客則是憂心忡忡道:

“牧之你來了啊……”

“也不知道這游記是否能發表。”

“殿下開明,又支持移民實邊,自然會支持。”這官員自己找了一個地方坐下,并作揖恭喜道:

“這次回京之后,主事應該能夠高升了。”

“高升我倒不希望,只是希望朝廷能再派我下一次西洋,最好能到達歐羅巴洲。”

徐霞客看向窗外,望著窗外波瀾壯闊的大海有些感慨,而這官員也點頭道:

“這是自然,畢竟這次我們收獲良多,雖然也花了朝廷不少銀子,但總的來說肯定是賺的。”

這官員說的還算內斂了,實際上就單單徐霞客他們尋覓到的幾個金礦,就足以讓朱由檢和朱由校支持他們再下西洋。

不僅僅要下西洋,還要下東洋,下南洋,甚至讓他們前往西域、河中(中亞)等地。

在全世界殖民浪潮里,大明不會和歐洲人一樣飲鴆止渴的消費殖民地,而是會直接占領該地,傳播王化,授予文明。

“船隊什么時候能回到京城?”

徐霞客詢問,而這官員也回應道:

“明日出發的話,十二日后抵達呂宋府,三十日后抵達琉球府,二月下旬抵達浙江,應該三月下旬抵達天津。”

“按照殿下手書的意思,抵達天津后,所有九品以上官員都要進京述職,然后會給我等休假。”

“我猜測,這休假時間大概不會超過兩年。”

“何以見得?”徐霞客不解詢問,因為他沒有那么多官場和軍事的眼光,而這官員也笑道:

“兩年的時間,小西洋監察使司恐怕已經把天竺南部土邦打下分封,而錫蘭府也應該遷移數十萬百姓了。”

“這種時候,朝廷必然不會放棄開采利未亞金礦,不出意外的話,朝廷會派出我們作為向導,帶領大軍前往利未亞南部。”

“那利未亞東部沿海瘴氣、疫病繁多,若是殿下詢問主事,主事以為要在哪里設立官廠?”

這個詢問讓徐霞客想了想,他仔細想想后才說道:

“若是要挖掘南部金礦,最安全的自然是走沿海航道,可若是最快的航道,又能短暫補給的,自然是走錫蘭府的萬島縣(馬爾代夫),南下平島(查戈斯群島),然后走南部和東南,都能直接抵達仙勞冷祖島(馬達加斯加)。”

“仙勞冷祖大島可以耕種,可以開墾,若是拿下這里,再控制利未亞南部,開采金礦,那就容易多了。”

“不過最好的還是在利未亞東部沿海建立集鎮和補給點,一步步南下。”

“建立自然要建立,但不是朝廷建立……”這官員笑著搖了搖頭,而徐霞客也微微頜首。

顯然,他們都從朱由檢的回信里看出了端倪。

他們的齊王似乎在知道利未亞的農業難度后,便已經決定放棄在此地就藩了。

一旦齊王不在這里就藩,那這里無疑就是朝廷那未分封藩王的就藩地。

“要開墾利未亞,所花費的成本太大了,恐怕要使用數以百萬計的人,花費數十年,才能開墾出數千萬畝良田……”

徐霞客有些不忍,而官員卻道:“這是藩王的事情,與我等和朝廷卻是無關了。”

“苦這群蠻夷,總比苦百姓要好。”

“這倒也是……”徐霞客寬了寬心,隨后對官員道:

“進京的事情我不懂,就拜托牧之你了。”

“主事請放心……”這官員笑著作揖應下,而徐霞客說了一些心事后,臉上也掛上了笑容。

二人對視一眼,便拿出了棋盤和圍棋,準備對弈幾場,而被送往補給船的那名暹羅少年郎也在此刻摸了摸懷里,眺望大海,心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上一章  |  家兄朱由校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