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雖然接近年底,嘟嘟和快嘟都沒可能在年前改寫行業格局了,但林一這段時間還是很忙的。
首先,他回了一趟學校。
林一還沒有放棄自己的學士學位,不然以后出去只能介紹是高中學歷了,不過這個學期他是一節課都沒上過。
他跟學校簡單打了個商量,同意讓他交一份申請然后免考,同時林一作為嘉賓出席了一次學校組織的創業論壇。
林一本來想著為了以后再行方便是不是給學校捐點錢的,不過他手上現在沒有太多現金,出手太少的話又有點不符合身價。
而且之前李菲菲教授曾經拒絕過一次,他也不想稀里糊涂地把錢交給學校,然后被莫名其妙地使用掉了。
總之林一暫時放棄了這個念頭,想著捐款這種事情不著急,還是等自己真正發達了之后再來裝這個逼吧。
其次是萬里出行自家的年會。
林一特地拿出了一筆預算為萬里出行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年會,在會上他意氣風發地宣布了幾個消息。
第一,萬里出行在剛剛過去的一個月里成功拿下了打車軟件市場份額的第一名。
第二,萬里出行在明年的增長目標是覆蓋全國400個城市,服務3億用戶,日均訂單達到千萬水平。
這樣的牛逼不管員工們信不信,至少表面上全都興奮地歡呼起來。
林一心里當然很冷靜,只是辛苦工作了那么久的員工需要鼓勵,需要給他們希望。
而且他也不是那種光靠嘴炮的領導,為了表示對團隊的嘉獎,他給所有人準備了一份稱得上豐厚的年終獎。
接著,林一又去了熊廠的年會。
是的,在他的主動要求之下,李羅賓答應了他這個請求,而且從座次的安排來看,對他的禮遇不低。
林一這段時間頻繁拜訪熊廠,除了李羅賓本人之外最熟的就要數LBS事業部的負責人了,這次也坐在他的身邊。
“年會這種場合也有你,我看你干脆領個工牌到熊廠來上班算了。你知道嗎?公司里面私底下有小道消息在問你是不是羅賓的私生子。”
這位的語氣有點酸,什么私生子當然是無稽之談,但他羨慕的是熊廠公認林一最近是羅賓面前的紅人。
要知道以他們當家人的性格,最近前后幾次對于萬里出行的支持已經是超越常規的“殊遇”,堪稱不遺余力了。
“我倒是想。”
林一絲毫不以為忤,所有跟熊廠關系親密的表現,包括今天出現在這樣的場合都是他主動追求而且刻意造成的結果。
就目前而言,還比較成功。
而且他的在場本身就是一種證據,所以李羅賓在致辭里面把萬里出行成為了打車行業第一名作為熊廠的業績列出來,并且稱它為“熊廠LBS020戰略最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沒有人覺得奇怪。
“哎,公司里都猜可能要收購你的萬里出行,羅賓跟你聊過這件事嗎?”
說話的還是LBS事業部的負責人,剛才的私生子只是調侃,不過這話可就不是隨便說說了,至少在熊廠內部看來都是很有可能的。
對于林一來說,依靠熊廠是在鵝廠和A廠先后拒絕他之后,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出售當然從來不是一個選項。
不管李羅賓怎么想都不會改變他這個態度,不過如果他跟熊廠的關系控制得好的話,應該不至于讓對方產生這種念頭。
這話沒必要跟眼前的人說。
“我看是你自己剛剛收購了糯米,才在替羅賓操收購萬里出行的心吧,如果那樣的話你豈不是成了我的上司?”
林一說的這事兒是熊廠剛剛從陳一洲手上收購了糯米的全部股權,把這家第二梯隊的團購網站徹底收歸旗下。
而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基于熊廠所謂的“LBSO2O”戰略,糯米的內部架構是放在這個由熊廠地圖升格而來的LBS事業部之下的。
打車行業也算是O2O,而且就目前而言熊廠地圖對于萬里出行的地圖定位以及導流都是重要的,所以假如二者合并的話還真會被放到LBS事業部。
別說林一是李羅賓面前的紅人,這個家伙更是。
“嘿嘿!”
對方聞聲一笑,仿佛心事被看穿的樣子,沒有再糾結于收購萬里出行的話題,而是問道:
“你在羅賓面前很說得上話嘛,我聽說你曾經給他建言做外賣?”
“沒錯。”
這事兒沒什么好遮遮掩掩的,林一把之前給李羅賓的建議原原本本地說了一遍。
對方聽了若有所思,他倒不是要根據林一的建議去做事,而是在心里判斷李羅賓會不會采納林一的建議,從而好為熊廠下一步的戰略做準備。
大公司的生存法則跟創業還是很不一樣的。
年輕人有一種普遍的迷思叫作“只要我個人能力強業務做得好,就誰也用不著巴結”。
這種認知水平把自己限制死了。
稍微靈活一點的,就會承認“自己干得好,不如老板覺得自己干得好”,并且努力做到“向上管理”。
這位負責人在腦海中盤算了一番,才想起旁邊的林一繼續聊到:“既然你今天過來了,看來羅賓已經答應你繼續出錢了?”
打車大戰的價碼,從最開始萬里出行跟熊廠的1億,到嘟嘟和鵝廠的兩億,到最近一次是快嘟跟A廠直接叫到5億,層層加碼的事情他當然知道。
跟他媽的拍賣會似的。
既然李羅賓對內對外都承認了萬里出行是熊廠的一員,那么在這場補貼大戰中自然不能袖手旁觀了。
無論最后發展到什么樣子,只要另外兩家還沒有放手,熊廠也只有堅持到底一條路。
否則的話萬里出行固然是雞飛蛋打一場空,但是外界已經普遍把萬里出行當成在熊廠在打車市場上的代理人,他們會怎么看待這個決定呢?
熊廠不敵AT,認輸退場?
這是李羅賓無論燒多少錢,都不能夠承擔的看法。
看到林一確認的點頭,這讓LBS事業部的負責人很感慨:“5億,羅賓還是真舍得下本錢啊。”
嚴格來說這里面只有一半是熊廠出的,另外一半是萬里出行的,不過萬里出行上一輪融資又主要是熊廠出的錢,里外里也不能算錯。
其實熊廠收購糯米花的錢更多,但畢竟他只是個打工仔,而林一是萬里出行的創始人和大股東,不可同日而語。
林一沒有說李羅賓實際上也猶豫過,一開始他對補貼大戰的態度還比較淡定,為鵝廠而追加那次已經有所擔心,A廠出手之后就更加明顯了。
倒不是說這個金額熊廠承擔不起,而是照這個趨勢下去很可能還要繼續加碼,那下一次得是多少了,10億?
再下一次呢?
無論如何,從李羅賓手上要到錢的林一又給自己續了一波命。
小說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