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河卒第一百八十九章 投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過河卒 >>過河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九章 投降

第一百八十九章 投降


更新時間:2025年05月20日  作者:莫問江湖  分類: 武俠仙俠 | 仙俠 | 太平客棧 | 少年 | 文青 | 莫問江湖 | 過河卒 


最終,國師僅帶著八百劍舟外加太平道主力成功突圍,所謂的三千劍舟,在此戰中折損過半,元氣大傷。反觀三十六部雷神,雖然也有折損,但還在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

另一邊,蘇元載對上李天清,兩支偏師的勝負已經無關大局,不過蘇元載還是想要一個相對完美的結局。

畢竟破釜塘水戰開了一個好頭,就連玉京都發來了嘉獎令,若是來一個虎頭蛇尾那就太可惜了,甚至會連帶著他前面的功勞一起縮水,別人會說不是蘇元載厲害,而是秦權驍太過廢物,現在蘇元載對上李天清就現了原形,這才是蘇元載的真實水平。

蘇元載絕不容許這種情況發生,所以他就算攔不住李天清,也必須從李天清的身上撕咬下一塊肉來,絕不能讓李天清全須全尾地離開太平山。

眼看著局勢不容樂觀,蘇元載干脆親自上了前線,務必要穩住陣線。

蘇元載此舉也的確振奮了前線的士氣,自古以來,身先士卒這一招總是提振士氣最直接的手段。

不過太平道那邊的李天清同樣是沖在最前面。

于是蘇元載和李天清不得不正面交手了。

若是在一個相對公平的情況下交手,兩人誰贏誰輸還很難說,可問題是太平山大陣崩潰,李天清決意突圍,根本沒辦法穩扎穩打,這便成了蘇元載的優勢。

雙方接觸之后,混戰一片。

相較于國師和天師那邊的大場面,兩支偏師之間的較量死傷未必慘重,可血腥程度卻是更勝一籌,畢竟對上天雷炮火,大概率什么也不會剩下,只有一些灰灰,可這種近距離廝殺,注定是血肉橫飛。

今天是個好天氣,太平山上空白云悠悠,與下方的戰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場大戰持續了一個半時辰左右,就在國師成功突圍的半個時辰后,李天清也艱難率部突圍,不過損失慘重,不僅死了兩名李家核心子弟,就連李天清本人都被蘇元載重創。

這種戰場上的較量,勝負關鍵不在于修為高低,而在于大勢,此時大勢不在李天清,而在蘇元載,李天清自是輸得不冤。

李天清狼狽突圍之后,蘇元載只是讓人稍作追擊,便回轉太平山。

此時天師率領的主力已經完成了對無憂谷的合圍,將來不及突圍的景真明所部包了餃子。

蘇元載盤算得清楚,他此番重創了李天清所部,算是收官成功,畢竟人不能太貪心,第一階段戰事的時候他已經拿了頭功,就不要再去奢求第二階段的頭功了,難不成真覺得自己是當世名將了?蘇元載對于自己的定位還是有著比較明確的認知。

所以在蘇元載看來,第二階段能夠不丟人,不出岔子,隨大流就行,主要是保住第一階段的功勞。

現在戰事到了尾聲,關鍵是逮住景真明,吃掉景真明所部,在這一點上,他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無過便是功,所以要過來協助天師和齊大真人完成最后的合圍,確保沒有半點紕漏。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無憂谷這邊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那么他還敢去追擊李天清嗎?說不得李天清突圍之后已經與國師合兵一處,他此時追上去,太平道殺個回馬槍,那他豈不是羊入虎口?此舉豈不是成了貪功冒進?

就算李天清沒有與國師合兵一處,過了懷南府就是懷北府,太平道和朝廷已經在南四湖、彭城一線建立防線,其后便是齊州,要知道齊州可是李家的大本營,不是蘆州這么好打的,他又能如何?

所以為了穩妥計,放李天清離開就是了,反正最后一番糾纏,他也斬獲頗多。

至于無憂谷這邊,景真明已然走到了絕路,縱然他有仙人修為,也能狠下心來丟棄部下,可齊大真人在側,“太素玄功”暫時無法再用,他又如何能夠逃走?

現在無非是兩條路,一條路是向玉京投降,另一條路則是殺身成仁,以報君王。

平心而論,這兩條路他都不想選。

景家作為開國勛貴,與秦家俱為一體,早在北道門時期,兩位家主便是師兄弟的關系,景家在開國之戰中又立下汗馬功勞,除宗室外,名列功臣第二,可以說是與國同休,他本人更是與大玄皇帝秦權殊從小一起長大,還有發小的情誼,如何能在這個時候背棄君主和朋友?

若是按照此理,景真明就該殺身成仁,成全了這段情誼,可景真明已然得道長生,這就牽扯到一個簡單的算數問題。

景真明今年不到七十歲,按照百年來算,說他是個土埋半截的老人也沒什么問題,他此時死了無非是少活三十余年,可如果按照長生來算,那就不知道少活多少年了,以仙人的漫長壽命而言,此時的他不過剛開了個頭,就這么死了,豈不是虧大了。

都說長生種與短生種的思維方式完全不一樣,仙人與凡人更是如此,只是人間的仙人們得道時日尚短,還沒有擺脫過去幾十年作為人的強大慣性,仍舊保留了人的習慣和思維,待到仙人們活了幾百年乃至上千年后,恐怕也要非人了,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道德倫理皆不能約束。

此時景真明的這種想法變化就可見一二,作為凡人的時候,哪怕是天人偽仙,尚且敢死,可成為仙人之后反而要貪生。

死掉的仙人當然有,可大多都是不得不死,而非主動求死。

景真明此時便左右為難。

至于立地飛升,乃是從一世界去另一世界,絕非一拍腦門一跺腳便飛升了,要好生準備一番,雖然比不上渡劫那般兇險,但也談不上“隨便”二字。

此時此地,縱然景真明想要飛升離世,也是有心無力。

且不說景真明如何悲憤無奈,天師已經與五娘匯合一處,兩人短暫議了一下,畢竟是道門內戰,沒必要把事情做絕,而且相關政策是現成的,所以兩人決定先招降一次,若是肯投降,便省了一番功夫,若是不肯降,再強行攻打也不遲。

議定之后,也不必派人,反正有的是神通,天師直接在無憂谷的上空以雷霆寫字,雷霆耀眼且久久不散,字跡自然也清晰無比,只要抬頭便能看個一清二楚,這不僅是對景真明的勸降,也是對景真明殘部的勸降。

景真明仰頭看到天師的勸降書,久久無言,他身邊的幾個親信將領也是沉默不語,盡顯悲壯蕭索之意。

當然,在景真明做出決定之前,無人敢說什么,畢竟景真明的仙人修為做不得假,再怎么窮途末路,殺幾個叛逆還是輕而易舉。

過了許久,景真明終于是艱難開口道:“此番……此番內戰終究是兄弟鬩于墻,而非外敵入侵,天師又有好生之德,不愿多造殺孽,我等自當識趣一些才是。”

周圍的人頓時松了一口氣,許多人的表情也舒緩下來。

在危難關頭愿意殺身成仁的終究還是少數,又是內戰,對面不乏舊相識、老交情、朋友同僚,便是降了也多半能有個好去處,又何必求死呢?

再者說了,仗打到這個份上,死傷這么多弟兄,也算對得起帝京的皇帝陛下了。

更關鍵的一點,自家人打內戰時投降不必抱有太多道德負擔,面對外敵時,誰敢投降自是要遺臭萬年,可自家人內斗時投降便是識時務者為俊杰了,當年大齊太宗殺兄囚父,著名諍臣不也是東宮舊人嗎?都差不多了。

景真明降了,天師、五娘外加匆匆趕到的蘇元載進入無憂谷,接受了景真明所部的投降。

前敵三人議事做了一個簡單的分工,蘇元載打仗不太行,不過改編俘虜做得不錯,長于內政,所以接收降人、改編黑衣人、建立同道府的任務都交給了蘇元載。

天師會親自坐鎮太平山,一邊修復三十六部雷神,一邊重建太平山大陣,并總掌蘆州軍政事宜,以防國師卷土重來。

五娘則是親自押送部分重要俘虜返回玉京,其中就包括景真明。

天師親自出手封住了景真明的修為,說道:“還要委屈景將軍去一趟玉京,接受大掌教的發落。”

景真明對此早有預料,坦然接受了這個結果。

五娘總覺得少了點什么,環顧四周,然后她想起來了,小殷呢?這個頭號功臣哪里去了?

小殷,當然還在太平宮。

先前小殷破了太平山大陣之后,生怕國師突然殺回來,便偷偷溜出太平宮找地方藏了起來,可左等右等不見國師回來,小殷大概確定,國師是不會來了。

于是小殷又大搖大擺回到太平宮,等待道門大軍,想著大家第一眼便能看到神威無敵的小殷大將軍拿下太平宮,小殷連擺什么姿勢造型都想好了。

只是小殷沒有想到,天師和五娘先去了無憂谷,卻是遲遲沒有來太平宮。

此時小殷正坐在太平宮前的臺階上,大棒擱置身旁,雙手托腮,百無聊賴道:“人呢?都去哪了?怎么還不來?”

小殷復又嘆息道:“寂寞啊。高手寂寞,寂寞如雪。”


上一章  |  過河卒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