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河卒第一百六十一章 翁婿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過河卒 >>過河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一章 翁婿

第一百六十一章 翁婿


更新時間:2025年04月28日  作者:莫問江湖  分類: 武俠仙俠 | 仙俠 | 太平客棧 | 少年 | 文青 | 莫問江湖 | 過河卒 


不怪皇帝對齊玄素不甚了解,因為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在皇帝看來,他的主要對手是姚令,而不是年輕的齊玄素。

就算大事不成,變成南北對峙,齊玄素成事也是幾十年后了,那是李長歌須要考慮的問題。

這個判斷不能算錯,按照正常發展,齊玄素會被姚令抹去自我意識,成為姚令的傀儡,皇帝自然不必去研究一個將死之人,而是要研究姚令這個道門第一人。

可誰能想到,姚令一步走錯,被七娘背刺,再加上玄圣的后手,竟然讓齊玄素這個棄子取代了姚令,成為秦權殊的主要對手。

秦權殊也只能臨時補課了,關于齊玄素生平的有關資料,早就擺在了皇帝的龍書案上,他不止看過一遍。

可單純從文字上來看,未免太過單薄蒼白。在秦李聯盟中,與齊玄素打過交道的人不算少,李若水和李天貞都能算是,只是那時候的齊玄素還很年輕,甚至沒有想過自己有朝一日能成為大掌教,與如今的大掌教齊玄素在想法和處事上相差太多,不具備太多參考價值。

再有就是清微真人、李朱玉、李長歌,他們與位居高位時期的齊玄素接觸較多,只是皇帝與清微真人關系微妙,最終還是選擇親自詢問李長歌。

李長歌給出回答也很有意思,沒有太平道的太平道這一套。

至于齊玄素說的那段話,倒是很真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已經把自己的執政理念說出來了。

弱小時免不得要封官許愿,名為團結,實為贖買,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可強大之后,就不能這么干了,因為拉攏贖買這一套搞不下去了,道門的發展腳步逐漸停滯,沒有多余的利益,割來割去差不多已經是極限,再割讓利益就要逼反自己的底層基石,必須要轉向。就算船大難調頭,也得硬來。

只是有些人的思維形成定勢,腦筋陳舊,思想僵化,反應過慢,乃至于形成路徑依賴,教條主義。導致不能及時察知這種變化,不分析事物的變化發展,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只是生搬硬套過去現成的原則概念來處理問題,不能及時調整策略方向進入合作共贏的第二階段,還是一味贖買。

過去的金科玉律不等于現在的真理。都說道路是曲折的,意味著想要到達終點需要不斷調整方向,一味按照以前的老方向一條道走到黑,是要走上歧路的。

所以齊玄素說,要把老一輩不合時宜的許多東西給改掉,換上新東西,適應新世道的情況和需求。這就是合作共贏,各取所需。

想要利益,那就用行動來換。

過去的時候,鬧事的孩子有糖吃,老實的孩子只能吃虧。現在齊玄素時代是出力的孩子有糖吃。

所以西道門想要回歸道門,必須要出兵才行。

秦權殊沉吟了片刻,說道:“改革金闕,允許海外各洲的土人進入金闕;改革軍制,允許黑衣人加入道門;設立靈寶道,允許西道門回歸。這就是他齊玄素的靈丹妙藥?我看本質上與玄圣的那一套沒什么區別,他不認可老一輩,他何嘗還不是照搬玄圣的成事路徑?”

李長歌道:“太平道是最尊重玄圣的,也是玄圣最忠誠的擁護者和追隨者,所以我說齊玄素搞的那一套,就是沒有太平道的太平道那一套。

“而且還是有些區別的,當年玄圣派人拉攏齊家,許諾齊家加入道門,金闕中便有齊家的一席之地,如此才有了今日的蜀州齊家。事實上齊家沒出什么力,只要不搗亂就算是出力了,這就是贖買。可齊玄素這次不一樣,西道門不必說了,已經同意出兵,齊玄素肯定還會要求海外各洲的土人們以實際行動來換取金闕的地位,就是要他們多出血,要么出人,要么出錢。

“道門想要廢掉朝廷,僅靠靈官是不夠的,畢竟靈官數量太少,天下太大。那么改革軍制,納入黑衣人便是必然,要用黑衣人就要給黑衣人一個名分編制,所以允許黑衣人加入道門也在情理之中,這也必然會沖擊我們現有的體系。

“再有,說是南洋土人,其實是僑民,南洋的頭面人物都是早年下南洋的中原人,以嶺南和云州等地的人居多,最后金闕的名額還是會落在這些僑民身上,比如大虞國的陳家。到時候給一個‘歸僑’和落葉歸根的說法,又有實打實的貢獻,同宗同源,不會有太大的議論。南大陸那邊更是如此,西道門一直都是中原人把持著,塔萬廷中沒幾個人能進入西道門的核心圈子,更不必說進入道門金闕。

“齊玄素這一招,賺了好名聲,又不得罪自己人,畢竟上升的通道我已經打開了,你們爭不到名額也怪不得我,其實是把道門中樞與地方勢力的矛盾轉變為地方勢力內部的矛盾,使其不能鐵板一塊對抗中樞,也是分而治之了。”

皇帝閉了下眼:“這的確是打在了我們的死穴上,當初大祭酒獻策,便提到了海外土人的權力問題,要我做天下人的皇帝,如今齊玄素先用了這一招,卻是棘手得很。”

皇帝復又嘆道:“可我最擔心的還是鳳麟洲那邊。”

李長歌道:“倭人與中原有深仇大恨,多次反叛,加之鳳麟洲戰事結束不久,可見倭人生性狡詐,豺狼心性,并無忠誠可言,恐怕沒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將倭人也納入金闕,岳父不敢,齊玄素也不敢。”

皇帝道:“齊玄素的確不會這樣做,也沒必要這樣做。我擔心的是鳳麟洲道府,此處是東海的門戶,若是出了紕漏,西道門的大軍就會長驅直入,不可不防。”

李長歌微微皺眉:“鳳麟洲有張大真人和景真人坐鎮,進攻羅娑洲道府或許有些難度,可如果堅守不出,應該不成問題。難道岳父擔心張大真人……”

皇帝緩緩說道:“看齊玄素的手段,團結贖買也好,合作共贏也罷,不外乎‘拉攏’二字,齊玄素可以拉攏西道門,可以拉攏南洋土人,可以拉攏張太虛等儒門之人,難道他會忘記拉攏張大真人?俗話說得好,有棗沒棗先打三桿子,如果我在齊玄素的位置上,肯定會嘗試策反張大真人。不成功也沒什么損失,可要是成功了,那便改變了整個局勢。”

李長歌遲疑道:“可是張大真人位尊望重,且不說沒有實質證據,只是懷疑,就算張大真人與玉京方面有些暗中交流,臨陣換帥也是大為不妥,還要經過國師和清微真人的同意才行。”

李長歌頓了一下:“退一萬步來說,就是有實質證據,國師和清微真人也同意了,想動張大真人仍舊不是那么容易的。張大真人畢竟在鳳麟洲經營多年,樹大根深,一個不慎,逼反了張大真人,他干脆投奔玉京,玉京分別從婆羅洲派出蘭合虛、羅娑洲派出齊教正進行接應,那我們就弄巧成拙了。”

“是啊。”皇帝嘆息一聲,眼神幽深,“張大真人地位特殊,須得謹慎,不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相關


上一章  |  過河卒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