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南洋口音的客人忽然嘆息道:“其實七代大掌教是好的,若是七代大掌教在位,這場仗便打不起來。”
那江南口音的客人問道:“這怎么說?”
南洋口音的客人說道:“這就不得不提七代大掌教是怎么沒的。官方口徑是七代大掌教遇到了一個頂厲害的大魔頭,身先士卒遭遇意外,其實是七代大掌教遭遇了宮變。你道這宮變的幕后黑手是誰?”
眾人被吸引了注意力,來了興趣,紛紛追問。
南洋口音之人賣足了關子,吊足了胃口,這才壓低聲音說道:“其實就是前任地師姚令。那姚令和七代大掌教同是出自全真道,所以七代大掌教沒有防備,這才中了姚令的算計。然后姚令又扶持了當今的八代大掌教上位,所以說八代大掌教本就得位不正。”
正在抽煙女子停下動作,看了一眼這個南洋口音之人。
皮膚微微發黑,相貌也是婆羅洲土人的樣子。
其他人卻是將信將疑,有人問道:“既然如此,那么八代大掌教為何兵發地肺山把姚令給滅了?”
這些客商都是走南闖北之人,見多識廣,各地的消息都多少知道一些。
南洋口音之人低聲道:“你們知道姚令為什么要立八代大掌教嗎?”
眾人紛紛搖頭:“不知。”
“只因八代大掌教本就是姚家人,只是養在外面罷了。”南洋口音的客商語出驚人,“八代大掌教的生身之母正是姚家八老之一的姚齊,又有個化名叫齊教瑤,與蜀州齊家的齊浩然生下了八代大掌教,取名齊玄素。”
女子終于開口道:“你這是答非所問,人家問你八代大掌教為什么兵發地肺山滅了姚令,你卻說什么八代大掌教姓姚,既然兩人是一家,那為何要自相殘殺?”
眾人也紛紛附和。
“莫急,莫急。諸位且聽我慢慢道來。”南洋口音之人擺了擺手,“正所謂最是無情帝王家,自古以來,為了爭奪大位,父子互殺,兄弟相殘,這種事情還少嗎?姚家不是帝王家,也不差多少了。”
不少人點頭表示認可這個觀點。
南洋口音之人又道:“姚令發動宮變害死七代大掌教,事情敗露之后,國師不服,這才聯合了皇帝陛下要推翻八代大掌教,那母子二人慌了神,想要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又說國師是叛亂,便拿姚令開刀。姚令沒有想到她的親姐妹姚齊竟然突施背刺,這才中了算計,成了母子二人的踏腳石。經過這么一番操作,天下人被這對母子騙了過去,以為姚令才是首惡。”
那女子挑了挑眉:“我竟不知道,原來是這么一回事。”
一個江南青年插口道:“那么天師呢?天師為什么不反對?”
在江南人的心目中,天師還是地位特殊,不容輕侮,江南人自己關起門來說天師的不是沒什么問題,可如果換成外人說天師的不是,那么第一個不答應的就是江南人。
南洋客人道:“八代大掌教可是娶了天師的孫女,是天師的孫女婿,八代大掌教又認了慈航真人為岳母,早就跟正一道牢牢綁定了。都說幫親不幫理,天師當然要支持八代大掌教了。”
眾人恍然大悟。
南洋客人又道:“再看八代大掌教上位之后,完全是任人唯親。一邊用姚家的人,讓他的親娘做了地師,讓他的侄女做了掌堂,那些跟隨姚令宮變的姚家人也紛紛赦免,搖身一變成了大功臣。一邊又用張家的人,讓他的道侶張月鹿臨朝主政,牝雞司晨,只要姓張,也紛紛提拔,不是這個掌堂,就是那個掌府,還有他的女兒,才一丁點的小人,還沒桌子高呢,也混了個真人的名號。”
眾人紛紛扼腕,有這樣的大掌教,天下果然好不了。
女子開口問道:“如此說來,皇帝陛下和國師還是好的,他們都不任人唯親,他們也沒有發動宮變。”
南洋客人神色一凜,隨即恢復正常:“這是自然。”
女子伸手一指:“不任人唯親,秦家人封王封爵有你一份嗎?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道門三大家族的說法也不是今天才有的,要么都是忠臣沒有奸臣,要么全是壞蛋,哪有一個好而另一個壞的說法?你這樣踩一個捧一個,為秦家和李家粉飾,居心實不可問,該不會是收了大玄朝廷的五十個太平錢吧?不妨分享一下,有錢大家一起賺。”
眾人紛紛醒悟過來,指責這個南洋客人有問題,是收了錢的。
女子又道:“你剛才說大掌教的女兒,想想也是慘,從鳳麟洲到婆羅洲,再到西域,要上前線拼命才混個真人的名號,還不帶參知,道門的真人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反觀皇帝的女兒,生下來什么都不用干就是公主,天底下又有幾個公主?”
那南洋客人如喪家之犬,不敢再說什么。
江南口音的客人轉開了話題:“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上層老爺們的斗爭,跟我們這些小人物有什么關系?大掌教也好,皇帝也罷,都是為了一己之私罷了。”
女子問道:“照你的說法,雙方不應該開戰,是不是?”
江南客人道:“這是自然。”
女子道:“那么北方不要了?從此南北分隔,強分南人和北人?誰敢承擔這樣的罵名?”
江南客人一凜:“這……這……”
女子正是小殷,她說這番話竟是極有條理,簡直不像小殷了。
一來是因為平時耳濡目染,在玉京的大環境下,沒有這點本事才是咄咄怪事。二來是小殷可以一夜長大,說明她的腦子沒問題,關鍵在于一個“心”字。只要她正經起來,還是像個正常人。換而言之,小殷平常時候多少有點裝的成分,所以說被慣得不成樣子,只要沒人慣著她了,逐漸就恢復正常了。在這個問題上,齊玄素是犯了嚴重錯誤的,他是放任小殷、嬌慣小殷的第一責任人,小殷長不大都要賴他,好在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小殷此時發現問題有點嚴重,很明顯,秦家和李家開始了針對齊玄素正統性的宣傳攻勢,因為有關姚令宮變等內幕,等閑人不可能知道,必然是有人放出了消息。而且今天所見肯定不是孤例,這些傳言半真半假,具有很強的迷惑性。
試問,有誰擅長此類文章呢?
答案是儒門之人,他們是顛倒黑白和春秋筆法的行家,恰恰程太淵就是儒門的執牛耳者,若論在儒門中的地位,程太淵還要在張太虛和王太沖之上,理學一派的勢力最大,操刀這種小文章,自然手到擒來。
至于道門的宣傳機構,不提也罷,基本上就是第二個女道士聯合互助會。自家女兒能像張月鹿這樣出頭,那固然是好,若是出不了頭,如張玉月這般,便塞到這些部門里去,圖個體面又好聽。
至于男道士們,還可以走軍功鍍金的路子,反正道門鼎盛,也沒有勢均力敵的對手,所以男道士走宣傳路子的不算多。
可見權貴子女們也是男女分明,各有出路。
唯一的問題就是不能打,別說跟理學一派這種老手對壘廝殺了,就是沒人干擾純粹當個肉喇叭,還時常犯錯鬧出笑話,就好似走路平地摔。指望這些人翻盤,齊玄素可以提前做好遺臭萬年的準備了。
現在看來,解決辦法只能是正面戰場速戰速決,消滅制造謠言的人,從根源解決問題。
正當小殷沉思的時候,又有人說起江南地界上響當當的一號人物,人稱謝三公子,樂善好施,交游廣闊,無論三教九流,都有交情。
而且謝三公子專好打抱不平,有道士徇私枉法,謝三公子略施手段,便讓那道士下跪求饒。
小殷不由一怔,心中暗忖:“又從哪里冒出個謝三公子?以前天下太平的時候,這些人也不知道在哪里貓著,我只聽說過道門三秀和秦凌閣,如今天下大亂,這個公子那個仙子的,比地里韭菜長得都快。”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