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仙俠
中原風起云涌,南大陸的建設卻是有條不紊。
讓皇甫極傾注了大量心血的新港終于初步建設完成,皇甫極專門邀請了澹臺震霄視察并參加竣工儀式。
澹臺震霄沒有拒絕,其實他對新港的興趣不大,不過他已經開始考慮身后事了,西道門因為外部生存壓力較大,所以內斗較少,確定皇甫極為下一屆接班人是西道門高層的共識,沒有什么異議。
不過就算如此,兩代人交接班也要慎重,尤其是道門的前車之鑒——從五代大掌教飛升開始,就沒有接好班,六代大掌教稀里糊涂上位,七代大掌教成了在位時間最短的大掌教,八代大掌教與其說是選出來的,不如說是打出來的。
六、七、八三代大掌教就沒有一個正常接班的。
而且可以看出道門的亂象有一個明顯的上升曲線,從差點動手到大打出手,從三道對立變成三道開戰,不是一朝一夕之間,而是長達幾十年的醞釀。如果從六代大掌教這里就直接打住,那么也就沒有七代大掌教和八代大掌教的亂象了。
其實再往上追溯,是東皇開了一個壞頭,不過又不能說全都是東皇的錯。自古以來,一代與二代之間的交接,便尤為困難。遍覽史冊,太宗皇帝就沒有幾個是正常上位,這也算是古今之難題。
在這種情況下,澹臺震霄不能不注意了,所以他開始有意識地與皇甫極同臺出現,既是給皇甫極站臺背書,進一步鞏固皇甫極的威信,同時也是向外界傳遞更為明確的信號,這就是西道門的接班人,沒有任何疑問,也不存在倉促之間定大事。
皇甫極引領著澹臺震霄登上城內最高點,俯瞰整個新港,可見港口已經停滿了大小船只,桅桿如林,船帆如云。
只是皇甫極并不滿意:“雖說這些貨船都是改進之后的帆船,不但載重更大,船身更為堅固,而且航速也有顯著提升,但整體而言還是不如鐵甲船,我們的鐵甲船太少了。”
澹臺震霄問道:“你有什么想法?”
皇甫極回答道:“道門可以把相關的造船技術交給我們,可是問題的根本不在于此,而在于鋼鐵產量,我們的鋼鐵產量實在太少了,而且大部分還要用于軍事用途,這就使得我們空有造船技術,沒有鋼鐵,尤其是沒有合格的鋼鐵,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澹臺震霄繼續問道:“那你考慮過此中的原因嗎?”
皇甫極顯然已經有了答案,沒有過多思索,直接回答道:“首先是我們內部的阻力,相當一部分道友認為,造不如買,買不如租,我們沒有鋼鐵,可是道門有,我們可以向道門購買鋼鐵,又何必花心思自己造呢?
“再有就是道門帶給我們的阻力,從道門的主觀意愿來說,它并不想阻礙我們發展,可是從客觀情況來看,道門又實實在在阻礙著我們的發展。道門的鋼鐵產業已經形成規模,技術十分成熟,產業鏈完整,這就使得道門能在保證鋼鐵質量的前提下進一步壓縮成本。
“可我們不行,我們的鋼鐵產業剛剛起步,技術不成熟,又不成規模,結果是我們的鋼鐵成本又高,質量也無法與道門相比。那么我們的船廠憑什么用我們自己生產的鋼鐵呢?
“船廠不樂意用我們自己生產的鋼鐵,沒有市場,我們的鋼鐵作坊便要虧損,生存都成了問題,就更加無法形成規模,也無法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如此惡性循環,我們的鋼鐵產業尚在萌芽之中就被道門的鋼鐵產業給沖垮了,大樹底下是長不成樹的。”
“辦法呢?”澹臺震霄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變化,“我想聽一聽你的辦法。”
皇甫極嘆息一聲:“除非我們禁止雙方鋼鐵貿易,或者道門對我們實行鋼鐵封鎖和禁運,如此倒逼我們的市場,雖然這很不現實,但因為中原內戰,現在的貿易量的確受到了影響,這是我們發展自己鋼鐵產業的絕佳機會,如果道門能打十年,那么就是我們的黃金十年。”
澹臺震霄不置可否:“還有呢?”
皇甫極道:“門檻太高了,圣廷能跨過去,是因為圣廷占據了西婆娑洲、北大陸,道門能跨過去,是因為道門占據了東婆娑洲、婆羅洲、鳳鱗州、羅娑洲等地,現在道門和圣廷二分天下,我們已經沒有這樣的條件,就算道門愿意全心全意幫助我們,我們上上下下也得勒緊褲腰帶,哪怕是窮得尿血,也要把攢的一點錢全部投入其中,然后再付出幾代人累死累活的代價,才有可能實現這個壯舉。”
澹臺震霄嘆息一聲:“我大概是看不到那一天了。”
皇甫極沉默了。
澹臺震霄話鋒一轉:“那你有沒有想過,引進外部的資金,比如說直接讓道門來我們這里建造作坊,道門出錢出技術,拿大頭,我們出人出原材料,拿小頭。”
皇甫極皺眉道:“前期投入太大,道門的鋼鐵產業也遠沒有到飽和的地步,所以道門大概率不會同意。不管怎么說,道門肯幫我們,卻也怕我們坐大,事實上道門內部一直有兩派觀點相互拉扯,可就算是最支持我們的那一派,也不會如此冒進。畢竟南大陸的體量太大了,不是鳳麟洲可比。而且道門也不缺礦石原料,因為道門占據了羅娑洲……”
澹臺震霄一揮手,打斷了皇甫極還未說完的話語:“如果西道門重歸道門呢?擁有選舉和被選舉的權力,同時也服從道門的安排。”
皇甫極再度沉默了。
澹臺震霄接著說道:“過去我們之所以不肯重回道門,是因為道門給的價碼太低,這次中原內戰卻是個絕佳的機會,八代大掌教松口了。當然,這不僅是西道門的問題,同時也是海外各洲都存在的問題,道門不肯給予海外各洲相對應的地位和權力,那么海外各洲的分離傾向永遠都不會停止,攘道派的土壤一直存在,道門的治理成本會不斷拔高,除非道門實行屠戮政策,否則最終會使海外各洲變為道門的負擔,治理的成本大于收益,等到道門衰弱的時候,棄地收縮論就會大行其道。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道門就要把海外各洲的精英納入自己的統治階層,以夷制夷,方能降低治理海外各洲的成本。”
澹臺震霄頓了一下:“同時八代大掌教又擔心中原人的絕對權威被動搖,畢竟他骨子里還是一個保守派,為了確保道門不變色,確保是道門同化這些海外夷人,他需要更多的中原人來稀釋金闕內的海外夷人。
“可他又不希望繼續增加三道的占比和權重,使道門進一步被三道的世家壟斷,變成幾家幾姓之道門。除了提拔寒門弟子之外,我們西道門就是最好的選擇,畢竟提拔寒門弟子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我們西道門卻是現成的,而且西道門之人本質上還是中原人,一群離開家鄉多年的中原人,所以八代大掌教希望西道門回歸道門,補全他的金闕拼圖。
“待到西道門回歸道門,我們與道門的關系是地方與中央的關系。整個道門一盤棋,我們是棋盤一角,道門的投入經營便合情合理。”
皇甫極終于開口道:“如果是這樣,那么我不會因為一己之榮辱得失阻礙南大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