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洪武當咸魚第四百六十四章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混在洪武當咸魚 >>混在洪武當咸魚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六十四章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第四百六十四章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更新時間:2023年03月13日  作者:火紅的雞樅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火紅的雞樅 | 混在洪武當咸魚 
»


朱允熥這番睜眼說瞎話直接把孔訥給整蒙了,哪怕是老朱也滿臉尷尬地低下了羞愧的頭。

老朱捫心自問,他真沒大孫說的那么高尚。

很多時候對于兒子們的劣行他也多是嚴厲斥責,甚至很多時候直接無視。

但大孫這番話,直接將藩王提高到了朝廷安全的高度,這讓他既高興,又暗自慚愧。

看來以后還得給那幫混賬加點擔子,讓他們真正肩負起保家衛國的責任喲!

孔訥在聽了朱允熥的胡謅后,只感覺吃了一顆蒼蠅屎一般惡心。

他們老朱家啥德行,自己心里沒點逼數嗎?

真當天下人是傻子不成?

單說老皇帝封出去那些藩王,哪個有賢名?

但這種話他也只能在心里腹誹一下,一旦說出口就真是撕破臉了。

實際上,他今天的行為都有點過了。

但他真希望老皇帝能迷途知返,不要對天下搜刮太甚,給天下的世家大族留下點生存的機會。

孔訥猶豫再三后,朝著朱允熥躬身一禮。

“謹受教!”

“今日聽皇太孫一席話,讓老臣茅塞頓開,使老臣深感慚愧。”

“老臣位居廟堂這么多年,竟然無法體會皇帝陛下憂國憂民的一番苦心,實在是愧對陛下的信任!”

老朱聽到孔訥服軟,當即大度地擺了擺手。

“衍圣公不必過于自責,咱這輩子被誤會的多了,不多你一個……”

“咱一生行事,只求無愧于天地生民。”

“陛下虛懷若谷,坦坦蕩蕩,實乃千古之一代圣君啊!”

“老臣剛剛聽皇太孫殿下所言有感,既然藩王有守衛社稷之責,那么我們世家也有拱衛華夏之義啊。”

“藩王守國門,世家為爪牙,于國于民都有利啊!”

“請陛下試想一下,真消滅了世家對于朝廷就真的好嗎?”

“武將之所以能成為世家,是因為帶兵打仗之能需要世代傳承。”

“從種地的農夫中挑選名將,肯定不如從朝廷現有的武將勛貴中挑選來得方便吧?”

“官吏也是同理。”

“從官員子弟中挑選子弟出仕為官,遠比從百姓中挑選方便,而且更容易培養成才。”

“因此,世家對于朝廷來說,也不是一無是處。他們是朝廷的基石,是華夏的傳承,是經典的延續……”

“請陛下慎之重之,給世家大族留一條活路,為華夏文明也留一條活路吧!”

孔訥說到這里重重地跪了下去,以他這個年紀,這一跪少說折壽半年。

老朱聽到“砰”的這一跪也是一驚,再聯想孔訥剛剛的話,心里也有了一陣猶豫,想著是不是給讀書人和官員點特權,讓他們延續華夏、延續傳承?

不過這個念頭只是一閃,就被老朱硬生生給掐死了。

他大孫好不容易幫他搞清楚大明有多少家底,他這個當爺爺的豈能給送出去?

但他確實不知如何反駁老孔頭了,如果強行用皇帝的身份壓制,還怕這老東西笑話他。

因此,老朱只能將目光投向大孫,期待這孫子再次帶給他驚喜。

朱允熥本就躍躍欲試了,現在看到老朱看向自己,當即不再猶豫,拎著一張嘴就上去了。

“衍圣公,您口口聲聲的華夏傳承,難道就只能靠著壓榨百姓,侵吞朝廷稅收來延續?”

孔訥聞言顫巍巍的抬起頭,在心里連道了三聲罪過。

“回皇太孫殿下的話,本來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老臣身為孔圣后人不該言利。”

“然則,不論是武將打熬筋骨,還是文人筆墨紙硯,哪一樣不需要耗費錢財?”

“陛下在建國之初對讀書人多有優待,不就是因為讀書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錢財,才能取得一定成效嗎?”

“老臣也并不是為自家要好處,而是替天下的讀書人要好處。”

“讀書人六歲發蒙,十五歲束發而學,一路上參加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離鄉背井,不畏寒暑,十年如一日,其中辛苦世人皆知。”

“若是再讓他們跟尋常百姓一般交稅,那么他們又哪來時間讀書做學問?”

“若沒人做學問,那么誰又來幫助陛下治理國家,幫助陛下教導百姓?”

老朱聽了這番話感覺自己又有點被說服了,他早年間確實是因為這些原因,這才對讀書人多有優待,甚至每個月都給他們米面,讓他們能夠安心讀書。

朱允熥見孔訥提到“錢財”兩字,也意識到兩人之間的交鋒到了白熱化程度,但也是最難解決的矛盾。

朝廷要想多收稅,要么壓榨百姓,要么壓榨豪強。

他不想壓榨百姓,那就只能從地方豪強下手。

“衍圣公此言倒也實在,確實不論習武還是習文,都需要財力支持。”

“如果不能讓勤勞的人致富,不能讓努力的人上進,不能讓有才華的人實現抱負,不能讓有天賦的人讀書,那只能證明這個朝廷本身就有問題。”

“我所堅持的是一視同仁,對所有土地收稅,不論官兵民等,這是大仁大義。”

“而且,收上來的稅并不是供我皇家花用,而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屆時朝廷會興辦學校,讓大明所有百姓家子弟都能讀得起書,成為華夏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

“對于學習成績優異之人,朝廷也會給予重獎。”

“但這個事就跟世家無關了,我絕不會讓大明出現一批只會趴在朝廷身上吸血,但卻對朝廷一點用處都沒有的寄生蟲!”

“誰給我交稅,誰就是我的子民。不愿意給我交稅者,不配做我的子民!”

朱允熥這番話一出,不僅孔訥愕然,就是老朱都被鎮住了。

老朱笑吟吟的看著大孫,心里暗道可以啊,這話說得比咱這個皇帝還霸氣!

不愿意給咱交稅,就不配做咱的子民!

嘖嘖!

霸氣!

孔訥在愕然之后也意識到了,那就是新稅制不可更改。

不論是老皇帝,還是皇太孫,都是意志堅定之輩。

或許,只有到了天下大亂,民不聊生那一天,他們兩個才能醒悟?

孔訥想到這里突然生出心灰意冷的感覺。

“既然陛下和皇太孫主意已定,那么咱們就拭目以待吧!”

這次沒等朱允熥開口,老朱就搶著回了一句。

“那就拭目以待吧!”

“朱允熥,你留下陪衍圣公聊天,咱去外邊替你解決麻煩!”

老朱這話一出口,孔訥只感覺心臟都一突突。

“陛下不可!”

“他們都是大明的讀書種子,是大明文脈的延續,陛下萬萬不可動殺心啊!”

老朱在說出這番話的時候,就已經代表他心意已決,豈是別人所能更改的?

“來人!”

“封鎖養心殿,任何人不得出入!”

朱允熥聽到這話當場不樂意了。

“皇爺爺,今天孫兒是主角啊,伱咋能把我扔這兒?”

“您帶我去吧,不管發生何事,我都不會改變想法的。”

老朱聞言回過頭看了眼大孫,一個問題就把朱允熥給問住了。

“咱來問你,若是齊泰跳出來反對,你該當如何?”

“這……”

“若是孔彥縉跳出來求情,你又該當如何?”

“若是你舅姥爺藍玉跳出來哭訴,讓你給他點特權,你又該當如何?”

朱允熥越想頭皮越麻,這些人是他的先生、朋友、親人,是他最在乎的人。

“皇爺爺,他們應該不會……”

老朱聽到大孫這天真的一問,頓時想到了李善長離開皇宮的午后。

曾幾何時,他也沒想過李善長會反對自己啊。

然而,真到了關乎利益的時候,誰又靠得住呢?

“孩子,在你顧念親情的時候,有的人正利用你的親情來影響你,牽絆你,甚至傷害你……”

“你心太善了,今天這事不適合出面,還是讓咱替你解決吧。”

老朱說完這番話就毅然決然的邁出門,不再理會傻愣愣的大孫了。

洪武門外,上萬名各地進京的舉子,以及國子監取得參加科舉考試資格的監生,整整齊齊的跪在地上。

領頭的幾個舉子,手里捧著萬言書,直挺挺的跪在地上,望向城門上遒勁的三個大字。

在舉人方陣的左側,武將勛貴們站在一旁看熱鬧,至于右側的文官們,則神情凝重的行注目禮,只有少數幾個官員沖進人群里展開勸說活動。

但他們的聲音太小了,連上萬人的呼吸聲都壓不住,又豈能起到什么勸誡效果呢?

老朱登上城墻,只是朝著下邊看了一眼,就一臉嫌棄的抽回了頭。

“嘖嘖,人還真不少,不少老棺材瓤子都來了!”

老朱在向下看的時候,下邊的人也在向上看。

湯和就抓著一把瓜子,坐在一輛輪椅上,領著幾個武將勛貴在洪武門外的樹蔭里看熱鬧。

“信國公,你說陛下此次會不會退讓?”

“不會!”

“那咱們該怎么辦,也要跟文官一樣交稅嗎?”

湯和聽到這話反問了一句。

“朝廷沒說御賜的田地需要交稅吧?”

傅友德心事重重的點頭道。

“確實沒說,但誰家是靠著陛下賞賜的那點田過日子的,誰家在鄉下不圈個幾百頃,上千頃地?”

“要不然別說支持族中子弟練武了,就是想在京城體面的活下去都難!”

馮勝也跟風附和道。

“是啊!”

“這兩年日子是真難熬,底下人不敢給咱們方便了,咱們每年都要多交不少稅,底下佃戶還罵咱們扒皮……”

湯和聞言自信滿滿的笑道。

“那就想辦法將御賜的田地擴大唄?”

“擴大?”

“還能咋擴大,官府的人手里掐著賬簿來收稅,多算一畝地都不行!”

湯和聽到傅友德的抱怨,指了指城門樓道。

“這是陛下給咱們留的后門,只要你們別太過,將現有的土地田宅交代清楚,陛下自然會給你們個說法。”

“畢竟咱們跟文官不同,咱們可是要給朝廷帶兵打仗的,陛下怎么可能讓咱們吃不飽?”

“咱們若是吃不飽,上了戰場哪來的力氣打仗?”

傅友德和馮勝聽了這話茅塞頓開,趕忙給湯和躬身行禮。

“難怪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咱們武將勛貴能躲過這一波,全賴湯老帥維護!”

湯和無所謂的笑了笑。

“少給我灌迷魂湯,老夫給人灌迷魂湯的時候你還不會吃奶呢!”

“跟下邊的人打好招呼,今天這事誰都別參合,家里有事的趕緊回家,連熱鬧都別看!”

“一會兒上位肯定是要殺人的!”

“好嘞,我倆這就吩咐人傳下話去……”

相比于武將這邊的淡定和從容,文官那邊則只是表面上的平靜。

六部尚書站在人群的最前面,只感覺有種芒刺在背之感。

今天對于這些參加科舉的舉人是一場考驗,對于他們這些朝廷官員何嘗不是考驗?

如果老皇帝真的下令殺人,那他們是勸還是不勸?

如果勸,跟著一起死。如果不勸,等著被世人唾棄吧。

現在他們只恨自己官位太高,高得逃都逃不掉。

哪怕他們躲在家里裝病,天下人依然能罵死他們。

因此,他們明知道今天沒好事,也只能硬著頭皮過來。

相較于幾位尚書的糾結,孔公鑒心里就不是糾結而是煎熬。

因為他老爹孔訥自打進入皇宮,直至現在還沒一點消息呢。

孔公鑒非常擔心父親的安危,但是相比對父親的擔心,他更擔心站在自己身旁的兒子。

因為一旦事情起了沖突,此時洪武門前的人都將不可避免的被拖進去。

“彥縉,你在宮里有門路,去找人打聽下你祖父怎么樣了,會不會被陛下……”

孔彥縉并不知道發生了何事,但一聽到老爹這話還是當場慌了。

他太知道老爹的為人了,如果不是發生非常大的事,是絕不會讓自己主動跟太監往來的。

“父親稍等,兒子去去就來!”

孔公鑒望著兒子一路小跑的背影,無奈的嘆了口氣。

這是孔家最后的底牌了,千萬不能讓這個傻孩子摻和進去!

孔公鑒在打發走兒子后,再次看向城門的時候,眼神中就多了幾分堅毅。

仗義死節,就在今朝!


上一章  |  混在洪武當咸魚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