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是俺讓他去的。”
母親的到來讓鹿兆海嚇了一跳,但更加驚訝的是母親居然同意讓他去西安了。
“娘。”
棗花抱著鹿兆海淚眼婆娑,但很快就擦干眼淚,替他整理好衣服。
“去了西安,一定要聽你浩哥的話,不要給他惹麻煩,知道嗎?”
“嗯。”
棗花又轉身沖秦浩深鞠一躬:“浩哥兒,又要給你們添麻煩了……”
“姨,你這是折我的壽呢,兆海交給我你就放心吧。”
“唉,放心,一萬個放心。”
鹿兆海依依不舍的跟母親揮手告別,馬車駛離白鹿村揚起的塵土逐漸模糊了棗花的視線,她一路跟著馬車跑,卻終究還是在一個拐角處失去了兒子的身影。
車輪碾過布滿車轍印的土路,發出轆轆的聲響。馬車漸行漸遠,白鹿村村口那株熟悉的老槐樹慢慢縮成視線盡頭的一個墨點。
白靈興致勃勃地不停詢問秦浩西安城的事情,城墻有多高?人多不多?有沒有洋人的大戲院?鹿兆海也加入了討論,兩個人爭著表達想象中的西安,連“西安城里的月亮是不是更圓更大”這種古怪問題都問了出來,車廂里充滿了少年人特有的對未來的憧憬和無拘的笑聲。
日頭漸漸升高,當遠處地平線上,一道綿延如巨龍般的青灰色巨影赫然闖入眼簾時,車廂里瞬間安靜下來。白靈猛地扒住車廂前沿,半個身子幾乎都要探出去,眼睛瞪得溜圓,小嘴微張,被震撼得說不出話來。
“那……那就是西安城墻?”鹿兆海也擠了過來,聲音里帶著難以置信的驚嘆。
“對,是西門,安定門。”秦浩沉穩地操控著馬韁,眼中也閃過一絲感慨。這厚重滄桑的城垣,承載了多少歷史的烽煙,如今又將迎來新一代的身影。
馬車隨著人流車流,緩緩駛近巨大幽深的城門洞。一股混雜著塵土、牲口氣味、人間煙火的氣息撲面而來。
城門口熙熙攘攘,進出的人流、推車、牲口擠在一起,守城士兵面無表情地檢查著行人。
車夫吆喝、小販叫賣、孩童啼哭、車馬轱轆……種種聲響瞬間匯成一片嘈雜的交響樂。
“哇——!”白靈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和好奇,不等馬車駛進城門洞,就興奮地尖叫一聲,敏捷地掀開簾子就要往下跳。
“靈兒!慢點!”冷秋月嚇了一跳,趕緊伸手要攔。
“讓她去。”秦浩卻出聲阻止了,他理解這種面對新天地的澎湃渴望:“兆海,你也下去,陪著白靈,看著點她,別走散了。”
“哎!好嘞!”鹿兆海早就坐不住了,聞言立刻響應,動作利落地翻身跳下馬車,幾步追上已經像只出籠小鳥般在人群中穿梭的白靈。
兩個從未遠離過白鹿原鄉村的少年,此刻如同游入汪洋大海的魚兒,徹底被這宏大的城市景象淹沒、迷醉。
青石板鋪就的街道寬得能跑馬,道路兩旁鱗次櫛比的店鋪掛滿了幌子,布店、糧店、藥鋪、飯莊、鐵匠鋪、紙馬鋪……一家挨著一家,門面敞亮,有的竟然還鑲嵌著明亮的玻璃窗!
街上行人也穿得五花八門,有穿長袍馬褂的,也有穿短打布衫的,更有剃了辮子留著新式短發的年輕人,甚至能看到幾個穿著不合時宜西裝革履的身影,女子也有裹著小腳的婦人,也有穿著藍色陰丹士林布旗袍的新派學生……
“兆海!快看快看!那個小風車,花花綠綠真好看!”
白靈指著路邊貨郎擔上插著的彩色紙風車,滿眼放光。
“那是啥?叮叮當當響的那個?”
“那是賣糖人的,給你畫個孫悟空要不要?”
秦浩趕著馬車,緩緩跟在兩個興奮得手舞足蹈、指指點點的少年身后。他沒有催促,只是含笑看著他們像兩塊掉進蜜罐的海綿,貪婪地吸收著眼前的一切新奇。
路過賣蜜餞果子的攤子,他給白靈買了一包杏脯;看到書攤上擺著新出的畫報,鹿兆海好奇地翻看,他便也買了兩本;白靈對路邊攤上手工制作的小布老虎愛不釋手,秦浩也毫不猶豫地付了錢。
“浩哥,這……這太破費了。”
鹿兆海有些不好意思地抱著新得的畫報。
“沒事,頭回進城嘛,買些新鮮物件。”秦浩笑著擺擺手:“走吧,帶你們去看看咱們家。”
馬車在秦浩嫻熟的駕馭下,穿街過巷,最終拐進一條青磚鋪地、相對清凈的小巷,停在一座院門前。門是黑漆的,兩旁有青石門墩,透著一股殷實內斂的氣息。這里就是秦浩在西安的宅子——當初是租的,后來冷秋月生完孩子回老家休養時,索性將它買了下來,也算是在這座城市安了個落腳點。
開門進去,是個不大但齊整的小四合院。
院子里有些灰塵,墻角甚至冒出了幾株頑強的雜草,顯然許久沒有住人,透著一絲冷清寂寥。
“得趕緊打掃收拾。”冷秋月把孩子交給秦浩,麻利地挽起袖子。
就在三人忙著卸行李時,院門外傳來一個略帶文氣的聲音:“大哥!”
話音未落,兩個青年一前一后走了進來。前一個穿著合體的新式學生裝,面色白凈,頭發梳得一絲不茍,臉上帶著恰到好處的欣喜笑容,正是白孝文。后面跟著一個看著敦厚許多,穿著粗布短褂的青年,濃眉大眼,正是白孝武。
“孝文?孝武?你們怎么來了?”冷秋月有些意外。
“聽說大哥大嫂今天進城,我跟孝武特意告假半天過來幫忙!”
白孝文搶先一步說道,眼神飛快地掃視了一下院子。
“哎呀,這院子雖不大,但勝在清凈齊整,位置也好,離書院街不遠,大哥挑得真好!嫂子,您別動手,這些粗活讓我們來。”他說著就殷勤地去接冷秋月手里的笤帚。
白孝武則憨厚地笑著叫了聲“大哥大嫂”。
然后看了一眼院子里的大缸:“我去挑水!這缸空了。”
院子里頓時充滿了快活的空氣。原本的冷清一掃而空,兄弟們合力灑掃除塵、打水擦洗、規整物品。
歡聲笑語中,夕陽余暉染紅了西邊的云彩時,這座西安城的小院終于有了鮮活的煙火氣。
晚餐是冷秋月下廚做的面條,配上秦浩特意在街口買的臘牛肉夾饃,簡單卻暖意融融。
一家人安頓下來后,秦浩先是給白靈找個招收女孩的新式學校,鹿兆海雖然想讀軍校,但他的年齡還沒到,只能先安排他先跟白靈一起上兩年學,再報名軍校,安排好他們,秦浩也來到關中大學報道。
正如岳維山承諾的,他的上任非常順利,甚至可以說是“隆重”。
校長姓張,曾經在日本留過學,待秦浩格外客氣,不僅親自引他參觀了校園,還給他安排了一間窗明幾凈、書桌柜櫥一應俱全的嶄新辦公室。
臨走前,還不忘用極其欣賞和期待的口吻提出:“子瀚啊,后天就是新生開學典禮,我們大家商議,一致認為,這個新生代表致辭的重任,非您莫屬啊!你在北大的演講,振聾發聵,至今被有志學子傳誦!我們對你的演講可是翹首以待啊!”
秦浩一聽,本能地想推辭,張校長笑容滿面地打斷:“子瀚,這可是全校師生的共同期盼啊!你就別再推辭了,我們靜候佳作!”
好家伙,把全體師生都搬出來了,這就沒法再拒絕了。
“承蒙校長信任,子瀚盡力而為。”
開學典禮這天,關中大學的大禮堂人頭攢動,坐無虛席。當主持人高聲宣布:“下面,有請本校新任副校長——白子瀚先生,為諸生致辭!”時。
臺下瞬間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無數道目光聚焦在秦浩身上,有好奇、有崇拜、有審視,也有些許隱秘的猜度。
秦浩穩步走上講臺。臺下漸漸安靜下來。
“同學們。”秦浩開口,聲音通過簡陋的擴音器傳遍全場,平靜而溫和:“其實,我這個人是不太善于演講的。”
這句略帶自嘲的開場白,讓臺下緊繃的氣氛松弛了一些,學生們不由自主地露出輕松的笑容。
“之前在北大那次。”他稍作停頓,目光掃過臺下年輕的面龐:“大概算是超水平發揮吧。”
臺下終于忍不住,爆發出理解的、輕松的笑聲。
待笑聲稍歇,秦浩臉上的溫和漸漸收斂:“那時在北大的講臺上,我說了很多關于‘夢想’的話。后來,有不少人笑我,說我凈做白日夢。”
“那好,今天,咱們不聊夢想,聊點實際的。譬如,我們該怎么去實現夢想——那些關于這個國家富強、獨立、尊嚴的夢想。”
他停頓片刻,目光變得銳利,如同實質般掃過全場:“在這里,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一百多年來,我們這個古老的國家為何屢遭欺凌,山河破碎?”
他提高聲音:“有沒有人還記得——”
“鴉片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
更多的聲音加入。
“沒錯,這兩場戰爭,恥辱的條約,割讓的土地,賠出的白銀……有沒有人能告訴我,我們為什么輸?!”
“因為列強的船炮厲害!我們的木船土炮根本擋不住!”
一個戴著深度眼鏡的學生揮舞著拳頭,激動地喊道。
“因為朝中那些當官的!”
另一個身形魁梧的學生憤然站起,聲音洪亮:“昏聵無能!貪生怕死!勾結洋人出賣國家!”
“因為朝廷閉關鎖國,夜郎自大!根本不懂得外面的世界已經變了樣子!”
“好!說得好!”秦浩擊節贊嘆,聲音激昂:“你們說的,都對!說到底,輸在一個‘器’字上,一個‘制’字上,一個‘識’字上!列強仰仗的是什么?船堅炮利!就這四個字,就讓數萬萬中國人,一敗涂地!割地、賠款、喪權辱國!”
“那么,同學們,再問問你們自己——今天,我們想要一雪前恥!想要挺直脊梁!靠什么?”
“造出比列強更堅固的船!更強大的炮!”
臺下發出一片怒吼般的回應,幾乎是異口同聲!幾個學生激動地站了起來,漲紅了臉,這是最直接、最熱血的答案。
秦浩帶頭鼓掌:“說得好!豪情萬丈!這才是男兒血性!這才是復興之路!”
掌聲平息,他話鋒卻陡然一轉,變得異常冷靜而現實:“但是,造船!造炮!不是我們在課堂上喊幾句口號就能實現的!”
他環視全場,聲音低沉下去,卻帶著千鈞力量:“靠的是工業!是扎扎實實的工業基礎!是能讓鋼鐵成型的萬噸水壓機!是能讓機器轉動的蒸汽機、內燃機!是能讓電燈亮起、工廠運轉的發電機!是能把圖紙變成機器的精密機床!還有能駕馭這些龐大機器、懂得其原理、能不斷改進創新的千千萬萬工程師、技術工人和科學家!”
“所以,在這里,我想請在座的各位,不管你們是什么專業,都找一門不那么討厭的理工科專業去學一學,不要做那百無一用的書生。”
演講結束后,在關中大學的校園內激起了經久不息的漣漪。散場時,禮堂里不再是輕松的笑談,空氣凝重,學生們攥緊拳頭,眼神灼熱,議論的焦點全然聚焦于一個詞——實用。
“光喊口號救不了國家,得造船造炮,得懂蒸汽機、發電機!”
這股風潮迅速席卷了圖書館,但凡是理工科的書籍都被人搶著借閱,而文科書籍則是被束之高閣,無人問津。
不過這樣一來,也造成了一個問題,理工科的書籍實在是太少了,而且其中還有不少都是外語的,很多學生壓根就看不懂。
針對這種現象,秦浩再度“閉門造車”,“編寫”了“基礎機械工程”“基礎計算數學”“基礎化學工程”三本輔導書,讓自家印刷廠各印了一千本,然后無償捐獻給關中大學。
一時間,這三本書成了關中大學學生們必讀的“經典”,甚至一度還有外校學生來“借閱”,借書嘛,自然是不會還的。
弄得后來書籍越來越少,沒辦法秦浩只能把這三本書公開發售,關中圖書館的失竊率才慢慢降下來。
小說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