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從遼東開始第五百四十九章 金州十狼將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紅樓從遼東開始 >>紅樓從遼東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四十九章 金州十狼將

第五百四十九章 金州十狼將


更新時間:2023年03月07日  作者:鍵盤戰斗家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鍵盤戰斗家 | 紅樓從遼東開始 


鍵盤戰斗家:、、、、、、、、、

保國公唐清安的奠文一出。

除了祭奠那自殺衛國的官員的內容,還明確指出,金江軍是遵循皇命,吊民伐罪,安定地方,各地不應該抵抗。

在山東。

隨著奠文,還有七十多名官員坐船抵達登萊,奔赴各地。

以及終于調轉完畢,讓他們還帶著大量的糧食,合計十余萬石玉米,番薯,稻米,咸魚干等。

官員們召集當地的大戶,嚴令大戶不得屯糧,糧商不得抬價,雙管齊下,加上從金州運來的糧食,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就把山東日益飛漲的糧價壓了下來。

人心是什么。

看不見摸不著,但人心是存在的。

老百姓心里有桿秤。

金江鎮的做法,先是保障了百姓們的生活,又派了大量的實干官員組織了地方。

所需要的條件,皆做了充分的準備。

山東全境。

波瀾不驚之間,納入了金江鎮的統治。

而唐清安的奠文,不但沒有激起其余官員們的抵抗,反而讓各地朝廷的官員,放棄了準備。

“天要變了。”

“天命所歸,非人力難抗,我等愧對皇上啊。”

“唐清安積蓄二十載,厚積薄發,這份定力,實非常人也。”

山東六府十五州八十九縣。

金江鎮官員二把手,右支使顧道初,抵達濟南府,開始重新組建官府。

“原來的官員,保持舊職,三個月后大考,根據治理功績而論去留高低。”

一步一步。

金江鎮蠶食山東,最后直接昭示野心,自行考核官員。

而大勢已去。

就算有人心里不滿,也做不出反抗。

比起流民軍在河南的形勢,金江鎮的底蘊,實在是太豐厚,明眼人都知道。

這天下,終將落入保國公。

不日。

孔家族長親自渡船去金州,拜見保國公,以保住門楣。

從城武進入山東。

只三百余里的路程,就能抵達開封府。

而開封與山東有黃河相隔。

所以流民軍的勢力,并沒有躍過黃河,進入山東境內,控制力反而只在停留在黃河西邊的蘭陽,儀封等城。

借黃河的地利,幾城拱衛開封。

說明了龍在前心里有對金江軍的顧忌,可是連黃河對岸,同樣屬于河南境內的邊地小縣都沒有控制。

也說明了雖然有顧忌,但是顧忌不多。

只能表明金江鎮的準備的太充分。

大大的發揚了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之兵法精髓。

在流民軍穩固河南的時候,金江軍只派出小部隊,站穩海邊蓬萊城而已。

既掩飾了金江軍的動向,也為金江軍主力鋪平道路。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靠著在蓬萊堆積的大量糧草,金江軍大軍剛渡海,就能迅速出擊。

當朱秀抵達山東境內的小宋集,搜集船只準備渡黃河的時候,開封守將才從儀封得知緊急軍情。

流民軍自己沒有合格的官吏人才,所以只能依靠當地原來的官府力量。

他們雖然接受了流民軍的統治,但內心其實并不堅定。

遇到打著朝廷旗幟的金江軍,沒有官員敢反抗,也無心反抗。

唯獨幾個重要的城池。

例如儀封和蘭陽等城,因為屬于軍事要地,所以流民軍派出了自己的軍隊駐守。

否則金江軍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抵達開封。

說來說去。

軍司的戰略太過完善。

而開封城離山東太近,給了金江軍突襲的機會。

加上種種的因素。

單論金江軍和流民軍現在的形勢,其實流民軍不該把大本營設立在開封。

屬于把己方心臟暴露在金江軍的刀口下。

有心算無心。

開封是古都,名氣大,又是河南首府,在這方面,龍在前考慮不周。

其實合該他陷入此局。

金江鎮人才踴躍,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何況無數人才合謀下的戰略,哪里是剛剛站穩腳跟的龍在前能應對的。

處處都不如金江鎮的準備完善,則處處落于下風。

“告訴老黑桿,他敢放金江軍渡過黃河,就別怪俺不講兄弟義氣,斬了他的頭。”

余有朋紅著眼怒罵道。

金江軍名聲大,但在國內從來沒有出現過。

流民軍力量不足。

不可能一邊應對金江軍,一邊又擴張地盤,而金江軍的麻痹動作,讓他們選擇了擴張地盤。

偏偏流民軍剛落子,金江軍后發制人,頂到了他們腦袋上。

深知形勢危急的余有朋,知道除非靠著黃河之利,阻止金江軍渡河,否則他沒有時間等到救援。

“金江軍勢大,聽說不下十萬兵馬,只靠老黑桿手里千余人馬,恐怕擋不住。”

“擋不住也得擋,讓他告訴老兄弟們,死也要為新王帶領大軍返回贏得時間。”

取外號是流民軍將領的傳統。

造反的時候,誰都不敢暴露真名,害怕牽連家鄉的親族。

有外號,說明是積年的老賊。

而又能放心委以重任,更是新王軍中的老部隊。

“擋多久?要不要派點援兵?”

“擋到最后一人。”

余有朋沒有同意派援兵。

開封城更重要,而他手里才萬余人馬,還是留下來的老弱病殘為主。

起義軍們奮戰了近二十年。

好多當初正值壯年的青壯,現如今垂垂老矣,再也跑不動了。

還有因戰事傷殘的兄弟們。

余有朋下了死命令,但是他知道老黑桿擋不了多久。

一則老黑桿手里人馬太少,二則金江軍名頭太大。

趙赫把輕型帶輪火炮,運上大船,合計七艘,混在其余兩百三十余艘大小船只中,兩營六千兵進攻黃河對岸的城池。

儀豐上游是蘭陽,下游是考城,都有城池把守。

繞路也同樣需要強攻。

蘭陽城池離黃河較遠,火炮發不了威,考城離開封遠,得不償失,因此不如直接攻打儀豐。

“嗖嗖嗖。”

“砰砰砰。”

雙方都是精兵,戰場上你來我往,誰也不怕對方,但是流民軍借助城池之利,占了上風。

尋找的其余兩處地勢平坦,可以渡河的地方,流民軍也修了工事,嚴陣以待。

趙赫攻打的是南邊的一處灘岸。

這里是一處緩坡,士兵下船后,可以直接跑上去,當然,先要解決對面的守兵。

“轟隆隆。”

七艘大船上的十二架火炮,發出了震耳欲聾的炮聲。

船只隨著大炮的后坐力,劇烈的晃動。

炮兵們艱苦的忍著顛簸,十分辛苦才重新裝填入炮彈,而船只仍然處于晃動中。

吃水淺,船只輕。

別說像海船那樣裝載十幾門,甚至二三十門火炮,就連兩門火炮都難。

現在金江軍的火炮,不是前明的大號火銃,兩者的后坐力有天壤之別。

不能像明初那樣,一艘河船能裝好幾門火器。

炮彈只有一發落入了流民軍的陣地,其余的都打到了空地上。

“轟隆隆。”

第二輪齊射。

第三輪齊射。

兩百余名守兵的流民軍,工事不但被摧毀,傷亡也不輕。

“狗兵的炮火太犀利,只怕兄弟們擋不住。”

老黑桿驚怒。

忠順王兵敗,其中就有大周的新軍,里面也有新式火炮,但被新王帶去了湖廣,準備與程之信作戰。

而且論使用火炮的嫻熟,誰又比得過金江軍。

金江軍還是金州軍的時候,就開始大量裝備鳥銃弗朗機。

“再打下去兄弟們要死完了,點子扎手,扯呼吧。”

兄弟們勸道。

老黑桿搖了搖頭。

他不是不想跑,而是不能跑。

今時不同往日。

流民軍好不容易在河南站住腳跟,有了今日的威望,他能跑,但后果太嚴重了。

流竄作戰,老黑桿已經不想要在跑了。

正如開封城上萬民老弱,他們跑不動。

被官兵追,跑了二十年的老黑桿,同樣不想跑。

啥時候是個頭啊。

老黑桿老了。

而且為了新王,他不能跑。

“流民軍戰斗力不弱。”

后方。

李伯升放下單筒望遠鏡,發出了感嘆。

鏡片。

金州的工匠已經能打磨出來。

很快就有了凹凸鏡。

單筒望遠鏡也就隨之而出,成為了軍中的裝備,深受水師們的喜愛。

比起陸地上。

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望遠鏡的作用更大。

“根據情報,對面的是流民軍的老賊,這番的表現,才是理所應當。”

在參將李伯升的身邊,營總李成才,趙赫等人等待參將的命令。

“如果龍在前麾下都是這等敢死戰之兵,恐怕以后會很麻煩。”

李伯升內心憂慮。

李成才,趙赫都是金江軍的老將領。

二十余歲就跟隨將軍打仗,至今都已人過中年。

流民軍的老一代跑不動了,希望安寧。

而金江軍老中青代代接力。

留下來的老一代將領,不但能跑,還系統的學習了軍事知識,補足了理論,增加了格局。

例如中青代的將領,以五虎將為代表。

已經當上了營總,帶領一營人馬作戰。

再過幾年十余年,這些人就會是游擊,分守,參將,可以獨領一方大軍作戰。

還有更年輕的一代,搞出了所謂的十狼將。

十狼將都是軍學堂的畢業生。

打仗極其兇殘。

不但不把自己的性命當回事,反而以犧牲為榮。

有時候。

李成才與趙赫兩人閑時喝酒的時候,都會覺得納悶。

讀書越多,不應該更是文質彬彬么。

軍學堂怎么盡是培養出虎狼之人。

勞什子十狼將的打法,令李成才與趙赫都覺得不可思議,自覺受不了。

還提出士兵不帶盔甲,更加方便作戰。

刺刀成列,抵近敵人二十步再開火,哪怕前進的途中,迎著敵人的炮火也毫不動搖。

前頭列兵死了,后頭列兵補上。

軍官死了,老兵補上。

全軍唯有高呼,前進前進,再前進!

這種殘酷的打法。

聞著悚然。

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

李成才和趙赫兩人,常常感懷,他們不覺得自己能競爭過新一代的年輕人。

他們更加不怕死,也不怕苦,以上戰場為榮。

軍紀為命。

對自己嚴苛到變態。

榮譽刻到了骨髓。

非心中有信念,是做不到的。

他們的信念。

日月所照皆為漢土!江河所至皆為漢臣!

出自漢朝先民的口號,被軍學校翻了出來,并且刻到石碑上,豎立在廣場上。

所有經過軍學校的人,都能看到巨大的石碑,上面雕刻的大字。

軍校。

已經是金江鎮超凡的勢力。

而將軍又極為尊重先生。

在將軍的敬重下,有軍學校的先生,竟然敢跑到將軍面前,堅持保下軍學生。

連將軍都無奈退讓。

就是前年年底,在蓬萊鬧出事的兩百軍校出身的士兵。

“朱秀已經圍困開封。”

捷報一封又一封。

金州已然習慣。

沒有人認為金江軍會失敗。

無他。

十年平蠻,十年發展。

二十年之功。

就是金州的自信。

“山東還有沒有隱患?”

唐清安關心道。

黃河口只有上千流民軍駐守,而朱秀帶領十萬大軍,這種小事牽扯不到唐清安的注意力。

朝廷原本用來防備金州的三大營,不費一兵一卒就歸順了金州,還有山東境內各地的駐防兵,讓金州白得數萬兵。

以及歸順的北鎮軍,遼西軍。

金江軍準備了十萬兵,入關后,反而輕易增加到了十六萬兵。

相比軍事,唐清安更在乎地方上的治理。

原本準備的二十五萬石賑災的糧食,卻因為兵力的急速擴張,軍司力排眾議,從顧道初手里截留了十萬石。

理由是以備不時之需。

軍中補給雖夠,卻需要留下多余的糧食,以應對意料之外的突發情況。

林如海又要治理內政,又要兼顧山東。

頭發已盡是花白。

不過他的精神氣很足,反而笑容不斷。

“金江軍兵不血刃而入主中原,必定青史留名,受萬世敬仰!”

唐清安笑了笑,卻沒說話。

后世人民軍隊和平解放的地方多了去。

岳武穆北伐。

北方各地漢人不是同樣沒有抵抗。

只不過岳武穆最終失敗了。

見將軍不以為然,林如海才轉移了話題。

“對無地無積蓄的百姓,可以當民夫,為大軍后勤服役,也可以組織去奴兒干,配發免費的糧種,農具以便屯田,免稅賦十年。”

“所以不到兩個月,山東不但恢復了平靜,又招募了五六萬的民夫,以及組織了七八萬的無糧之民。”

移民奴兒干,是唐清安親自參與制定的計劃。

金江鎮每年有上十萬的流民涌入,大量的青壯,在未徹底安置前,由官府組織修路修水利等工程。

遍布各地密集的溝渠不提,直道也修到了奴兒干。

一條從鐵嶺往東北方向,過四平,通榆,抵達朵顏衛,還有更遠的福余衛還在修建中。

一條從撫順往東,途徑建州衛,輝發城,吉河衛,兀也吾衛,也就是后世的吉林。

兩條直道在刺魯衛相聚,也是兩條直道的終點。

刺魯衛就是后世的哈爾濱市。

奴兒干太大了。

越往東和北的方向,天氣越是苦寒,往東到庫頁島,一年下雪八個月,只有兩三個月見不到雪。

現在小冰河時期,更是常年結冰。

往北也是如此。

常年冰霜作伴,人畜罕至。

所以目前的規劃,移民到奴兒干的人口,主要還是在這兩個區域,也就是后世的吉林與黑龍江。

至于更多的地方,目前只能以軍屯的形勢,兩百人為一屯,緩慢的移動。

極北苦寒之地的軍屯,都要由金州供應,還做不到自給自足,至少要三年的時間。

而國內牽扯了金州所有的積蓄,導致中斷了此計劃,等國內平定時,才會重新恢復。

“周先生可有何補漏之想?”

唐清安看向周士昌。

金江鎮第一實干官員,溝渠水利田畝糧種諸事皆出自他的規劃,由林如海當年從國內請來的大賢。

也是賈環的岳丈。

相關


上一章  |  紅樓從遼東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