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從遼東開始第五百四十七章 捅入新王的后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紅樓從遼東開始 >>紅樓從遼東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四十七章 捅入新王的后腰

第五百四十七章 捅入新王的后腰


更新時間:2023年03月05日  作者:鍵盤戰斗家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鍵盤戰斗家 | 紅樓從遼東開始 


小說:、、、、、、、、、、、、

“你水壺還有水嗎?”

“木有。”

一名新兵老老實實的說道,帶著濃重的山東口音。

“總么個景,你水壺空了?”

“俺忘記裝水了。”

“那你怎么哈水?”

“哈水是啥?”

“喝水。”山東新兵做了個動作。

“跟你說話可老費勁了。”

一支打著金江軍旗幟的數百人的隊伍,從平度州出發,目的地為安丘。

在奓山腳下停留休息。

四百五十人為一小營。

金江鎮目前主力部隊分兩支旗幟,一支為新合軍,國內沒有見到過,一支為金江軍旗幟,是國內所熟悉的。

見到金江軍的旗幟,就知道是金江軍的人馬。

去年開始的大擴軍,和以往不同,原本的金江軍,遼東本地人高達九成。

新合軍抽調了一半的老金江軍,新的金江軍,有高達兩成來自國內各地的青壯。

所以現在的軍中,充滿了山東,山西,陜西,甚至福建,廣西廣東口音。

口音各異,問題不小。

但經過半年的磨合,交流已經不成問題。

金江軍進入山東以來,先鋒部隊多是山東籍的士兵居多,他們的口音,極大安穩了民心。

鎮使顧應時帶領官員們,聯絡各地的官府,為金江軍開道。

金江軍則一個個收復城池。

和平收復山東,成為了主流。

一個完整的山東,有利有弊。

沒有經過流民軍的清洗,山東地方的大戶保留了下來,當下雖然為金江鎮帶來了穩定,卻為日后埋下了隱患。

不過顧應時認為利大于弊。

金江鎮的體系已經發展了近二十年,有經驗豐富的官員,對治理地方有耐心。

這同樣是金江鎮的優勢。

治理可比打天下要難。

流民軍在陜西山西的失敗,就是因為自身沒有足夠的人才,無法治理敵方。

最后還是以吸收地方勢力,才在河南算是站穩了腳跟。

更不提占據湖廣的程之信。

只有破壞沒有治理。

朱秀的大營,從蓬萊搬到龍山,又從龍山搬到萊陽,然后再搬到平度。

短短兩個月,搬家了三次。

稽查使鄭永廉,巡視各地穩住民心。

軍司右司馬陶杰,軍情司賈鑒,以及從京城趕來的陳德言,軍中參將李伯升等。

聚集在大帳之中。

桂勇當著眾人的面,把從湖廣打探的情形,報告給在場的大佬們。

“程之信部,不敢與流民軍對抗,一路撤退,本來計劃走水路,但被當地百姓焚毀。”

“這是造了多大的孽,讓百姓能做出這種事。”

李伯升感嘆道。

“這家伙以前在遼西的時候,看不出來如此壞啊。”

“人心善變。”

朱秀笑道。

李伯升雖然還是參將,但他和朱秀兩人一起上過戰場,打了不少的仗。

所以兩人說話有些隨意,不會太嚴肅。

多年前。

遼東經略魏毅上任,新官三把火要拿金江鎮開刀,朱秀跟隨劉承敏去遼西拜見上官。

當時的危險不提,也見過遼西軍的后起之秀。

印象中的程之信,有傲氣且自信。

與現在得知的情報,判若兩人,竟然成為了禍害地方的武夫,麾下三十萬人馬的大軍頭。

“沒有船,他可跑不了。”

李伯升敏銳的指出。

三十萬大軍,加上隨軍的補給和物資,只全軍行軍的速度,可能先頭部隊走了三天,后方還有部隊未離營。

加上隨軍的家眷,民夫等等。

人數越多,行軍越緩慢。

金江鎮為了保障十萬大軍的出征,又不愿過度索取地方,加上擴軍,為此準備了半年之久。

桂勇佩服的點點頭。

“程之信搶劫了一批商船,裝滿了軍用物資和擄來的婦女錢財先行運走,自己則領著軍隊據守襄陽、樊城。”

“想要靠著城池阻滯流民軍的速度,為大軍撤退爭取時間。”

“不過他在襄陽作惡太多,流民軍龍在前的軍隊,剛入湖廣,就受到了地方的支持。”

“有人主動充當向導,帶領流民軍繞過程之信設防的地方,從白馬洞口渡過漢水。”

“見流民軍輕易渡水成功,程之信不敢留,急匆匆的撤退,見主將都跑了,引發了軍中大潰敗。”

陳德言仔細聽著桂勇的話,露出贊許的眼神。

桂勇可是他一手帶出來的人才。

當年大哥重視陜西流民起義,讓他派了一批人去陜西加入對方,提前做準備。

先是柳湘蓮負責,后來是桂勇負責。

不過流民軍屬于大浪淘沙。

最開始派的一批人失蹤的失蹤,犧牲的犧牲,見狀,陳德言只能招回剩余的人手。

回來的人筋疲力盡,都不愿意再去陜西送死。

因此這個計劃失敗。

不過柳暗花明又一村,現在又發揮了作用。

新王軍中的將領名聲越來越大,原來派去陜西回來的那批人中,有人認出了新王軍中的一名將領。

說以前在同個首領的隊伍里一起混過,關系還不錯。

不指望能拉攏過來,派了他去投奔對方,把流民軍的情報帶回來。

對于金江鎮是大功一件。

流民軍對金江鎮一頭霧水,而金江鎮對流民軍一清二楚。

情報的作用,不下于十萬軍。

因此朱秀才沒有急著攻打流民軍,而是等著流民軍主力南下,等河南空虛,則斷其后路。

“看來那個新王龍在前,遲早要拿下湖廣。”

朱秀肯定道。

襄陽一失,湖廣門戶大開,而程之信的軍心渙散,不可能是士氣高漲的流民軍對手。

“節制使說的對。”

“當襄陽失守的消息傳開,而程之信又還未趕到荊州,他派去荊州駐守的將領趁夜相率潛逃,城門無一卒。”

“流民軍的前鋒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荊州,只過了六日,又拿下了荊門。”

“當龍在前的主力抵達,分兵連下棗陽、宜城、谷城、光化等縣,根據送來的情報,已經計劃攻占承天。”

承天府就是后世的鐘祥,屬于荊門管轄。

實際上。

這些地方在古代都屬于荊州。

“程之信呢?”

朱秀問道。

“聽說他逃去了武昌,收攏了部分潰兵,又聽說逃去了九江,到底逃去了哪里,沒有準確的消息。”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他的三十萬大軍,陷入群龍無首的狀態。”

“一步錯步步錯啊。”

朱秀了然。

程之信心中的計劃,朱秀已經明白。

原本對方是想著借助水路,好讓三十萬大軍順利撤退,卻沒想到準備的船只被百姓燒毀。

無奈之下,只能分兵撤退,他留下堅守,為大部隊斷后。

可惜了。

人心有時候真不能小瞧。

能把坐擁三十萬大軍的程之信逼上絕路。

“承天的軍情雖然還未收到,但我估計流民軍必然已拿下此地。”

指了指輿圖。

朱秀繼續說道。

“漢陽府,武昌,程之信也是守不住的。”

“不能再給龍在前機會,現在到了我們出兵收復河南的時候。”

軍司右司馬陶杰贊成。

軍司在山東的負責人,和軍中主帥達成了一致,在場的其余的人沒有資格反對,包括賈鑒。

此時。

流民軍已攻克漢川,武昌,九江,抵達了劉家隔,才三日又攻克漢陽府,繳獲了程之信軍中船只四五千號。

程之信被流民軍追的狼狽不已,損兵折將,一路潰敗,逃到了長沙。

而流民軍勢如破竹,且受到各地的歡迎。

可謂士氣如虹,軍心如鐵。

從上到下意氣奮發。

陜西,山西雖然不在他們的治理下,不過等拿下湖廣,回頭順手就可重復兩省。

湖廣,河南,陜西,陜西,然后就是山東,京畿。

人們高呼新王登基。

新王龍在前志得意滿。

河南的治理成功,讓他有了坐天下的信心。

湖廣各地對他的歡迎,讓他有了當天下共主的自信。

針對湖廣上下對程之信的痛恨,為了收攏民心,趁熱打鐵,龍在前頒布了《剿兵安民檄》。

“為剿兵安民事:周朝昏主不仁,寵宦官,重科第,貪稅斂,重刑罰,不能救民水火;

日罄師旅,擄掠民財,奸人妻女,吸髓剝膚。

本營十世務農良善。

急興仁義之師,拯民涂炭。

令定承天、德安,親臨黃州。

遣牌知會:士民勿得驚惶,各安生理。

各營有擅殺良民者全隊皆斬。

爾民有抱勝長鳴迎我王師,立加重用,其余毋得戎服,玉石難分。此檄。”

此檄一出,湖廣各地之心,盡入龍在前之手。

河南籍的官員,大量的被龍在前抽調到湖廣,并提拔湖廣本地的鄉紳為官。

準備把湖廣也變成河南一般,納入他的統治。

同時也是對內部的宣告。

前文稱呼自己為本營,下文又宣布調度各營。

表明各支流民軍,已從當年的聯營作戰,變為以龍在前為首的統一軍隊。

志得意滿。

龍在前要徹底消滅程之信。

正當他準備完畢各項事宜,花費了巨大的物資,大軍剛準備渡江的時候。

河南送來了急報。

金江軍從山東進入了河南。

“媽了個巴子,咱不去惹他,他竟然敢主動惹咱。”

平遼侯的仁義之名,龍在前也聽到過。

此人在百姓中名氣很高。

龍在前也受影響,把其當做岳武穆般的忠良之將。

偶爾還想到過。

等自己做了皇帝那天,必定拉攏他,只要此人服他,仍然讓他做遼東王。

連唐清安都歸順了自己,豈不是證明了天下歸心。

措手不及,被一下子狠狠捅入后腰的新王,發狂一般當眾破口大罵,誓要把唐清安大卸八塊。

“金江鎮本土人口,已突破八百萬。”

聞言。

唐清安嘴角笑起。

仗要打。

不知道還要打過久。

但是自己謀劃許多年,唐清安希望越快越好。

山西陜西多年的戰亂,官府和大戶已經根決,當流民軍主力離開,當地則沒了什么成氣候的力量。

對誰都是塊無主之地。

誰能帶領大軍進入兩地,但凡做出安民賑災的架勢,誰就能站穩兩地。

山東已經拿下過半。

只要打敗新王龍在前,河南和湖廣都能盡入己方之手。

京畿不過是煮熟了的鴨子,飛不了。

之所以不輕動京畿,就是為了日后方別以大周皇帝的名號,順利控制南方。

戰爭還未停歇。

為了日后向國內反哺,國內在遼東流了太多的血。

也為了國家早日安寧。

金江鎮今年的收成同樣重要。

今年但凡是豐年,日后就能拿出更多的糧食用來賑災。

“遼東本地和新生代,共計五百九十六萬有余,多年的從國內招募貧民和流民,合計兩百萬出頭。”

林如海是無名“宰相”。

整個金江鎮的內政,都要經過他的手來治理。

內政何其重要。

“奴兒干沼澤老林密布,天氣嚴寒,以免稅賦免勞役,并開荒田畝歸己等誘惑,吸引了三十萬百姓進入奴兒干。”

“遼河套差一等,吸引了二十萬百姓,平安道和咸鏡道,則吸引了六十萬的百姓。”

“朝鮮各島總計不足十萬人,濟州島另算,有十一萬人。”

“琉球國也在移民,合計五萬人。這五萬人總體是為第四鎮的軍事服務,反而需要濟州島的供應。”

“遼東本地人口最密,加上最新納入的北鎮,遼西走廊,總人口高達六百余。”

林如海看也不看文書,一口氣熟練的說出。

可見他對內政方面的了如指掌,是下了大功夫的。

“奴兒干是重中之重。”

唐清安提醒道。

奴兒干包含了后世的黑龍江和吉林兩省。

荒野茫茫,人煙稀少,森林茂密,沼澤遍布,漫長的冬季苦寒,林間野獸出沒,低空百鳥飛翔。

其條件之惡劣令人咋舌。

雖和遼東相隔,卻有天差地別。

新中國成立后。

根據偉人和中央指示,進軍東三省,建設北大荒,用了整整半個世紀之久,才把北大荒變成北大倉。

現在的生產力,唐清安還無法把北大荒變成北大倉。

但是根據他的規劃。

未來三年內。

草原要吸引至少三十萬人,其中一半安置在遼河套和漠南。

一部分安置彰武城、法庫城等城,還有一部分安置到歸化城。

而奴兒干同樣要吸引至少五十萬人。

整個奴兒干。

自給自足,官府協助,不指望能從中獲稅賦,只需要其能養活百萬人口,以緩解國內的土地壓力。

以軍屯的形勢,不但送牛送糧種,還送農具,并有官府組織興修水利。

一個個屯堡的修過去,修到庫頁島為止。

即養活百姓,又穩固地方。

遼東,遼河套,奴兒干,咸鏡道,平安道。

至少養活一千兩百萬人口。

然后移民琉球國,九州國至少百萬人口。

開源節流。

用來應對小冰河時期,導致的國內災害。

相當于未來的幾年中,從國內吸收三百萬流民,消減三分之的受災人口。

然后賑災與分田雙管齊下。

是金江鎮未來坐穩天下的根基。

小說相關


上一章  |  紅樓從遼東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