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從遼東開始第四百二十三章 道路皆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紅樓從遼東開始 >>紅樓從遼東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二十三章 道路皆怨

第四百二十三章 道路皆怨


更新時間:2022年11月12日  作者:鍵盤戰斗家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鍵盤戰斗家 | 紅樓從遼東開始 


鍵盤戰斗家:、、、、、、、、、

北方呼嘯。

為了防備大雪降臨,導致行軍的困難,唐清安留在了海州,和大軍分開,只留下兩營親衛營。

之所以留在海州,因為唐清安在等一名客人。

常年在金州,已經習慣了金州的氣候,比起剛離開的沈陽,兩地雖然都在遼東,可是氣候差別很大。

金州是海洋性氣候,沈陽是大陸性氣候。

前者溫差小,不那么干冷,濕度大,后者溫差大,更加寒冷,濕度小。

在一間暖和的廂房中。

有唐清安和馮勝之,謝友成,還有賈鑒,徐輝幾人,以及從京城回來復命的桂勇。

一屋子的大佬,還有將軍。

桂勇即生疏,又忐忑。

不過到底是陳德言手中的獨當一面的人才,當說起了正事,很快就面色如常,越來越流利。

“陜西的義軍總體分為了兩部,一部留在陜西,一部已經渡河進入山西。

留在陜西的各路起義軍,其中神一魁所部力量最大,年初的時候,手下義軍數量達到六七萬人。

帶領大小頭目六十余人,其中有孫繼業、茹成名等大頭目,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受其影響。

除了進入山西以外的義軍,留在陜西的各部義軍,幾乎都接受了朝廷的詔安。

流離在外的流民,紛紛返回原籍,等候官府的救濟。

不光如此。

陜西巡撫周世豐,在解散義軍時,也挑選了其中的驍勇,留在了營中,加強了官軍的戰斗力。

進入山西的義軍。

實力最強的一部,首領是王嘉胤,于今年五月,被朝廷拉攏的內奸殺死,其部被官軍擊潰。

其余的義軍,已經無力對抗官兵,陷入了逃往之中,不少主動投降,或者崩散。”

桂勇的話,讓屋子中的氣氛,厚重了起來。

人們臉上的神情不在輕松。

謝友成更是臉露擔憂,他是軍司的左司馬,深知將軍的謀劃,其中不少的精力放在了日本。

本來他就不是很支持。

金江鎮雖然解決了蠻族,但是和朝廷如何相處,一直都是很大的困擾。

將軍立下如此功業。

但卻脫離朝廷的管控,金江鎮雖然高舉大周的旗幟,實則猶如半獨立的狀態。

接下來,如何應對朝廷,才是金江鎮的重中之重。

而將軍竟然開始布局日本。

支持藩國琉球國,雖然目前只涉及了薩摩藩,但是一個處理不好,很容易擴大成金江鎮和日本之間的對抗。

那么。

民亂已平的大周,外部還有日本的敵視,對于目前的金江鎮,是很危險的。

謝友成是遼民出身,眼光更落于遼東,對國內的情況不熟悉。

一旁的賈鑒,他負責金江軍的機密,以前是史鼐的幕僚,來自國內。

“朝廷帶了多少的物資,去賑濟災民?”

聽到賈鑒的話,唐清安露出了贊許的神色。

他是穿越而來。

大周承襲大明,卻換湯不換藥,雖然形勢偶有不同,但仍有很多可以借鑒的事務。

大明的民亂,同樣接受了詔安,但是因為朝廷的賑濟不足,讓人復起。

且因為對朝廷的不信任和絕望,復叛的規模和意志更為強大。

那么。

借鑒于此。

大周為了這場民亂,準備了多少的物資,用來接濟百姓,才是最關鍵的。

是民亂能否真正平復的核心。

桂勇只是一名頭目,他負責把自己打探的情報,詳細的向上匯報,最后的決定,不是他的控制的。

聽到賈鑒的詢問,他仔細想了想,從千頭萬緒中,記起一些情報。

“御史吳甡,帶著朝廷的十萬兩銀子到陜西,同府縣官一道方放賑。”

讓御史監督地方官賑災,可見朝廷擔憂官員貪腐,敗壞了賑災一事。

可是。

十萬兩銀子夠干嘛?

而且陜西缺糧啊。

現在的陜西,糧價高的離譜,最需要的是糧食。

不光是賈鑒,就是謝友成等人,聽完桂勇的話,皆愣了一愣,忘記了如何開口。

良久。

馮勝之口干舌燥,聲音沙啞,臉色怪異。

“陜西的官員,難道不知道對比災民的體量,十萬兩銀子無異于杯水車薪嗎?”

“知道。”

桂勇點點頭,不過他記不住朝廷的奏疏,拿起手里的冊子,翻開后,里面皆是抄錄的重要情報。

然后找到一篇抄錄下的奏疏,讀道。

“御史上疏,言:前賑臣攜十萬金往,度一金一人,止可活十萬人,而斗米七錢,亦止可活五十日耳。

皇上宜敕賑臣回奏,前十萬金果足乎?不則當早沛恩膏,雖內帑不宜惜也。”

接著翻開下一頁,又讀到。

“陜西巡撫周世豐,七月也上疏過,言:諸賊窮餓之極,無處生活,兵至則稽首歸降,兵去則搶掠如故。此必然之勢。”

陳德言負責國內情報,帶出來的人中,唯獨推舉了桂勇回金州復命。

說明他看重桂勇。

桂勇回答完馮勝之的問題,哪怕他久未回金州,也猜到金江鎮最關心的問題是什么。

不但提前準備了諸多于此的筆跡,也有自己的想法。

不過。

他不敢主動靠口,欲言又止。

賈鑒發現了桂勇的舉止,看向了將軍,將軍笑了笑,露出溫和的語氣。

“桂勇,你這些年做事用心,立下很多功勞,陳德言幾次向我夸獎過你。

你幾番入陜西,對當地的形勢肯定有自己的看法,我想聽聽你的想法。”

有了將軍的鼓勵,桂勇沒了顧忌。

雖然努力保持沉穩的語氣,可是話音的顫抖,仍然把他的緊張表露了出來。

“因為義軍中,幾部實力最強的都被解決,所以京城上下,皆認為民亂已平。

哪怕山西還有極少數的頑抗勢力,也不成了氣候。

但是末將不認為如此。”

桂勇是把總,軍方的人。

他文化不高,雖然在三爺手里,得其看重,讀了書認了字,卻不懂之乎者也。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抄錄的很多奏疏,他記不住,但是他認為重要的,皆會用心記錄下來。

其實情報方面的人員,日常就是如此。

大周方面。

想要獲得高層的情報,主要來源為三者,邸報,奏疏,官員的告知。

而不論是哪三者,都需要關系。

正好。

金江鎮在京城關系深厚,三方面的信息來源皆有。

能從眾多的信息中,敏銳的發現重要的情報,才是一名合格的機密人員。

桂勇重新翻找到一篇奏疏。

“……道路皆怨撫、道招安賊首,給劄予官占據要村,縱其黨眾,剽掠四鄉,謂之打糧。

予行去延郡二十里許,獲報前山皆賊。予勢不可退,令軍弁執賑撫饑民牌單騎馳往。

諭之曰:‘朝廷欽命賑院來賑汝矣,各歸鄉里候賑,聚此無為也。’賊眾諾而退。”

這是監督陜西官員賑災的御史吳甡所上奏的奏疏。

從這篇奏疏中,能得知陜西復雜的情況。

在撫局羈縻下的起義農民,一方面對朝廷懷有希望;另一方面為了眼前不致餓死,又不得不四出打糧。

至于吳甡奏疏中所言的“道路皆怨”

這里的“道路皆怨”,不是指的普通百姓,因為普通百姓早已成為了流民。

指的是家有余糧的鄉紳大戶。

這些鄉紳大戶,因為利益遭受了損失,把歸降的流民,呼之為“官賊”。

他們對招撫政策,內心堅定的反對,認為朝廷應該采取強硬的措施。

何謂強硬措施?

殺之。

這并不是新的提議,反而歷史上,很多封建王朝末期,都是如此,乃舊例。

招撫了也無糧接濟,最后還是會因為無糧而作亂,不如趁機屠殺之。

把流民都殺光了,問題也就得以解決。

桂勇是遼民,卻已經不是普通的百姓,他已經升為金江軍把總,一名中下級的軍官。

一種奇怪的感情,在他心中波蕩,使得他接下來話,口音有些怪異。

“而國庫空虛,加上遼西軍,天津,登萊四地的擴軍。

還有廣東虎門被紅毛夷入侵,廣東巡撫奏請朝廷物資,召集大軍備戰紅毛夷。

種種形勢更是雪上加霜。

所以末將認為。

朝廷如果不能加大物資,賑災陜西的亂民,那么民亂必定復起。或者朝廷采取鄉紳之言,趁機屠戮流民,不定民亂平復。”

桂勇說完,低下了頭。

哪怕這些年,他已經見慣了黑暗的角落,早已看穿了勛貴朝臣的嘴臉,仍然也會為現實而感到茫然。

流民犯了何罪?

上天無門,下地無孔。

謝友成等人,仔細的詢問入侵廣東的紅毛夷之事,擔憂會不會影響金江鎮在福建的移民。

唐清安已經了然。

廣東巡撫所奏中提及的紅毛夷,就是英國人,這個時代的英吉利人。

不過這場戰事,最后因為廣東巡撫征召了大軍,戰勝了英吉利人。

旗開得勝的英吉利人,等廣東調集了重兵后,見對方勢大,認了慫。

雖然如此。

廣東調集重兵的過程中,也消耗了不可計數的物資。

大周不是大明。

但是大周目前的形勢,很像大明。

唐清安一直在借鑒。

不過未發生的事情,他無法預知是否會入歷史的軌跡一樣發生。

所以他一邊走,一邊看。

“你很好,先去歇息吧。”

唐清安寬慰了桂勇,等桂勇離開后,他看向眼前的幾人,金江鎮的大佬們。

相關


上一章  |  紅樓從遼東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