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從遼東開始第三百九十六章 晴雯的不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紅樓從遼東開始 >>紅樓從遼東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九十六章 晴雯的不舍

第三百九十六章 晴雯的不舍


更新時間:2022年10月25日  作者:鍵盤戰斗家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鍵盤戰斗家 | 紅樓從遼東開始 


小說:、、、、、、、、、、、、

“王子騰此人倒是有趣的很。”

陳德言的書信送到金州,很快交給了平遼侯府,周吉不敢怠慢,轉交給內院的執事媳婦們,然后到了唐清安手中。

去掉了印泥,拆開了信封,讀完之后,唐清安笑道。

賈府疏遠自己,王子騰卻極力拉攏自己,言語中要代替賈府,幫助金江鎮成為在京城說話的喉舌。

剛從榻上起來,丫鬟們送來衣物,唐清安等了一會,也不見晴雯過來,只能嘆了口氣。

府里的女人多了,成了一件麻煩的事,卻偏偏讓人愛不釋手。

天南地北聚到一起,容天地精華于一身的女子們,自己又是個硬不了心的。

鐵血硬漢都需要美女來配,自己本就是俗人,何必自尋苦惱。

晴雯和他多年的情分,哪里會因為生活上的一些瑣事,就會冷心對待呢。

她的身心都交給了自己,唐清安看到晴雯的背影,情不自禁的露出笑容。

秦可卿和自己是媒妁之言,賈探春是自己和勛貴之間的聯姻,薛寶釵是王府的手段。

香菱,鶯兒都是身不由已。

不提她們對自己的感情,出發點就是如此。

唯獨晴雯。

是從頭至尾,一心撲在自己的身上。

不是說秦可卿等人的感情比晴雯弱,而是一開始的出發點不同,雖然感情最后也一樣濃厚。

唐清安換過便服,也沒見晴雯來說話,因此主動走了過來,發現她竟然撲在案幾上練字。

仿佛一心撲在練字一道上。

“你能耐得下性子,可不像你平常的為人。

感到好笑的唐清安,忍不住打趣。

晴雯頭也不回。

“老爺不是說過,當母親要識字,母親識字,對后代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出身低微,比不得旁人,認字少,為了不讓老爺鄙視,自然要多學習了不是嗎。”

“你可是學壞了。”

唐清安笑道。

晴雯終于放下筆,她早就膩歪,看書看得她頭疼,轉過身看向唐清安。

“我怎么學壞了?我按照老爺的說法,怎么又錯了?怎么做我都是錯,反正都是惹人嫌棄。”

“你可越來越兇了。”

“我一直都兇。”

越是生氣,晴雯越是可愛。

唐清安忍不住上前抱住,感受懷里的暖香如玉,情不自禁深吸一口氣,滿鼻的女人香味。

“我說的那番話,又不是說你,你何苦生悶氣。”

晴雯嘴上厲害,卻沒有推開唐清安。

“我不生氣,多久你才來一回?是不是都要忘記我了,還不如當丫頭呢,至少天天能見你。”

晴雯委屈的說道。

“當個勞什子姨娘,天天看不見你,有什么意思。”

“你呀。”

唐清安刮了一下晴雯的鼻子。

此番話,也就晴雯能說出來,換做旁人都顯刻意,唯獨晴雯才顯真情流露了。

“都是當母親的人了,天天還是小女兒心性。”

“哼。”

晴雯冷笑。

“我是小女兒心性,那是誰讓我,往秦夫人和夫人之前兩頭跑?怕別人委屈,反正我就合該委屈。

我是個丫頭的命,那就讓我當丫頭好了,還能天天見你,卻偏偏是個姨娘。

勞碌丫鬟的事,受姨娘的苦,你就是故意的。”

當了姨娘,就要有姨娘的規矩,哪怕老爺不在乎規矩,可是家里人越來越多。

人多了就要有規矩,因為人心不同,沒有規矩就會產生混亂,更加容易引起不和。

反而大家都按照規矩辦,誰也無話可說。

從賈府出來的晴雯,知道大家族中,規矩的重要性,是保證家族齊心的必要。

作為姨娘,她就不能太過主動的所求將軍。

不然其他的人又會如何想,哪怕心中想,也只能被動的等,否則人人爭,必定家門鬧出事端。

唐清安知道晴雯為何生氣,正因為她生氣的原因,唐清安才內心觸動。

其實唐清安真不在乎規矩,看重的是家和萬事興。

偏偏他身不由已。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當年他需要借助太多的勢力,賈府就是最重要的一方。

沒有國內勛貴們的支持,他的道路會更艱難和崎嶇。

至少不會這么快就能光復遼東,救下數百萬的百姓。

晚一年。

就有無數的百姓,消亡于蠻族的剝削之中。

為了讓賈府支持自己,借助賈府的旗號拉攏勛貴。

他只能接受賈府的聯姻,接受等等,不會影響金江鎮的事務。

所以后宅越發多了。

身處大周這個時代,他當初勢小,無法抗拒時代的形勢。

但是對于秦可卿,賈探春,薛寶釵,晴雯,香菱,鶯兒眾人,他是希望她們都開開心心的。

不過女人家的事,太過復雜,他怎么管都不好,只能任由她們自己磨合了。

所做的不過是看顧眾人,避免發生不好的事,一切都要有度。

索性。

秦可卿做的不錯,賈探春做的也很不錯,薛寶釵更是不錯,絲毫沒有多余的舉動。

家和萬事興。

唐晏乾,唐晏桕,唐晏楝,唐晏柊,還有秦可卿,香菱即將臨盆的子女。

唐清安有時候搞不懂。

為何逃往的路上,劉邦能狠心拋下自己的兒子女兒。

可能因為接受的思想不同。

在唐清安看來。

自己的兒子和女兒們,都是自己最心愛的人。

正如他穿越前。

從一個喜愛玩鬧的少年,逐漸成長為辛勞工作。

自己想要喝三塊錢的可樂,會猶豫后放棄,老婆想要買衣服,痛快的付款,雖然她有工資。

至于女兒身上的開銷,那從來不會猶豫。

老婆在乎的不是花錢,而是丈夫的寵愛,女兒更是把父親當做自己的天。

這才是唐清安,甘愿改變的動力源泉。

因為幸福的家庭。

幸福和美的家庭,能改變人,讓人心向上,讓浪子回頭,讓妻子展顏,讓子女無憂無慮。

同樣。

唐清安對自己的子女們,每個人都細心的陪伴,哪怕公務再忙,只要回到家中。

不論多么疲勞,他都不會找借口不陪伴,更甚至雞蛋挑骨頭,拿子女出氣。

但是。

責任是責任。

自己既然成為了大周的勛貴,不在是當年的普通人,接受大周百姓的奉養,那么自己就當承擔義務。

哪怕如何疼愛唐晏乾,也命其三歲就離開父母身邊,不是孤兒似孤兒。

去朝鮮承擔起他的使命。

否則。

他和大周國內,朝鮮國內的勛貴,又有什么區別呢。

“國家艱難,百姓困苦,金江鎮雖然發展如今的地步,在你們看來可能已經滿足。

但是我卻不同。

需要做的事情仍然還很多,很多百姓仍然沒有吃飽肚子,家中沒有可換的衣裳。

未來需要披荊斬剌的困難還有很多很多。

大周國內,還有無數的饑民,還有眾多不忍言之事。

你的心意我明白,人生苦短,你想要我在你身旁陪伴你,我又何嘗不想呢。

但我既然受民心所托,承萬民供養,不在是普通小家之身,當是以大家為重。

只能選擇苦了你,讓你獨自寂寞。”

唐清安苦口婆心的說道。

晴雯撲入老爺的懷中,自己的夫君是個大英雄,她不在乎。

當年。

她就只在乎老爺這個人。

但是老爺有抱負,她愿意等,愿意忍受寂寞。

良久。

“你呀,動不動就義正言辭,裝模作樣,正人君子似的,誰還不知道誰。”

晴雯突然離開,指了指唐清安的胸膛,氣鼓鼓的說道。

每回自己忍不住想要親近他,他都長篇大論,讓人生氣。

明明是就個色胚,卻仿佛他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越想越生氣。

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雖然看穿了老爺的真面目,可是晴雯還是不在乎,因為正如她的心里。

只在乎老爺這個人。

無論老爺是好還是壞。

天下間。

還有比老爺更疼人,更真心待人的男子嗎。

晴雯早就投降了溫柔。

今日有大事,唐清安不能多呆。

“可卿,香菱即將臨盆,不可輕動,需要人盡心看顧,探春還小,寶釵又不管事。

鶯兒心思簡單,府里的事務你最熟,要多多費心操持,也只有你,我才放心了。”

府里的家業,秦可卿因為懷孕,自己也照顧了她的性子,讓其不用問安探春,以免兩人不和。

執事媳婦們,改為向探春匯報。

對于探春的持家能力,不論是紅樓原文,還是三弟從賈環口中得知后的匯報。

唐清安對于其能力都沒有懷疑。

但是家中的事情卻不一樣了,反倒是晴雯最合適居中緩和,誰也不會猜忌她。

“嗯。”

晴雯知道老爺要走,收起了性子,乖巧的點點頭。

唐清安捏了捏晴雯的臉蛋,轉身離開。

晴雯看著老爺的背影,心也仿佛跟著去了,升起落寞,又要好久才能見他。

親衛們早已在大門門房等候,見將軍現身,眾人早已備好車馬,準備好了物資。

這一趟出門將要很久。

軍司的官員們,在平遼侯府等候。

眾人匯合,往城外而去。

忠順王被錦鄉侯府所擋,大周國內被民亂平息麻痹,但因國庫空虛,沒有計劃對金江鎮動手。

金江鎮十一州府。

秋糧入庫,積蓄眾多,兵甲齊全,軍心正旺。

天時就在眼前。

金州城北。

云高天藍,大營肅殺,各將齊聚。

趙緱用稱病,關在自家府中。

四大總兵。

朱秀,武震孟,彭大海,劉承敏,盔甲精良,威武不凡,站立在點將臺上。

十大才參將。

李道信,李伯升,陳凱武,李勝虎,張薄,郭英,于志,陳宏,鄧興,李齊。

在四大總兵身后,精神飽滿,神采奕奕。

營總。

陳銳,湯平,廖榮,趙勝,江萬化,劉通,王玉功,李成才,趙赫,周德興,賀寬,王恩義,章毅,花眼,陳玉,鄭剛……

在臺下。

矗立于各營之前,身旁皆是營中各將,千總,把總云云。

不同于正兵營。

騎兵營每營兩千騎,是最合適的配置。

如葡萄牙人所言,法國新的軍種龍騎兵,是一千五百人左右的編制,騎馬的火銃兵。

金江軍的騎兵營,大半手持三言火銃。

設兩千人。

經過多年的戰事,軍器精良,立下赫赫戰功,讓敵人聞風喪膽的來去如風的威勢。

為了戰爭的勝利,殲敵與遼東,不讓其退回奴兒干司。

金江鎮征召了眾多民夫,全軍抽調,各地揮之一空,軍力空虛,毫無防御。

為了萬無一失,三大水師皆巡邏于沿海,以免有未知的敵人,侵擾金江鎮的腹地。

“真壯觀。”

唐清安騎著高大的馬匹,在親衛們的簇擁下,萬眾矚目的視線中,進入了營地。

“威。”

“威。”

“威。”

龐大的營地,數萬的軍士,發出了驚天動地的呼喊聲,猶如浪潮一般。

連綿不絕,層層遞進,讓人耳朵失聰。

心臟的血液,不由自主的跳動,如果不是多年的磨練,唐清安也無法保持鎮定自若。

因為血液的激昂,哪怕在堅定的人,沒有經過熟悉,也會引起生理上不可控的變化。

在震耳欲聾的軍威聲中,唐清安鎮定自若,露出平和的笑容,一邊走向點將臺,一邊向軍士們揮手。

“威。”

士兵們越發的激動了。

人人都鼓足了勁,在氣氛的帶動下,迅猛的聲勢,化作了滔天的波潮。

仿佛變為了實際的聲波,讓人無法站穩。

唐清安在將領們的恭迎下,踏步登上點將臺,站的更高,看的更遠。

哪怕是遠處的人影,也能在他的視線之中。

其實。

點將臺上的話,已經傳不了那么遠,但是并不影響士兵們的激動。

為了解救遼民,光復故土。

金江軍,乃至金江軍的前身金州軍,鎮江軍,經歷了八年的戰火,更有數年的,最艱苦的游擊戰。

從弱變強。

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多少的士兵和將領犧牲,多少的百姓家中戴孝。

但是沒有人有怨言。

因為這場經久的戰爭,是百姓們支持的,并愿意為之付出的,是民心所向的。

不會因為受挫而動搖絲毫。

反而只會越挫越勇。

因為民心無敵。

徐壽福,楊清,鄭昂,張九年……

這些犧牲的將領,很多人唐清安都記不住了。

但是他還記得有一回。

同樣是在點將臺,但是規模沒有這么大,只是全軍隊長大練兵,他當時還問過張九年。

往事歷歷在目,而張九年已經戰死。

“蠻族還有數萬的精兵,還有被其征服的奴兒干司中,無數的部落人口。

又占據地利,為了保衛自身。

誰也不知道他們會抽調出多少青壯,投入到戰爭之中。

十萬,二十萬,甚至三十萬。”

唐清安夸大其詞的說道。

如果是普通的戰爭,他會夸大自身,蔑視敵人。

但是這場堂堂正正之戰不同,金江軍的軍心也不同。

越是夸大敵人的實力,金江軍的士兵們,心中會越發的堅定,越發的士氣高昂。

金江軍數次的脫變。

傷亡的士兵不少,各營都有了缺員。

軍學堂的子弟們,畢業后從軍,起點線越來越低,不在像以往一般,能輕易的獲得隊長,哨官的職位。

甚至連什長都不太容易,伍長才是常態,還有更多的人從士兵做起。

對于軍學堂,金江鎮從來沒有強制規定必須入伍。

但是軍學堂的子弟們,仍然堅定不移的從軍。

金江鎮沒有讓他們,忍受生命的威脅而無動于衷,田畝,地位等等,都超過了尋常人。

生命是唯一的。

金江鎮的待遇,又有金江軍的民生之利,如何比得上人命呢,而人人踴躍投軍,這就是民心。

聽到將軍的話,因為剛才的吶喊,而面色紅潤的士兵們,臉色沒有怯意。

隨著漁政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

比起大周國內百姓多以素為食,金江軍士兵們,身上的脂肪與肌肉的比例,更加符合人體的標準。

純以素為食,長久下來,體虛力弱,干活只能透支身體,消耗肌肉,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從而導致疾病纏身,心肌薄弱,形體枯槁,壽命短缺。

看著面色紅潤的士兵們,唐清安心中升起自豪。

這是他一手創立的金江鎮。

順應民心,他并沒有做出太多的事,不過調撥了一絲絲而已,而在民心的滋養下。

金江軍成為天下雄軍之一。

西方的職業雇傭兵,蠻族的巴牙喇,大周將領的家丁…….

金江軍不弱于人。

這就是他縱橫天下,未來為民族開拓,敢以一地對抗日本一國,幕府直管的八萬旗本的最大的底氣。

至于蠻族。

唐清安掃視著軍士們。

軍士們的眼光中,只有堅定。

在點將臺一側。

官員們也來觀禮。

賈鑒即將再一次出使草原部落,以免有些部落認不清形勢,走上錯誤的道路。

看著眼前的軍威,他的心中底氣油然而生。

什么才能,什么手段,都不過是錦上添花,唯獨如此強盛的軍威,才是一切的根源。

自己不過是借助強軍之勢,前番才輕易說服眾部落。

沒有人敢無視此等強軍。

哪怕是粆花。

心思太多的粆花,不信任金江鎮的承諾,不相信金江鎮會愿意和草原部落真正的結盟,融為一體。

他太有野心了。

想要聯合蠻族對抗金江軍。

這就是賈鑒此次出使的目的,他不能讓此事發生,避免影響金江軍的行動。

粘花雖然難以對付,但是賈鑒信心十足。

柳湘蓮同樣激動。

他很快就要返回朝鮮,接受日本使者的邀請,去日本一觀,達成將軍的吩咐。

如此的軍威,他又如何能不新生勇氣呢。

所有人。

努力做事,讓金江鎮強大,而金江鎮的強大,又孕育出了聲威震天的金江軍。

再給了諸人更多的底氣。

人心難測。

大周國內民亂漸平,很多人擔憂。

畢竟大周遼闊,幅員萬里,人口億兆,只要民生興盛,任何勢力也無法威脅他。

當民生興旺的大周,目光投向何方,何方就瑟瑟發抖。

金江鎮的官員們,有所擔憂是人之常情。

不論如何。

因金江鎮的繁榮而強大的金江軍,讓人心穩定,不以外物侵擾而改變。

唐清安穿上朝廷賜予的金漆山文甲。

這副鎧甲,從二十歲獲得,到現在二十六歲,身體變得更加強壯,鎧甲被撐得厚實,讓人看上去越發的高大。

猶如一座堅固的大山。

紅色的披風,使得唐清安威視雄壯,增添了一抹精神。

大周承襲大明。

金漆山文甲,由大明為恢復漢人地位,從奴隸到百姓,所采用的宋朝甲胄制成。

象征意義非凡。

同樣。

這套金江鎮獨一套的鎧甲,在金江鎮中也是意義非凡。

當他的出現,就代表著金江軍將要掃平敵人。

其實趙緱用也有一套。

朝廷故意賜予給他的,對他抱以厚望,但是趙緱用束之高閣,提都不提此事。

所以。

除了極少部分的人,金江鎮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此事,只認定了這一套鎧甲。

“但是。”

眾多的心思閃過,停頓了片刻,整個天空下的寂靜中,唐清安恢復了堅定。

“不論敵人多么的強大,金江軍都將必勝!”

唐清安振臂高呼。

“必勝。”

“必勝。”

“必勝。”

回以唐清安的,是士兵們堅定的回復。

“戰。”

“戰。”

“戰。”

軍鼓一排排的響起。

各色旗幟搖動。

“殺。”

“殺。”

“殺。”

軍聲嘹亮,士氣如虹,殺氣震天,遇山開山!

駕梁馬,探馬,先鋒部隊云云,一一出營,為大軍的行軍保駕護航航。

金江鎮的戰斗機器開動后,所有事務都將為此服務。

一隊隊民夫,從各地的官倉,運送物資到海州,一隊隊民夫,為大軍運送軍器。

各漁場的咸魚,風干魚,各地的豬羊家禽,螞蟻搬家一般,流入到前線中。

各營接到軍司的軍令,上面蓋有將軍的印章和親筆簽名,在各將的帶領下,紛紛拔營出發。

遼陽城。

很快就成為了一個軍城。

十萬大軍云集,更多的民夫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馱馬騾驢,不可計數的大車。

讓一個空城,立馬就變成了一座人口密集之城。

戰爭的機器一開動,遼陽城就先受到了變化。

小說相關


上一章  |  紅樓從遼東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