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從遼東開始第二百一十三章 金江節度使(忘記設置自動發布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紅樓從遼東開始 >>紅樓從遼東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三章 金江節度使(忘記設置自動發布了)

第二百一十三章 金江節度使(忘記設置自動發布了)


更新時間:2022年08月07日  作者:鍵盤戰斗家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鍵盤戰斗家 | 紅樓從遼東開始 


小說:、、、、、、、、、、、、

朝廷早就收到了北鎮李達祖的急奏,索要援兵。

意思不言而喻。

朝廷哪里有兵可以派去遼東,援兵無非就是錦州和金州罷了,可笑的是,金州總兵前番才提出五年平遼。

這才多久,蠻族就搶先進攻北鎮了。

“去問問史鼐和唐清安,北鎮被圍,二部為何不動。”

太上皇的問責,很快送到了錦州和金州。

錦州的遼東經略史鼐,不但收到了朝廷的,還收到了北鎮突圍送來的急信。

問他是否又像上回一般,看著北鎮被攻打而無動于衷。

史鼐嘆了口氣。

他和李達祖都是京城的勛貴,是有不少交情的,兩人間并沒有什么私仇。

北鎮到底不如錦州,更不如金州。

野戰沒有信心,守城還是有信心的。

沒有城池之利,蠻族大軍早就突進,以這數萬的新兵,如何能抗拒蠻族。

因此史鼐才因地制宜,提出修堡以拒蠻族之策。

雖然每年耗費無數的物資,可是朝廷也無可奈何,誰有本事領兵去和蠻族野戰,他愿意讓賢。

正是這個原因,攻奸他的人雖然多,卻還是久在遼東經略之位。

遼西走廊不光地形狹長,且山多險要,因此此策可以。

寬闊的北鎮卻不行,根本擋不住蠻族繞路,也沒有實力去斷絕后金糧道。

這也是他為什么不愿支持李達祖的原因。

想要守住北鎮,就必須要奪回大遼河,在河西駐守重兵,以阻止蠻兵過河,才能護住后方。

可是北鎮有實力奪回大遼河嗎?沒有!

史鼐的案臺上,一邊是朝廷的旨意,一邊是李達祖的信函。

地勢地勢。

北鎮當初是為了抗拒蒙古而建成的,因此選擇建城的地方,地利在于北邊。

北邊山多,又依山修建了邊墻,在險要地帶的堡壘也多。

弱點就是南邊,南邊寬廣且平原多。

以前南邊有沈遼兩堅城不提,還有眾多大城,因此對于關外的蒙古來說,北鎮的弱點不是弱點。

而形勢巨變,蠻族偏是從南方來。

這是百年前的先人們沒想到的,如此巨大的優勢,后人如何讓人強大了起來。

其實沒有北鎮會更好。

史鼐大逆不道的如此想到。

如果沒有北鎮,把這些年輸送北鎮的人力物力軍力都留在金州,那么史鼐可以向朝廷保證。

錦州固若金湯,萬無一失。

錦州穩固,則遼西走廊后方,乃至山海關同樣也無憂。

蠻族就是想要繞道也無法繞。

金州的地利有它的優勢,東岸有長白山脈,

遼西走廊也有自己的優勢,盡是山巒。

蠻族攻城,正面也把兵力鋪不開,更不提從山中繞道了。

只不過他不敢提放棄北鎮。

反而還要向朝廷保證收復失地,哪怕他實際的做法是圍繞修固錦州。

事情可以這么做,話卻不能說。

這一回太上皇口氣嚴厲,史鼐承受不住壓力,終于向朝廷如實稟告。

錦州不敢派兵去救。

錦州目前只有五萬兵,這五萬兵是保證錦州不失的底氣,絕對不能派出去。

不然錦州失,則山海關危,山海關危,則京師不安。

史鼐終于說了實話。

朝廷諸公反而不好受了。

北鎮的確可以失,遼西走廊萬不能失。

孰輕孰重誰也知道。

可是北鎮到底是有數萬大軍的,真要是這般結局,還不如早早的收縮回遼西。

不然不但這幾萬大軍白白送了性命,又浪費了幾年來無數的物資。

說來說去,無非是沒人愿意擔責。

總是到了事到臨頭,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陷入被動之局面。

好了。

遼東經略史鼐破罐子破摔,把皮球踢回了朝廷,朝廷反而坐蠟,只能追問金州。

遼西走廊是京城的門戶,是最為緊要的地方,史鼐可以如此告知朝廷,無法援助北鎮。

金州卻不行。

朝廷大力支援金州,目的就是為了牽制蠻族,保護遼西走廊,這是金州的職責所在。

可唐清安現在想救也救不了。

四萬大軍在岫巖,三萬大軍在鎮江。

岫巖在山區,到金州也是四五百里的路程,就算他命大軍回金州,路程也需要半個月。

至于鎮江,雖然比岫巖的距離要遠個兩三百里,但是因為有東岸的直道,只需要二十天。

朝鮮同意出兵三萬,但是從朝鮮到金州,那就更遠了,至少要等一個月。

總之,他就算想要救,金州召集各軍也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然后出海又需要六七日才能到東海堡,然后路上花費個兩三日,才能趕到北鎮。

把這番算法,如實的告訴了朝廷。

金州的援兵,北鎮至少要堅守兩個月才行。

且金州軍,鎮江軍軍備不足,糧草不足,船只不足。

從長白山區無法度過大軍,只能從金州出發,而又有復州蠻族重兵防備金州。

請求朝廷急調糧餉物資四十萬石糧草,用以調回各地軍兵,以出動五萬金州軍,三萬朝鮮軍。

唐清安在等。

等朝廷的物資,等大軍齊至金州。

這回。

他要和老奴扳扳手腕。

北鎮等著錦州和金州的援軍,義州等著北鎮的援軍。

最后義州沒有先等來北鎮的援軍。

蠻族的攻城套路還是老三樣。

以驅趕遼民填平城池防衛工事,消耗守方的物資和士氣,然后驅趕遼民推進攻城器械。

楯車,云梯等。

等遼民消耗殆盡,守方士兵疲憊,則派出精兵攻城,不給守城方喘息的機會。

義州只有幾千兵,又大多是新兵,只經過訓練未經戰火。

幾日下來,見不到援兵,早已軍心渙散。

當一段城墻被蠻族所得,則城內守兵盡皆潰散,沒有一部能組織起來反攻奪回城墻。

各隊都從蠻族故意留下的南門突圍而出。

遠處看不見的地方,早已等待多時的蠻族騎兵,隨后蜂擁而上,輕松的剿滅了逃兵,追殺了二十余里。

義州取下。

北鎮徹底淪為孤城。

蠻族大軍返回,合計十萬兵,團團圍困北鎮。

北鎮有兵六萬,進城軍戶的家眷等十余萬,合計近二十萬人,每日消耗糧食兩千石,一個月需要六萬石,其余草料不計。

蠻族先是斷了水源,北鎮二十萬軍民,只能靠城中井水度日。

一個月下來,雖然糧食還有,卻人人口干舌燥,嘴皮開裂,索性下了一場雨,緩解了眾人的干渴。

可是,城外的蠻族大寨紋絲不動,猶如磐石。

李達祖在城墻上,內心擔憂了起來。

這回蠻族的動靜,難道是要困死北鎮嗎?

又是一個月。

李達祖確信了,蠻族這回,是要逼著北鎮出城決戰,或者在城里堅守到糧絕。

北鎮有二十萬人,城外的蠻族有十萬兵,但是加上民夫,同樣也有二十萬人。

現在比的是誰的糧草充足。

想到這點,李達祖就冷汗直流。

北鎮處于前線,田畝早就荒廢,種不了地,物資都是需要關內的朝廷供應。

一路長途跋涉數千里才能運到北鎮,這路上的損耗同樣是比天文數字。

所以北鎮的積蓄并不多。

現在是該決定,到底是派兵出城和蠻兵決戰,還是宰殺騾馬。

宰殺了騾馬,會導致軍力大幅度下滑。

此事令李達祖猶豫不決。

各將也都十分的安靜。

即不求戰,也不敢出主意。

“錦州,金州,他們到底怎么說!”

軍心不可用,李達祖心力交瘁,他每日都派騎士趁夜色突圍求援。

他狠狠的問道。

眾將都搖了搖頭,一臉的憂慮之色。

將領中有老將,倒是不畏戰,不懼怕蠻族,可手里的兵卻不行,只能徒然興嘆。

朝廷一個使者接一個使者的派去金州。

唐清安的回復就是要糧要兵備要船要援兵。

三個月下來。

朝廷終于陸陸續續運送來了三十萬石糧草,同時調來八千浙江兵,五千金陵兵,兩千登萊兵,三千天津兵,兵仗盔甲器具不可計數。

為了讓金州出動救援北鎮,朝廷已經把國內能搜刮的都送來了金州。

同時。

升格金州,鎮江,東岸為金江鎮。

提拔原游擊將軍劉承敏,朱秀,武震孟為總兵。

原參將趙緱用,備御彭大海等為副總兵,其余各將都獲得提拔,或參將,或游擊將軍等等

又賜唐清安二弟三弟為參謀生員,指揮僉事品服。

升金州總兵唐清安為金江鎮節度使,賜尚方寶劍,加平遼候鎮金江。

壓抑金州總兵功勞許年的朝廷,這回不但全部賞了,還大大的提前超額賞了。

這般下來令所有人矚目。

三個月的時間下來,唐清安再也沒有理由應對朝廷。

這一回。

鎮江守軍萬余人,金州守軍三萬人,長白山脈里的游擊區,消滅了蠻族殘余,留守萬余人。

除此之外。

三萬朝鮮國內的朝鮮軍,駐守鎮江的五千朝鮮軍,一萬八千國內各地援兵。

游擊區大部七萬人,水師五千人,合計十三萬人,戰馬八千匹,騾馬五萬頭,戰船六百七十艘。

金州城里。

大軍云集。

唐清安拭劍而望。

各營將領,國內援軍將領,朝鮮將領,合計兩百將,眾人神情嚴峻,等待案幾后的節度使之軍命。

“蠻族常說我畏懼他們,只敢投機取巧。”

將軍府的大堂里。

眾將一場的安靜,只有盔甲時不時傳開的叮叮當當的聲音。

唐清安把寶劍插入鞘中。

穿著明亮的鎧甲。

起身后。

眾將挺立。

“出擊!”

------題外話------

月票滿一千,感謝書友們的支持,十分感動,加更一章。不過昨晚就感冒了,今天狀態十分不好,因此只更新了兩章,白天補發一章,欠一章,非常慚愧,我掉鏈子了。

小說相關


上一章  |  紅樓從遼東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