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從遼東開始第二百一十二章 殺招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紅樓從遼東開始 >>紅樓從遼東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二章 殺招

第二百一十二章 殺招


更新時間:2022年08月07日  作者:鍵盤戰斗家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鍵盤戰斗家 | 紅樓從遼東開始 


小說:、、、、、、、、、、、、

“這是老奴在做殺招啊。”

墻壁上懸掛了整整一面的遼東全境的輿圖,上面標示了各城各堡,河流,森林,沼澤,山脈等等。

還有粘著標簽的遼西,蠻族,金州,鎮江各方的軍力所在。

唐清安看完后,久久的一聲感嘆。

他想要打掉別人的城池,別人雖然是西進,反其道而行,最終卻是想要他的命。

朱秀不在,去了前方指揮大軍。

劉承敏,武震孟,謝友成,三人在唐清安身后,聽到將軍的話,深有感觸。

長白山脈是東岸的屏障,又如何不是蠻族的屏障呢。

朱秀連日告捷,取下岫巖城是遲早之事,如果蠻族不派兵救援,則不會有轉變。

可就算打下岫巖,唐清安也不會選擇派大軍越過長白山脈出擊蠻族。

想要支援北鎮,有兩種方案。

要么直接大軍出海,因為西平堡為蠻族所得,因此反而需要先到東海堡下船,再繞路到北鎮。

這是對北鎮最有利的。

其次就是大軍趁著蠻族主力西行,斷絕蠻族的糧道。

或者像上回一般,以海擊海州,或者直接打復州,蓋州,海州一路打過去。

這對金州最有利。

“北鎮能不能守住?”

“如果沒有外援,估計很難。”

聽到將軍的所聞,眾人明白了,將軍不太想直接派大軍到北鎮。

軍隊派出去入北鎮容易,回守就難了。

根據他們收到的消息。

皇臺吉領十一萬大軍出征,而老奴領余部,親自坐鎮后方。

以老奴的威名,誰也不知道,當他得知金州主力渡海而出后,會做出什么動作。

唐清安當然不會以為蠻族出動了十一萬軍,老巢就沒什么兵力,可以去偷他家了。

他可不信明史。

明史經常前后映照不上。

他只信中國國防報戰史所確定的蠻族人口。

在奴兒干司時,蠻人以部落游獵為生,因此不分老幼人人善射,連有些婦女都能拉弓射箭,射技并不差。

因此老奴才能以此優勢,建立八旗兵民合一的社會組織制度。

牛錄額真其實就是大箭主,原是部落狩獵時,十人一隊的首領,后來演變成官名。

在薩爾滸之戰前,老奴統一了建州蠻族,西海蠻族三部等,此時老奴人口已達數十萬。

設立八旗軍制,每旗七千五百人,合計六萬旗兵,另外有老奴直屬五千巴牙喇騎兵。

另外各旗旗主也有自己的巴牙喇衛隊騎兵。

因此薩爾滸大戰之前的蠻族,因為全民皆兵,蠻人善射,也有些牛錄也會各種原因導致沒滿員,但是已能拉出五六萬大軍。

蠻族的軍力并不少。

而大明和朝鮮合計十數萬兵,又還分幾路,當然由此大敗。

如今老奴已全奪奴兒干司,連東海的生女真都征服,根據中國國防報戰史所述,此時蠻族人口為一百萬左右。

至于明史經常透出蠻族人口極少什么之類的,可以不用看,用意不言自明。

集合各旗旗兵,以及蠻人壯丁,湊個十余萬善射的精兵是不成問題的。

加上蒙古兵,漢兵,不考慮后勤和地方穩定,蠻族可以湊個二十余萬大軍。

現在是蠻族最盛的時候。

不過十余年后,連連大勝的蠻族,軍隊戰斗力而降低了,拉不出這么多軍隊。

因為從大山中走出來的蠻人老的老,死的死。

新的一代的蠻人在遼左長大,反而沒有了惡劣環境的磨練,比不上老一輩人人善射的本領。

獲得遼左發展了二十幾年的時間后,蠻族入關前的一刻,集合蒙古八旗,漢八旗反而只十八萬兵。

現在皇臺吉率領十一萬大軍出征,老奴的老巢,如果需要,還可以聚集十萬大軍。

因此唐清安并沒有考慮躍過長白山脈,派大軍去攻打沈遼。

以十萬打十萬。

勝率不高。

不賭。

唐清安十分關心,北鎮到底能不能自己守住。

聽到旁人對北鎮獨自守住城池不樂觀,唐清安也沒有不信,反而也是這般想的。

蠻族沒有統一之前,北鎮依托長城邊城,修建了很多城堡。

有鎮靜堡,鎮安堡,鎮遠堡,鎮寧堡,鎮武堡,西興堡,西平堡,西寧堡等九堡。

只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蠻族統一了,奪下了遼左。

偏偏這些花了上百年修建穩固的城堡,原都是用來防備長城外的敵人的。

因此大多數都失去了作用。

例如向鎮遠堡,西興堡,鎮安堡,鎮靜堡等等,乃至遼西走廊原來的大大小小的邊堡都失去了作用。

不但不能成為衛城的橋頭堡,反而變成了后方。

史鼐考慮遼西新兵不是蠻族的對手,在遼西走廊修堡壘,從寧遠修起,一路修到了大凌河堡。

只這一項,每年消耗數百萬兩的物資。

李達祖也想修。

可北鎮寬闊,地利不如遼西走廊。

數次想要修堡,修到了一半都被西平堡,大遼河蠻族大營的騎兵毀掉。

不但徒增傷亡,也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北鎮目前實際有七萬兵,錦州目前有五萬兵。

且大多都是未經歷戰火的新兵。

七萬新兵,如果全部用來守城池,那還是有的守的,就是要考慮糧食。

還有附近軍戶的家眷,遼民十余萬怎么辦?

唐清安皺起眉頭。

“派人去朝鮮,向朝鮮國主請求調五萬兵到金州,兩國為父子之國,理當共拒蠻族,沿途糧草由朝鮮提供,到金州后則由我國提供。”

先把軍力調來再說。

金州,錦州都在憂慮北鎮。

北鎮李達祖則在罵娘。

錦州史鼐,金州唐清安都不是好東西,都特么見死不救。

一邊堅壁清野,一邊把軍力收縮回北鎮。

以前車之鑒,放棄了前方各兵堡。

連較大的鎮寧堡都放棄了,后面的鎮遠堡,因為處于大黑山小黑山的山中。

仗著此堡易守難攻,才留了已經升任為游擊的丁源,駐守鎮遠堡,并負責鎮安,鎮靜二堡。

又憂慮蠻族奸細,命令各門緊閉不開。

如此才不到半個月,蠻族大軍就突至北鎮。

見到此地的狀況,人們都憤憤不已。

“咱們里面有奸細。”

聽到莽古爾岱的憤怒,漢將們低頭不言,以免引禍上身。

皇臺吉瞇了了眼睛。

他早就感覺到有些不對勁。

每每金州都能搶在他們前面做出應對,好像知道他們下一步的動作一般無二。

這回為了保證突襲的優勢,后方管控極嚴格。

而這北鎮竟然已經堅壁清野,非十天半個月之功,必定許久前就收到了消息。

到底是誰。

皇臺吉面色極其難看。

城外蠻兵漫山遍野,視線所及之處,都是蠻兵在安營搭寨,李達祖在城墻上,領著各將觀望蠻族大營。

“至少十萬兵。”

李達祖身后一老將,以對方的規模,推斷出了對方的人數。

不過。

這回眾人面色雖然緊張,卻不怎么擔憂。

城里可是有六萬兵的。

蠻族兵就是再精悍,己方有城池之利,至少也能做到一換一的,甚至更高。

李達祖就不信,蠻族敢在城下丟幾萬兵。

皇臺吉看著北鎮城墻,心里憤怒萬分。

雖然沒想到能偷襲到北鎮,但是讓對方手腳忙亂一番,也是極為有利的。

從沈陽南行至海州,再從海州北上到北鎮,一路八百里之遙,中途大軍過河,總共行軍用了二十四天。

“四貝勒,咱們怎么辦?”

皇臺吉是老奴第八子,四大貝勒中年齡第四,因此稱為四貝勒。

聽到手下的問話,皇臺吉看著北鎮的高墻久久無言。

這一場仗。

他必須勝。

蠻族和大周不同,哪怕父汗鐘意他,他也必須拿出足夠的資歷才能服眾。

“修寨。”

打了十幾年的仗,皇臺吉冷冷的說道。

第一日,蠻族未攻城。

第二日,蠻族未攻城。

第三日,感覺不對的北鎮,派了一部騎兵出城試探,果不其然被蠻族殲滅,只有少部分人才逃了回來。

“蠻族調走了部分軍力。”

雖然沒有試探出來,但還是有老將看出了蹊蹺,立馬說道。

聽到他的話,北鎮諸將雖然明悟,也無可奈何。

野戰打不過敵人,靠著城池抵御,這就是靜的一方。

以靜制動。

用的好就是上策,用的不好就是下策。

主要看敵人如何能應對。

第五日。

從蠻族的防線中,突入進來了幾名周騎,身后還有緊緊追趕的蠻族騎兵,被蠻騎射倒了一個。

剩下的兩個終于接近了城墻,靠著城墻上弓箭手的掩護,才順利的逃過一劫。

搭乘城墻上放下來的籮筐,帶了來求援信。

蠻族正圍攻義州。

義州在北鎮左邊百里距離的大城,義州到錦州不到兩百里。

根據送信騎兵所言,義州派了兩隊出城突圍的求援騎兵,一部向北鎮求援,一部向錦州求援。

“錦州不會出兵去救,他們只有五萬兵,以史鼐的性子,絕對不會再派兵出城。”

李達祖臉色難看。

他如何又不知道史鼐的脾性。

要救早就先派援兵來了,先前不派,現在更不會派。

義州屬于他管。

他只留了七千兵,還有三千兵留給了丁源。

而來求援的人說攻打義州的蠻兵,大概五萬人左右,也就是說城外最多也只有五萬蠻兵。

北鎮城里有六萬兵。

城外蠻族分兵,也有六萬兵。

自己兵力并不比對方少,敢出城打嗎。

想到此處,李達祖嘆了口氣。

該放棄的就放棄。

小說相關


上一章  |  紅樓從遼東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