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簫默小說小說:、、、、、、、、、、、、
這幾座土爐規模并不大,冒出的煙氣也并不濃烈,但李泰走到附近的時候便聞到一股比較辛烈刺鼻的味道,怪不得被安排在遠離學堂其他建筑的位置上,原來不只是因為防火安全的緣故,也是因為氣味實在熏人。
這些土爐旁有十幾人,各自佩戴著遮掩氣息的口罩,這自然也是李泰早年在自家工坊推廣開的防護物。這些人圍繞著土爐不斷的觀察研究,因為太過專注,都沒有留意到李泰一行人的到來。
一直等到李泰身后有人喊了一聲,對面眾人才注意到這邊的來人,而當見到竟是唐王大駕光臨,一個個都面露驚喜與局促之色,有的人忙不迭闊步迎上前來,有的則干脆在原地便作拜迎接。
這一群人大多在十幾二十歲之間,當中一個二十多歲年輕人似是他們的頭目,匆匆行至近前來作拜道:“仆拜見郎主、大王、主上……”
聽到這年輕人一句話里給自己改了三次稱呼,李泰便微笑擺手道:“今日閑游學堂,你等不必拘束,你是誰家兒郎?”
“啟稟主、主上、仆名劉沐恩,家父、家父諱三箸。”
那年輕人聞言后又連忙垂首回答一聲,然后才有些手忙腳亂的起身側立。
“三箸的兒子,居然已經這么大了!我記得,那時初來莊上,你也如我小兒一般大小!”
李泰聞言后不由得眸光一亮,稍作回憶之后便指著自己的兒子對這年輕人笑語說道。這年輕人并不是劉三箸的親生兒子,而是當年初入商原時有一寡婦與劉三箸成家帶來的孩兒,現在看來已經是長大成人,而且彬彬有禮,李泰也頗為劉三箸感到欣慰。
“是、是,不,仆怎敢比于小郎君……”
劉沐恩聽到郎主還記得自己小時的事,心情也是頗為激動,有些語無倫次的局促。
李泰又與之寒暄幾句家事,然后便指著這幾座土爐問道:“你們這是在做什么?”
“啟稟主上,仆少來受藝莊中,拙性厭學,只學得些許陶埏雜術。今番造爐,是有鄉士困于關中炭價越高、冶鑄難以為繼,石墨煙大熏鐵、不能成器,訪至學堂,請問可有解決方法。仆受掌事交待,便于此處試煉石炭。”
劉沐恩聽到這話后,連忙垂首說道。
“煉造石炭?用煤、石墨?”
李泰聞言后略感錯愕,一時間有些理解不了,旋即便又詢問道。
劉沐恩聞言后便點點頭,旋即便又說道:“關中柴炭逐年價高,鄉人多難應用。炭為堆柴焚造,祛其煙氣,留其火氣。木柴既可,石墨想必亦能。仆前已有燒墨成炭,只是成炭不高,仍然未能究于其理,所以仍在鉆研。”
李泰聽到這里,已是眸光放亮,忍不住疾聲問道:“你已經燒成焦、石炭?速速取來一觀!”
劉沐恩連忙點頭應是,旋即便轉身往那土爐附近走去,而李泰望著其人背影,心中多有期待。
這劉沐恩所言燒柴成炭不必多說,而所謂的燒墨成炭,則就是后世所謂的煤炭煉焦。
煤炭作為一種重要的燃料,而鋼鐵冶煉正需要大量的燃料,如此看來二者似是天作之合。但實際上普通的煤炭雜質太高,一般很難用于直接冶煉鋼鐵,必須要經過更加精細化的處理,而這當中最重要的工序,就是對煤炭進行煉焦處理。
后世隨著科技的發展,有關煤炭煉焦自然有著更加準確的定義,但是在當下而言,劉沐恩所總結的參考木炭的制作方式,對煤炭進行燒煉使其成炭,遠離也是差不過,都是通過熱反應來祛除雜質、保留并提純有效部分。
煤炭煉焦從而取代木炭,對于鋼鐵冶煉工業的發展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李泰對此并沒有投入太大的關注,卻沒想到商原學堂中居然自發的生成并深入研究類似的工藝,這自然給他帶來了極大的驚喜。
很快劉沐恩便將之前所燒制的焦炭成品取了過來,大概擔心主上看得不盡興,足足用拖車拉來了兩大筐。
李泰雖然對焦炭了解不多,但通過觀察也能分辨出眼前這些經過燒制的炭料與普通的煤炭有所不同,外表更顯脆硬而且斷層有著細密孔狀結構、透氣性好,表面還有一些硫化的結晶,摸上去也不會留下滿手的墨痕。
“這些炭料真的可以用來燒冶?”
李泰也并不清楚標準的工業化煉焦炭成品是什么樣子,只能詢問其功效如何。
劉沐恩聞言后便點點頭,不無自豪的說道:“白水幾家冶坊日前已經來此買走千數斤石炭,燒冶出來的鐵料雖然還不比木炭,但用作鑄鍛已經是沒有問題。”
“做得好!”
李泰聞言后便拍了拍劉沐恩的肩膀,旋即又提出參觀一下其從備料到爐煉的一系列流程。
當他見到劉沐恩指點其身邊工匠學徒們對煤炭進行破碎、過篩等各種操作之后,便將精選出來的煤粉填入土爐之中,當即便又開口表態道:“為什么不做一番洗篩?如此選出的炭料不就更加精細嗎?”
“我怎么沒想到?我竟沒想到!郎主當真、當真天縱之才啊!”
劉沐恩聽到李泰這么說,當即便面露驚容,片刻后便如醍醐灌頂一般連連跺腳拍掌,旋即便大聲吩咐學徒們速速將填入爐中的料再取出來,然后便琢磨起相關的工序來,因其太過入迷,直將李泰一行都拋在了腦后。
李泰在一邊聽到劉沐恩喃喃自語若是早想到這一流程而更加精選原料,說不定現在已經煉制出了可以媲美木炭的石炭了,他不免心中暗樂,如果這年輕人抱著這樣的心念繼續鉆研下去,那多半是要失望了。在化工工業沒有大步的跨越之前,焦炭在鋼鐵冶煉中想要取代木炭是幾乎不可能的。
用焦炭取代木炭進行鋼鐵冶煉,談不上是什么工業技術的進步,而只是資源受限之下的無奈選擇。木炭來煉制鋼鐵,必然會造成大量的植被破壞從而引發嚴重的水土流失,用煤炭則就沒有相關的問題。
可問題是焦炭在煉制鋼鐵過程中,不只是提供熱量的燃料,而且還是深度參與的還原劑,這就意味著焦炭當中的硫質幾乎會被盡數融入鋼鐵產品中,從而造成品質的下降,難以進行更深程度的鑄鍛加工。而想要祛除這些鋼鐵當中的硫質,又需要進行其他一系列的脫硫操作,但所制成的成品性能終究還是遜于木炭所煉的鋼鐵。
關中鋼鐵冶煉一個最大的用途就是用于軍工器械的制造,而李泰來到這個世界以來從無到有的建立起自己的軍工作坊,再發展壯大到領先水平,自然難以兼顧到燃料的煉焦到鋼鐵的脫硫等方方面面工序都從無到有的建立起來。
他所能做到的就是基于當下的工藝水平,合理的將人力資源、自然資源等進行調配安排,擴大和維持產業的規模,為自己的軍事行動提供穩固的支持。
所以之前他對于這些工業技術并沒有投入太大的精力去推動,為了保障關中軍工產業的規模,還限制了木炭在民間的使用和交易規模。
像是劉沐恩所說白水冶坊入此訂購焦炭,就是霸府對于這些民間工坊的用炭量有一個嚴格的限制,達到一定用量之后,有錢都不能再買到木炭。
劉沐恩所鉆研的煤炭煉焦自然是有其意義的,尤其是在滿足民間需求上面,焦炭煉鐵哪怕不作更進一步的工藝改進,也足以滿足民間農具或是其他鐵制器具的使用需求。至于軍工方面,則還是差上許多。
在技術沒有一個大的跨越式的進步之前,在關中進行大規模的焦炭取代木炭進行軍工改革,不如將相關的軍工產業轉移到木炭燃料更加便于獲取的山南湖廣地區。須知后世閩鐵、粵鐵之所以品質更優,就是因為還保留了木炭煉制的工藝。
老實說,這種經由自己播種啟發從而生根發芽并結出果實的體驗遠比自己大開科技樹的感覺更好,李泰在見到劉沐恩因為要帶領他的小伙伴鉆研洗煤流程而無暇再應付自己一行,便也識趣離開,只是在途中小聲吩咐親兵記下此事,稍后返回上陽宮后便要為劉沐恩封授一個爵位以示褒揚。
“阿耶,這燒炭法真有那么重要?”
聽到父親如此重視此人此技,一直跟在父親身邊的江陵樂忍不住小聲問道。
李泰聞言后便拍著他肩膀笑語道:“重要,很重要!這是真正的益世良術,斯人斯法若得善用,能還你一個豐饒的關中天府!”
多謝老哥們提醒,對于科技的描寫我并不排斥,只是相關資料認知比較淺,思路不是很開闊。。。
相關、、、、、、、、、
__軍史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