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第124章 紅頂商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4章 紅頂商人

第124章 紅頂商人


更新時間:2022年08月28日  作者:寂寞劍客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寂寞劍客 |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當康百萬、方文箴和張翰三人去而復返時,只見媚香樓已經大不一樣,最大的變化是變得更加的明亮,簡直亮如白晝。

原本秦淮河畔的妓家都只掛著幾盞紅燈籠。

燈光昏暗,容易營造出一等朦朧曖昧之美,也能掩飾姑娘們臉上瑕疵,使得恩客更加難以發現,燈下看美人便是如此。

但是此刻,媚香樓內外卻是掛滿亮色燈籠。

還有從來燕橋頭到媚香樓,站滿披甲夷丁。

三人走到媚香樓的大門口,剛剛遞過名帖,負責迎客的那個小太監便立刻以特有的高亢嗓門高喊出聲。

“揚州縉紳康紹敬公,”

“歙縣縉紳方文箴公,”

“歙縣縉紳張翰公到!”

康百萬三人頓時受寵若驚。

雖然他們三人早已經買了員外官的官身,從情理上講也算得上是縉紳,在小老百姓跟前勉強也能擺一擺縉紳的架子,但是稱公就真不敢,而且真正的縉紳從來就不會拿正眼瞧他們,而只是視他們為一身銅臭的商賈市儈人家。

所以這會驟然被一個內廷的公公尊稱為公,三人著實有一些受寵若驚。

站在那個小太監身后“迎客”的顧杲等四個公子哥更是跟吃了一口屎,心下別提有多難受了,幾個商賈也配稱公?

但是再難受也得拱手作揖。

“康公、方公,張公樓上請!”

顧杲臉上擠出比哭還要難堪的笑容。

顧杲是真難過,不光是難過自己要像個童子站在媚香樓的大門口接客,更讓他難過的是被他們侮辱的商人里邊竟然就有康百萬?

這下納娶人家女兒為妾的事是沒戲了。

康百萬果然沒給他們好臉色,拂袖而過。

目送康百萬三人上樓,陳貞慧低聲埋怨:“圣上也真是的,怎么專門宴請這樣一群渾身銅臭味的市儈之徒?氣人。”

“就是。”冒襄也是小聲附和。

“應該宴請我們這些士子生員才對。”

吳應箕也說道:“沒錯,未來撐起大明脊梁的是我輩士子,而不是諸如康紹敬、方文箴這等商賈市儈之徒。”

媚香樓二樓的某個雅間。

崇禎對著兩個兒子說道:“我大明朝未來的賦稅、實業都要靠這些商賈來撐起,這方面指望那些士子是指望不上的,你制定再嚴格的條規都沒什么用,因為辦法總比困難多,無論多嚴格的條規,這些人都能找到漏洞。”

“所以專業的事得交給專業的人做。”

“但凡與錢打交道的事,就大膽交給商賈去做。”

“這些商賈生來就與錢打交道,說到營利算計,沒人比他們更精明,有他們盯著,才能將朝廷的每一分錢用到實處。”

說到這里一頓,崇禎又舉例說:“就比如說漕運,太祖高皇帝派徐達北伐,還有成祖文皇帝先后五征蒙古,當時并無漕運總督衙門,但是太祖和成祖從來就沒有缺過糧!”

“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開中法,靠的就是商人,正是因為有這些鹽商,我大明才得以最少的財力將最多的糧食運到邊鎮,保證了北伐中原及五征蒙古的軍糧供應。”

“后來因為勛貴濫支鹽引,開中法廢弛,京師和邊鎮只能依賴漕運輸糧,從此我大明邊鎮和京師的糧食就沒寬裕過!這是為什么?這是因為漕運效率低到令人發指,朝廷花費同樣的財力所能輸送的糧食甚至不及商人一半!”

朱慈烺道:“漕運之弊確實嚴重,父皇此前在徐州亦深受其害,路振飛也是因為忍受不了漕運的低效,所以才繞過南直各府直接向糧商購糧,最后卻反而惹怒那些人,若不是父皇及時出手相助,此刻只怕早就被罷職返鄉了。”

“所以啊。”崇禎道,“等將來北伐之時,糧餉以及輜重的辦采和運輸肯定是指望不上漕運的,還是指望商賈來承擔更靠譜些。”

關于這點,其實已經被歷史充分證明。

借助紅頂商人辦糧餉,確實比官府高效。

胡雪巖之于左宗棠,盛宣懷之于李鴻章,就是如此。

既然有現成的成功范例在,崇禎就沒有理由不學習。

像四渡赤水這樣的神仙仗普通人學不來,官督商辦卻是不難。

朱慈烺眉頭微蹙說:“但是商賈重利輕義,會不會以次充好呢?比如軍糧,他們會不會采買霉爛的米麥充好米?又比如火器,他們會不會在暗中克扣鐵料?致使營造的鳥銃或者火炮有炸膛之慮?兒臣以為不可不防啊。”

崇禎點頭:“烺兒你的擔心是對的,所以還需要給商賈定標準。”

朱慈烺道:“定標準?父皇所說的定標準,是不是指的立規矩?”

“不一樣。”崇禎道,“立規矩針對的是人,定標準只針對貨物,比如說軍糧的采辦,就可以給糧商定一個非常明確的標準,不得有石子以及老鼠屎等雜質,不得霉爛變質等等,又比如火器,也可以制定明確的標準,銃管內外徑必須得一致,同一批火器的炸膛率不得超過多少等等,如果達不到朝廷的標準,就要更換商賈甚至罰錢。”

朱慈炯道:“可以給商人定標準,也可以給官員匠戶定標準啊,同樣道理,也可以給漕運總督衙門還有運軍定一個明確標準,那么所有的問題不就解決了?”

“沒用的。”崇禎搖頭說,“把事務交給商人去辦,確定標準之后只需驗貨,而不需要朝廷管人,但把事務交給漕運衙門這樣的官府機構去辦,除了驗貨你還需要管人,人才是最難管理的,所以往往很難管理好,所以辦事的效率就低。”

歸根結底,這其實就是單純官辦和官督民辦的區別。

這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一個有利潤的驅動力,一個沒有利潤的驅動力。

商人為了追求利潤,會想方設法的節約成本,提高效率,但是官府沒有這個驅動力,官員們更多的會考慮省事、安全以及同僚間的和睦,和光同塵。

所以朱元璋北伐和朱棣五征蒙古沒有缺過糧,但是自從有了漕運衙門,京師和北方邊鎮的糧食供應反而不寬裕,所以從商人手中購買火器質量都挺好,但是自從內廷兵仗局和工部兵器局自己打造虎蹲炮、佛郎機炮及紅夷大炮之后,質量就變得十分堪憂,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質量越來越堪憂。

朱慈烺若有所思道:“這么說來,都是人的因素?”

“對,歸根結底全都是人的因素。”崇禎點頭道,“治國也是這樣,只要吏治的問題解決好了,其他的問題就統統都不是問題。”

“就比如說漂沒,如果大明朝有一支龐大的清廉自律并且能力出眾的官員隊伍,那還會有漂沉這樣的事情嗎?”

“又比如說征稅,如果有一支龐大的清廉自律能干的胥吏隊伍,還會收不上稅?”

“如果大明朝的每一分稅收都能收足,如果大明朝的每一分賦稅都能用到實處,就絕對不會有百姓流離失所、被迫造反這種事情,建奴也不會有機會坐大!”

朱慈炯撓撓頭說:“只要管理好了官員就能治理好國家?這么說好像也不是很難?”

“呵,不是很難?”崇禎輕輕拍了一下朱慈炯的小腦袋,又說道,“人心似水,民動如煙,人才是最難管的!現在你們還小,等以后你們長大了就會明白了。”

父子三人正說話間,王承恩走進來稟報說:“圣上,商賈大多都到了。”

“好!”崇禎當即便站起身,帶著兩個兒子走出雅間來到二樓后側回廊。

媚香樓在整個南京城內算是最高檔的青樓,對著秦淮河這一側有個大院子。

這個院子占地頗大,院子中間還搭了戲臺,平時唱戲的時候都非常的熱鬧,不過最熱鬧的時候還是選花魁之時。

此時,媚香樓后院已經聚集了數百個商賈。

看到崇禎父子三人出現在回廊上,商賈們趕緊避席跪拜:草民等叩見圣上。

“平身!”崇禎一肅手,笑著說道,“你們都是朕專門派人請來的,是貴客,就不要跪著了,都坐吧。”

商賈們聞言紛紛入席,但都只坐半個屁股。

崇禎又對朱慈烺說道:“烺兒,接下來的事情就交給你了。”

“兒臣領旨。”朱慈烺臉上涌起一抹潮紅色,先向著崇禎深深的揖了一揖,然后轉身蹬蹬蹬的下了樓梯,來到后院戲臺上。

大嗓門的“大漢將軍”迅速就位。

“時間不早,咱們就直接進入正題。”

別的且不說,朱慈烺把崇禎的行事作風是學了個十足十,無論做什么事情,絕對不做那些沒意義的花活,有意義的花活則另說。

“想必諸位之前也已經猜出一些端倪。”

“是的沒錯,父皇之所以把大家請過來,”

“就是為了一件事情,籌餉,還是籌餉。”

“眼下我大明邊軍正在徐州與建奴大戰,正是急需餉銀之際,所以還要仰賴在座的諸位慷慨解囊,當然,大家盡管放心,絕對不會讓你們白白替朝廷捐輸。”

無彈窗相關

_


上一章  |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