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第六百三十九章 千隼飛船,發布遠航計劃!詹姆斯:機會來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三十九章 千隼飛船,發布遠航計劃!詹姆斯:機會來了!

第六百三十九章 千隼飛船,發布遠航計劃!詹姆斯:機會來了!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6日  作者:不吃小南瓜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不吃小南瓜 |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正文卷

正文卷

在率領團隊完善反重力飛船電子系統框架以后,王浩把工作交給了其他人,他個人則是去了天航基地。

一段時間沒有到天航基地,王浩有很多的工作要處理。

他到了基地以后,就查看了一下艙室、設備等建造和安裝工作,要關心一下各部分的材料更替問題。

天航01執行遠航計劃,是真正到太陽系內的宇宙真空航行,要應對大量的高能宇宙射線以及太陽輻射,外層就涂抹高端的防輻射涂層。

防輻射涂層材料是最新研發的,并不是單獨一種材料,而是好幾種材料,一層一層的鋪射上去。

其中也包括棕金,用于吸收宇宙輻射,中間的外層還有一層銀箔,是用來反射宇宙輻射,內部還有抗氧化層、抗磁化層以及隔熱層,每一種都是最新研制,并含有一階元素的高性能材料。

王浩查看各個材料性能的過程中,還發現艙室的透光孔材料有些不達標,他馬上就建議引入碳硅晶石。

“碳硅晶石是最新制造出來的材料,透光性能非常好,化學性質也非常穩定,要比常規的透光材料強出好幾倍……”

他做了簡單的解釋。

這個建議自然是被接受了,實際上,碳硅晶石相關成果發布以后,天航基地就希望能夠引入碳硅晶石,只不過相關的材料根本就買不到,也只能通過王浩才能得到足夠的碳硅晶石。

這種材料也是非常奢侈的。

強S波技術制造碳硅晶石的效率很高,但也只有實驗基地的設備可以制造,每一次只能持續運轉半個小時,每一次運轉都需要再做檢修。

如果是制造碳硅晶石供給天航基地,只是天航01的需求,最少要運轉三次以上才可以。

換句話說,強S波設備運轉十天的產能,都要供給天航01使用,成本看起來并不高,但也絕對很奢侈了。

碳硅晶石是還沒有對外售賣,是因為強S波設備是在實驗基地,而且并不是專注于材料制造,大部分時間都用于研發新材料。

如果是正常對外售賣,即便不是‘晶石狀’的材料,因為牽扯到很大的科研價值,價格也會非常高昂。

王浩敲定了碳硅晶石更換透光材料以后,也關注了一下其他方面的工作,包括新設備的性能、衛星釋放計劃以及擬定的太陽系內探測工作,等等。

然后又和臧春來、朱啟強等人,談了一下天航01的遠航計劃。

他們初步討論了遠航計劃的任務,也討論起登艦的人選問題。

天航01執行遠航計劃的艦長已經敲定下來,是軍方委派的黃友坤少將,他的年齡只有44歲,是少有的‘文武雙全’的人才,個人擔任過戰斗機編隊指揮,展示出非常優秀的領導才能。

另外,他還精通航天信息技術,率領團隊為一階雷達信息傳輸進行了加密、破譯處理,保證了雷達信息傳輸的暢通和保密性。

艦長之外,就是各級操作員、發射員、小型飛船控制駕駛人員,等等。

這些都算在航天飛船公司的人員名單中,其他還包括負責故障檢修、應急處理的頂尖工程師。

再有,就是技術顧問了。

天航01有著太多頂尖科技,技術顧問的職位至關重要,碰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或是做和技術有關的決策,就需要技術顧問來把握并做出決定。

技術顧問,職位上等同于副艦長。

這方面就需要理論組來出人了,也只有理論組,也就是王浩團隊內部,才有精通各項技術理論的人才。

王浩很看不慣保羅菲爾瓊斯的嘴臉,但他還是把名額給了保羅,主要是因為保羅是最適合的。

保羅的理論水平不用多說,他還參與了天航01的研發和建造工作。

不管是各項高端科技,還是電子系統,都有保羅菲爾瓊斯的參與。

他是最適合的人選。

王浩還指派了替代人選丁志強,丁志強的資歷顯得有些不足,但理論組剩余適合的人選只有他,他也在天航基地工作過一段時間,并精通各項技術理論。

替代人選,可不是一定能登艦。

遠航計劃人手不足,又或者保羅菲爾瓊斯遇到突發情況不能參與計劃,丁志強就會替代上去參與到計劃中。

實際上,王浩認為最適合的人選是何毅,何毅對于理論并不了解,但他對于各項技術都非常精通,他是一直站在實驗最前沿的。

只可惜,遠航計劃要求參與人員年紀在50歲以下。

天航01將會在太空中高速航行,引力場技術可以讓艙體內的重力持續穩定,但也不是沒有任何的感受。

任何技術都不是百分百有效的,年紀大一些的人,到了太空中,保持健康就會個大問題。

很快,時間過了四十天。

反重力飛船的電子系統修正的速度比預想的還要快。

這一天反重力飛船通過了各項檢測,并進行了新一次的試飛。

試飛測試可不僅僅是飛行,而是直接上升到太空再返回地面。

飛船的硬件已經檢測過很多次,并通過了各項強壓測試,基本上是不會出問題的,主要檢測的還是電子系統。

試飛測試進行的非常低調。

當反重力飛船飛行高空的時候,周邊也有人看到了,但他們還覺得是空艦飛碟,根本不知道是能進入太空的飛船。

反重力飛船成功上升到130公里高度,并在相應高度盤旋飛行了半個小時左右,隨后成功返回了地面。

整個測試過程非常簡潔,就是操作讓反重力飛船起飛、進入太空,執行各項飛行任務,隨后再返回地面。

相比光壓發動機來說,反重力飛船的起飛和降落就太容易了,甚至看起來比空艦飛碟還要平穩。

這主要是因為反重力飛船使用的是霍爾推進器,動力沒有那么充足,加速相對比較慢,但吸收改進了平衡系統,也會讓其運轉變得更加穩定。

在進行了一次太空測試以后,只過了三天時間,飛船就進行了下一次的測試。

連續的測試、連續的修正……

在一個月時間內,反重力飛船進行了七次飛行測試,后面三次都由飛行人員駕駛,其內部電子系統也慢慢變得更加完善。

最后一次測試,反重力飛船直接降落在了天航基地。

王浩觀看了飛船的降落過程,不由感慨空天母艦確實需要小型飛船,反重力飛船相比來說就要靈活太多了,其降落過程甚至比戰斗機還快速、穩定。

當盤旋在空中的時候,也顯得非常靈活多變,可以自由朝著各方向飛行。

這樣的飛船才適合用于登陸星球執行任務。

下一步就是讓反重力飛船和天航01進行對接,電子系統的對接已經完成了一半,后續還要讓反重力飛船穩定降落在天航01的飛船艙。

之后天航基地對于反重力飛船進行了各項檢測。

在確定沒有問題以后,航天飛船公司一行人,就和航天局一方敲定了合作協議,初步的協議是訂購四艘反重力飛船,飛船代號確定為‘千隼’。

另外,還訂購十艘只有超導電池和霍爾推進器,并有著特殊功能的小型飛船。

這些飛船是用來執行太空中的任務,有的甚至是一次性用品,專門用于釋放探測器使用。

合作協議敲定的訂購總額高達153億,其中千隼飛船每一艘價格為27億。

千隼飛船,最大的成本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材料,另一方面是制造過程。

其中材料成本是大頭,不管是內部的超導材料還是外部的涂層,牽扯到航天所用都會非常昂貴。

不過材料成本也是內部消化,大額的材料都采購于超導材料公司和湮滅科技公司,兩個公司提供的高端材料,就占用了8億以上的成本。

即便如此,航天局方面依舊能賺到一筆不菲的利潤。

當然,27億購買千隼飛船絕對不貴,但航天局方面也只能對內銷售,因為他們所使用的技術可不是獨自研發的,甚至說,都是王浩旗下機構提供的。

超導電池、橫向反重力,兩項核心技術都是王浩帶隊研發的。

所以能實現一定的利潤,也絕對可以接受了。

這項合作對于航天局也非常重要,之前他們的各項研究,可以說沒有任何收益可言,經費全都靠財政撥款。

現在能獲得一定的收益,也讓航天局的發展有了新的未來。

他們可以把主方向定在小型飛船研發上,就能依靠所實現的利潤,再源源不斷投入到研發中。

在資金的支持下,技術才能提升,技術提升了才會有競爭力。

雙方合作最終簽字的是朱老師。

實際上,朱老師已經過上了退休生活,但航天局還沒決定新負責人,他也就代表航天局簽署合作協議。

在完成簽字之后,朱老師對陳佳禾感慨的說道,“以后就靠你們了。”

“我是老了。”

“現在想的就是過一下退休生活,輕輕松松,自由自在。”

“天航一號,已經有了遠航計劃,我們也有名額吧?佳禾,一定要選派年輕人參與。”

“時代在進步,航天局也不能止步不前,人員選派上一定要嚴格把關,否則真就其他部門看了笑話。”

“到時候,誰不服,都讓他們來找我!”

最后一句說的鏗鏘有力,這也是他唯一能為航天局做的事情了。

千隼飛船的測試達到了標準,航天飛船公司也敲定了遠航計劃。

一切都確定好以后,公司對外發布了計劃時間和安排,遠航計劃被命名為木星探索計劃。

在公告中,他們對于木星探索計劃進行了大致的介紹,并把時間定在了九月,具體的時間并沒有確定,只是說會在九月執行計劃,主要還是因為天航01啟動不是小事情,計劃中途還要進行衛星釋放、探測器釋放,天航01起飛也要考慮天氣因素,等等。

既定的時間會受到其他因素干擾,肯定就會繼續向后推遲。

木星探索計劃的發布,頓時引起了國際沸騰。

之前航天飛船公司發布要進行木衛二的探索計劃,就已經引起了一輪輿論熱議,但因為只是發布計劃,并沒有確定時間,議論持續的時間更長。

現在輿論就更加火熱了。

其主要牽扯的是一個問題天航01的載人數量,以及誰有機會登艦參與計劃?

航天飛船公司并沒有公布計劃人員,但可以肯定國內人員占據主流,而國外的科學家也不是沒有機會。

面對登上先進飛船進行遠航,并對木星進行探索的計劃,所有相關的科學家都非常的心動。

對于很多科學家來說,這是不容錯過的機會。

同時,也是對阿邁瑞肯的打擊。

如此史無前例的星球探索計劃,結果阿邁瑞肯卻很難拿到常規名額,因為他們和種花家的關系不好,無法通過外交手段拿到登艦名額。

當然,也有阿邁瑞肯的機構科學家能拿到名額。

有的跨國大公司和航天飛船公司進行合作,支付大筆的費用以后,就可以拿到極少量的名額。

他們的目的并不是做什么科學研究,主要還是想要參與的機會,以此就可以對外進行宣傳。

對于這些大企業來說,宣傳的機會比太空上做科研的意義大的多。

科研,只是附帶的。

這和阿邁瑞肯高層人員無關,阿邁瑞肯大概率是會被排除在外的,也就讓很多頂尖人士感到非常不滿。

現在已經不是十年前了,高端科技領域的落后,讓阿邁瑞肯的經濟受到嚴重打擊,再結合經濟和政治上的脫節,他們在高端科技合作方面總是被排除在外。

這一時期,還牽扯到了國內外備受關注的選舉事件。

一號決策人的挑戰者,闡述的執政策略是開放,他不能兜售著自己的開放理念,認為應該增加和種花家的合作,讓雙方重新變得友好,而不是繼續競爭。

如果是十年以前,開放理念根本得不到認可,而換做是現在,挑戰者的理念得到了廣泛認同。

當經濟受到打擊的時候,底層的感受是最直觀的,他們早就對近幾年的情況感到不滿了。

不管是什么樣的理念,只要能改善經濟情況,就是最好的理念。

那些尖端的企業、精英人士,更希望雙方進行更多的合作,才能讓企業維持下去,或是賺到更多的利潤。

科學界對此也是認可的。

很多科學家都希望能和種花家進行更多的合作,他們才更有機會接觸到高端的材料、湮滅科技,并進行最尖端的研究,不是研究了很久結果卻是落后的東西。

如此背景下,一號決策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作為一號決策人科技支持決策的代表性人物,科羅特詹姆斯,則是感覺擺脫格魯姆湖計劃的時機到了。


上一章  |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