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前往奧羽!召開奧羽試合!4500
第139章前往奧羽!召開奧羽試合!4500
“一國一城令”涵蓋所有藩國——即使是“御三家”之一的水戶藩也不例外。
水戶藩跟其他藩國一樣,只有藩廳這一座城池。
受“一國一城令”的限制,注定了“依托各座城池,層層抵抗”的戰術是行不通的。
一旦藩廳陷落,就全完了。
因此,水戶城失陷后,水戶藩的殘黨便徹底喪失抵擋能力——沒有城池,上哪兒籌備物資?上哪兒調集軍隊?
即使是鐵了心的要頑抗到底,也遲早會被消滅。
連巍峨的水戶城都擋不住新選組的攻勢,更何況是在無險可守的野外對抗新選組?
德川慶篤開城投降后,其領下的四大支藩——府中藩、宍戶藩、守山藩、松岡藩——很快就收到了消息。
不等青登派人去催,他們就全都麻溜兒地投降,盡做恭順態。
面對青登的壓倒性武力,他們不敢再提任何條件,只希望早日結束戰爭,保住性命。
青登派永倉新八去接收這四個支藩的土地。
若有抵抗者,殺無赦——他對永倉新八這般囑咐道。
“水戶征伐”結束了……但是,從另一角度來考量,這場戰爭才剛剛開始。
青登為什么要消滅水戶藩?
一方面自然是為了報仇,捎帶著殺雞儆猴,震懾世人,重塑幕府與仁王的威望。
可在此基礎上,另有目的。
自“長州征伐”以來,不論是幕府,還是秦津藩,都遭受了不小的消耗。
打仗是很費錢的。
青登率領新選組從西打到東,糧草、金錢、武器彈藥,無一不是損耗嚴重。
其中以炮彈為最。
炮轟藝州口、炮轟關原、炮轟水戶城……十一番隊的隊士們雖轟了個爽,但付出的代價卻是高昂的。
不夸張的說,秦津藩近年來好不容易攢下的炮彈庫存,基本都在這三戰中打空了。
至于幕府就更不用說了。
先后兩場“江戶籠城戰”,快將江戶打成廢墟了,沒有十年時間是別想要恢復元氣。
既然受損嚴重,那么自然是要設法回血一波。
水戶藩乃“御三家”之一,坐擁廣袤且肥沃的土地,有著非常發達的農業、手工業,又因為靠近太平洋,故擁有可觀的漁業。
如此,其二百多年來積攢的財富,自然是非常可觀。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盡管水戶藩近年來屢遭磨難,國勢漸衰,但其“殘軀”也足以喂飽幕府和秦津。
青登盯上了水戶藩的財富——他雖未明說,但大家都心知肚明。
因此,在攻破水戶城后,青登最期待的環節終于開始了——開始網羅水戶藩的財富咯!
他首先拿到的東西,自然便是水戶藩的領土。
水戶藩及其支藩的領地……青登一口氣收回來近四十萬石土地!而且基本都是關東平原的肥沃土地!(守山藩在陸奧,不在關東)
當然,光有土地,是滿足不了青登的胃口的。
關于具體要如何網羅水戶藩的財富,總之就一句話——水戶藩的庫藏要拿,水戶君臣的家也要抄!
水戶君臣無視他的勸降,一意孤行,負隅頑抗——青登有十分充足的理由去抄他們的家。
反正他們之后也用不上這些東西了。
青登將“榨凈水戶”的任務交給近藤勇去負責。
近藤勇率領數百名將士,直奔水戶城的府庫與水戶君臣的宅邸,嚴禁任何無關人等靠近。
水戶藩不愧是老牌強國,在打開其府庫后,在目睹那堆積如山的黃白之物后,近藤勇的眼睛瞬間直了——這也怪他不負責秦津藩的財務,所以鮮少目睹大量錢財。
當然,跟水戶諸臣的“私人庫存”相比,水戶城的府藏實在是不值一提。
嚴重的土地兼并——此乃封建政權的通病。
土地愈來愈集中到大地主的手上。
大地主為了擁有更多的土地,采用各種手段,巧取豪奪讓擁有土地的農民變賣自己的土地和房產淪為佃農,逐漸演變為“富者田連阡陌,窮者無立錐之地”的局面。
以水戶藩主為首的上級武士,便是水戶藩最大的地主階級。
自由民越來越少,國家收不上錢,反倒是這些“忠臣良將”一個比一個富裕。
相較之下,水戶藩的主君反倒算是貧窮的,其麾下的重臣們全都比他富有。
如此海量的財富,近藤勇不得不調集大量手推車,在清點完后就一車接一車地運往江戶。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討好青登,也為了展現“絕不與幕府為敵”的誠意,近日有不少水戶商人前來投獻,贈予錢糧。
平添一筆收入,青登自然樂見其成。
在搬運水戶君臣的“私藏”時,青登特地讓德川慶篤等人前來觀看。
一方面是要誅他們的心,全方位地懲戒水戶。
另一方面,便是要讓德川慶篤親眼看看他的臣子們在擁有超然地位后,都是如何“回報”水戶的。
果不其然,在目睹臣子們的驚人財富后,德川慶篤的臉色變得格外難看,一會兒青,一會兒白。
“你們……你們……你們……”
他連說了三聲“你們”,聲線漸顫。
不過,末了,他什么也沒說……默默地閉緊嘴巴,把即將出口的話語都憋回肚子里。
他大概是意識到自己如今已是階下囚,已無立場去駁斥諸臣。
雖說如此,但他滿腔的怨憤卻不會就此消弭。
直到被押回囚牢,他連看都沒再看身旁的臣子們一眼。
面對主君的無聲的斥責,一眾臣子全都低著頭,連大氣都不敢出,眼觀鼻鼻觀心,滿面心虛……
這場既費腦力又費體力的“經濟工作”,足足持續了7天7夜。
在完成統計后,近藤勇將具體的各項數字登記在冊,呈送給青登。
“青登,請做好心理準備。”
在呈遞“統計表”時,近藤勇意味深長地這般說道。
青登不以為意地伸手接過,心中暗忖:
——大驚小怪,水戶藩能有多富?
他翻開“統計表”,快速一瞟——然后,他不由自主地瞪大眼睛,表情被強烈的震驚所支配。
水戶城的庫藏、水戶君臣的私藏、再加上水戶商人們的投獻……他一口氣獲得了5萬石糧草!50萬兩金!
這還只算了金幣,還沒算銀幣、銅幣。
將所有錢幣都算上,并且統一換算成金幣的話……青登一口氣獲得了70萬兩金!
至于武器裝備、珍奇古玩等物事,更是不計其數!
在目睹這一連串數字后,青登險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倒不是因為這筆錢很多——但這筆巨款是從水戶城中搜出來的,那就很驚人了!
他知道水戶藩的底蘊不會淺,可沒料想竟富到這個地步!
是誰說水戶藩衰落了?
青登陡然回想起了“崇禎窮得叮當響,結果李自成卻在北京城搜出7000萬兩銀子”的著名典故。
細究他此前打過的仗,除了“長州征伐”之外,全都是內線作戰。
防守,然后擊退敵人——即使戰勝了,也不會有豐厚的收入。
就連唯一算是外線作戰的“長州征伐”,也落了個虎頭蛇尾的結局,沒能換來足夠的利益。
僅憑一戰,就一口氣獲得70萬兩金……這已大大超過青登的事先預期。
他算是親身體驗到了人類為何會熱衷于戰爭。
戰敗的后果,固然恐怖。
可相對的,戰勝后的巨大紅利,確實是無比誘人!
如此豐厚的收入,已足以填補秦津藩近期以來的戰爭消耗,并且還綽綽有余!
關于如何運用這筆橫財,青登早有規劃。
先分出一小部分來重建江戶,其余絕大部分錢財全都送去大津!
這可不是他中飽私囊,這是他深思熟慮后所得出的結果。
青登對天下局勢的判斷依舊不變:西國諸藩才是真正的威脅!
京畿是對抗西國諸藩的最前線。
因此,他必須盡快增強秦津藩的國力,進一步地提高新選組的戰力,以便迎接后續的挑戰。
綜上所述,若欲達成此目的,水戶藩的豐厚財富是必不可少的。
當然,具體的錢糧調度,姑且留到之后再去做詳細規劃。
在青登忙著吞納水戶藩的財富的這段時日,“仁王僅用半日就消滅水戶”的戰報飛快地傳遍日本全境。
世人對此的反應是高度統一的:驚耳駭目。
哪怕是最樂觀、對水戶藩抱以強烈信心的人,也不認為水戶藩能夠擋住新選組的攻勢。
不過,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水戶藩不會速亡。
憑借老牌強國的深厚底蘊,至少能撐個十天半月。
沒成想……青登交出的答案是:半天!
僅用了半天,就消滅了曾經不可一世的水戶藩……堂堂“御三家”,卻連半日都支撐不下來……!
在進攻長州藩的藝州口時,新選組就已經展現出彪悍的攻堅能力。
而今日,新選組再度用毋庸置疑的駭人戰績,向世人證明其攻必克、進必取的恐怖戰力!
就結果而言,青登已然達成“殺雞儆猴”的目的——倒不如說,效果還太超群了!
除了薩摩、土佐等零星幾個藩國之外,不會有哪股勢力認為它們的實力在水戶之上。
連水戶都慘敗在仁王手下,更何況吾等?
通過此戰,世人猛然意識到:只要“仁王”橘青登尚在,“南紀派”就是日本最強的勢力!
霎時,原本因“幕府內戰”而變得蠢蠢欲動的“墻頭草”們,逐漸恢復鎮靜。
他們或是保持靜默,或是主動親近青登。
對于“墻頭草”們的示好,青登現在懶得理會——他當前要去處理更加緊要的事情。
水戶藩滅亡了,全藩的財富被一點兒不剩地帶走。
不論是從哪一角度來考量,青登的“水戶征伐”已是大功告成。
既然目的已然達成,世人都以為青登會就此班師。
然而,青登接下來的行動令世人大跌眼鏡。
青登沒有班師。
他點起全部兵馬,繼續北進!徑直前往會津藩藩廳若松城!
與此同時,他向奧羽諸藩發出命令——
奧羽諸藩的藩主們即刻前往若松城,我橘青登要就當前的天下局勢,同奧羽諸藩的藩主們展開深入的探討。
此外,為了加深交流,在召開會議的期間,將一并舉行“奧羽試合”!
奧羽諸藩的藩主們大可攜領內的武術高手們前來參加試合,大家一起研究武藝!
奧羽——即“陸奧”與“出羽”的統稱,代指日本的東北大地。
陸奧有30個藩國,出羽有10個藩國,兩地合計40個藩國。
其中實力最強的,當屬伊達家的仙臺藩,坐擁62萬石封地,曾主持開墾北上川河流域的濕地地區等新的耕作區,據說因此又增加了數十萬石的財政收入。
所以,仙臺藩的實際石高超過百萬石,乃當之無愧的“奧羽第一強藩”。
其祖先正是戰國時代的赫赫有名的“獨眼龍”伊達政宗。
因為麻溜兒地滑跪德川家康,所以伊達政宗得以最大程度地保留領地。
伊達政宗曾留下“愿早生二十年,成就如信長公之霸業”的豪言。
當然,他這話純屬放屁,吹牛不打草稿。
戰國時代的武將們別的本領沒有,吹牛皮的本事倒是個頂個的厲害。
莫說是早生二十年了,哪怕是早生三十年,伊達政宗也不可能成為第二個織田信長。
原因無它,陸奧實在太窮了,窮得毫無爭雄稱霸的資本。
對于奧羽,世人普遍有著“經濟落后”、“民風粗蠻”等偏見——事實上,這并非偏見。
僅需攤開地圖,就能發現奧羽的種種弱項。
首次是緯度靠北,氣候寒冷。
其次是地勢崎嶇,山地多,平地少。
最后是遠離日本的核心文化圈(京畿),用京畿人的話來說,就是“不沐王化”。
在農業時代,這些方面的弱勢都是致命的,直接定死了奧羽的發展上限。
此外,奧羽還有著“開發時間晚”的毛病。
曾幾何時,奧羽乃阿伊努人——即蝦夷——的地盤。
為了爭奪領地,和人與阿伊努人展開了長達數百年的漫長戰爭,雙方打得有來有回。
直到八百年前的“奧州十二年合戰”,大和朝廷才終于靠著從中國得來的技術優勢,徹底打敗阿伊努人,將其逐出本州大島,趕至蝦夷地(北海道)。
綜上所述,即使到了今日,奧羽的經濟和文化也很不發達,乃妥妥的“欠發達地區”。
在京畿人眼里,關東都屬于蠻荒煙瘴之地,那就更別說是比關東更偏僻的奧羽了。
誠然,奧羽有著種種毛病,但不可否認的是,其戰略位置非常緊要!
奧羽緊鄰關東,對幕府而言,其乃當之無愧的大后方。
倘若后方不穩,那就別侈談什么“對抗西國諸藩”。
為了一勞永逸地消除這一后患,青登決定趁此機會,攜“消滅水戶”之余威,前往奧羽,通過“會議”的方式,徹底穩固后方!
至于“奧羽試合”,乃青登靈機一動想出來的妙招。
所謂的“試合”,可理解為“比武大賽”。
他們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開會,總會有閑暇時間。
閑著也是閑著,就這么平白浪費時間,未免太過無趣。
倒不如利用這一閑暇時間,通過“試合”來探一探奧羽的武力水平,順便讓奧羽諸藩直觀地感受到雙方的實力差距!為“會議”增添談判籌碼!
手頭有月票的書友,請務必投月票給本書哇!(流淚豹豹頭.jpg)
求月票!求推薦票!(豹頭痛哭.jpg)
PS:本書首次開啟“東北地圖”。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