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漫:開局指導蝙蝠俠第三千六百零七章 明日邊緣(十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美漫:開局指導蝙蝠俠 >>美漫:開局指導蝙蝠俠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千六百零七章 明日邊緣(十六)

第三千六百零七章 明日邊緣(十六)


更新時間:2025年05月12日  作者:遇牧燒繩  分類: 玄幻 | 衍生同人 | 輕小說 | 遇牧燒繩 | 美漫:開局指導蝙蝠俠 


說起席勒這幾年的教學情況,也是一把辛酸淚。

目前,他手上一共有三個博士生和五個研究生,并且還有兩個輪轉過來的其他導師的博士生。也就是說,他現在一共有十個學生。

美國的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含金量是很高的。課程難度大,論文要求高,畢業周期長。約有30的博士終身無法畢業。

也就是說,三分之一的美國博士在讀生終身無法取得博士學位。

名牌大學更是如此。哥譚大學的博士延畢率始終維持在70以上,一多半的博士無法準時畢業。延畢三年以上的博士也有40。

就以布魯斯為例,看起來他挺離譜的——幾年了,博士還沒有畢業。但實際上,這種情況在哥譚大學非常普遍,比他拖的時間長的人有的是。

席勒去年接收的一個輪轉博士生,今年已經42歲了,輪轉了6個導師,其中三個退休了,兩個去了別的博士站點,最后一個就是席勒。并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他今年還是畢不了業。

據席勒所知,目前哥譚大學單博士學位仍然無法畢業的學生里面,年齡最大的已經45了,不但有家有業,碩士學位都讀出來四個了,唯一的一個博士學位還是畢不了業。

所以,哪怕布魯斯再拖個10年,也稱不上是畢業困難戶。

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美國名校的博士畢業條件太過苛刻,已經卷到了非人類的地步。

首先,博士并不是只寫論文就行的,也得跟本科一樣上高階專業課程。光是心理學這一門學科的高階專業課程就有14門課,其中有三門高難課程,每年的通過率穩定在60。

一年有一門課沒有通過就必須要重修,而且不允許壓縮課時,必須從頭把這門課再讀一遍。

所有的課程讀完之后還要去考試,也就是俗稱的博士畢業考試。這考試的難度更是離譜。

席勒帶的心理學這門課的綜合資格考試,要在一天之內進行7小時的筆試測試、三天之內的臨床應用測試,還有一個長達一周的課題分析測試。

全部結束之后,全院相關專業的老師一起判卷和綜合打分,每人只有三次機會,如果三次考試沒有通過,那就直接退學。

把考試考過了,還是不能直接開始寫論文,而要上大概兩個月的論文寫作培訓課。課程通過之后,還是要考試,考完了才算結束培訓階段。

絕大多數人需要花費34年完成培訓階段,哪怕是超級天才,也至少需要兩年才能修滿所有課時,以及考完所有試。

培訓階段通過之后,才開始進行畢業論文的創作。博士畢業論文的審核標準更是離譜,就是基本上你在某個細分領域可稱專家,有世界級的創新成果,才有通過的可能。

哥譚大學因其獨特的地域屬性,在心理學領域有頗為不錯的生源素質。目前席勒手底下的五個博士,只有一個今年剛開始讀博的還沒通過綜合資格測試,其他的都已經考完了,開始寫論文了。

可是一提到寫論文,席勒就是一個頭兩個大。

這就不得不提起席勒自己的學術之路了。

其實席勒上輩子的時候,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學教授,并不是什么非常知名的人物,更談不上業界專家。在心理學理論的學術水平方面,只能說是中規中矩,沒取得什么值得瞠目的成就。

因為他大多數的精力并不放在學術研究方面,上班也只是應付差事,大多數時候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學教員。

不過,在來到DC之后,他的前身就已經是享譽世界的心理學家了。這心理學大師不是他想不當就能不當的。

直到這個時候,席勒才開始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學術上。不過好在,他得天獨厚的精神分析天賦讓他在這方面順暢無阻,很好地維持住了自己心理學家的人設。

不過說起來,在此之前的原身,也就是阿納托利,他并不研究理論,而是主攻應用方向。不論是行為分析還是精神分析,他都不研究——他根本不研究分析法。

在席勒來之后,他轉而研究精神分析法,也并沒有引起業界的驚訝,因為絕大多數的學科都是這樣:年輕的時候從應用領域入手,到了晚年都開始研究純理論。

這是因為,所有學科的根本目的其實就是探索世界,研究理論更接近于探索宇宙真理。每一個學術成就達到一定水平的科學家,都一定有這樣的追求。

席勒會有這么多的學生,也是因為他對于應用心理學和理論心理學都有涉獵,而且名聲在外。誰不想有一個業界領袖當自己的導師呢?

而且,所有學心理學的人都是一邊罵精神分析,一邊又想研究精神分析,就有一種“這東西過于離譜,我倒要看看是怎么個事“的想法。

其實,席勒的學生里不乏共情能力者。像詹娜那樣的天生具備共情能力的人不少,甚至有些比她的天賦還優秀。可這也并不意味著他們能夠寫出足以讓他們畢業的論文。

眾所周知,共情能力是通過與別人進行感情共鳴來體會他們某一時刻的心情,從而分析他們的心理,推導出一系列的結論。

這其中就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共情能力的基礎是感情,而文字是沒有辦法完全描述感情的。對于人類復雜而美麗的感情系統來說,所有文字都是詞不達意。

共情能力和精神分析的基礎是感情,但是論文的基礎卻是邏輯。寫精神分析論文就是要把感情用邏輯表達出來,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很多人在看電視劇或者是欣賞畫作的時候都會有這種感覺,那就是感情的傳遞是抽象的。

你看到一個畫面或者聽到某種音樂的時候,出現在你腦子里的不是一個精準的詞匯,而是一種抽象的感覺。

如何把抽象的感覺歸納匯總為有邏輯的推論和詞匯,是寫好精神分析論文的關鍵。

可是,多數人只能側重于一點:有共情能力的人會過于偏向描述抽象的感情,天生理性且邏輯嚴謹的人又缺乏情感方面的體驗。

所以席勒手上的論文,大致可以概括為情感豐富詞藻優美的散文和循規蹈矩古板空洞的說明文兩種,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將它們完美地結合起來。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當然,也有人轉而研究行為分析。可是只要是分析法,就很難避免研究感情。人類本身就是感情動物,各種行為的動機不可能只出于理性邏輯,必然有激情和沖動。

在進行純邏輯分析的時候有多么精準,在進行感情分析的時候就有多少胡言亂語。這讓他們的論文的許多部分看起來比癔癥患者的譫妄囈語還要難以理解。

而要糾正這部分是很難的,因為每個人對于情感的體會不同。席勒告訴他們他的體會,多數人也無法完全理解,更不可能根據席勒的體會寫出些什么有用的東西來,終歸還是要看他們自己。

所以,比起正常的教學流程——學生獨立完成成果,教師指出其中的不足,學生進行改正,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席勒更像是在玩一款抽卡游戲。

也就是做一些看起來像是在教學的表面工作,但實際上只是在靠運氣等待出貨:把學生們放在那里,等待他們某天大徹大悟,將感性與理性融會貫通,取得學術成果并畢業;或者是終于意識到自己不適合研究心理學,干脆地放棄并放過彼此。

當然,雖然幫他們改論文很少能起到實質性的幫助,但席勒還是會兢兢業業地看完他們發過來的所有東西,盡可能地給他們建議。

這不是出于為心理學界締造人才的考慮,而主要是為了撇清責任,讓他們意識到他們畢不了業不是導師的問題。這樣說不定可以加快他們放棄的速度。

在哪個國家都一樣,負責任的導師其實是少數,又有水平又負責任的導師就更是鳳毛麟角。席勒這種負責任的態度讓他在學生中廣受好評,雖然有些學生稱其過于嚴厲,但每年想要報考他的研究生和博士的學生還是絡繹不絕。

而哥譚大學更是逮著一只羊薅毛,一面給他招新學生,一面又把畢業困難戶輪轉到他這里,就導致他的卡池越來越雜,想抽出好卡的概率更低了。真是一個令人絕望的故事。

不過,雖然抽不出正經的強度卡,但倒是滿池子的雜技選手。除了正兒八經的論文水平之外,真是要什么有什么,打包成一個反派組織的話,大概能拍八個季的自殺小隊,再外加兩部游戲。

還是那句話,心理學學到最后,要么死要么瘋。而能夠學著這種學科,還在這樣的學業壓力之下活下來的人,多半都是瘋透了。

反社會人格雖多半是天生的,但也未必不能后天塑造。因為壓力過大,精神失常,從而報復社會的例子比比皆是。只不過在哥譚,人們并不習慣于揮刀向弱者,而是更加精準、優雅且具有藝術性。

席勒發送完郵件之后,很快就收到了回復。對方果然不愿意放過他這條大魚,在回復的郵件中給出了一個地址,邀請他來見面。

席勒看到地址上的編號,感到有些驚訝,竟然是在哥譚大學老校區的活動樓里。

哥譚大學搬遷之后,老校區并沒有完全拆除,賣了一半的土地,另一半的土地留下來做藝術博物館和部分文科及藝術學科的教學樓。

怪不得布萊尼亞克支持會的行事如此囂張,卻并沒有聽說學校之中有什么沖突事件發生,原來是他們把老巢放在了老校區。


上一章  |  美漫:開局指導蝙蝠俠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