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小說
一早。
朝臣準備早朝時,一個消息在大臣人堆里炸鍋了。
張鶴齡和張延齡兩兄弟,昨夜帶人去搶銀號,結果當場被錦衣衛堵住,被拿下扣押于詔獄,連張家家奴也都被擒獲……
眾大臣對于張氏兄弟的胡作非為,還是很了解的,但這次的事情好像很嚴重,也說不上跟之前西山械斗有多大差別,都是跟錦衣衛火并,不過這次錦衣衛明顯不想纏斗,直接以弓箭手和神機營擺開架勢威脅,不戰而屈人之兵。
兵部尚書彭澤,過來找楊廷和談及此事,言語中有些擔憂案子會牽連擴大。
楊廷和未作任何表示。
上一次張家兄弟去西山煤礦跟錦衣衛爭斗,還會他楊廷和再背后挑唆,為的就是制造張太后跟新皇的矛盾,以此來削弱兩方。
現在兩方再一次出手相斗,楊廷和心中暗爽正想袖手旁觀,伺機從中漁利。
朝堂上。
議事按部就班,沒人提到有關張家兄弟的事。
連皇帝好像也沒有要提及此事的意思。
直到結束,所有人像都忘記還有張家這對活寶兄弟,無論是參劾,還是出面求情,一概沒有。
皇帝回到乾清宮。
楊廷和也準備回府休息……畢竟昨晚是他跟毛紀值夜,年老體衰,必須得回去補覺。
剛出來不遠,司禮監掌印太監張佐帶著兩名小太監,急匆匆跟了上來。
張佐一臉恭敬之色。
楊廷和跟毛紀二人正要出宮,聽到此話停下腳步,轉身對張佐拱手。
就在二閣臣以為張佐是為張家兄弟而來時,張佐卻說出一件與之毫無關聯的事項:
楊廷和微微頷首,琢磨張佐會不會說話大喘氣,回頭再兜個圈子把張家兄弟的事提出來?
毛紀就在旁代為回答:
張佐笑道:
楊廷和腹誹不已,皇帝不跟自己談有關張家兄弟的事,太后卻要提及?
現在問題就有點麻煩了。
張太后知道弟弟被錦衣衛拿了,不去找繼子商議放人,找他楊廷和干嘛?
現在又不是皇帝剛死的時候,這會兒張太后可是個寡婦,他楊廷和就算再年老,那也是男子,哪里有男子隨便入后宮單獨跟太后相見的道理?那幫衛道士會怎么想?自己名聲還要不要了?
楊廷和想了想,還是決定去看看。
既然不知是何情況,那就去探尋個究竟,說不定這件事還跟自己有關呢!
仁壽宮前。
張太后特地出來跟楊廷和會面,體現出太后不會在屋舍內跟宮外大臣見面,就算相見也像是偶然間遇到,隨口問點事情。
張佐等太監、宮女等,都避得遠遠的。
張太后上來便問詢。
楊廷和不敢看張太后的臉,躬身道:
此時楊廷和裝起了糊涂。
我又不蠢,你們母子倆的事,最多再加皇帝兩個掛名舅舅牽扯其中,跟我一個外臣有關系嗎?
張太后道:
保出來?
這詞用的……
楊廷和覺察出,好像連張太后都知道這件事上兩個弟弟是理虧的一方,公然出去搶劫被人抓了現行,沒移交三法司法辦就是好的,詔獄那邊一般不敢對有爵位的勛貴動手,這算是極大的優待。
楊廷和不解地問道:
張太后嘆道:
楊廷和很想說,你這是強人所難啊!
你們母子倆的矛盾,居然讓我一個外人牽扯其中?還說的這么理直氣壯?
楊廷和問道:
今天的楊廷和,好像很耿直,一些不中聽的話是隨口就說,絲毫沒有顧慮張太后的面子問題。
張太后道:
楊廷和明顯不情愿當這個傳話人。
張太后嘆道:
楊廷和見張太后言辭懇切,沒法回絕,只能硬著頭皮去找朱四。
本來是寡婦帶兒子,現在兒子死了,按照民間的說法,這女人應該跟夫家沒什么關系了,卻過繼了個夫家姓氏的宗族子弟繼承家業,總算掛著夫家當家夫人的名頭。
楊廷和現在對于張太后的禮重,除了有對大明安定的思量,還有便是張太后的存在對新皇而言,是一個強有力的挾制,所以該幫還是要幫。
乾清宮內。
楊廷和等張佐傳話半晌,奉詔入內。
這次張佐沒有避開,就立在朱四身后。
朱四坐在案前,一臉平靜地問道:
楊廷和心想,這不是廢話?
你們母子倆挺會玩啊。
楊廷和當即就要說,卻發現朱四伸出手,意思是讓他不要說下去了。
朱四正色道:
皇帝倒是很實在,把情況和盤托出。
楊廷和有些意外,小皇帝居然承認他提前知道張家兄弟要搶劫銀號之事?難怪你能及時派人到現場抓了張家兄弟的現行。
楊廷和心想,這對活寶兄弟是真沒腦子,搶東西還能被人事前獲悉訊息?真是有口袋就往里面鉆的蠢貨啊!
朱四搖頭嘆息:
楊廷和一臉回避。
以往很多事他都是擠破頭往前鉆,但涉及張家兄弟的事,楊廷和能避則避,避不開就插科打諢裝糊涂。
朱四道:
楊廷和心想,已經發展到考慮殺與不殺的問題了嗎?
這進展好像有點太快了。
你要是問我,我肯定告訴你不能殺,但現在好像張家兄弟所為,沒有達到你所說要殺的地步,你也沒問我意見,那我就不回答了。
朱四道:
楊廷和拱手:
在楊廷和聽來,這不都廢話嗎?還用來跟我說?
朱四也算是給張氏一門面子,給了楊廷和面子。
楊廷和至少覺得,自己來一句有營養的話沒說,就大致把張太后的任務給完成,回去好交差了。
事情解決起來很簡單,下不為例唄!
不過,那倆貨真的能下不為例?
這不會成了最后通牒吧?
入夜。
詔獄內,張家兄弟倆被關在一個房間內,里外兩間,只有一扇很小的透氣氣窗,還是鐵柵欄擋著,大門緊鎖。
兄弟倆灰頭土臉。
張延嶺在一邊抱怨。
張鶴齡怒道:
張延嶺瞬間火起:
wap.到進行查看
新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