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門團寵小嬌娘第一百一十二章 朝堂揚名的金河縣令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農門團寵小嬌娘 >>農門團寵小嬌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二章 朝堂揚名的金河縣令

第一百一十二章 朝堂揚名的金河縣令


更新時間:2022年01月17日  作者:花期遲遲  分類: 言情 | 古代重生 | 花期遲遲 | 農門團寵小嬌娘 
正文

正文

可惜,他們走到哪里,驚起一片蝗蟲,待得前腳離開,蝗蟲后腳兒就又落下。

眼見,西瓜田里,就只剩下了光溜溜的西瓜,莖葉全無。

就是西瓜表皮也被啃的斑駁…

“嗚嗚,這可怎么辦,這可怎么辦?”

男兒有淚不輕彈,但面對如此慘相,面對全家的破滅的發財夢。

所有人都是手足無措的放聲大哭!

方家的西瓜地同樣也是寸草未留,即便早有心里準備,方老漢也是心疼的腿軟。

但事已至此,再心疼也沒辦法。

“大伙兒回去縫網子,都給我抓蝗蟲,我們家里收!兩文錢一斤!

曬干以后,喂雞!

絕對不能饒了這些該死的蝗蟲!”

“對,不能饒了它們!”

眾人用手抓,用腳踩,發了瘋一樣的開始抓蝗蟲。

消息很快傳開,本來為了家里收成被毀,哭天搶地的婦人們都跳了起來。

扯了裙子做網子,端著盆桶,漫山遍野的抓蝗蟲!

蝗蟲當然抓不完,死了一只還有千萬只。

兩三日功夫,山林變得光禿禿,田里更是只剩了帶著芒刺的小麥,但葉子也沒了,只剩了尚未沒成熟的麥穗。

蝗蟲沒了吃的,又開始繼續往北飛去,留下茫然的百姓們,欲哭無淚。

尤其是梨花坳,村人舍不得那些被啃得斑駁的西瓜,抱回去劈開,都是粉紅顏色,再有三五日就能成熟。

偏偏就是這樣的時候,被斷了財路。

有婦人抹著眼淚,“嗚嗚,這都是銀子啊。

幸好先前賣的銀子,還沒來得及花掉。”

“不,幸好房前屋后沒少種土豆和紅薯,否則別說銀子,今年怕是要餓死人了!”

眾人互相安慰,也互相哭訴,直到進城的村人歸來。

“你們不知道,城里為了買糧食都打起來了!

縣衙出動了兵卒,抓了很多人呢!”

“買糧?

哎呀,可不是嗎,咱們和南邊幾州都絕產了。

不知道要不要交稅糧呢,就算不用交,一家子過冬都是大問題。”

“咱們住在村里還好,住城里可是完了,買不到米就要餓死了。”

世上從來都是,有對比才有幸福感。

想想城里人的悲慘,再想想自家。

雖然斷了財路,但起碼不缺口糧啊,不必為了活命掙扎。

還有什么比這個更重要!

特別是他們抓的蝗蟲送到方家,當真換了大把的銅錢回來。

就是再心窄的婦人,也稍稍見了笑臉。

而其余幾村,也有村人來賣蝗蟲,順帶感謝方家之前大力張羅,要各家多種土豆和紅薯。

他們除了賣給方家之外,自家也是留足了,這會兒倒是成了救命糧。

方家借著這些人的嘴,又放出消息。

先前送到方家的土豆和紅薯,若是有誰想要毀約,也可以。

但只能收回一半,不能全部收回。

立刻就有人拿著契書找上門,倒不是這人想另賣旁人。

實在是家里親戚朋友太多了,這次莊稼被毀,沒有活命糧。

知道他們家里種了不少土豆和紅薯,就紛紛找上門,討要一些,供給全家熬過秋冬。

這人本在猶豫,聽說方家放出這樣的消息。

他當真是感激,收回一半的土豆和紅薯,又拿了那一半賣得的銀錢。

回去路上,但凡見到人,他就要說方家的好。

眾人也都不是傻子,想想春日時候,方家高價收購,引著大伙兒多種紅薯和土豆,半賣半送讓各家養雞鴨,如今連蝗蟲都開始收購。

樁樁件件,都是幫了大伙兒的忙。

無論是有意,還是巧合,方家對大伙兒有恩,這是抹不掉的事實。

旁人還只是猜測,但莊園里,陳武和朱盛、郭榮三家卻是太清楚了。

偶爾聚到一起,私下說起。

“你們說,主家為什么春日時候就知道會起蝗蟲?”

“是啊,難道真有那個神算?”

“不管有沒有,主家都太膽大了。

若是蝗蟲不起,家里收了這么多土豆和紅薯要怎么辦?”

“主家心善,我們跟了這樣的主家,是我們運氣好。

有些事,咱們也別多那份兒心思,只管好好做事就成。”

“說得對,主家又不是做了壞事。

活人無數的好事,就算有些糊涂地方,咱們也一起糊涂就是了。”

各個村子都在收拾蝗蟲留下的爛攤子,能收些什么就收些什么。

如今看著也許不起眼,但冬日時候就能填飽肚子呢。

方玉被頻繁叫去縣衙,陳大人見了他比見到親兒子還親。

這次蝗災過后,朝堂必定要查常平倉的存糧。

金河縣不怕查!

不但如此,他還事先買斷,把幾個糧商的存糧都送進了倉庫。

只要限定銷售量,細水長流,避免囤貨居奇,金河縣的百姓就都能保證買到平價糧食。

就算吃不飽,也絕對不會餓死。

整個縣城有常平倉和這些存糧,就能保證不餓死一個人,安全過冬。

如今,他只等著各地向上奏報損失的時候,一枝獨秀,展現一下他治理有方。

這一切都歸功于方玉的提醒,還有方家收購紅薯和土豆的神來之筆…

方玉出入縣衙,帶回的消息也越來越多。

蝗蟲又往北飛了千里,終于因為天氣變冷,消退下去。

但大面積的損害已經造成了,整個大魏,一半州府減產或者絕產。

各地都是叫苦不迭,百姓們為了過冬活命,開始投奔親友,或者賣身大戶為奴仆。

當然,更多的是無依無靠的人,已經形成了流民,開始慢慢往北邊的京都聚集。

因為京都沒被蝗蟲侵襲,因為京都是天子腳下,最富庶的地方。

富貴門第,隨便一桶剩下的飯菜都夠十個流民活命了。

各州府壓力山大,要照管自己的百姓,還要保證路過的流民不鬧事,不餓死,簡直愁的官老爺們禿頭。

朝堂上,為此也吵成一團,糧稅是肯定要免了。

但流民怎么安頓,賑災的糧食從哪里來?

這個時候,金河縣陳縣令就如同他設想的一般,成了一顆與眾不同的新星。

提前預判蝗災來臨,大膽節流米商的存糧,看守常平倉。

又指引百姓們多種土豆和紅薯,避免了徹底絕產。

起碼保證了一縣百姓,不會成為流民,不會有餓死之危。

當即就有嘉獎發下來,陳大人官升一級,賞銀五百兩,只等兩年任期到了,就可以回京去述職,等待更好的位置了。

結果,送嘉獎的使者不等離開金河縣,流民就到了。


上一章  |  農門團寵小嬌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