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第310章:看不起騎兵是吧?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春秋做貴族 >>我在春秋做貴族最新章節列表 >> 第310章:看不起騎兵是吧?

第310章:看不起騎兵是吧?


更新時間:2022年05月15日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榮譽與忠誠 | 我在春秋做貴族 


攻打秦國對智氏來說是意外,卻也有那么點意料之中。

一切只因為秦國兩三年前就已經顯露異動,晉國是擋在秦國東出路線上的國家,一旦秦國有東出意圖肯定是攻打晉國。

那么,秦國知道晉國的強大嗎?或許他們知道,要命的是秦國沒有太多的出路,想東出只能跟晉國打。

為什么秦國不想西邊擴張呢?他們并不是沒有在向西擴張,早在秦穆公當政之前,秦人就一再向西開拓,碰上了戎狄展開廝殺,一打就是沒完沒了,一直到秦哀公時期才有所見效。

秦國跟戎狄打了近百年,后面認清光是依靠武力沒用,改為征繳與安撫并持,并且還鼓勵秦人與戎狄通婚。這樣或許是讓戎狄的麻煩減少,只是秦人的胡化變得越加嚴重了。

如果沒有秦穆公將秦國這輛戰車調頭向東,也許秦人會一路向西,直至某天變成類如鮮卑那般的國家?

什么意思?

游牧民族其實也有農耕,只是像匈奴這般的勢力在農耕方面占到的比例很小,大約是占了一成左右,他們依靠武力搶掠漢人,最為主要的還是向西域諸國收稅。

鮮卑是游牧民族中的一朵奇葩,他們的農耕占了約三成左右,不要看只是三成,卻是游牧民族中比例最高的一個,并且他們還有漁獵民族的特性,不光會放牧和種田,還精通漁獵。

那是沒辦法的事情,鮮卑的前身是東胡,他們一度被匈奴人追得上天入地無門,再分裂成為好幾個部族,想要活下去肯定就需要掌握多種生存技能,以至于后面的其中一支……也就是契丹都搞到冶煉技術和鍛造技術比大慫高超了。

大慫輸給契丹恥辱嗎?他們還有更恥辱的地方,比如一億兩千六百萬人口,號稱世界頭號經濟強國,然后被人口不到兩百萬人口的西夏摁在地上反復摩擦。

智瑤很清楚秦國一旦徹底胡化將給歷史帶來什么改變,偏偏很想打得秦人就此以后不敢東顧。

一旦秦國真的胡化,他們將會是一個掌握先進冶煉技術和鍛造技術,并且掌握農耕、紡織技巧、等等的族群,一路向西對沿途的各色人等簡直會是天災級別的災難。

“此次出兵,我需三‘旅’騎兵。”智瑤說的騎兵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騎兵,不是騎馬的步兵。

也就是農耕民族有條件用谷物喂養戰馬,乃至于可以加鹽以及油,能夠將戰馬養得膘肥體壯。

所以,一旦農耕民族有足夠的戰馬,玩騎兵其實遠比游牧民族更加奢侈,能夠將騎兵部隊建設起來,再加上裝備上的優勢,很難不把游牧民族摁著狂揍。

智氏嘗試訓練騎兵的歷史并不長,也就五年不到的時間而已。

而智氏騎兵的唯一一次亮相是在“晉陽之戰”,用于攔截代國之君的隊伍。

那一次指揮騎兵的人是程武,以完成戰略目標來說算比較不錯,戰果方面則是極度輝煌。

按理說,代國也是一個披著諸侯皮的異族化國家,他們的疆域極度適合養育戰馬,攜帶戰馬的數量充足,不至于被圍堵和狂揍才對。

不要忘記現在是一個游牧族裔全面拉垮的時代,他們肯定會有能騎馬射箭的騎手,比較迷的是作戰時基本不這樣做。

為什么呢?其實就是他們弓和箭都不行,打獵時候都要反復射箭才能殺死一只體型稍微大一些獵物,與人作戰遇上穿甲胄的人就沒轍。甲胄都不用太好,一件羊皮襖,或是木甲、竹甲,弓太軟又沒有金屬箭鏃,真的射不穿啊。

其實吧,除非是強弓,再加上專門用于破甲的箭鏃,要不然什么時候箭矢對穿甲的人有一擊斃命的威脅了呢?(能專門射面部或頸部的神射手除外)

穿戴甲胄之后身中數箭還能酣戰不休是現實。

有穿甲胄被射中一箭就撲街?這是拍戲的時候龍套不夠資格多露臉了。

隨著智瑤下達命令,得到征召的智氏騎士,他們本身在“邯鄲”接受訓練也就算了,其余各處得到征召的騎士紛紛做好準備帶上隨扈往“邯鄲”趕。

目前騎士并不是常備兵的一份子,他們卻一定是家境殷實的準貴族。

戰馬、甲胄、武器、包括喂養都不是集體來出資,沒有足夠的訾產想當騎兵?夢中都不敢這么想啊!

當然了,智氏騎兵目前并沒有專門款式的甲胄,乃至于大多數根本不披掛甲胄,原因是對上同為諸夏的列國沖不了陣,平時襲擾和順風仗追殺不需要用到甲胄,穿了反而是負擔。

雖然是到春秋晚期了,列國的軍隊除非是行軍遭遇偷襲,或是戰敗潰逃,要不然作戰時還是會有嚴謹的陣型。騎兵去沖擊有嚴謹陣型的步兵方陣,沖上去送人頭,是吧?

“日后的騎兵威懾力會那么大,主要是步兵心理素質太差,遭遇騎兵沒打就先心里虛,再給自行潰逃掉,指定會被騎兵銜尾追殺啊。”智瑤明知道這樣還發展騎兵做什么?

看看智氏騎兵的規模,明顯智瑤沒有想要搞出數量極為龐大的騎兵部隊,用來攻擊敵軍糧道,或是進行襲擾戰,不行嗎?

現實是什么?以當前時代列國軍隊的素質,除非能把用于沖陣的突騎兵,乃至于是將具裝騎兵發展出來,要不然大規模發展騎兵真心是一種歧途。

智瑤知道沖陣騎兵怎么玩,無非就是不計代價將敵軍沖垮,或是把敵軍的信心嚇沒了,瓦解敵軍陣型就會讓己方騎兵進入收割人命的時刻。

非常現實的是智氏所擁有的戰馬質量不行,突騎兵或許能玩一玩,具裝騎兵就壓根別想了。

更現實的是什么?用突騎兵去跟步兵換,一次兩次或許可以,次數多了家里有礦也玩不起啊!

沒有突騎兵或是具裝騎兵?想一想匈奴用十來萬騎兵圍攻五千漢軍打了多久,搞到漢軍將糧秣和箭矢消耗見底才投降,立馬能夠有更清晰的認知了。

三個“旅”的騎兵部隊在短暫的一個月內集結完畢,相應的糧草調度也集中向了“智”地。

智瑤先回到“新田”向智申問安。

“瑤欲往伐秦?”智申一臉的不理解。

現在對智氏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經略齊國和消化衛國嗎?好多事務需要智瑤來拿主意,怎么想到要去攻打一個從實力到重要性都很低的秦國。

智瑤說道:“我家已有騎士,聽聞秦人善于養馬,日后需良馬實多,今次往之乃是適逢其會。”

智氏需要將騎兵的規模擴增到一萬,等于說起碼要有三萬以上的騎士或準騎士,用于騎乘作戰的戰馬不能少于十萬匹。

這么算賬絕對沒有錯,三萬名騎士是用來輪換與替補,哪怕有馬掌這玩意,進入交戰狀態之后戰馬的損耗也會很大,確確實實是需要那些數量,并且還要一個全面建康的內循環過程,不然騎兵的數量只會越打越少。

智申是有看過智氏騎兵怎么玩代國之君戰報的人,著實沒想過原來單騎走馬能那么玩,尤其還展現出了超乎想象的威力。

盡管智申對騎兵的建設和發展還是兩眼摸黑,他有一個好的品德,不會或不懂,聽智瑤的安排準沒錯。

“對齊可全權交予穰苴,衛地之事授權程朔。”智瑤說道。

孫武哪去了?他還在“鮮虞”那邊,負責全面清理那邊的諸多不服,爭取早日讓該地成爲智氏真正的一部分。

什麼叫真正的一部分?不是光從軍事角度的占領,還要當地的人認可作為智氏一份子的身份,該有的生產重新恢復起來。

僅僅是軍事的占領,不叫疆域的一部分,稱之為羈糜區都算虛的,說白了無非就是一個占領區了。

當地的人成為兵源,并且還有產出,起碼不要每樣都中心樞紐提供,才算是有效疆域的一部分。

智申想了想,其實也沒怎么多想,基本是智瑤怎么說,事情便那么決定下來。

“我家在齊用兵二‘師’,衛地用兵一‘師’,‘鮮虞’用兵二‘師’,余下皆已行‘棘門’而散。多處用兵,便是損耗意在長治久安,產出可抵,乃至有余。大人勿用心憂。”智瑤看到智申皺眉,安慰了一句。

智申不光軍事思想跟不上時代,有點連內政也有好多看不懂了。

這個也是智瑤一陣操盤下來的結果。

所以,不是智申或者其余人跟不上時代,完全是智瑤行步踏進的節奏太快了。

一個半月之后,智瑤帶著軍隊來到一個叫“大荔”的地方。

韓庚早在等候,看到智氏來了那么多騎馬的士兵,一時間無比的懵逼。

在絕大多數人……,或者說九成九以上的人看來,騎馬作戰的人都是菜雞來著。

當然了,韓庚看到馬鞍和馬鐙,不敢說第一時間搞懂用途,稍微琢磨過后也就能懂,心里卻是絲毫沒有多琢磨的念頭。

事實也是,他們都覺得單騎走馬是菜雞,哪有閑工夫去研究,需要等待智氏的騎兵發威,才會跟在屁股后面接著學了。

韓庚有點苦澀的是智瑤竟然親自來了,等于說軍隊的指揮權要落在智氏手上。

他們出動一個軍團的兵力,結果指揮權不在自己手中?這都叫什么事嘛。

另一方面,韓庚又很期待智瑤這一次能帶給眾人多大的驚喜。

畢竟,智瑤可是先后攻陷“臨淄”、“濮陽”、“仇由”和“鮮虞”的男人!

敵國都城被破了四座,會不會在戰績上多添加一個“雍”呢?


上一章  |  我在春秋做貴族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