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標題——錯誤的意象化之路。
屏幕上,出現了一副公牛圖。
一頭肥碩的頭顱粗大,牛角粗大,身形粗大的,公牛。
李軍:“牛的變形過程,所以,怎么變?”
“別急。”指著圖上的公牛:“這是寫實派過渡到光線派時期的公牛畫法,這一點梅雷爾森先生應該特別熟悉吧?”
梅雷爾森鄭重的再次觀察確認,點頭:“沒錯,是的。”
今天,梅雷爾森看到了太多顛覆自己藝術生涯的東西了。
梅雷爾森成為當代世界第一畫家光線派歷史第一大師,已經有好多年了。
這些年,梅雷爾森一直在等待一個如同彗星一樣強烈的天才劃過天際,改變藝術的未來。
但是,梅雷爾森沒有等到。
但是,在沒有明確的道路之前,梅雷爾森沒辦法放棄自己的道路。
因為前人沒有把光線派走到極限,現在梅雷爾森進入了新的領域,說放棄然后尋找新路,并不是那么簡單能做出決定的事情。
今天,一切的一切都滿足了,雖然這一切來自于另外一個世界。
現在的梅雷爾森,看到任何東西,都要去仔細的觀察,生怕錯過什么東西。
也正是因為之前看了那么多東西,梅雷爾森才走到了這一步。
林軒很滿意點了點頭:“接下來是第二幅圖。”
第二幅圖,依舊是一頭雄壯的公牛,但是他的身上幾乎是被涂得漆黑。
它高高聳起的肩膀,更高大了,它的頭顱更大了。
它的牛角開始往天上指,更巨大了。
梅雷爾森若有所思:“這幅圖的作者,也就是你說的地星繪畫大師畢加索,正在尋找一種反光線派的技法?”
印象派也就是光線派,最主要的就是利用色彩來形成光線,來體現物體或者人物。
而這一幅圖,幾乎被涂得全黑,但是它公牛的特點并沒有減少,反而更濃烈了。
“畢加索這一幅圖有漫畫的風格在里面,通過夸張化形態的細節,來凸顯出公牛身份。”
“所以這幅圖雖然沒有了光線的感覺,但是公牛的感覺一點都沒有減少。”
林軒:“幾天后,畢加索又做了一個嘗試,第三幅。”
第三幅圖中,公牛同時兼具了第一第二幅圖的主要特點。
印象派(光線派)有關對光線的利用,以及漫畫中夸大某些特殊構造來加強印象。
但是,兩種手段融合在一起后,極為不和諧。
第三幅牛明顯能看出是牛,但是給人的感官非常差,非常粗糙。
梅雷爾森喃喃自語:“失敗了啊。”
李軍點頭:“是失敗了,但究竟是什么導致了失敗,探究出結果,就能有進步!”
“我有點明白了,牛的變形過程,是畢加索在探討畫技的表現力和真實性。”
林軒點頭:“大家都看得出第三幅圖失敗了,融合了夸大形體特征和同時兼備光影黑暗的特點,第三幅圖給人的感官并不好,所以,我們看看第四幅圖。”
第四幅圖出現在屏幕上的一瞬間,梅雷爾森和李軍又站起身來。
畢加索,進步了,他找到了出路!!!
第四幅圖,牛還是第三幅圖那頭牛,但是,畢加索利用分區的辦法,將牛的身軀分成了很多不同的部分。
畢加索不再去描繪某個單獨的部分的細節,而是用一個個色塊代替了這些部分,然后拼湊起一頭牛。
然后用白色的分割線分割黑色與黑色的色塊,用白色分割線作為空間的紐帶,將色塊緊密的聯系起來。
這樣,拼接的牛,就具備了牛的整體性!
唯一和第三幅圖不同的是,第四頭牛轉頭了,從面向紙張世界的前方,變成了望向二維通向三維的窗口。
以黑色色塊描繪公牛的正臉,用白色色塊描繪公牛的背臉。
立體派在這幅圖上,已經要形成了。
“這就是第四幅圖,畢加索發現,只要不去描繪單獨某個部分的細節,用色塊代替部分的概念,將色塊拼湊在一起,形體上保持夸張狀態,就能展現出一頭牛。”
林軒并沒有停止,第五附圖出現在了屏幕上!
第五附圖上,畢加索繼續強化體征,但是強化的卻是體態特征而不是公牛的特征。
簡單點說,公牛的肩背更高了,它的頭卻縮小了。
而且臉部的色塊分區更多了,為了表達出每個分區的不同,所以黑色色塊在減少,白色的留白區域在增加。
“第五附公牛,畢加索已經敏銳的發現了一千多年前龍國古代畫家發現的秘密。”
“那就是,色塊擠占空間帶來的描述感,并不如留白帶給人的思考感更真實。”
“留白可以讓人去腦補,而人腦補出的東西,無論如何也比畫家直接畫的東西更舒服。”
“作畫,就是一個將腦子里面的思維帶到現實世界,表現給別人看的藝術。”
“而留白,就是讓別人自己去思考。”
“在兩者目的一致的情況下,留白的手法更高一層!”
聽了林軒的話,梅雷爾森開‘悟’了!
林軒并沒有停下,屏幕上出現了第六附圖。
第六附圖的出現,標志著立體派的完全建立!!!
梅雷爾森一眼就看懂了:“我明白了。”
“之前雖然畢加索一直在嘗試脫離光線派的影響,但實際上還是在腿的前側后側,頭的前側后側,肩膀隆起和腹部凸起的地方進行了光線描述。”
“這一次,畢加索用了更厲害的辦法,他從中軸線把牛分成了面朝紙張和背朝紙張兩個方向。”
“然后用黑色塊表現出面朝紙張,用白色塊表現出背對紙張,把另一面的結構翻轉過來。”
“他這是想在不用光線的情況下畫出牛的立體,意圖讓牛活過來!!!”
梅雷爾森終于明白了。
林軒可是白費了多少口舌。
讓梅雷爾森明白過來,就等于讓西方繪畫界明白過來。
沒有錯,林軒掐死了抽象派的存在而是把國畫的意象派直接嫁接到了繪畫藝術的盡頭。
雖然地星繪畫藝術發展的本質也是這樣。
但是,本質是這樣,和宣傳出來是這樣,那可是兩回事。
本質上米國人還是戰爭販子呢,現在人家叫世界警察。
林軒:“之前的每一幅圖的公牛,牛尾巴都是搭在身軀之上的,或有或無的在暗示立體感。”
“而現在,從這一幅圖開始,公牛的尾巴自然垂落。”
“為了把立體感帶給自己的影響完全消除,畢加索省略了牛頭,而是把牛眼睛所在的色塊給留下了,來表達頭顱。”
“但是,這幅圖也失敗了,因為牛眼睛色塊會被參觀的人看作是牛腦袋縮小。”
“而且是背面的牛眼睛的色塊,被看成了是牛正臉的縮小。”
“于是,第七附圖出現了。”
第七幅圖公牛的特點已經被完全提了出來。
牛尾巴,牛肩,牛角,公牛比母牛多的器官。
剩余的部分,全部用白色塊表達。
然后,畢加索采用了和潑墨山水類似的手法,中心炭筆來表達正反兩個方向。
“為了避免牛眼睛被認作是牛腦袋,畢加索用細線勾勒了牛腦袋。”
“但是,第七幅圖也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漏洞。”
“那就是牛腦袋出現后,觀察者并不能通過牛腦袋看出來這是回頭的牛。”
“他們會認為那只后眼的色塊是前臉的眼睛色塊。”
“而且,用兩條線去表達一條牛腿,還是利用了畫的立體感而不是意向的立體感。”
“于是,第八幅圖應運而生!”
第八幅圖,再次發生了變化,兩個變化。
一個是雙條線表現的牛腿,變成了一根線表現牛腿,四條腿從八根線減少到了六條線。
為什么是六條線?
因為表現在外側的腿用兩條線表現出三角形的留白色塊,而背面的腿用單條線表現那是一條腿。
而眼睛色塊不能留白,多加了一只眼睛。
有眼睛后,牛頭的確是轉過臉來了。
“如果說前面的道路全部走對了,那么這只眼睛將會是畫龍點睛……”
說到這里,林軒頓了頓:“畫龍點睛是一個龍國古代有關繪畫的成語典故。”
“古代一位張姓畫家畫了一幅壁畫,那條龍惟妙惟肖,但是卻沒有眼睛。”
“別人問他為什么不畫眼睛,張姓畫家說畫上眼睛龍就會活過來然后飛走。”
“旁人不信,于是張姓畫家提筆點睛,頃刻之間烏云密閉大雨傾盆,壁畫中的龍破空而去,墻壁也毀于一旦。”
“地星龍國用畫龍點睛來形容賜予事物靈魂的最重要的一環。”
“畢加索的畫牛點睛失敗了,于是他繼續在這條路上闖向了下一關。”
“第九副公牛!”
圖上出現了第九頭牛,除了標志著公牛特點的蛋蛋之外,其余部分不再帶有任何色塊。
這已經非常接近于白描的繪畫藝術。
幾乎不用色塊,全部留白,畢加索想要在不用描繪出立體的東西的情況下表現出立體。
想要在不描繪出大量特征的情況下表現出特征。
想要不描繪光線的情況下表達出光線。
想要在不脫離平面的情況下讓牛活過來。
“又失敗了,公牛在失去顏色特征后,本來非常好的眼睛,變得無神起來。”
“第十副公牛應運而生!”
“畢加索再次去掉了牛頭,只留下眼睛色塊的線條和中間的眼睛。”
“去掉了牛腿形態只留下線條,去掉牛背、牛腹、牛肩形態,只剩下線條。”
“用一條線段代替連接軀干和頭的肩膀、牛頭、牛耳。”
梅雷爾森大失所望:“失敗了啊,好可惜,這條路走不通。”
林軒:“接下來我不說了,大家看第十一附圖吧。”
第十一附圖出現了。
牛背、腹部、肩部的線條隔離全部消失。
牛眼睛色塊線條消失,脖子線條消失。
一條線圈出了牛的整體形態,四條線是牛腿,一條線是牛尾巴。
身軀的兩條線直接連接在了牛眼睛上,一條U線是牛角。
這就是牛去掉了光線、顏色后,保留牛的特征形成的簡筆畫。
依舊看得出是牛,但是它并沒有活過來。
從快要活過來,一直到死掉。
明明要活過來的。
但是死掉了。
證明了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但是,畢加索已經窮盡所能,做了一切嘗試。
在公牛身上增加光線效果,增加印象派效果,增加空間效果,增加多面描述立體效果。
然后一點一點刨除實驗中證明的不需要的部分,留下了應該留下的重點。
但是,最后失敗了。
這本身就不可能成功,就像一輛桑塔納,有人感嘆:車不錯,就是牌子太low了。
然后去掉了桑塔納車標,換成了奔馳。
本質上并不會讓它變成奔馳。
林軒微笑:“這是一幅圖至少描述了四個繪畫流派的方向。”
“真實派,光線派,立體派,抽象派。”
“但是無論是哪一個流派,都不能走向讓畫中物活過來的藝術終點。”
“石雕能做到讓人物動物活過來,國畫從另一方面做到了。”
“但是油畫如果以現在的派系發展,是走不到盡頭的。”
“所以,刪減不是在某些方面完全刪除然后再添加新內容就能達成的效果。”
“而應該是整體上的減弱增強。”
“所以,我用了五副畫,向大家表達了地星繪畫藝術的發展歷程。”
“那就是從寫實到寫意。”
“從寫意,到意向。”
“這是一個已經驗證過的過程。”
梅雷爾森呆呆不語:“所以……如果我想要在光線派的畫法上再進一步,只能去學習國畫的繪畫風格,去刪減光線派本身最強的東西……”
“沒錯!是這樣的,我已經走到極限后,沒人比我更懂光線派。”
“既然我都走不出下一步,那說明這條路已經探索到了盡頭,下一步不在這條分支上。”
梅雷爾森激動:“那第六幅,第六幅是不是油畫的未來!!!”
“我想要看油畫的未來!!!”
“地星上的藝術家們做到了對不對!!!”
林軒笑而不語。
做到個德爾塔。
地星上的那些西畫畫家,在資本的壓制之下,壓根就不知道油畫的發展歷史是世界繪畫藝術的交融史。
指望他們在灑顏料的過程中突然頓悟飛升?
不像國內,國內大眾早八百年就接受過完整的繪畫藝術發展歷程的熏陶,但凡有資本敢于搞出潑墨灑水大師的噱頭,就會被往死里噴。
林軒微笑:“第六附圖,印象派也就是光線派的色彩運用于意象派的一種交融嘗試。”
“不過不是油畫,而是國畫。”
“龍國畫?龍國畫也行!!!”梅雷爾森激動:“藝術是不分國界的,只要有出路,顏料又算得了什么?!!”
當梅雷爾森說出藝術是不分國界的時候,林軒已經成功了。
西方特別喜歡用XX是不分國界的忽悠,咱們只有魔法才能打敗魔法。
“第六附畫,來自于龍國古代一位天才少年,他的一生只留下過一副正式畫作。”
“與他同時代的《清明上河圖》畫成之際,作為當時大藝術家并且還是當時的皇帝的宋徽宗只是看了一眼,夸獎了一句還不錯。”
“而這一幅《千里江山圖》卻被宋徽宗視如珍寶,永久性珍藏。”
不是吧?《清明上河圖》至少是世界白描前三的長卷作品,那位皇帝就是夸獎了一句話,而《千里江山圖》卻被視如珍寶?
我就想知道,《千里江山圖》到底有多叼。
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