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一個男孩的遺憾,致愛麗絲!求首訂
085、一個男孩的遺憾,致愛麗絲!求首訂
莫多夫脖子漲紅,青筋暴起,正在思考如何用這個世界上最惡毒的話語來駁斥眼前這個張狂的小子。
但是,眼前這個張狂的小子已經把這個世界上最惡毒的話說出來了!!
‘我見過古典音樂的未來,你只是古典音樂夭折的一份子!!’
如果,古典音樂真有一個藍星人不知道的未來……
那他說的話就是世界上最惡毒的語言了。
哪一個音樂家能知道了有另一種音樂可能性后還能忍受自己沒有聽過它!
莫多夫喘著粗氣來回踱步,想要想到如何反擊。
但是,林軒已經跨步走出了。
現場的林軒,凝固在了這一刻。
而屏幕上的林軒,走進了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小鎮。
一家新華書店店里,林軒在禮品臺拿起了一個小小的音樂盒。
輕輕的打開。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粗劣的,只能賣出去不到十塊錢的音樂盒里,傳來了藍星人沒有聽過的古典音樂的未來。
莫多夫在這一瞬間,如同被一道天雷劈中,愣在當場。
只是這么一句就連音準都不完全準的音樂盒之聲,就讓莫多夫內心瓦解了。
“這……這是什么……”
八分之三拍。
每一節完全一模一樣的拍子。
這是什么?
為什么,音樂可以如此的流暢?
莫多夫當然聽過現代音樂,也聽過八分之三拍的歌謠。
但是,音樂盒里面放的八分之三拍的音樂,和八分之三拍的歌謠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
在藍星,古典音樂是華麗的,風雅的。
這就有一個問題。
一對戀人的纏綿,節奏怎么可能起落起起起起起起起起起??
古典音樂一向是華麗一段,然后聲音小的微不可聞,需要用最大的力氣安靜的去聽,才能聽到低沉的間奏,然后轟然又華麗的一段,又是低沉的間奏。
然后到了某個時刻,沖鋒似的激昂。
激昂之后,就沒那么華麗了,變得事后圣人起來了。
十七世紀,高盧雞宮廷的糜爛,和古典音樂的輝煌時代,是踩在同一個節奏上的。
而現在呢?
莫多夫聽到的聲音,它節奏穩定,同時非常連貫,沒有所謂的低沉間奏。
它水銀瀉地,噠噠噠噠的節奏往復。
它并不華麗,而是高貴。
它并不風雅,而是迷戀。
它并不嬌媚,它是少女。
它并不華貴,它如同夏夜里的晚風,如此迷人,卻不可接近。
往復式的在多個音階里面來回,卻給人非常和諧的回響。
任何鋼琴,只要在八個白鍵里面隨便瞎按,都不會難聽到哪兒去。
一旦黑白同按,就會變得雜亂無章。
但是,這首曲子大量的在白鍵黑鍵之間切換,渾然天成,如同音樂精靈在跳躍。
這種簡單的曲子,難度卻已經拉滿了。
每一句開頭的音都更長,隨后音符變短,仿佛一個穩重的開頭后,余音流暢的從樂譜里流出。
往復式的聲音,明顯能聽得出情緒上的遞進。
這種撓人心肺的感覺是什么?
這只是個音樂盒而已!!!
林軒蓋上它,笑了起來。
“說起來,有一個有意思的故事。”
“在我小的時候,大約六年級畢業,同學們都準備買點小禮物送給語文老師和數學老師。”
“我給數學老師準備了一個展翅的雄鷹擺件,八塊錢。”
“給語文女老師準備了一個音樂盒,就是這個。”
林軒抬起頭:“不過,最后一堂課的時候,女老師看到有人送禮物,就說等下課再送。”
“但是這節課結束前,她接了一個電話,匆匆的走了。”
“所以音樂盒在我的手里,一直沒有送出去。”
觀眾并不清楚林軒為什么要講這個故事。
林軒頓了頓才繼續開口:“許多年后我才知道,原來這首曲子,是貝多芬四十歲的時候寫給他的女學生特蕾莎的。”
“一直沒有結婚的貝多芬,看到女學生特蕾莎后,被那少女的氣質吸引,于是寫下了這首曲子,送給了她。”
“所以,這首曲子也沒有被貝多芬音樂集收納。”
“直到特蕾莎去世后,整理貝多芬傳記的作家,在特蕾莎的遺物里發現了這首曲子。”
林軒笑著:“但是,這首曲子一問世,所有的音樂家都確定,這就是貝多芬的曲子,因為這首鋼琴小品,如此的迷人。”
“這首鋼琴小品,明明很短,卻是貝多芬一生的音樂成就的融合。”
“后來,寫這個故事將它推送到全球的英文報刊,錯把特蕾莎翻譯成了愛麗絲,所以,這首名曲叫做——《致愛麗絲》。”
“可惜了多美的音樂聲啊,沒能送給我的老師。”
觀眾們都沉浸在了貝多芬和特蕾莎的故事里。
少部分搞事情的人想了起來:
這應該是情侶互送禮物選的曲子吧?
好家伙,老師送給學生表達愛意的曲子刻在音樂盒里,林軒差點把音樂盒送給女老師!
噗嗤可真是摩托過獨木橋掉下去——浪翻車了。
別人六年級的林軒不懂嘛,我是不會嘲笑的(~ ̄▽ ̄)~
林軒講完了《致愛麗絲》的來源,然后抬頭:“莫多夫先生,博伊爾先生,寧柏明大師,準備好聽這首《致愛麗絲》了嗎?”
林軒走進了一座巨大的廣場,廣場中有一臺鋼琴,一個路人正在彈奏。
正是《致愛麗絲》。
音樂響起,莫多夫腦子里面有一萬個念頭瘋狂涌動。
華麗樂章寫到頭,低低的沉吟,然后再次華麗。
而現在聽到的東西,流暢的如同溪水潺潺,永不枯竭。
雖然它每一句都有一個很標志性的結尾,告訴別人我要結尾了,而不是讓別人傾耳傾聽。
但,正是因為這樣,才更顯得它有節奏。
藍星以前的古典音樂,就仿佛是一個壯漢揮動錘頭,揮不動了就萎靡一會兒,力氣回來了,又繼續邦邦邦。
而這曲子,就像是一個藝術家在尋找鐵塊的肌理,然后在找到的巧奪天工之處細細捶打,然后再次觀察,許久后又叮叮叮捶打。
這就是……古典音樂的未來?
莫多夫不知道這是不是古典音樂的未來,但能聽出,它和藍星古典音樂不同。
它,代表著一種全新流派。
這種流派對華麗不屑一顧,而更在意情緒。
這種流派對風雅嗤之以鼻,而更在意節奏。
前者就好像是低俗的三A影片,后者就像是一場戀愛。
的確,三A沒有什么不好的,但是,風雅之下其實就是不雅。
華麗的背后,其實就是空洞。
華貴之下,是尾大不掉的蓬蓬裙。
嬌媚之下,就是艷俗!
一首鋼琴小品,居然打的藍星古典鋼琴藝術,頭破血流?
那地星當年,那個貝多芬崛起之時,又是何等盛況?
那個貝多芬寫的交響曲又是何等恐怖?
莫多夫啞口無言,不知道該怎么去評說。
莫多夫不知道怎么評說,博伊爾卻知道怎么評說:
“好!”
“精彩!”
“無與倫比!”
博伊爾激動的起身:“這是一種全新的音樂流派,甚至于,它的出現不只是改變了古典音樂,還會對現代流行音樂產生巨大的影響。”
都說rap和R&B節奏感超強。
但,音樂的節奏從何而來?
如果音樂沒有節奏,那音樂就沒有心跳。
如果音樂沒有心跳,那音樂就是一潭死水。
博伊爾在指揮交響樂的時候,永遠找不到激情,只能用華麗的技巧引導樂團最完美的表現。
但是博伊爾此刻看到了另一個光輝的未來。
在自己的指揮棒下,樂團迸發出了有生命的力量,從音樂中活了過來。
二胡演奏家寧柏明點頭:“鋼琴也是弦樂,我不懂鋼琴,但我還算懂弦樂。”
在一段謙虛之后,寧柏明開口:“貝多芬的風格后出世,他能與西方古典音樂歷史上的蘇格列塔打平手。”
“如果……貝多芬的風格先出世,那蘇格列塔不配給貝多芬提鞋。”
精準的評價。
如果先有貝多芬的風格,那么華麗風古典音樂就是一坨屎。
可惜一定是先有華麗風,貝多芬的音樂是在華麗風上誕生的,雖然不是蘇格列塔而是莫扎特,但這是最好的養料。
你們懂的真多,我就倆字:好聽!
臺上的林軒微笑。
貝多芬之于古典音樂,就像陶淵明之于魏晉文章。
打破華麗,充斥情感,開啟新的篇章。
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