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削好萊塢1980第七百七十四章 給你們增加競爭對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剝削好萊塢1980 >>剝削好萊塢1980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七十四章 給你們增加競爭對手

第七百七十四章 給你們增加競爭對手


更新時間:2025年04月22日  作者:莫斯科鉗工果沙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莫斯科鉗工果沙 | 剝削好萊塢1980 


羅納德嘗試了好些圈內好友,不過他們都不是非常的認可所謂的負面營銷帶來的危害。

不過這也可以理解,人對于還沒有發生的事情,總是心存僥幸,覺得也許并沒有你說的這么可怕。奧斯卡的評獎已歷經60多載,還沒有聽說過哪個人就憑用負面營銷去攻擊他的競爭對手,就能夠獲得獎項的。

況且哈維·韋恩斯坦只是一個迪士尼旗下的二級制片商和發行機構,向來奧斯卡公關,總是由各大制片廠和有良好表現的明星后面的經紀人團隊進行。他們覺得韋恩斯坦就算上躥下跳,也只能影響一些優勢非常微弱的獎項結果。

就算是今年比較冷門的,按照常理不應該獲獎的米拉·索維諾,大家還是更樂于相信她的父親,也是業內明星的保羅·索維諾,和她的男友昆汀·塔倫蒂諾個人的影響力。

再說,歷屆奧斯卡的冷門也并不是沒有出現過。就算米拉麥克斯真的在公關上有違反規則的情況,其他的獎項他們也沒能成功。

“我不知道,羅納德。我本人可不受奧斯卡的青睞,再加上我喜歡拍攝特效動作片,得獎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就連羅納德的圈內最好的導演朋友,吉姆·卡梅隆也不是非常相信。

“孔夫子曾經說過,最好的醫生,在你將要發病的時候就開始治療了。”羅納德有點心煩,只有他一個人看到了韋恩斯坦的高明(或者說齷齪)之處,不被人理解。

“這就是為什么人們不愿意被這樣的醫生治療,總是以為生病了很嚴重才會去看醫生的。”卡梅隆這個說法倒是沒有錯。

“對了,你的新片怎么樣了?需不需要我投資?”羅納德惦記起卡梅隆那部冰海沉船的電影。反正對抗負面營銷的事情不著急。

“哦,非常的棒,我找到了當年泰坦尼克號的制造商哈蘭德與沃爾夫公司,他們給我提供了當年造船的藍圖——這份藍圖一直被謠傳已經被銷毀,因為這樣的大型蒸汽機輪船現在已經沒有人愿意建造了。”

“太棒了,福克斯想在哪里建造這艘船的模型?”羅納德一看卡梅隆這個眉飛色舞的樣子,似乎自從終結者以后就沒有看到他這樣的熱衷于一部電影的創作了。

當然兩個人是心意相通的好朋友,一聽他拿到藍圖,就知道肯定是想建造1:1的大模型來玩耍。自己這個好朋友,似乎對電影的拍攝規模是越來越大了。

“大致會在墨西哥,加拿大和不列顛三個地方的海灘三選一,然后搭建一個一千萬加侖以上的容量的水池,再搭建實景的泰坦尼克號模型。”

卡梅隆告訴了羅納德一些他的預計情況。然后問羅納德有什么建議。

“堅持到底,堅持你的想法,不要因為任何人的干涉而改變你的計劃,如果有錢的問題,就給我打電話。”

羅納德一聽到這樣的大制作,就想起了當年拍攝與狼共舞的情況。他預計會有接近一千名工作人員來為這部電影工作,這和戰爭中指揮一個營級裝甲戰斗群差不多。

卡梅隆要拍好這部電影,需要有一點暴君的脾氣,才能壓制住形形色色的劇組人群。除了給他一個后盾,承諾如果超支就會補充預算,羅納德還準備給他送一些移動廁所和淋浴設施,以及一些軍用的移動大型炊事設備。

在野外,特別是荒無人煙的地方,長時間的拍攝電影,有合適的淋浴設施和供應熱食,都對士氣是非常巨大的鼓舞。

頒獎晚會過去了數日,各個媒體主要的報道都集中在勇敢的心的大獲全勝,以及兩位新晉的影帝影后身上。米拉·索維諾爆冷獲得了最佳女配角,這事倒沒有占據太多的版面。

羅納德還是拿著報紙在琢磨,哈維·韋恩斯坦從去年開始就好像摸到了沖獎的秘訣,他這個人的“創意”綿綿不絕,各種新招數都能夠想的出來。

再加上在歐洲三大電影節,特別是戛納上,似乎韋恩斯坦有特別的沖獎心得,歐洲和好萊塢兩方面聯動,其實給他不少騰挪的空間。

在奧斯卡上得到提名和獎項,讓他在戛納那邊融資賣出片花的行情看漲。而在歐洲獲得投資以后,回到好萊塢也更容易得到銀行貸款和其他外圍投資者的青睞。

“嗯?”

不過在研究過去幾年的提名和獲獎名單以后,羅納德突然發現了一個問題。

從1990年開始到1996年,每年基本上獲得最佳導演獎提名的人里面,首次提名的都只有一個人。

而且其中真正是初出茅廬的青年導演,只有去年的昆汀·塔倫蒂諾一個人。其他幾位首次提名,一個凱文·科斯特納,一個梅爾·吉布森,還有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其實都是演員出名以后轉型做導演的。

只有今年有新提名者拿到最佳導演獎,而且一來就是五位。這個很顯然不是正常的現象。韋恩斯坦在里面上下其手的痕跡明顯。

羅納德隱約記得,在一九八〇年代,初次獲得導演提名的人都不少。每屆都有兩個左右,而且這些人都是真正的新導演。比如羅伯特·本頓,大衛·林奇,羅曼·波蘭斯基,沃爾夫岡·彼得森,艾倫·帕克,乃至西德尼·波拉克都是首次獲得提名乃至獲獎。

那個年代,也有一些老導演還在拍片的一線奮斗獲得很好的成績,但是新人導演也層出不窮,為好萊塢增添了很多新鮮的風格和敘事方法。

包括更早一些的雷德利·斯科特,伍迪·艾倫,馬蒂·斯科塞斯,以及林奇,波蘭斯基,等等,都是有著鮮明風格的大導演。獲得好萊塢提名的肯定以后,又拍攝了無數的好片子。

而上個年代,也出現了吉姆·卡梅隆,巴里·萊文森,西德尼·波拉克,以及羅納德自己,等等很多善于拍攝成功商業類型片,又帶有一定的作者性的導演。

藝術和商業兩個大的類別,交相輝映出現了很多的新的品種,讓好萊塢市場和藝術高度,都有非常出色的記錄。

而兩者兼修的最成功的,無疑就是現在夢工廠的老板之一,同時拍出侏羅紀公園和辛德勒的名單的斯皮爾伯格。

但是回看九十年代的前五年,就沒有太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年輕導演出現了。以至于到了去年為止,最大的年輕人還是昆汀·塔倫蒂諾。

至于今年的幾位導演提名者,別說和七八十年代涌現的那幾批導演相提并論,連昆·塔倫蒂諾的尾氣都難以吃到。

九十年代出現了三位演員轉行導演的最佳導演獲得者,凱文·科斯特納,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今年的梅爾·吉布森也從另一個角度體現出導演群體缺乏新鮮力量。

再說,梅爾·吉布森今年的獲獎感言也表明,他并不想徹底轉型導演,或者以后的電影都自導自演,而是更想作為演員再次拿到最佳男主角獎。

究竟是為什么先進缺少好的新導演的加入呢?羅納德想了一會兒,可能還是因為低成本電影在好萊塢消失的緣故。

在他入行的時候,還有羅杰·科爾曼的新世界這樣的公司,專門拍攝低成本電影,讓很多新手導演有了拍攝楚女作的舞臺。

但是到了今天,不管你是影視專業畢業的大學生,還是從片場底層學習出來的實干派,要想第一次當導演拍攝院線電影,難度是呈現幾何級數上升的。

現在這些新人的機會,都集中在兩個類別的影視劇里。一是直供錄像帶市場的低成本電影。包括羅納德在香江的那些朋友們,拍攝的多數是這種電影。

相比院線電影,這種電影有一個根本的不同點,那就是發行的渠道不一樣。直供錄像帶市場的電影,沒有機會在大銀幕上放映,所以從拍攝,分鏡頭劇本的繪制,到鏡頭設計,拍攝燈光,乃至最后的剪輯,都是一套完全不同的體系。

拍多了錄像帶的導演,拍攝大銀幕的電影,會有本能的不適應。一個情節,用幾個鏡頭來表現,大銀幕和小電視的取向是完全不同的。

剪輯的時候也有分別,調動觀眾轉動眼珠,和調動觀眾轉動脖子,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剪輯體系。如果習慣了前者,那么剪出來的電影在大銀幕上放映就會出現表現力不足的問題。

羅納德本人收集了不少的老電影的拷貝,用錄像帶播放的時候,很多經典電影都顯得平淡乏味,節奏緩慢。但是一旦在大銀幕上播放,由于轉移注意力到銀幕上的焦點(通常是演員的臉),需要更多的時間,電影的節奏會完全不同,在電視機上看很平淡的電影,在大銀幕上會顯得緊張激烈,節奏很快,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這是錄像帶電影的問題,如果是另一個新人導演經常入行的領域,電視劇拍攝的話,那么導演的問題就更大了。

電影和電視劇的表演模式是完全不同的。電影的表演通常需要拍攝多次,選取其中特別精彩,符合導演想象的鏡頭,剪輯到一起。而電視劇表演,則更講究用最少的時間拍好。

相比電影多數使用視聽語言和剪輯來帶領觀眾前進的方法,電視劇更多的使用對話和臉部特寫的跳切來推進劇情。

拍多了電視劇的導演,對電影的拍攝會是一個障礙。那些在電視劇上正確的方法,在電影拍攝的時候會變成錯誤。

如果你沒有機會嘗試,出錯,改進的話,很可能在拍攝第一部電影的時候票房不會太好,由此就失去了進一步拍電影的機會。

好萊塢的制片人是非常苛刻的,如果是一個成功過的電影導演,他們會給你三次機會。三次連續賠本才會放棄。但是如果你沒有拍攝過票房成功的電影,那么往往你只有一次機會。

第一部楚女作拍砸了,票房失敗,那么你就會被打上只適合拍攝電視劇錄像帶的標簽,很難獲得第二次拍攝院線電影的機會了。

“怪不得,好像人才斷檔了……”

羅納德手里拿著助理整理的從七十年代開始的新晉重要導演的名單,從八十年代的最后幾年開始,這個名單上的人數就越來越少了。

長此下去,好萊塢可能藝術水平就要下降了。

畢竟一個導演,特別是商業片導演,如果重復拍攝一種類型的話,會耗盡才華和觀眾的緣分的。

有新的導演的新招數來刺激,也能讓老導演們感受到新鮮的刺激,說不定能夠拍出更好的電影來。

“米拉麥克斯,哈維·韋恩斯坦……”

羅納德在米拉麥克斯的名字上重重的畫了一個紅圈。

以米拉麥克斯為首的所謂“獨立制片”公司,其實對培養新導演反而有害。

他們的商業路線,就是先從歐洲電影節開始,獲獎了以后再引進阿美利加國內。所以像昆汀這樣的新導演,先獲得的是歐洲電影節的肯定,再來接受票房的審判。

而歐洲電影節,向來是小評審制度,不到十個人的評委決定獲獎者,這更容易受到少數人藝術品味的影響。他們其實在更進一步的擠壓好萊塢本土有潛力的新導演的機會。

再加上韋恩斯坦的抹黑操作,很多本土導演獲獎提名的機會就更少了。

而且,像米拉麥克斯,探照燈,等等所謂的“獨立制片”公司,在過去的幾年里,都被八大制片廠收購,他們的選片品味也更進一步接近商業大制作。

整個好萊塢失去了八十年代那種初興勃發的態勢,再也難以看到各種各樣獨特的電影。

這當然對行業整體不是什么好事。羅納德感到,自己對此也有責任,說不定本來夢中的那些電影的原導演,可能失去了一個機會呢?

“還是要給你們增加一些競爭對手……”羅納德用筆點了點已經被他畫了一個大叉的米拉麥克斯公司的名字。

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閱讀網


上一章  |  剝削好萊塢1980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