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他們兩個的速度已經超過了人類的極限!”
“原諒我這個時候已經看不到這場比賽的其余人了!”
“我的眼里只有兩道閃電了!!!”
“烏拉!!!!!!!!!!!!!”
現場的解說員也用俄羅斯語大聲的說著。
看樣子也是完全被調動起來了。
這種極致的速度對決最容易調動人的心態。
短跑這個項目就是這樣。
你的目光只會關注在最極致的那幾個人身上,除非你是只支持這個運動員的人,不然的話你很難被其余人吸引目光。
雨好像又變大了。
這種雨水砸在身上的感覺,你要是跑不到10秒以內。
根本無法感覺這種觸感。
好在蘇神身上的戰袍和這戰靴都要優于博爾特,不然的話,對抗這個古往今來第一田徑圣體。
還真不好說。
博爾特可能也沒想到自己都這樣了,還沒有達成目標。
可以讓他的內心火焰更盛。
我一定要追上你!
博爾特在憤怒中再次做出了進化……
不是說好人在極度憤怒中能夠怎么怎么樣,只是一句戲言嗎?
怎么這個家伙可以當真呢?
這簡直是怪獸啊。
這上帝造人的時候不太公平啊。
原本以為頂住這一波就已經能夠穩操勝券。
哪里知道還會有這樣的變故?
蘭迪都有些憤憤不平了。
其實他很少會出現這樣的情緒,但這一次他是真覺得……
博爾特這不就是在開掛嗎?
他的天賦到底有多少?這個上帝給他埋了多少的寶藏?
蘇神都已經做成這樣了,還不能壓制住他嗎?
這該死的上帝。
蘭迪其實平常很尊重上帝的,他一般不會這么說,但是在這一個時間點上,他真是忍不住怒噴上帝。
但凡上帝,你少給博爾特這家伙開一點光。
那比賽不早就拿下了嗎?
何至于如此啊?
米爾斯這個時候則是心情不斷處于過山車種。每一波博爾特被蘇神頂住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他都會心臟緊縮一下。
然后看到博爾特再次爆發,又會感覺再緊一下。
他都不知道今天心臟緊了多少下。
甚至都懷疑自己以后看這兩人比賽是不是得備一瓶速效救心丸。
八十米了!
已經進入最后的沖刺了!
蘇神勝利在望!
但就在這個時候,極度憤怒的博爾特再次完成了一波進化。
這就是剛剛展現過的全身剛性強化。
這個技術可不是什么網絡用語,或者是網游里面技能,這是實打實存在于實體空間的東西。
而現在博爾特在這里做出了操作叫做——
“全身剛性選擇性強化”的技術!
所謂“全身剛性選擇性強化”并非簡單的“整體繃緊”或“局部放松”,而是……博爾特在最后20米沖刺階段,基于肌肉疲勞程度與動力傳遞需求,對身體不同部位的剛性進行“差異化調控”的高階技術。
其核心特征是“放棄次要穩定性,強化核心傳導性”,具體表現為三個層次的精準控制。
第一就是剛性調控的“差異化分布”!
首先是放松區——
也就是踝、腕等遠端關節及肩部、腰部淺層肌肉,允許更大幅度的非功能性擺動。
如手腕擺動幅度從±3cm增至±4cm。
這是要通過減少次要部位的控制能耗,節省能量用于核心發力。
第二是穩定區——
膝關節、髖關節等負重關節,剛性保持在“不影響發力但允許微小緩沖”的狀態。
如膝關節屈曲角度波動從±1°增至±1.5。
以做到最后沖刺的平衡穩定性與緩沖需求。
最后就是強化區——
也就是脊柱胸段、腹橫肌、豎脊肌組成的核心傳導通道,剛性顯著提升,彎曲度從0.5mm減至0.3mm,即形變減少40,確保慣性力與肌肉力的高效傳遞。
這三條組合起來就叫做——剛性調控的“差異化分布”。
你要做到的這一點和之前的調控邏輯是有變化的,比如極速維持階段追求“整體剛性平衡”,而沖刺階段轉為“核心優先”——
是要通過主動放棄遠端關節的絕對穩定,將節省的神經控制資源集中于核心傳導通道,實現“以局部犧牲換全局效率”。
從“減少慣性損耗”轉向“提升慣性傳遞效率”,即不再追求慣性力的絕對保留,而是確保剩余慣性力能最大限度轉化為推進力
這是因為最后這一段,博爾特的身體反應為……傳遞效率比損耗絕對值更重要。
更有價值。
博爾特本人當然是摸不清楚這個套路,他也沒必要摸清楚。
就是依靠身體的本能不斷的解放。
他現在是完全開始進入本能的奔跑狀態。
這個時候的他才是原本該展現出來的他。
真正開始兌現自己的超能天賦。
這個技術的啟動時機應該是在80米附近。
啟動時機應該是嚴格對應80米標志線,誤差越小越好。
這個時候一般血乳酸濃度會達到10mmol/L。
股四頭肌收縮力下降20。
這一段,是“必須犧牲次要控制”的生理臨界點。
100米是不可能從頭高速沖到尾的,這一點相信,已經是眾所周知。
即便是博爾特,他也會有一個衰減值,無法做到從頭到尾一直高速。
這個時候博爾特開始了自己的高能。
如果說之前蘇神做的是整個短跑街,整個人類速度歷史上從沒有做過的事情,那么現在……
輪到博爾特了。
他現在做的。
同樣是人類歷史上從沒出現過的。
甚至現在連個理論都沒出現。
慣性傳遞效率的精準提升!
動量傳遞增益——博爾特軀干前沖慣性向擺動腿的傳遞效率從92增至93,意味著每步多傳遞9.6kg·m/s的動量!
在最后20米中,累計增益可達0.60.64m/s!
直接抵消了10的自然速度衰減!
然后就是脊柱胸段剛性增強使軀干形變導致的能量損耗從8降至6。
每步減少1.2J。
20米累計減少8.49.6J!
相當于節省了1.5的肌糖原消耗!
為最后10米的爆發性沖刺保留能量!
其次就是剛性選擇性爆發后,核心傳導通道剛性提升使地面反作用力的力線與前進方向的偏差角從3°減至2°!
這時候水平推進力的有效占比從95增至97,約等于每步多獲得90N有效力!
理想狀態下,20米累計多推進1.261.44米!
因為當博爾特這么做的時候,力線一致性優化,會自然出現!
簡直就是殘暴。
這還不算,關鍵是他還自然而然把自己的慣性天賦連接上……
等于是慣性傳遞的力學原理和剛性與效率開始建立正相關。
因為根據剛體力學,當軀干為“剛性桿”時,力的傳遞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能量損耗僅源于接觸面摩擦。
而當軀干存在彎曲形變,也就是非剛性時,力的傳遞會分解為軸向壓縮與徑向剪切,損耗率增至810。
脊柱胸段彎曲度從0.5mm減至0.3mm,使徑向剪切力減少40。
從200N降至120N。
直接對應傳遞效率提升1。
完美符合力的平行傳遞法則!
其次就是博爾特放寬外周關節控制后,遠端肢體的轉動慣量波動從±0.01kg·m增至±0.015kg·m,但核心部位的轉動慣量穩定性提升,波動從±0.02kg·m減至±0.015kg·m。
根據角動量守恒,核心轉動慣量的穩定確保了整體角動量的可控性,避免因外周波動導致的慣性沖突。
八十五米附近。
轉動慣量的優化分布完成!
完全剛性會導致沖擊負荷過大,關節受力增加20,而過度放松則會犧牲傳遞效率。
博爾特則采取“核心強外周弱”的模式使沖擊負荷減少8的同時,傳遞效率提升1,達到“吸收有害沖擊傳遞有效動量”的最優平衡。
也就是這個時候完成了沖擊吸收與傳遞的平衡!
鬼知道博爾特最后還能爆成這樣。
這的確超出了蘇神的預料,他感覺身后的博爾特就像是變成了鬼神。
感覺自己不管怎么抵抗,好像身后的家伙都能自動做出反應,做出壓制性的策略。
不過。
你以為蘇神是三歲小孩嚇大的嗎?
蘇神原本想象中就是一場苦戰,博爾特只不過是把這個想象變為了現實。
蘇神從來沒覺得自己能夠輕易取勝。
現在的身位優勢被進一步壓縮。
但是沒關系。
你以為就你博爾特有辯證的方法嗎?
就你博爾特已有手段能夠解決問題?
重開一世,提前準備了這么久,任何大賽,蘇神可都是這個世界上準備時間最長的一個人。
會沒有應對手段嗎?
當然,不會!
而蘇神在這里采取的手段幾乎是和博爾特完全不同,同樣是對慣性的調動,速成的手段更像是四兩撥千斤一般的柔和。
如果說博爾特是剛性更剛。
蘇神則這里做法是剛柔并濟。
蘇神支撐腿離地“柔和釋放”并非簡單的“放松式動作”,而是在最后20米沖刺階段,針對自己的肌肉類型,快肌纖維占比低于黑博爾特與自身力量特征設計的“柔性動力傳遞技術”。
前面的在核心穩定性的層級控制。
髖關節旋轉的“分段加速”。
支撐腿離地的“柔和釋放”。
擺動腿前擺的“分級承接”。
雙下肢慣性的“動態對稱”。
都體現出了蘇神對于技術的絕對掌控力。如果出波爾特是一種無意識狀態,那么蘇神就是有意識控制狀態的極致!
有了前面做的這些構架,蘇神現在對于關心的調動開始更加剛柔并濟。
先做一個叫做關節角度的“緩沖儲備”的技術。
也就是最后二十米,離地瞬間膝關節保留145°微屈,相當于儲存5的彈性勢能。
同時在擺動相初期釋放,補償肌肉主動發力的不足,因為最后最后20米蘇神肌肉力輸出比博爾特低。
這是兩個人天賦上的差距。
不得不說拼純天賦。
的確是不如博爾特。
這一點沒有任何爭議。
但是任何項目從來就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天賦選手能夠笑到最后,不然這樣競技體育就沒有看頭了。
極致的天賦只是一個重要的點,但這不意味著可以直接轉化為勝利。
蘇神這一點比博爾特認識的更加清楚。
他從這一世重開就知道自己不可能和博爾特拼純的天賦,所以他需要在更多的技術方面入手,把技術環節做得更好。
甚至用技術。
去壓制博爾特所謂的上帝天賦。
關節角度的“緩沖儲備”完成后。
八十米前,離地角度65°±1°,衰減時間0.012秒,膝關節角度148°±1°。
介于中間狀態。
八十米一過。
離地角度逐步降至64°±1.5°,衰減時間延長至0.014秒,膝關節微屈角度增加。
這種漸進式調整與肌肉疲勞程度高度同步——80米處血乳酸濃度達9.5mmol/L時啟動技術切換,90米處濃度升至10.5mmol/L時技術特征最顯著,體現“技術跟隨生理”的適配邏輯。
當然如果不是下雨天。
蘇神還真不好做到這一點。
前面的直線慣性能量保存效應,現在開始生效。
“柔和釋放”的實現下肢三關節的“時序錯峰”協同!
且看蘇神蹬伸階段——
踝關節先蹬伸。
跖屈角度從10°增至20°。
膝關節次蹬伸。
從130°增至145°。
髖關節最后蹬伸。
從20°增至25°。
三關節發力間隔0.002秒。
離地瞬間——
踝關節先停止蹬伸→膝關節保持微屈→髖關節繼續小幅后伸。
形成“末端牽引”效應,延長力的作用時間。
離地后——
支撐腿后擺初期,膝關節從145°緩慢屈曲至140°,避免擺動初期的慣性沖擊。
這種“錯峰協同”使力的輸出曲線更平緩,峰值降低5,但作用時間可延長50!!!
八十米之后,就是基于粘彈性的能量傳遞機制激活,這也是“柔和釋放”的核心原理。
因為“柔和釋放”技術的有效性,源于其對人體肌肉肌腱單元粘彈性特性的深度利用。
是一種通過延長力的作用時間、優化能量轉化路徑、平衡慣性與肌肉力的關系,
對的,它的關鍵就是最后一句——
這對于博爾特來說,不能說不重要,但是絕對沒有蘇神這么重要。
成為蘇神這種極致前程選手。
跑到最后20米的時候,整個身體的狀態,疲勞下的感覺絕對都要比后程選手更強。
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因此,蘇神一直在想怎么去
之前一直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身體的狀態也難以復合,技術的狀態也難以維持。
只能暫時作罷。
但現在不同了,這一場比賽在莫斯科的大雨下。
在自己為這場比賽量身打造的黑科技裝備加持下。
在自己這么多年的疊加準備下。
終于是派上了用場。
終于是可以做出這道題的解法了。
終于不至于前面跑得快或者中間跑得快。后面就會大幅度掉速。
尤其是最后10米。
只要解決掉這個問題。
解決掉自己最后10米的高能掉速。
就足夠面對博爾特了。
因此蘇神其實從這場比賽開始前,就打定主意想要在最后沖刺區,拿出自己一直想要做到的
現在。
時機成熟了。
對比博爾特全身剛性輸出剛上加剛。
蘇神開始剛柔并濟。
肌肉肌腱單元的粘彈性緩沖!
開啟!
人體肌肉肌腱單元,如股四頭肌髕腱復合體,具有“粘性彈性”雙重特性。
這彈性使其能儲存機械能,粘性使其能延緩能量釋放。
柔和釋放”就是通過以下機制利用這一特性——
彈性儲能的延長!
支撐腿蹬伸階段,膝關節從130°→145°的伸展過程延長0.003秒,使股四頭肌肌腱的彈性形變時間增加10。
儲存的彈性勢能從10J增至11J。
別看,只有1J。
但在最后這一點的儲存就是決定性的。
增加累積就能出現量變甚至是質變。
粘性阻尼的調控!
肌腱的粘性系數,反映能量吸收能力,在最后20米因疲勞從0.2增至0.25,蘇神通過“柔和釋放”將這種粘性轉化為優勢——
這時候能量釋放時間從0.01秒延長至0.015秒。
避免能量瞬間釋放導致的肌肉沖擊。
最后是激發粘彈性耦合效應!
當力的變化率降低33時,肌肉肌腱單元的“彈性粘性”耦合效率提升15。
即更多彈性勢能轉化為推進動能。
而非以熱能形式耗散。
八十五米。
再配合多關節協同緩沖,支撐腿離地時,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形成“階梯式力衰減”。
重心軌跡的平滑性,根據慣性原理,重心軌跡越平滑,慣性力的方向越穩定。
以及三維地面反作用力調控術的調控矢量控制。
使得“柔和釋放”使地面反作用力的合力方向與前進方向的夾角從3°減至2.5°,雖然峰值力比博爾特低,但有效推進力,尤其是水平分量僅低3了,因為……
這時候。
蘇神。
力的方向更優啊。
這一套完成后,蘇神力的傳遞路徑優化,就從“剛性鏈”到“柔性鏈”切換。
這個時候,蘇神的體感明顯變得更好。
和以前那樣咬著腮幫子,最后只能死頂到底。
完全不同。
砰砰砰砰砰。
場面上這兩個人簡直是在最后把雨水都要摩擦出火。
如果說蘇神的力時間曲線呈“寬峰型”,那博爾特就呈“尖峰型”。
一個峰值低、持續時間長。
一個峰值高、持續時間短。
蘇神的力在下肢三關節更均勻分配,踝30、膝40、髖30。
博爾特這時候則更集中于髖關節,這與黃種人膝關節力量占比更高的生理特征一致。
慣性與肌肉力的協同,蘇神是“慣性引導肌肉跟隨”,慣性力先于肌肉力0.002秒。
博爾特則是“肌肉主導慣性輔助”,肌肉力先于慣性力0.001秒。
彈性勢能的利用方式,蘇神是通過延長釋放時間,使彈性勢能的80在支撐相釋放推進,20在擺動相釋放維持節奏。
博爾特則70在支撐相釋放瞬間推進,30在擺動相耗散沖擊吸收。
代謝分配蘇神蘇炳添將更多代謝能用于穩定核心,博爾特放在髖部爆發。
這倆人簡直是!
在這一場拼到了極致!
沒有人想到博爾特會在這一場高能爆發成這樣,突破人類的速度極限,把人類速度的爆發推到了萬分位!
也沒有人想到蘇神面對這樣的博爾特竟然還能采取各種各樣的技術手段維持自己的優勢,讓自己不被博爾特的超級氣勢瞬間吞噬!
依然是處理的,有理有條。
頗有點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架勢。
我去。
后面的人,其實也有點被看傻了。
鮑威爾蓋伊趙昊煥布雷克。
這剩下的四個巨頭也突然都覺得以后叫六巨頭恐怕都不合適。
因為他們覺得在巨頭級上應該要劃分出一個新等級了,而這個等級是他們即便作為巨頭……
也無法踏足。
只能停在領域之外。
駐足觀看。
做一個最近的旁觀者。
這個時候在最后的剎那。
上天更是電閃雷鳴。
隱約中中仿佛有一紅一黑,兩道閃電交錯而過,在烏云密布中甚至都分不清顏色。
如果非要說的話……
不管是米爾斯,還是弗朗西斯,還是蘭迪,亦或是余位力袁郭強等等。
他們都只覺得。
這一刻。
前面那兩個人。
仿佛化為了電光。
都是掌控雷電的神。
仿佛兩個神明正在對決。
正在莫斯科的大雨中。
互不相讓。
正面激戰。
就連格林看到這里也都不知道說什么,只能喃喃的說了一句——
這是……
神與神的戰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