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十五米了。
如果你熟知蘇神重開之后,各個好成績的最后20米。
你就會知道,這就是他調速幅度最大的地方。
從這里開始。
網上甚至有人戲稱為。
蘇神的膝蓋中箭地帶。
意思就是戲稱,蘇神在這里就像是膝蓋被中了一箭。
速度頓時就沒了。
就像是帶著箭傷往前跑一樣。
當然你也不能說他有問題。
蘇神不是玻璃心。
有問題別人說出來就得承認。
而不是頂著喉嚨,反倒是質問這些支持者。
尤其是他這一世重開。
早就已經想好了,這個地方怎么解決。
只是之前還沒有走到這一步而已。
現在終于到了。
那就該把這個地方處理好了。
這一槍。
他說了要打破世界紀錄。
要讓博爾特從椅子上站起來。
絕不是在開玩笑。
是來真的。
關節角度與發力時機的微觀協同!
在百米后程,蘇神下肢各關節角度的細微變化和發力時機的精準把控,是維持速度的核心技術要點。
以膝關節為例,在蹬伸階段,蘇神的膝關節伸展角度從160°170°,到后程會根據體能和地面反作用力反饋,微調至165°175°,這樣的調整看似微小,卻能改變蹬伸力的方向和大小,使地面反作用力更好地轉化為向前推進力。
同時髖關節后擺幅度在全程中也發生動態變化。
后程時會適當減小約5°10°。
通過避免過度后擺造成能量浪費,保證身體重心平穩向前移動。
發力時機上,蘇神在觸地瞬間約0.05秒內,就能完成從緩沖到發力的轉換,這種快速轉換得益于長期訓練形成的神經反射機制,使得肌肉能在最佳時機收縮,最大化利用地面反作用力。
在感受到地面反作用力增大時,蘇神小腿三頭肌和股四頭肌會在1015毫秒內先后發力,形成高效的動力輸出。
又是5米穩如泰山!
又挺過去了5米!
只剩下……
10米了!
這個時候,即便是撐不住,也沒事了。
已經比之前做的更好了。
已經被博爾特在尤金的時候。
做的更好了。
可蘇神還不打算結束。
即便是最后的十米。
他也要好好攻略。
將其拿下。
90米!
我的天吶。
只有最后10米了。
如果能把最后10米搞定。
蘭迪都嗅到了一絲新紀錄的味道。
不過最后10米通常是蘇神速度滑坡的斷崖點。
在這里他能把速度下滑到難以想象的程度。
你看前幾場表現好的比賽。
甚至可以把速度滑出0.90。
這樣的速度對博爾特。
可以說就光是這10米就要被吃掉接近0.1。
太劃不來了。
當然極致前程的選手。
在這個地方本身就是個巨大的弱勢區。
沒有任何的道理可言。
不然你前面啟動那么快。
后面還這么強。
那別人還玩不玩了?
既然是弱勢區。
就有提高的可能。
蘇神一路提高到現在。
對于慢慢變強。
相當的有心得。
他是不會覺得自己是極致前程選手。
那么這里稍微弱一些是很正常的。
他并不是這么認為。
也沒有必要這么認為。
他想要做的。
是弱可以。
但要允許自己變強。
那這樣不管前面怎么弱,都是可以接受的。
只要能變強就行了。
最后十米。
要拿出蘇神的手段和精華來。
足部著地方式與地面反作用力傳導!
足部著地方式直接影響地面反作用力的傳導與利用效率。
蘇神采用前腳掌先著地并迅速過渡到全腳掌的方式,這種著地方式有諸多技術優勢。
前腳掌著地時,足弓像彈簧一樣被壓縮,儲存彈性勢能,在0.030.05秒內迅速釋放,增加了蹬地力量。
而且,前腳掌面積小,能更敏銳地感知地面反作用力變化,在0.010.02秒內就可將信息反饋給神經中樞,以便及時調整后續動作。
過渡到全腳掌著地階段,足底與地面接觸面積增大,約增大1015,延長了力的作用時間,使地面反作用力更均勻地傳導至腿部,減少關節沖擊。
并且,通過調整全腳掌著地時的角度,如與地面夾角保持在15°20°,可進一步優化反作用力方向,將更多能量轉化為向前的動力。
既然有這么多好的效果,那為什么在尤金那一場不這樣做?
不是他不想這么做。
只是他的三維地面反作用力調控術。
根本就。
激發不了。
在這里已經沒有能力的去做這樣的事情了。
疲勞。
導致的肌肉運轉配合不協調。
大量的代償反應已經全身出現。
在這種情況下。
還能往前繃住。
就已經到了極限。
再要求做這么精細化的調整。
根本就不可能。
沒錯,但凡你稍微了解一點運動學的基礎你就會知道,如果你的肌肉已經進入了代償收縮階段。
這就意味著其實你對你的肌肉精細化掌控丟失了。
不可能再進行什么精細的微操。
即便你是微操大師都不行。
那個時候你光是控制身體的僵化和失衡,就要花掉你全部的注意力。
不可能還能抽出來做這樣的事情。
所以,在尤金那一場。
不是蘇神不想做。
是他真的做不到。
是他已經到那個地方無法控制自己了。
和博爾特的對陣消耗太大了,他已經無力在后面進行調整。
也是,他為什么這一次必須要把前面那些前置技術動作體系完成的原因。
不然的話。
面對努力博。
他還是覺得自己。
棋差一招。
最后十米,前程選手掉速死亡區域。
91米。
蘇神除了足部著地方式與地面反作用力傳導,擺臂技術與身體平衡及動力輔助也拿了出來。
只見他擺臂時,手臂擺動平面與身體矢狀面夾角保持在10°15°,確保擺臂動作不會干擾身體直線運動軌跡。
92米。
后程時,擺臂幅度雖略有減小,但擺動頻率加快,由前期的每秒3.84.0次提升至4.04.2次,通過手臂快速擺動產生的慣性力,帶動身體向前。
當身體出現微小失衡時,蘇神會通過瞬間調整擺臂的幅度和速度來糾正。
比如,身體向左側偏移時,右臂會加大擺動幅度,增加右側的動力,使身體回正,同時左臂配合減小擺動幅度,維持平衡,整個調整過程在0.10.2秒內完成,確保跑步節奏和速度不受影響。
93米。
肌肉激活順序的動態調整!
既然身體沒有在高度疲勞的情況下被代償收縮全面接管。
那么就意味著他現在的打擊群還是可控的,并沒有轉移到小腿或者是腰部肌肉上。
也就是沒有上漂或者下浮。
尤金的時候已經完全不行了,完全是憑借意志力在做最后的掙扎。
即便是看著博爾特完成超越也無能為力。
這一場。
絕不能這樣!
因為在在百米后程,肌肉激活順序對蘇神有效利用地面反作用力起著關鍵作用。
隨著體力的消耗,他會根據實時的地面反作用力反饋,動態調整肌肉的激活順序。
一般情況下,在蹬伸初期,臀大肌率先被強烈激活,產生強大的伸展力,為蹬伸提供基礎動力。
但到了后程,為了減輕臀大肌的疲勞并維持高效的蹬伸,激活順序會做出微調。
在觸地瞬間,小腿的比目魚肌會更早地被激活,利用其豐富的慢肌纖維,進行快速緩沖并儲存彈性勢能。
約510毫秒后,臀大肌和股四頭肌協同發力,將比目魚肌儲存的能量與自身收縮產生的力量迭加,通過精確的發力角度,推動身體向前。
這種動態調整確保在體能下降時,也能最大化利用地面反作用力,保持穩定的推進力。
等于是主動去擁抱協同發力。
這里有一個問題必須要說明,那就是你主動去擁抱的叫做協同發力。
你沒有辦法去掌控和控制的,只能被動維持的叫做代償。
看起來差不多,但其實是有很大區別。
尤其是對于高水平運動員來說更是如此。
一個是主動利用主動操作。
一個是被動施展,已經沒有了主動操作的空間,只能竭力維持。
又因為疲勞度被自己的前置技術控制,現在還有相當的自主性,相當的體能,繼續對自己的身體進行操作。
那么。
蘇神也馬不停蹄。
94米。
核心肌群就像身體的“穩定器”和“動力傳輸帶”,在百米后程的表現中不可或缺。
在這個階段,核心肌群中的腹直肌、腹內外斜肌和豎脊肌持續保持高度的激活狀態,激活程度相比前期提高約1520。
你可以看得出來,因為身體的疲勞感越來越高,無序的狀態越發明顯,這個時候其實你對于核心的要求也就越高。
因為你的核心力量越強越能發揮出來,就越能保證你在疲勞狀態下的動作穩定性。
當蘇神繼續三維地面反作用力調控術,利用地面反作用力時,這些核心肌群能迅速調整張力,保持脊柱的穩定,確保力量從下肢順暢地傳遞到全身。
只見他在蹬伸過程中,地面反作用力向上傳導,核心肌群通過等長收縮,維持身體的正直姿態,避免力量在傳遞過程中因身體扭曲而損耗。
核心肌群輔助調整身體重心。
當身體重心出現微小偏移時,核心肌群會在0.050.1秒內做出反應,通過微調肌肉張力,使重心回到穩定的運動軌跡上,保證最后十米跑步動作的高效性和連貫性。
拉爾夫.曼越看眼睛越亮堂。
還可以這樣?
原來還可以這樣?
95米!
終點就在眼前了。
但行百里者半九十。
蘇神這個時候非但沒有任何的放松,反而是精神高度的集中。
這個時候因為疲勞都是可控的,他也有足夠的精神意志力來做這樣的事情。
神經系統對地面反作用力的精準調控!
蘇神的神經系統經過長期的專業訓練,具備了高度的敏感性和精確的調控能力。當他的腳觸地時,分布在肌肉、肌腱和關節中的本體感受器會迅速將地面反作用力的信息傳遞給中樞神經系統。
還記得格林前面說的幾個難以被攻克的問題嗎?
神經沖動頻率消耗過度。
關節活動度與肌肉發力模式的改變。
也就是協調性收縮變為代償性收縮。
還剩下一個叫什么記得嗎?沒錯,記性好的肯定還能記得叫做本體感受反饋的紊亂。
這是一個更深層次的東西。這個地方出現了紊亂。
不僅會出現肌肉張力的感知方面偏差。
還會出現運動單位募集異常。
才會出現肌肉長度反饋延遲。
還會出現肌肉相互的配合協調性失衡。
這是一個更致命的問題。
比如說現在。
就沒辦法當他的腳觸地時,迅速利用分布在肌肉、肌腱和關節中的本體感受器,將地面反作用力的信息傳遞給中樞神經系統。
中樞神經系統自然也沒法會根據這些信息,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精確的指令,調整相關肌肉的收縮強度和時間,以實現對地面反作用力的最佳利用。
比如在起跑后的加速階段,神經系統會使腿部肌肉快速而有力地收縮,以產生更大的蹬地力,從而獲得更大的地面反作用力,推動身體快速加速。
而在百米后程,神經系統會根據身體的疲勞程度和速度保持的需要,精細地調整肌肉的收縮模式,使肌肉既能有效地利用地面反作用力維持速度,又能避免過度疲勞導致動作變形。
尤金的時候。
最后十米。
這里全都亂了套。
已經完全不受蘇神控制起來。
好在眼下。
這不是問題了。
疲勞度依然在掌控之中。
即便是臀大肌的本體感受器完全解放了,依然能夠撐得住。
這讓他現在整個身體高度敏感。
這讓他的每一次觸地。
都依然保持著本體感受良好的信息反饋。
96米!
身體姿態的微調與地面反作用力的優化!
蘇神他會保持頭部正直,眼睛平視前方,這樣有助于維持身體的平衡和穩定,使地面反作用力能夠沿著身體的中軸線有效地傳遞。
同時,他的肩部會保持放松且微微下沉,避免因肩部緊張而導致力量傳遞受阻或身體失衡。
97米!
越來越近了。
終點線就在眼前了。
能不能做到也在眼前了。
在身體前傾角度方面,蘇神根據速度和地面反作用力的變化進行調整。
對比在加速階段,身體前傾角度較大,約為45°50°,以增加水平方向的分力,提高加速效果。
現在為了保持速度和平衡,身體前傾角度會適當減小至40°45°,使地面反作用力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配更加合理,既能提供足夠的向前推進力,又能保證身體的穩定性,防止因前傾過度而失去平衡。
之前就說過百米運動員的身體前傾角度。
每增加1。
水平推進率就能夠增加3的5。
甚至更多。
蘇神在尤金,這個地方已經崩得不成樣子。
當然他前面跑的這么快,創造了新的極限,你對后面的確不能苛求,但如果你單獨把這一段拿出來看,那就是不成樣子。
水平的推進率已經是完全崩壞。
對比他有體能和疲勞可控的時候,身體的前傾角度已經完全不一樣。
甚至你看看蘇神9秒83極限的視頻就能發現。
尤金那一場極為相似。
到了最后面,身體已經是出現了垂直,甚至是后仰,已經完全失去了身體的前傾角度。
這也是格林認為,限制全身運動員一個最大的點。
沒有人可以越過這個點。
包括之前的蘇神。
可現在呢。
格林看到了什么?
謝特!
一句美國國罵。
已經證明了一切。
98米!
下肢關節的緩沖與最后爆發!
只見蘇神當腳著地時,膝關節和踝關節會進行適度的緩沖,以減少沖擊力并為后續的爆發式蹬伸做準備。
膝關節在著地瞬間會彎曲到約130°140°,通過股四頭肌和腘繩肌的協同收縮,控制膝關節的彎曲速度和幅度,實現緩沖!
踝關節也會背屈,使腳掌能夠更好地貼合地面,增加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蹬伸儲備能量!
在緩沖階段結束后,膝關節和踝關節會迅速伸展,爆發式地將儲存的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
膝關節快速伸直,伸展角度可達170°175°,股四頭肌強力收縮,產生強大的蹬伸力量!
踝關節則跖屈,小腿肌肉發力,將身體向上向前推送,使地面反作用力有效地推動身體前進!
只有最后幾步了
的確只有最后幾步了。
只要做好了這最后……
自己就有希望。
創造一個新的成績。
讓百米的世界紀錄。
成為黃色!
成為紅色!
成為自己的顏色!!!
蘇神已經殺瘋了!
自己的感覺以及內心的渴望加上技術的掌控在這一刻完全融合在了一起。
頗有一種三位一體的身體心靈技術聯合沖擊。
99米!
這是他重復了無數次的動作。
這是他重開之后利用兩世的經驗以及未來的科學理論數據做出的最優化超時代壓線技術。
這壓線的最后幾米。
這一世蘇神。
絕不是短板。
這一世的壓線。
是絕對的強勢項目。
把自己的短板變成長板。
而且。
從未輸過!!!
俯身。
甩臂。
沖刺。
低頭。
壓線。
“壓線!!!!!!!!!”
似乎聽到了外面也有聲音和自己內心的大吼重合了起來。
蘇神這一刻。
感覺自己的能量。
已經完全爆發。
三維地面反作用力調控術。
也被他發揮利用到了該有的樣子。
不再是尤金那樣。
虎頭蛇尾。
這一次。
是虎頭。
也是虎尾!!!
第一。
這沒有什么好稀奇的。
這一場比賽在國內他就不可能輸。
他只是在壓住極限之后,回頭第一時間就想要看看自己的成績。
控制住重心之后,第一時間就扭頭看向了自己,左邊坐落在跑道上的紅色電子計時器。
當然這一次。
還不等他回頭看過去。
他就已經聽到了在現場的熟悉大吼。
這聲音。
是在現場解說的楊劍。
絕對不會錯的。
這聲音他聽了兩輩子了。
他在吼什么?
蘇神現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突然的放松,反而讓他的腦子有些慢半拍,他現在只想要完成自己心中最想做的這個動作。
看向計時器。
看過去。
終于重心穩定住,腦袋也扭過去,甚至自己的腳下都沒有停穩。
他終于看清楚了這個數字。
他也終于聽清楚了耳邊的這個貫徹全場的解說聲音。
“世界……世界紀錄紀錄!!!!!!!!!!!!!!!!!!!!!!!!!!!!!!!”
ps:新紀錄誕生!
一口氣沖到了9.50的最頂端,不知道之前有沒有大佬猜到這個成績呢?
終于。
拿到了世界紀錄。
小紫自己。
都像是完成了什么使命。
打出這四個字的時候。
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
也許這一刻有那么一點點能夠感覺到蘇神跑出9秒83之后內心的心態吧。
新紀錄。
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