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
公司高層領導都出席了啟動大會。
會前,萬總笑著對鐘成說道:“小鐘,你這大項目大工程是一出接著一出,讓我們這些老頭子都跟不上節奏了!”
曹總助也說:“小鐘后面還有民航飛機工程、智能機器人工程,都是大項目啊!”
楊總感慨道:“我是搞了一輩子飛機,民航飛機是搞得最失敗的,現在總算是熬到出頭的一天了,民航飛機工程一定要交給我來干!”
曹總助就是原北重集團的總經理,現在是鄧總的特別助理,楊總是原北飛公司的總經理,現在是公司的生產副總。
李長風也湊熱鬧地說道:“智能機器人項目是我提出來的,到時包在身上,其他人不要跟我搶!”
鄧總想起了他幾年前許下的心愿,很是激動!
“只要看到民航飛機上天了,我就可以安心退休了,此生已經無撼了!”
“小鐘、小李,還有小邵,以后紅星公司就交給你們了!”
鐘成、李長風連忙站起來謙讓,邵總現在還在柴達木的荒原上,聽不到這句話。
鐘成看了一眼李長風,發現他并無異色。
對把自己的名字放在李長風前面,鐘成還是有點不安,畢竟李長風也算是他的老領導了。
他其實對管理公司并沒有什么興趣,他的興趣主要在研發工作上。
而且現在的紅星公司,早已經不是當年的紅星公司了,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大公司。
產值達到六萬億華夏幣以上,是90年代全國總產值的幾倍。
而且創造出這樣產值的只有不到一百萬人。
紅星重工集團用‘國之重器’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掌管這樣的公司,責任重大啊!
不過,到時再看吧,如果能當甩手掌柜就最好!
啟動大會開始,參會人員包括來自紅星重工集團下屬的十幾個分公司的300多名成員。
主要人員是紅星電動轎車公司、動力電池公司、戰機制造公司、光電設備制造公司以及機床設備制造公司的管理技術骨干。
鐘成首先代表集團公司進行了講話。
他簡單介紹了逐日飛車工程的背景、內容和目標。
這個工程的名稱還是延用當年的工程名稱,就叫逐日三期工程。
逐日二期工程是對逐日電動轎車的產能擴大,所以現在算起來,已經是三期工程了。
鐘成講完后,萬部長上臺講話。
萬部長借助全息投影設備給大家具體解說了工程方案。
方案是在逐日二期工程的西面再征用一千多畝山地,先建五條逐日飛車生產線,年產量一百萬輛。
后續再逐漸淘汰改造現有的電動轎車生產廠房,五年后達到年產逐日飛車五百萬輛。
鐘成看到領導們沒有太大的反應,就打斷了萬部長的話,給大家簡單算了一筆帳。
逐日轎車系列平均售價在30萬左右,現在年產五百萬輛,總產值約一萬五千億。
但逐日飛車售價至少在250萬以上,如果年產五百萬輛,那總產值就將達到12.5萬億以上。
就算是當年年產一百萬輛,總產值都會達到2.5萬億。
而且利潤會是現在的幾十倍!
“嗤!”
與會的人員聞言都倒吸了一口涼氣,這產值和利潤也太嚇人了!
直接就超過了現在整個公司產值的兩倍。
這是給了紅星重工再次騰飛的機會啊!
但是人事副總郭總還是有些擔心,他以前在北重集團就曾經負責過營銷工作。
“這么貴的逐日飛車會不會銷路有限?”
眾人都看向鐘成,鐘成苦笑著讓張總解釋一下,他哪有時間去研究這個。
張總介紹說,他們搞了這么多年的汽車銷售,對汽車市場的消費能力還是非常清楚的。
但為了穩妥起見,前一段時間他們也搞過多次問卷調查。
得出的結論是,僅在國內的十幾個一線以上城市,一年一百萬輛左右的需求是有的。
如果算上全國市場以及全球市場,一年五百萬輛真得不算多。
而且現在的車貸已經非常流行,潛在用戶群應該更龐大。
他言下之意,對于逐日飛車這樣超現實的高科技產品,很多人就是借錢也會買的。
張總接著又展示了一些具體統計數據,打消了一些領導的顧慮。
鐘成雖然沒有研究過這些,但卻沒有這方面的擔憂。
他對市場需求有一種粗暴的認識,認為只要是領先時代的工業產品就一定會有市場。
萬部長接著又介紹了工程實施的一些具體工作安排。
逐日三期工程的實施由電動轎車公司負責,桂彬研發小組提供技術支持。
夸父動力電池由已經單獨成立的紅星動力電池公司承擔。
由于近年來,動力電池工廠的產值和利潤不斷上升,已經超過了電動轎車生產。
紅星重工集團成立的時候,就把動力電池工廠從電動轎車公司劃出去了,陳強擔任了第一任紅星動力電池公司總經理。
小型祝融電推則由紅星戰機制造公司承擔,鄭義倫負責的戰機制造公司具有祝融電推強大的制造能力。
在原有基礎上擴大祝融電推的生產規模,正好把原本準備制造重型轟炸機和運輸機的地盤用上。
鐘成這樣考慮也就是為了將來戰機制造任務減量后,戰機制造公司有主營業務。
這樣一來,逐日三期項目工程就沒有必要再單獨建設祝融電推的生產工廠了。
而電動飛車的其它部件生產都可以直接使用電動轎車的配套工廠。
所以,整個項目看起來非常龐大,但實際投資并不大,也才80多億。
這也是因為紅星重工集團已經具備了龐大的制造能力,一些以前看起來非常麻煩的建設項目,現在實施起來都很輕松了。
萬部長又說明了逐日三期工程的工期。
11月18日開工,用半年的時間,明年5月18日第一輛逐日飛車下線。
明年7月正式將逐日飛車推向市場,明年年底達成年產100萬輛的任務。
最后,鄧總代表集團公司發表了總結講話,對工程實施人員進行了鼓舞。
電動飛車項目在鐘成這里算是暫告一個段落了。
新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