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大妮聽了,也不知在想什么,倒沒有多問什么了。
宋秋看著,也不急。
緣分這東西嘛,說不定的咯。
很快就到發席的時候了,宋秋跟在老袁氏身邊,同老孟氏幾個坐了一桌,都是安排好了的,他們這些親戚,專門擺了幾桌的。
不過席面都是一樣的。
除了周歲酒特有的一盤點了紅的糖包,就是標準的八個菜了。
雞鴨魚肉,葷素搭配,香得很。
辦席的味道,跟自己家做的,就是不一樣。
吃過席,倒也不急著走,總要還坐坐的。
這會兒堂屋里還沒幾個人,其他人還在坐席,老孟氏轉了轉眼珠子,記掛著事,見這會兒時機正好,就給小兒媳使了個眼色,讓她望著點風。
“大妹啊,我瞧長河邊客棧要建好了吧?打算什么時候開張?到時候說一聲,我讓袁成他們幾個都來幫忙。”
先才人多,一直沒逮著機會好好說說家常呢。
沒有借銀錢的事,老袁氏和這個大嫂還是相處的跟融洽的。
“許是要等過了十五之后呢,倒也用不著幫忙的,家里這不添了人嘛,人手夠了,剛開張,估計也沒有多忙。”
“你跟我們還見外不成?有什么要幫忙的只管說就是,袁成兩個那可就是你兒子一樣的。”老孟氏拉著老袁氏的手道。
說著說著,就說到袁大平身上來。
老袁氏聽得點頭,“大平十六了,是該說親了,我這認識的,也沒有想著就合適的姑娘,不過大嫂你也別急,大平是個好娃子,親事不難說的。”
她這話也沒說假,大哥家十幾畝地呢,日子也不是太難過,大平又是長孫,親事不會難。
老孟氏就笑,“這也是,我倒是不擔心他的親事的,只是袁成這里啊,總記著她大姑的好,念著福生,那時候可沒少跟福生哥倆好的開玩笑說以后要親上加親的。
如今福生是不在了,袁成卻一直念著這事呢,原先是兩個孩子還小,他就沒提,但現下大平也大了,阿秋也十四了,想著也差不多了,所以就想叫我來問問他大姑你,你看這親上加親的,可好?”
愣是老袁氏想了半天都沒有想通,大哥家這怎么會想要和她親上加親呢?
要是阿秋嫁出去,這嫁給表叔家的表哥,她的娘家就是她的婆家,似乎的確也不錯,大平也是個好娃子。
可他們都打算要招贅了,怎么聽大嫂這意思,竟是還愿意讓袁家的長孫招贅出去?
許是看出老袁氏的錯愕,老孟氏就道:“按理說,大平是長孫,沒有招贅出去的道理,本來也是打算把阿秋娶回來作為長媳往后當家的,可袁成聽說大妹你有這個想給福生留個香火的打算,想著還有三平留在家里呢,那大平招贅出來也沒事,左右也不是外人,自家姑奶奶家,還怕受欺負了不成?”
“所以這事啊,袁成他們兩口子都是同意的,大平這里也樂意,就看大妹你這里怎么想,要是瞧得上大平,覺得大平好,那咱們就親上加親定了這親事,往后大平就是宋家的上門女婿,每年給妹夫和福生他們兩口子上墳,撐起宋家的梁子,沒得二話說的,袁成兩個這里,也不會仗著長輩去指手畫腳的,這個你盡管放心。”
老袁氏聽了個確切,這才是明白,大哥家這是真的愿意叫大平來入贅呢?
大侄兒是個好的,想著她,她男人走了,后頭福生走了,這孩子也沒少上門來幫襯。
她也是知道兩個兄弟小時候說過結娃娃親這樣的玩笑的。
再加上大平這娃子老實不多話,確實也是不錯的。
但她早就應了老姐姐,心里也滿意張楊多些,這會兒叫她答應,還真答應不上來。
不過轉念一想,阿秋那里好像還沒開竅或是怎么的,還只把張楊當哥哥,就沒想過那回事。
莫不然或者也中意大平也說不定?
畢竟也是從小相熟的。
她想著還要問問阿秋的意見的,就沒有一口回絕,說是要問問阿秋。
老孟氏一聽,也不急,“自然要問問的,不急不急,我這頭隨時聽大妹你的回信。”
宋秋他們在胡家留到半下午才離去的,畢竟一年到頭難得這么聚一聚,當然有說不完的話的。
幸好有騾車,宋秋一路把袁栓子他們送回家,再回自己村,到家,天也沒大黑。
宋秋說到做到,給阿靈他們帶了糖包,還有可甜的石榴,兩個小姑娘都挺高興的。
八月十六,長河邊上的客棧正式落成竣工,村里沒事做的都吆喝著一起出來看,這可是他們松山村的人開的客棧,這十里八村的頭一份的,雖然不是他們的,但也值得高興啊。
以后別人說起這客棧,誰都知道松山村了呀。
這客棧跟他們在鎮上見過的客棧都不一樣,沒有二層,只有一層。
正中一個大堂,兩邊綴著兩通廂房,后頭還綴著一溜房子,看著奇奇怪怪的,但上了的漆將干未干,看著這客棧也是挺好看的。
現下里頭啥擺設也沒有,也沒有個名字,有好奇的就不禁問宋秋,“阿秋,我看鎮上的客棧都有名字的,你這客棧打算起個什么名字啊?”
宋秋還沒說話,又有人道:“鎮上的客棧都是叫什么王家客棧李家客棧的,阿秋你這客棧是不是也叫宋家客棧啊?”
鄉里人,不識得幾個字,就覺得以自己的姓取的名字就是最上口的了。
被大家看著,宋秋想著正麻煩劉才貴加緊趕工刻著的木匾,笑咧了嘴,道:“我這客棧啊,就叫松山客棧!”
“松山客棧?”
“這好啊!聽著就跟咱們松山村有關系嘛!”
“松山腳下有個松山村,松山村外頭有個松山客棧,好!好啊!”
“那這長河不是沒名字嘛,反正也沒主的,不然咱們也給它起個名字,叫松山河怎么樣?這下可全乎了!”
“好好好,怎么不好!”
眾人七嘴八舌的,都覺得這松山客棧起得好,甚至你一句我一句的,給這條有些悠久年份的長河都改個名字叫松山河。
這個旭日東升的清晨,松山河邊上矗立的松山客棧,猶如一顆新星。
這會兒在場的人們,沒人會想到,以后這個松山客棧,會成為天下人都知道的客棧。
不僅有松山客棧,還有許許多多的客棧,它們統一風格,不同于其他的客棧,遍布在人來人往的官道邊上,不知給趕路的人帶去了多少的方便。
后來,它們有個統一的名字,叫宋家服務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