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第四百二十三章:三分之一光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二十三章:三分之一光速

第四百二十三章:三分之一光速


更新時間:2022年05月01日  作者:三寸寒秋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三寸寒秋 |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發射一個衛星去太陽系外探探路,看看太陽系外到底有什么東西。

加工廠房中,韓元在思考著這種方法的可行性,甚至一度都忘記了自己還在測試磁軸承圓珠。

對于他來說,發射一顆衛星上天現在并不是什么難事,即便是要將這顆衛星送往太陽上,或者送外冥王星都能做到。

但將一顆衛星送出太陽系,這和前兩者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的。

太陽系的邊界有好幾個定義。

有些近,有些遠。

如果說以海王星的軌道作為太陽系邊界,太陽系的直徑也有足足60個天文單位。

而一個天文單位指的是從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大約1.5億千米。

以海王星的軌道作為太陽系邊界,這是八大行星為界限的太陽系。

至于冥王星?

冥王星早就躲角落里哭去了。

以海王星的軌道作為太陽系邊界,其直徑差不多有90億千米,半徑為45億千米。

如果從地球上發射一架航天飛機以旅行者一號17公里/秒的速度一直朝海王星軌道飛,需要大概八年的時間才能飛到海王星。

這是最近的太陽系邊界定義,但很顯然不是他需要的。

他需要的邊界,應該是奧爾特云。

但若以奧爾特云為標準作為太陽系的科學邊界,那么太陽系直徑能達到20萬天文單位,足足30萬億千米。

以旅行者的速度,從發射到超出,需要超過五萬三千年才能飛出去。

在面對宇宙這個龐然大物的面前,別說人類創造出來的極速,就算是光速都顯得渺小至極。

以奧爾特云為太陽系的邊界,從太陽發出的光差不多需要一整年的時間才能跑出去。

這個是令人心生退意的距離。

要知道,人類自1977年就已經發射,至今為止已經接近五十年時間的旅行者一號,到現在也才飛出去兩百多億公里。

對比起30萬億公里,兩百多公里真的連零頭都不夠。

當然,對于韓元來說,旅行者一號17公里每秒的飛行速度并不是他能制造出來的飛行器速度的極限。

韓元在心中計算了一下,如果不惜代價的話,他能將發射上天的衛星或者飛船在宇宙真空中的飛行速度推進到了十萬公里每秒,也就是三分之一光速左右。

畢竟他有足夠的手段進行改造衛星并讓它攜帶足夠的燃料上去。

而且他手上有能達到這個速度的推進器。

這個速度如果放到地球上可以說是相當驚人了。

三分之一光速,這是目前各國想都不想的速度,僅僅在某些科幻電影中有這種設定。

韓元能做到,是可以說集成了他手上目前用于的各種頂級科技的成果,其中有中級知識信息,有另類的智能操控系統,以及超高速離子噴射技術等等。

如果是在一個有大氣的星球內部,韓元做不到這種程度。

但放到宇宙真空中,只要你噴出的離子速度夠強勁,速度在光速之下是可以無限制提升的。

這和目前人類使用的技術有著極大的差別,就像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和普通的化石燃料發動機一樣。

當然,如果以目前人類的發動機推進技術來做,三分之一光速是不可能達到的一件事情。

對于目前全世界各國掌握的推進方式以及發動機來說,這些推進技術都有著嚴重的自我限制。

靠普通的加速去接近真空光速需要的能量太大。

事實上,在人類的歷史上,并不是沒有人有過這種將飛船速度提升到光速概念內的瘋狂念頭。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年代,在當時日不落帝國快要落幕的時候,以日不落國為首,做了一個叫做‘代達羅斯’的計劃。

這個幾乎是日不落國星際學會提出來的研究計劃,這些瘋狂的科學家考慮使用無人太空船對另一個恒星系統進行快速的探測,進而重現日不落帝國的輝煌。

在這個計劃理論中,使用核聚變火箭并且只要50年,在一個人的有生之年內,就可以抵達另一顆恒星。

而一顆距離地球6光年名為‘巴納德星’的星球則被選擇為其中一個主要的目標。

計劃的名稱來自于古希臘神話中修建米諾斯迷宮的工匠,‘代達羅斯’。

意喻著人類也同樣可以在廣闊的宇宙這個超大型迷宮中修建起來一座四通八達的供電。

這是一個相當瘋狂的計劃,在代達羅斯計劃的核聚變推進要達到真空光速的百分之二十是可行的。

只不過飛船速度提升的效率不高,而且它還需要飛行器干重的18.105倍以上的核燃料來加速。

這個計劃在當時看來是很瘋狂,但是瘋狂中又有一些理性。

拋開飛船建造等困難,至少在理論上獲得了科學界的認可,它的運行原理、計劃航程等似乎可以用現有技術滿足,并不完全是憑空幻想。

可惜的是,在這個計劃中,最關鍵的技術就是至今任然尚未實現的可控核聚變技術。

不過代達羅斯計劃最大的成功就是為星際探索指明了方向。

相比于曲速引擎這種科幻設想,脈沖熱核火箭發動機則要現實得多,是目前人類最適合星際航行的發動機之一。

假如未來某一天人類在月球上建立了長久的生存基地,或許能夠變為現實。

至少如果使用這個計劃,人類去往4光年之外的比鄰星需要的時間能縮短到可承受范圍之類。

這項計劃在七十年代讓各國看到了星際移民的希望,但隨后遲遲未能突破的可控核聚變又將其打入深淵中。

一直到前兩年,從韓元身上看到可控核聚變的希望后,這一類型的計劃才從塵封中醒來。

對于韓元來說,星級旅行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送一顆衛星去太陽系外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需要考慮的是值不值,需要等待的時間,以及如何進行通訊等問題。

他是能將衛星或者飛船加速到三分之一光速沒錯,但并不是一開始就有這個速度。

這是個緩慢且階段性提升的過程。

韓元在心中大致算了一下,從發射到突破奧特爾星云,需要的時間大概在六年左右。

六年的時間就能離開太陽系,這要是放到現實世界,各國會毫不猶豫的上馬這一工程

但對于韓元來說,六年的時間還是有些太長了。

從獲得這個系統走到了今天,他都還沒有花費六年的時間,盡管已經接近了,但實際上離六年還差一些時間。

新手任務一個月,一級、二級、三級任務都是一年,而星鏈任務是三年,加起來剛好六年一個月。

不過現在他還處于星鏈任務中,雖然已經第三階段,也就是第三年,但終究還沒有完成。

所以耗費六年的時間發射一個衛星去太陽系外看看對韓元來說是相當漫長的。

六年后,說不定他都已經離開太陽系了。

除了時間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那就是通訊的問題。

超遠距離的通訊對于韓元來說是目前技術上的一個缺陷。

在面對以光年為單位的空間距離時,無論是電磁波通訊還是中微子通訊都顯得極為渺小。

光的本質是電磁波,兩者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是一致的。

如果光都要走一年才能離開太陽系,那么從奧特爾星云傳遞信息回來也需要一年的時間。

這么漫長的信息傳遞時間,是韓元無法忍受的。

信息這東西,最講究一個實時度了。

失去了實時度的信息,意義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除了這兩項外,還有一個讓韓元有點猶豫的點是,他發射衛星脫離了太陽系,會不會代表,或者意味著他離開了太陽系。

前任宿主給他的留言到現在都還在他腦海中留下了一筆深刻的影響。

其他的不說,光是這些巨型昆蟲的來源,韓元是知道它們來自太陽系之外的。

假如衛星真的在太陽系外發現了什么重要的情況,花費了一年時間傳遞過來,這個消息,可能已經過時了,甚至有可能還會打草驚蛇等等。

沉思了半響,韓元最終做出了決定。

他決定弄幾顆衛星去奧特爾星云。

奧特爾星云是太陽系的邊界,但依舊屬于太陽系。

將衛星發射到奧特爾星云里面,并沒有離開太陽系,這也沒有和前任宿主的‘遺言’沖突。

但或許他能在哪里發現一些什么東西也說不定。

這是一個取巧的辦法,不過也許有用。

韓元實在是很好奇太陽系外到底都有些什么東西。

巨型昆蟲?前任宿主遺留下來的遺跡?亦或者外星文明?

這些未解之謎如同腳底的羽毛一樣,不時的在哪里撓動。

實驗室中,韓元終于從思維散發中回過神來了。

在外界看來,他已經矗立在哪里發呆好幾分鐘沒有任何動靜了。

這讓直播間里面的觀眾很是義憤填膺,義憤填膺的同時又在好奇他到底在想什么,居然想的那么認真又那么走神。

回過神來,韓元看著彈幕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剛剛走神了,不過磁軸承圓珠的測試已經完了。”

“實驗證明,這個才制造出來的東西是符合要求,至于能做到一個什么樣的極限,那需要后續的整體數據才能確定。”

說著,韓元停下了磁場控制器,打開了閥門將里面的磁軸承圓珠取了出來放到另一個盒子中保存了起來。

磁軸承關節核心之一‘磁軸承圓珠’已經完成,剩下的自然是另外一部分。

相比較磁軸承圓珠,另外一部分雖然分為上下兩節,但上關節和下關節的制造方式其實是一樣的。

只不過兩者的某些細節,比如β敏磁線的纏繞上是完全相反的。

這很容易理解,因為上下關節都是為磁軸承圓珠服務的,它們要想磁場控制器一樣,為磁場關節的旋轉和轉動提供不同角度和強度的磁場。

至于制造難度,在韓元手中并不算什么,頂多就是繁瑣一些而已。

花費了幾天的時間,韓元順利的完成了上下關節的制造,以及一些X1型工業機器人腿部的組裝。

初步組裝完成的腳腕關節以及小腿部分已經成型,其形象看起來和人體的大小腿并沒有太大的差別。

直播間里面的觀眾對這只泛著銀白色的金屬光澤,看起來科幻感十足的機械腿十分好奇,紛紛催促韓元測試一下給他們看看。

韓元看到了這些彈幕,想了想后將初步組裝完成機械腿用一個復合樹脂材料固定了起來。

本來他是打算整體制造完成后再來進行測試的。

韓元對自己制造出來的東西很有信心,而且磁軸承圓珠和磁軸承關節都是經過了檢測的,完全符合標準。

磁軸承關節和圓珠都符合標準,組裝起來基本就不會出現問題。

不過所有人都想看,那他再測試一下也無所謂,反正花費不了多少時間,而且還可以驗證一下組裝起來的機械腿是否符合要求。

當然,因為整體并沒有完成,只有單單一個機械腿的情況下,驗證起來就有點困難了。

畢竟整體的控制系統還沒有裝上去,不可能讓一只腿在地上蹦來蹦去。

雖然以組裝完成的機械腿的性能完全可以做到,但是那畫面想想就覺得有點詭異。

所以韓元用了一種比較特殊的方法,他用一根高強的復合樹脂材料將整個機械腿吊了起來,固定在了半空中。

被垂吊起來的機械腿整體看上去有些耷拉。

腳腕處和膝關節的磁軸承關節在沒有電源供應的情況下就像是被人打斷了一樣,垂落著只剩下一層肉皮連接著。

當然,這只是一個形容,實際上這種柔軟性也正是韓元所需要的。

被垂吊起來的機械臂固定在半空中,大腿處露出了數量繁多的各種連接線和連接端口,看起來很雜亂。

韓元在加工廠內翻找了一下,找來了一些電源線和信號傳輸線,然后分別連接到了電源和計算機上。

目前成型的還只是X1型工業機器人的一條腿,里面沒有控制系統,要進行測試和控制的話,還得借助中央計算機的能力。

好在對應控制程序韓元手中是有的,不至于現場臨時編寫。


上一章  |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