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第二百三十章:國與國之間的科技鴻溝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三十章:國與國之間的科技鴻溝

第二百三十章:國與國之間的科技鴻溝


更新時間:2021年11月13日  作者:三寸寒秋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三寸寒秋 |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對于直播間內的人數波動,韓元早已習慣。

日常的直播現在對他來說已經不再是一個任務,反而像吃飯喝水一樣自然。

雖然工作的時候韓元并不怎么關注虛擬屏幕上的彈幕,但偶爾看一下,還是能給他帶來不少歡樂的。

畢竟大部分的時候,直播間內的觀眾言論一如既往的沙雕,提出的問題也是腦洞大開的那種。

偶爾他還能從彈幕上收獲一些靈感和想法。

當然,這種比例就像在沙海中淘金一樣。

下了播,收拾了一下化學實驗室和合金冶煉廠,踩著月光,韓元回到了居住室。

時間并不早了,下播的時候就晚上十點多了,等他回到居住室的時候,就已經接近十一點了。

看來今晚的學習時間要少一兩個小時了。

至于資料記錄,今天的合金冶煉也沒多少需要記錄的信息,明天晚上一起來弄就可以了。

隨便弄了點吃的對付一下后,韓元帶上了學習勛章,設置了個震動鬧鐘后便進入學習時間。

一夜無夢,第二天清晨七點左右,韓元自動從床上醒來。

接下來幾天的時間,就是對昨天冶煉出來的鈦鋁合金板材進行測試了。

測試鈦鋁合金的過程比他想象中花費的時間還要久一點。

在他的預計中,多項測試同時開始的話,大概需要五到七天的時間,差不多能完成基礎要求測試。

但實際上卻花費了接近十天,韓元才完成對鈦鋁合金的基礎要求測試。

拖延時間的,主要是殘余應力測試,在這一步卡了兩天了的時間。

制造出來的鈦鋁合金在第二次殘余應力測試上和標準有一些差距。

所有的金屬材料在機械加工和熱加工(鑄件、焊接件、鍛件)的過程中都會產生不同的殘余應力。

金屬殘余應力的存在,對材料的力學性能有著重大的影響,焊接件的制造和熱處理過程中尤為明顯。

殘余應力的存在,一方面工件會降低強度,使工件在制造時產生變形和開裂等工藝缺陷;

另一方面還會在制造后的自然釋放過程中使材料的疲勞強度、應力腐蝕等力學性能降低。

從而造成使用中的問題。

這點在金屬材料上顯得尤為重要。

對于鈦鋁合金上的殘余引力不達標韓元絲毫不敢輕視。

因為這關系到他的生命安全。

殘余引力釋放不達標,韓元是不敢將鈦鋁合金安裝到飛行器上面的。

因為飛行器表面的蒙皮并非一個整體,而是由一塊塊的鈦鋁合金互相組合起來的。

其上面最終要打上非常多的鉚釘和焊接進行固定。

如果鈦鋁合金板材上的殘余應力存在過多的話,在飛行過程中有可能導致鉚釘或者焊接痕跡被崩掉,或者某一塊蒙皮像打了氣一樣鼓起一些。

別看這一點點很小,但在天上高速飛行的時候,任何細小的缺陷都將被無線放大。

特別是飛行器還極度依賴翅膀進行提供升力。

一旦提供升力的翅膀部位出現問題,輕則損失一些升力,重則機毀人亡。

韓元是絕對不敢拿這個去賭的。

十賭九輸,在這種事情上,你可以贏一千次,但只要輸一次,就徹底完蛋了。

但好在在第九天的時候,他還是想到辦法,通過一種特殊的方式,能加速鈦鋁合金中殘余應力的釋放。

最終能確保這些鈦鋁合金在生產出來后,能在指定的時間內將殘余應力消除到符合標準要求的程度。

在確定有效后,韓元亦是終于送了口氣。

盡管這些鈦鋁合金的冶煉方式是系統提供的,也經過他的深度學習掌握。

但有時候在制造過程中,還是會有一些難于預料和猜測到的意外。

一直以來,在借助基因藥劑和系統的輔助下,他造什么東西基本都是一次成功的。

而且成功制造出來的零件和材料基本都能通過測試。

這樣長久以來,讓他心中放松了一些警惕。

如果不是這次關系到他自己要乘坐飛行器上天,恐怕他不會進行如此復雜的測試。

很有可能就不會發現殘余引力釋放不達標,最終可能造成巨大的災難。

就像這次,如果不多次進行基礎測試的話,很有可能在日后飛行的時候就會出現問題。

雖然針對鈦合金材料的測試多花費了兩三天的時間,但韓元卻覺得很值得。

這次殘余應力測試事件,給他敲響了一個警鐘。

提醒他在任何科研成果,包括材料上進行一貫嚴謹的測試是必須的。

做完鈦合金材料的性能測試,韓元整個人一開始緊張的心情都放松了不少。

下了播,他打開系統商城,找到自己需要的材料。

鈦、鋁、銻、鈷、釩、鎳、銀、銅、鐵、碳、硅、樹脂、塑料、化合纖維

這些金屬材料和非金屬材料都是制造‘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的必備材料。

其中高純度的鈦和釩更是核心材料中的重點。

這兩種材料都具有相當優秀的性能,在耐腐蝕性、耐熱性、耐低溫性、抗阻尼性能、彈性模量等方面均具有相當優秀的性能。

即便是在人類社會中,也是應用非常廣泛的金屬材料。

特別是在航空工業、原子工業、動力技術等方面,幾乎都離不開鈦。

按照設計圖紙上標注的信息數據,韓元將鈦、鋁、銻、鈷、釩等材料一一兌換出來,安置在合金冶煉廠中。

這些材料,在明天開始制造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時都要用上。

別看一臺發動機可能就兩三米,但里面的零件復雜度,能燒死絕大部分人那少的可憐的腦細胞。

就是一臺普通的民用飛機上的‘渦輪發動機’其零件都是以萬為單位來計數的。

更別提頂尖的航空發動機了。

一臺直徑不超過1米的航空發動機,在點火之后,需要提供高達十幾噸的推力。

與此同時,發動機所有零部件需要承受上千度烈焰的燒灼。

這對發動機各項零件的選材,以及機械構造等方面都有著非常嚴苛的要求。

在早些年的時候,某些國家的專家曾猖狂的表示,就算把他們戰斗機搭載的發動機圖紙送到某個國家手中。

十年內,某個國家都無法仿制出來。

雖然是狂言,但可見國與國之間頂尖科技鴻溝之大。

當然,這些已經是過去式了。

不過同理,韓元現在同樣敢放言,就算是他將‘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造出來后送到某些國家手中。

在沒有他親自講解的情況下,二十年內,某些國家都仿造不出來。

并非他小瞧某些國家,但這就是事實。

‘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這種東西,按照人類目前的科技發展進度。

最少是五十年后,甚至是下個世紀才會出現的東西。

這中間的鴻溝就是這么大。

除去材料、硬件、特殊熱磁場、離子電場這些硬性需求外。

還有一個軟件需求就是操控系統。

沒有匹配的操控系統,你即便是造出來了,也無法使用電推進發動機。

這就好比你仿制出來了電腦,但電腦里面沒有系統一樣,連開機都做不到。

只有軟件、硬件同時匹配上了,電腦才能開機,電推進系統才能起到作用。


上一章  |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