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鹽商第三八五章 亞歐大陸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清朝做鹽商 >>回到清朝做鹽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八五章 亞歐大陸橋

第三八五章 亞歐大陸橋


更新時間:2021年10月11日  作者:獨孤賞月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獨孤賞月 | 回到清朝做鹽商 


徐州的第一機械廠,坐落在徐州的工業園區。鐵路的支線直接通到了第一機械廠的廠區。

這就是國屬大企業的優勢,國家的各種資源都會向他們傾斜。

第一機械廠的占地空間很大,大大小小的車間有好幾十個,董書恒并沒有一個一個去看。

他主要去看了車床廠,這是工業的基礎。現在的車床還都是蒸汽機驅動。

董書恒知道在電力實驗室中已經在實驗一種電力驅動的車床。

因為電機運行的時候震動小、聲音小,轉速更加穩定,所以加工的精度比蒸汽機驅動的車床要高的多了。

所以只要電動車床出世,華夏在工業母機上就將超越歐洲。

只是現在這項發明離投入實用還有很遠的距離。

得益于同普魯士簽訂的技術交換協議,現在華夏已經基本上能夠做到了大部分設備的自產。

哪怕是像電報機這樣的目前來說比較精密的設備,華夏都可以自己生產。

這個時代的東西,哪怕是最復雜的機器,在董書恒看來都很粗糙。

雖然他自己不會動手,但是他可以花錢挖人來做,華夏的人也可以照葫蘆畫瓢進行仿制。

就比如蒸汽機,實際上運用到的原理很簡單。后世的小學生都可以在勞動課上用既有的材料做出來。

當然能夠做出小模型不一定能夠做出大家伙。實際上真正要解決的還是材料的問題。

有了材料之后就要會鍛造,要將材料鍛造加工成不同的形狀,做成零部件。

然后要解決的就是要將這些零部件給連接到一起去。無論是使用螺絲連接、鉚釘連接、還是焊接,都需要一定的工藝流程。

通過引進熟練的技工,華夏已經全部掌握了這些工藝,而且還有所發展。

董書恒走進了高大的火車機車車間,工人們正在產線上組裝機車。這是仿制的普魯士機車,一共有四個驅動輪。

對于蒸汽機車這種東西,董書恒并不喜歡,他以前只是在博物館中看到過而已。它噪音大、效率低,相對于后來的內燃機和電力機車相差太遠了。

只是現在,正是它帶著十九世紀后半期的世界在向前飛速發展。

華夏要想維持住一個巨大的疆域就必須要建造大量的鐵路線,用鐵路將這些地方給鏈接起來。

鐵路就像一個國家的血管一般,有了這些血管的連接,國家才會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反之,像華夏現在的遠東地區,西域地區由于和國家的中心相隔太遠,逐漸地就會與本土變得疏遠。

或者是因為與外界缺乏交流而逐漸沒落下去。

如果有鐵路連接,不僅僅人口以相互的交流,不同地區的物資也可以互通有無。這樣才能夠將各個地方的資源的價值最大化。

西域和漠北的礦石可以運到東部地區使用,或者在當地冶煉成金屬之后運到各地。

那里的草地的價值就不僅僅局限于放羊。甚至很多富饒的礦區干脆就是荒涼的戈壁灘。

遠東地區的木材也可以運到南方成為重要的工業材料,而不是僅僅作為當地居民冬季里的燃料。

內陸地區生產的糧食以及各種各樣的商品,也可以提供給西域或者草原上牧民,讓他們不會因為冬季的白災而受餓。各種各樣的商品也能夠不斷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

這就是交通的重要性。而蒸汽機車就是讓這些交通線動起來的原動力。

馬車運輸的效率和成本讓很多東西想要上路運輸都成了一種奢望。但是有了鐵路之后,就不再存在這個問題。

董書恒接下來又去了制造工程機械的車間。

現在這些工程機械也大都是蒸汽機驅動的。巨大的鍋爐,讓它們顯得那樣的龐大臃腫。

看樣子要加快內燃機的研制了,董書恒在心中吐槽到。

他看到了一臺十幾噸重的壓路機。樣子倒是和后世的已經很像,只是上面個那個小一號的火車機車一般的車身,讓董書恒看得頗為奇怪。

“劉廠長,這個東西要怎么運到施工現場啊?”董書恒問道。

“呃,總統這個主要還是要用火車或者輪船運送。它可以自己行走,只是速度很慢而已。如果修路的地方附近有鐵路和碼頭那就再好不過了,下來后它就可以在司機的駕駛下自己慢慢走到工地。”

“不過它一般還是要用在大型工程上,不然光是要運輸就是一個麻煩事情。”

董書恒心中了然,像大型的修路工程,只要將這個壓路機運過去一次就好了,它反正要壓路一直行進。

滿清近些年來一直處在半癱瘓的狀態中,很多官道都年久失修。

現在華夏初立,首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打通各地的管道。有條件的地方還要將地面硬化成為水泥路。

現在石油化工才剛剛起步,不然董書恒真想恢復處處柏油馬路的景象。

但是,水泥廠的門檻不高,現在華夏各地的水泥廠和窯廠一樣遍地開花。

離開了第一機械廠,董書恒乘坐著從徐州開到海州的火車去往海州,查看那里的港口建設。

董書恒還特意去了一趟海州的海軍軍官學校。當初學校設在這里是因為這里是淮海軍控制區唯一的一個天然良港。

學校現在還有很多英國的教官,這些人雖然以后可能成為敵人,但是他們在華夏倒是非常的敬業。

董書恒觀看了他們的教學,這些人在教學方面都非常的敬業,沒有什么藏著掖著的。

只是英國人對于自己的海軍非常的自信,總是有意無意地貶斥其他國家的海軍。

還有他們的所講的一些海戰思想大都還是風帆戰艦時代的。

不過這些并不重要,董書恒只是想要這些海軍的學員能夠學習到更多的航海知識,海戰過程中的戰術只是一小方面。等到他們以后擁有了自己鐵甲艦,這些人會明白怎么使用的。

因為鐵甲艦的戰術思想是董書恒親自講給杜航他們聽的。他們這第一批上到鐵甲艦上的海軍官會將鐵甲艦的戰術慢慢研究出來。

等到以后這些軍校的學生進入海軍之后,只要使用以舊帶新的老辦法。這些掌握了基本航海知識和海戰理論的新人很快就能夠適應新的軍艦。

海州的港口建設的非常的大,依托著著徐州的重工業基地。這里的港口能夠看到重型的蒸汽驅動吊機,雖然不如龍門吊,這樣的吊機現在在世界上也沒有幾個港口配備。

海州港的設計實際上是超出了目前的使用需求。

那為什么華夏政府還不顧浪費將海州港設計的那么大呢?

這是因為一條橫貫華夏東西的鐵路將以海州為起點,經過徐州向西連接開封府、河南府、西安,然后經過甘肅,穿過河西走廊進入西域,再然后從阿拉山口進入中亞,接下來它會沿著巴勒喀什湖西岸向南,到達費爾干納盆地。

以后這條鐵路還會連接中亞三國,進入波斯,然后從波斯進入土耳其,成為華夏連接西方的一條路上通道。

以沙俄的能力都能夠建成一條西伯利亞大鐵路,董書恒相信自己一定也能夠打通這條路上通道。

這條鐵路是董書恒實行未來幾十年外交策略的一個重要條件。

因為海上的通道注定是動蕩不安的。

華夏要想稱霸太平洋,董書恒還是有信心的,但是在印度洋,歐洲人經營已久。董書恒沒有半分信心能夠控制下來。

這條通向西方的大鐵路,董書恒希望能夠在十年之內修好,相對于西伯利亞鐵路,華夏的這條鐵路修起來要相對容易的多。

現在這條鐵路已經從徐州開始向西延申,同連接新京與徐州的鐵路幾乎是同步開工,這就是董書恒第一個三年計劃中的“一縱一橫”工程。當然這個“橫”目前僅僅是連接到甘肅蘭州。

徐州城,鄭惠恭回到了家中。他的家住在徐州城中。房子不大,是一個兩進的小院。

現在徐州大搞工業,許多人都涌向了城市,工廠里得普通工人一般還是住在工廠周圍的宿舍。

華夏政府在集中的工業區附近都會建造一些宿舍用房,這些房子為了節約用地一般是都是兩三層的小樓,一長排一長排的,俗稱“排房”。

通常情況下每戶分的房子很小,要是人口多的話,居住很擁擠。

鄭惠恭就是再節省也不需要住在安置房。

他自己在工廠中有住宿的房間,有的時候太忙了他也會住在廠子里。

但是今天大總統到了他的廠子。這樣興奮的事情,他還是要回到家中和家人一起分享一下。

鄭惠恭的家中有妻子還有一個小妾,小妾是妻子幫自己張羅的,主要是鄭家的人丁單薄,發妻就幫他生了一個兒子,也就是長子。

后來鄭惠恭做生意有了些錢,發妻就幫他取了一房小妾,長相一般,但是到了鄭家又幫鄭惠恭生了一子一女。

長子今年已經成年,但是還在徐州書院讀書,學的不是儒學,而是書院新設立的工商管理學院。

聽說這個就是教人怎么做生意的,鄭惠恭希望長子能夠繼承自己的家業。至于次子和女兒年歲都還小。

鄭惠恭回到了家中,妻子和小妾跟往常一樣到門口迎接他。

“當家的回來啦?今天是不是有高興的事情,我看你的心情似乎很好?”妻子問道,剛才一開門,她就看見丈夫一臉的興奮。

小妾跟在妻子的后面,通常妻子在的時候,她是不怎么說話的。

“那是自然,今天你夫君我遇到貴人了,大大的貴人。”夫妻倆其實非常恩愛,平時說話也比較隨意。

“莫非是見到了市長大人?”妻子猜道。

“都說你們女人頭發長,見識短,見著了市長大人能夠讓夫君我這么興奮?”

說著夫妻三人已經回到了房內。

“再往大了想。”

“你是說最上面的那位?”妻子用手指了指天,小聲說道。

“嗯,你終于猜對了。”

華夏的老百姓還是認為這個大總統就是皇帝。聽說是因為這個新皇帝洋墨水喝多了,所以將皇帝的稱呼改為總統。

他們中有人說洋人的皇帝就有些叫總統。

這時一個十七八歲的青年走了過來。這個青年穿著一身青色的學生裝,帶著帽子,鼻梁上還夾著一副眼鏡。

見到了鄭惠恭,這個青年趕緊過來見禮。

“父親安好!”

“觀兒今天怎么回來了?”見到了兒子回來了,鄭惠恭心中也很開心,自從兒子到書院讀書了之后,兩人見面的次數就極少。

鄭惠恭的這個長子從小就比較聰明。當初鄭惠恭沒什么錢,但是還是省吃儉用將他送去讀私塾。

雖然沒有考取功名,但是前年徐州書院成立了之后,兒子還是很爭氣地考了進去。

正好兒子也回來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

鄭惠恭正好將今天見到大總統的事情給家人講了一下,聽到鄭惠恭當著總統的面進言,家人都是一臉的崇拜。鄭惠恭也是非常的受用。

接著,一家人一起吃吃飯。桌上,兒子欲言又止。

作為父親,鄭惠恭這點眼力勁兒還是有的。

“觀兒可是有什么話要說?”鄭惠恭主動問道。

鄭觀猶豫了一下,鼓起勇氣說道:“父親,新京書院成立了。聽說那里有一流的先生和實驗室,孩兒想要報名轉學。現在因為新京書院剛成立,有這樣的政策。新京書院分給各個書院一定的轉學名額。而且轉學了之后,還可以重選專業。”

鄭觀有些緊張,說話都有些沒了條理。

鄭觀看到父親的臉上并沒有什么不快,于是繼續說道:“父親,孩兒想要轉學物理和動力學。”

兒子想要取新京,雖然室離家遠了一些,但那是京城。在一般的百姓眼中,京城總比地方上要好一些。畢竟在天子腳下嘛!

但是兒子要學的這個物理學和動力學室什么學問。鄭惠恭不解,直接問了出來。

“父親,這個物理學是一個大學科,我要學的這個動力學,通俗一點講就像第一機械廠要造蒸汽機車就是要用到動力學。”

“哦,父親明白了,就是研究制造能夠提供動力的東西。”鄭惠恭一直想要兒子繼承家業,他還怕兒子要是學了某個毫不相干的專業,那么這家業就黃了。

不過現在聽兒子這么一說,似乎和自己的機械廠還有一些關聯呢。

“怎么?父親,您同意了?”鄭觀其實非常喜歡動手,在書院中他接觸了很多書籍。他很羨慕那些大發明家,那些人才是真正改變世界的人,就像是瓦特改進了蒸汽機。

不過他擔心自己要是想去搞技術了,父親可能會不同意,因為父親讓自己學的是管理學,他希望自己學會怎么關系家族的產業。

“為什么不同意,你要是學這個技術,以后也可以回來幫我啊,咱們啊也去造火車頭,那玩意兒才值錢呢。”

“況且,父親今天還碰到了第一機械廠的劉廠長,人家也是搞技術的出身,誰說搞技術的人就不能管理工廠了。大總統今天還說了,作為一個廠長必須要懂技術,不然就很容易瞎指揮。”

見父親能這么說,鄭觀提著的心終于放下了。

PS:求票,求推薦。

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閱讀網


上一章  |  回到清朝做鹽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