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鹽商第三八四章 小工廠的發展困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清朝做鹽商 >>回到清朝做鹽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八四章 小工廠的發展困局

第三八四章 小工廠的發展困局


更新時間:2021年10月10日  作者:獨孤賞月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獨孤賞月 | 回到清朝做鹽商 
穿越歷史


書迷正在閱讀:、、、、、、、、、

山東和河北畢竟才進入華夏的治下幾個月而已,能夠無人餓死已經是算是當地政府做到的最大限度。

董書恒并沒有責怪當地政府的意思。它們其實已經做的不錯了。桂中行就任山東行省總長之后也是兢兢業業,很難想象以前還是一個傳統滿清官員的桂中行,現在能夠成為一個兩袖清風的實干派官員。

有時候,環境對人的影響真的很大。

就像滿清入關之后,那些原本貪生怕死的明軍降將,立馬就是變成悍不畏死的清軍馬前卒。

甚至有些人被后來的南明俘虜了,都寧死不降,想來也是諷刺至極。

董書恒有時候在想,也許華夏政府現在形成的氛圍不僅僅是因為新的管理制度、監督體制。

也許這種氛圍跟自己帶領的新京班子也有很大的關系。

上梁不正下梁歪,作為塔尖的董書恒只要能夠保持現在的工作狀態,那么整個華夏政府的這種清正廉潔、積極向上、敢做敢為的狀態就能夠保持下去。

看樣子,明年的移民活動應該主要放在北方和西部的新統一區域。要想方設法緩解當地的人口和土地矛盾。

在化學肥料沒有推廣之前,糧食的產量是不會有大幅度的增長的。鳥糞肥也只是能夠解決一部分的問題,并不是所有地方都用的上的,畢竟產量有限。

而且鳥糞肥這種東西算是不可再生資源,開采完了就沒了。

現在有了大量的可耕種土地,董書恒暫時也不想搞化學肥料這種東西。那玩意兒對土地的傷害很大,使用多了就相當于在透支華夏的未來。

在現階段,讓人口在華夏分布的更加的均勻以及大量的海外移民,這才是解決溫飽問題的關鍵。

過了山東之后,董書恒到了徐州。這里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座重要的重工業城市。

到處都是正在開采的礦山,鋼鐵廠巨大的煙囪遠遠就可以看到。

尤其是在運河的兩邊,各種各樣的工廠為了方便運輸大都沿河而建。

它們都有自己工廠的碼頭,運輸起來比較方便。

重工業的運行過程中無論是原材料還是產品都對運輸非常的依賴。董書恒見到了很多私人建立的工廠。

在徐州國屬的工廠僅限于鋼鐵廠、重型機械廠以及一些礦山。依靠著這些大企業,各地的商人抓準了商機在徐州建立許多的小型加工廠。

它們有的幫助大工廠制造零配件,比如重型機械廠生產的火車頭需要大量的零件,不可能全部由自己生產。

他們會外包一些給外面的工廠。這些小工廠使用徐州鋼鐵廠出產的原材料,使用從機械廠購買的車床等加工設備,自己招募工人反過來再幫助機械廠生產零配件。

等到它們的技術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就可以自己研發生產一些小的工具,一些小型機械。

董書恒知道并非所有的機械都要外在的動力。有些僅僅依靠人力的機械工具也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這樣的工具董書恒以前見過很多。

比如一種種植玉米、大豆的播種機,主要部件就是一個漏斗和一個彈簧。

它的下面是一個鴨嘴形的出種口。將種子倒入漏斗中。農民只要抓住漏斗上的把手將前端的鴨嘴插入土中然后快速拔出就可以了。

當鴨嘴插入土中的時候,泥土的阻力會將漏斗下方的出口撐開,種子就會掉落下去。每次播種的數量可以通過調整出口的大小來控制。

這樣只要一個農民,一天就可以為幾十畝地播種。而且用這種小工具播種的時候不需要彎腰,極大地節約了體力。

像這樣的工具還有很多,比如腳踩的水稻脫粒機,將滾輪裝在一個大木盒子中,關鍵的部件就是一個齒輪傳動系統,再加上利用杠桿原理的踏板,只要一名婦女就可以將滾輪踩得飛快地轉動起來。

然后,將捆綁好的稻穗放到滾輪上,稻子就會脫落到大木箱中。

這些層出不窮的小工具都是從農科院中流出來,專利歸農科院出來,除了少數人,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是誰發明的。

工廠只要向農科院繳納一小筆專利費就可以生產。因為技術門檻很低,生產這些工具的工廠非常多。

農科院得到了這些錢補充到經費中去,就可以做更多的良種培育實驗。

生產的多了,價格就降低了,越來越多的百姓就買得起這些工具。

還有很多工具可以用在工程建設上,比如說使用人力的滑輪組吊車,這些東西早就存在,不過現在冶煉技術上升了,工廠可以給他們配上更好的滑輪組。

這種吊車遠遠地看去就是四個輪子支撐著兩個三角形的架子,下面兩道橫梁,上面一道加粗的橫梁。滑輪組裝在上面的橫梁上,可以左右的移動。

現在徐州這里就有很多生產這些小機械的工廠。董書恒知道后世的很多大企業原本只是小的電子廠。現在歐洲的很多大工廠,比如克虜伯,以前也只是一個小作坊。

這些小廠就像是一顆顆卵,總有幾個弄夠孵化出大企業。

從徐州的碼頭登岸,董書恒沒有去華夏第一重型機械廠這樣的大工廠,而是先選擇了一家小型的機械廠。

這家工廠的名字很普通,就叫做昌隆機械廠。廠子里有五六十名工人。

老板名叫鄭惠恭,是一名來自海州的商人,長得非常的普通,看起來非常實誠,不像很會說話的樣子,即使見到了董書恒都沒想到多拍幾下馬屁。

參觀的過程中,他只是有問必答,沒有過多的添加自己發揮的內容。

很早以前,鄭惠恭做行商的時候,就經常跑淮海公司在臺北的工業區。

從那里販來一些鐵制的工具,倒賣到北邊的海州和徐州。

后來淮海軍開發徐州,他就漸漸在徐州落戶,見到徐州建立了那么多的工廠,他也在各地雇傭來了一批鐵匠,自己開了一個工廠。

他的廠子最初的時候還是靠著師傅們掄大錘,生產一些鐵鏟、鐵鍬等工具。

主要是徐州這里有鋼鐵廠,容易獲得原材料。

鋼鐵廠產的鋼比別處土法煉的鋼質量要好,價格也不貴。所以打出來的工具,販賣到當時的清控區總是能夠賣到好價錢。

鏟、鍬、鎬這些工具都是消耗品,鋼材的質量直接關系的這些工具的使用壽命。

工具的好壞,行家一用就知道。

就這樣,鄭惠恭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桶金的積累。

有了錢之后,他沒有去買地建宅子。

他當初去淮海公司的工廠參觀過,見識過了淮海軍工廠中使用的蒸汽錘。那種巨大的錘子,每一次錘擊下去都會給他帶來巨大的震撼。

這個大家伙一直縈繞在他的腦海中。

所以,當他有了錢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買一個蒸汽錘。

這個東西可不便宜呢。

有了蒸汽錘之后,他的工廠的人數雖然沒有增加,但是產量卻上升了幾倍。

這就是工具帶來的好處。生產效率帶來的提高,很快就會填補購買工具的投入。

鄭惠恭他們生產的工具根本就不愁銷路,工業生產帶來的物美價廉,必將讓工廠在競爭中代替那些原始的小作坊。

“鄭掌柜,你今后有什么想法。”董書恒問道。

“回總統,小的自然是想購買更多的機器,將我的工廠開的更大。”鄭惠恭回道。

歸根結底,賺錢才是支持他們走下去的動力。很多工廠主都是這樣,在賺錢了之后,總是首先想到擴大生產規模。

這個也會有副作用,董書恒是學過馬政經的,自然知道,但是這還很遙遠,董書恒也沒必要再這種場合說出來。

關于鄭惠恭的收入,董書恒沒有多問。但是他知道這個工廠給鄭惠恭帶來的利潤必然不菲。

不然鄭惠恭不會抵制住購田置業的誘惑,而將錢全部都投入到工廠中。

“鄭掌柜,經營中有什么困難嗎?”董書恒突然問道。

鄭惠恭沒想到董書恒會主動開口問這個問題。

一時有些猶豫,不知道該不該說自己的困難。

萬一大總統只是跟自己客氣一下呢?自己要是真的提了自己的困難,不知道會不會引起人家的反感。

困難肯定是有的,工廠經營怎么可能沒有困難呢?

不過他反過來一想,大總統這樣的大人物犯得著跟自己這樣的小人物說這些虛頭巴腦的話嗎?

“總統,小人不是很會說話,有不妥的地方,還請您見諒。”

“沒事兒,鄭掌柜,你看你比我都大了一輪,有話你就是隨便說。”

“是這樣的,要說這困難,我們還真有。首先一個吧,就是咱們這兒大設備,買起來要等。就比方我這個蒸汽錘,當初就是排了很久的隊才買到。要是跟洋人買吧,那價格要貴上好多。”

“其次,咱們這些小廠子到銀行借貸非常的困難。要是能夠貸到款子,我這里就可以提前擴大規模。”

這個事情董書恒是知道的。因為今年華夏政府自己花掉的錢太多了,所以復興銀行收緊了銀根。

貸款放的自然就變嚴格了。像這些缺乏資信的小企業要想貸到款自然就變得困難了。

這個事情自然不能跟鄭惠恭說。

“還有一個,總統,那些大企業現在也生產我們產的這些小工具,咱們根本競爭不過他們。要我說,小東西就給咱們小企業生產就好了,那些國家的大工廠就去生產大家伙。現在他們大設備都生產不過來了,干嘛還跟咱們搶生意啊?”

“哈哈哈,劉廠長,聽到了吧,你們第一機械廠有沒有干這個事兒啊?”董書恒笑著看向身后的一名穿著官員常服(類似于后世的中山裝)的中年男子。

“呀,您就是劉廠長啊,剛才小的說的話您別在意啊!”鄭惠恭一聽,傻了眼,臉色一紅,當著人家正主的面告黑狀了,能不尷尬嘛。

原來這個跟在總統后面站得比較靠后面的中年人就是徐州大名鼎鼎的第一機械廠的劉廠長。

這可是平時自己想要攀附都攀不上的大人物啊。自己剛才說的那第三點估計是得罪人家了。

“是這樣的總統,我們機械廠會產生一些邊角料,當做廢料處理了太可惜了,所以我們會開一些小產線,利用這些邊角料做些小工具,主要是為了讓新人們練練手,同時也能夠變廢為寶,沒想到就影響到了這些小企業。是我們疏忽了。”劉廠長耐心地解釋道。

這樣的小事情,平時劉廠長都不大關注。現在要不是這個鄭廠長提出來,他還真不知道這事兒。

“沒關系,劉廠長你們做的沒錯,只是要在定價的時候注意一些就好了。我們華夏現在的市場非常的大,足夠喂飽你們所有人,不管是你們是大魚還是小魚。”董書恒笑著說道。

“是是是,總統說的在理,我們的銷售實際上沒受多大的影響,只是有些外地的銷售商老是拿大廠的價格說事兒。”鄭惠恭趕緊跟著補充道,他雖然直了些,但是要是知道劉廠長就在這里,絕對不會提這第三條的。

“鄭廠長,你放心好了,劉廠長是不會給你穿小鞋的,他是搞技術的,不會在意這些。你剛才說的幾個事情。第一件事情還要落到劉廠長那邊,不過我們在灤州的第二機械廠也快要開工了,加上江寧成立的淮·克集團下屬的江寧制造廠,國內的產能很快就會跟上。”

“還有你們呀,也不能總是盯著那些小玩意兒生產,農科院出的那些小型機械,你們也可以做啊,那個市場也很大,要知道華夏有多少農民啊。”

“你們要做的就是要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降低成本,老百姓買東西就圖個實用還有價格要便宜。”

“第二個問題,等我回京之后會找財政部的官員談,可以對你們這樣的小企業設置一個專項的扶持貸款,這個貸款只能夠用在擴大企業的產能上,而且利率不會很高。”

“你看這樣如何?”董書恒說完之后,特意看著鄭惠恭問道。

“這……這太好了。”鄭惠恭不知道該說什么了,激動得都有些結巴,沒想到自己隨便提了幾個建議,大總統不僅聽了進去,還當場就給了答復。

董書恒當然不僅僅是跟他說的,他是跟全國的小企業說的。

這次出來,董書恒的身后可是跟著一大幫子報社記者的。現在華夏境內幾乎每個行省都有自己的官方報紙。

還有很多書院也有自己的報刊雜志,在一些大城市還有私人創辦的報紙雜志。

華夏境內并不禁止私人創辦報刊雜志,只是要服從政府的監管而已。

今天,他在這里說的話,很快就會傳遍整個華夏。

徐州現在是一個直轄市,它的發展要連著東邊的海州一體規劃。

兩者之間通過鐵路相連,徐州這里乘坐火車可以直接到達海州的港口。所以徐州現在不再是一個內陸城市,他有自己的港口,還可以通過運河聯通南北,通過鐵路甚至可以到達安徽境內。

在交通運輸上有著絕對的便利。

董書恒結束了小企業的行程,還是決定去看一下第一機械廠。國屬企業的發展才是華夏的根本。

這個第一機械廠的前身是臺北地區的老機械廠,現在大豐地區已經只能算做一座分廠。

徐州由于得天獨厚的條件成了主廠區,生產活動大都搬了過來,大豐地區的工廠現在成了主要的研發試驗中心。

請看書_書迷正在閱讀:、、、、、、、、、


上一章  |  回到清朝做鹽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