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鹽商第二三四章 出兵之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清朝做鹽商 >>回到清朝做鹽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三四章 出兵之議

第二三四章 出兵之議


更新時間:2021年08月18日  作者:獨孤賞月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獨孤賞月 | 回到清朝做鹽商 


現在,英法兩家自己找上門來了,算是有求于董書恒了。那他肯定要從這兩家手中狠狠地敲一筆,因為他們之間的盟約中并未有淮海軍派兵去克里米亞的條款。

這么遠的距離,總不能夠讓淮海軍游過去。那么這船只要么由英法提供,要么便宜賣給淮海軍幾艘。

淮海軍現在的造船能力只能攆上人家的零頭,運力嚴重不足。

董書恒開辟了那么多的航線,都需要用船。因此淮海軍自己手中是騰不出運力來的。

如果董書恒要是買船的話,此時應該能夠得到一個最優惠的價格。

董書恒知道這二位公使如果成功說動淮海軍出兵,肯定能夠在自己的功勞簿上添上一筆。

所以,董書恒怎么可能會浪費這個機會呢?能夠讓英法求上門來的事情可不多。

董書恒到了揚州之后,就去見了一面魏源,主要是勸他不要再跟甲骨文較真了,好好回去做自己的院長,人家孔圣人研究了一輩子甲骨文都認不出七成。

他這樣殘燭之年還是好好搞教育。魏源也清楚自己還有幾年可活呀,只是因為甲骨文對于傳統文人來說吸引力太大。

書院的人才培養大方向還要靠他來把握,不要到時候培養出一批人不僅反清還反淮海軍就麻煩了。

董書恒已經發現之前在書院的一系列措施,讓書院中的學子在思想上有些激進了,出現了心浮氣躁的現象。

所以董書恒跟魏源一起商討了此事,最后還是決定由魏源出馬,讓那些學生先收收心。

等到明年開始,書院就會安排高年級學生實習了。他們就將初步進入淮海軍系統之中。

幾個女人在揚州游玩了一天,非常的開心。玩好了以后,篤姬跟著書云、書梅回高郵去了。

魏玉珍和楊兮妹則跟董書恒一起回了江寧。

魏玉珍這次回江寧要幫董書恒組建一個女子師范學院,為各地的小學堂輸送女教師。

楊兮妹作為婦聯的會長自然是要從旁協助。

讓女子擔任小學老師,教育孩子,相對來說容易讓人接受。

再說現在小學老師的缺口非常的大。

董書恒想通過這個方式打開女子進入淮海軍的大門。因為在淮海軍的體系中,教師也算是正是的軍政人員。

這個方案得到了二女的大力,而且要培養女子師范生,并不需要水平多高的教習。二人不用擔心湊不齊師范學院的師資力量。

魏玉珍為此辭去了書院的新聞學教習一職。

回到江寧的董書恒。立即投入到與英法談判的準備工作中,要是派兵去克里米亞半島的話,淮海軍這邊必須要做出充足的準備。

另外還有一些細節,董書恒必須跟手下們商量一下。

正好大戰之后,董書恒還要對淮海軍做出一系列調整。

總統府內,董書恒在召開一場軍事擴大會議。

距離淮海軍上一次擴軍已經過去了半年多時間。

現在淮海軍共有野戰部隊五個個師。

教導師現在就駐扎在江寧附近。第一師駐扎在安徽廬州。第二師駐扎在江西南昌。第三師在山東。第四師駐扎在黑龍江軍區。

另外還有一個守備旅以及十四個守備團。江蘇目前駐扎著四個守備團,安徽和江西個駐扎五個守備團。

在一些重要的戰略區域只有一個守備團的正規軍守護,顯得有些單薄了。

所以這次,不僅僅是董書恒,就連底下的將領以及軍政府都提出了擴軍要求。

擴軍是沒問題,但是養正規軍不像民兵,是要花錢的。董書恒覺得現在要將更多的錢花在提升淮海軍的基本實力上,比如交通設施,比如教育,再比如科研領域……

董書恒一直覺得淮海軍的底蘊不夠,這也是他為什么一直不推翻滿清,進而統一全國的原因。

現在強行推翻滿清,帶來的不一定是擴大地盤后的好處。

反而會產生數不清的隱患,以及給董書恒帶來大量的負擔,因為現在廣大的內陸地區在董書恒看來并不一定是助力,很可能是一種負擔。

至少他現在覺得自己擔負不起這樣的負擔。

所以說這次要擴軍,但是要控制好度。

經過與會的軍隊高層討論,最終決定將遠東林威的守備旅改組為淮海軍第五師,由王嘯擔任師長,林威調任第四師師長兼任黑龍江軍區司令。

原來守備旅騎兵團調往黑龍江上游與第三師調過去的騎兵團一起組建一個騎兵旅,歸黑龍江軍區指揮。

這個騎兵旅將是未來淮海軍伸向外蒙古、西伯利亞的觸角。

成立安徽軍區,由第一師師長王從志擔任軍區司令員,將安徽的守備團的數量增加到六個團加一個守備旅,這個加強的守備旅將放在潁州,防御竄入河南的太平軍以及河南的清軍。

成立江西軍區,第二師師長楊炳春擔任江西軍區司令令,在贛州新成立一個守備旅,防備閔粵兩地。

在吉安府成立一個守備旅,防備河南。這樣江西就有五個守備團加兩個守備旅。

成立江蘇軍區,下轄教導師以及在徐州組建淮海軍第六師。第六師由原204團團長顧克力擔任師長。

江蘇軍區相當于淮海軍的中央軍區,兵力最多也最為重要,本來應該由劉青南擔任司令。

但是今天的會議上,劉青南提出要去擔任克里米亞派遣軍的司令員。

因此江蘇軍區司令這個職務,董書恒準備讓彭玉麟來擔任。他將不再擔任長江水師司令一職。

反正,董書恒不準備自己兼任這個司令。他覺得這種行為沒有意義。他現在的軍職就一個,淮海軍的總司令。

像后世的***一樣,兼任那么多的正職,又不管事兒,最后底下的兵該反叛的還是反叛。

這次擴軍,董書恒將自己身邊的王嚴放了出去,去做江寧的守備團司令。

警衛連的小霸王潘起亮順理成章地成為了警衛連連長。

這樣淮海軍一共分成了五個軍區,整合了野戰部隊和守備部隊。

雖然軍區司令的權力加強了,但是他還是要受到副司令、參謀長以及監察委員的鉗制。

而且現在淮海軍除了遠東兩個軍區以外,都通了電報,軍部可以隨時了解底下的動靜。

再說,還有軍區司令的定期輪換制度呢。

至于北方兩個軍區,他們之間就是相互監督支援的關系,而且他們還要受到后勤補給的限制。

軍隊的規劃暫時做好了,接下來就是討論這次出兵的問題。

參謀長嚴仕坤建議道:“總統,這次我們去參戰的話,估計沒辦法派野戰部隊參加。我們的步槍還有戰術,現在對英法還處在保密階段。”

“雖然俄國人已經知道了一些情況,但是并不會那么快傳到英法那里。所以我建議還是攜帶前裝線膛槍出征,這樣也方便從英法那里獲得補給。”

“要是帶我們淮海53式步槍不僅暴露了這款槍以及我們的戰術,補給也將是一個大問題。”

“嗯,老嚴說的有道理。青南,你要記住這次我們去克里米亞的主要目的是熟悉英法的戰術、戰力,并不是要去出頭的。”

“當然該我們上的時候也不要慫,但是一定要注意控制我們戰士的傷亡,我們可不是去給他們做炮灰的。”

“是,總統,我明白了。咱們不是要帶戰地醫院嘛。到時候,我就將大部隊放后面保護戰地醫院,我就帶著我們的軍官觀察團去前線。”劉青南這次難得地開竅了一次,以前的他可是看到有仗打就往前沖的主。

“關于戰地醫院的事情,還要總后勤部和衛生部協同抽調一批人。至于藥物,等我和英法公使談判好再定,人我們可以出,但是這藥得讓他們拿真金白銀來買!”董書恒又對總后勤部長還有衛生部長說道。

“是,總統。”二人齊聲答道。

淮海軍本部暫時不會有大的戰事了,所以軍醫倒是可以抽掉一部分出來的。

即使這樣董書恒還是很肉疼。現在淮海軍的體系內還是非常的缺醫生的。

醫學院那邊甚至為那些原來的野郎中開了一個速成班,教授一些常見病的診治方法。

再讓他們學會淮海醫藥生產的一些中成藥的用法,就可以讓他們去基層鄉鎮衛生院去上崗了。

這樣的醫生雖然不時會出現錯誤,但是總比老百姓無處可醫強。

這個方法在后世也用過,董書恒前世村里的赤腳醫生就是這么被培養出來的。

有這樣的村醫在,村里人有個感冒發燒什么的就不需要跑遠路到大醫院去了。

在醫療方面,董書恒可不準被藏著掖著,他要將淮海軍最高的醫藥技術展現給西方,這個他們沒辦法一下子學去。

那些被淮海軍救治過的士兵,回到了歐洲之后就成了華夏醫藥的活。

至于藥物,他們更加學不過去,以后只能從華夏購買。

中醫不僅是一門醫術,還是一門學問,西方人沒那么容易搞懂。而且中成藥的原料很多都是華夏特有的。

既然上面已經說了這次不能帶正規軍過去,那么就要重新考慮這次出國的兵源問題。

“參謀長,你覺得這次出國的兵源怎么選?”董書恒問道。

“回總統,要不就從民兵中挑選吧,民兵的操典跟英法的差不多。而且我們這次可以從所有民兵中挑選精英組成這支隊伍,這樣在戰斗力上還是有保障的。”嚴仕坤說道。

“總統,我看參謀長的提議沒問題,我對咱們的民兵有信心,只要將他們挑選出來,經過一段時間的集訓,絕對能夠形成戰斗力。”作訓部長馬宗武補充道。

“好吧,就按照你們的提議做,按照一個師的編制選人吧,不過我們只出輕步兵,這個師里不要配騎兵和炮兵了。”

董書恒是打好了注意去打醬油的,騎兵不方便海運,炮兵的話,他這里的老式火炮也不多。

相關

__穿越小說


上一章  |  回到清朝做鹽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