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鹽商第二三三章 克里米亞的戰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清朝做鹽商 >>回到清朝做鹽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三三章 克里米亞的戰事

第二三三章 克里米亞的戰事


更新時間:2021年08月18日  作者:獨孤賞月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獨孤賞月 | 回到清朝做鹽商 


吳大人深知自己得罪了淮海軍,沒辦法冰釋前嫌。

他跑到了廣東,憑著自己跟洋人之間的關系,倒是在廣州混的風生水起。

兩廣總督葉名琛非常器重吳健彰。因為吳健彰幫助葉總督建起了一支新軍。

是的,吳健彰學著淮海軍,跟廣州的英法商人購買武器,建立了一支近五千人的新軍,這支新軍劃在總督葉名琛的名下。實際上還是吳健彰的人控制。

前面已經說過,咸豐放權讓各地籌建新軍,采用西洋步操。但是光是裝備的錢各地都湊不出,新軍可是要自己養,哪有團練好,不需要自己出一分錢。

所以各地組建新軍的效果并不好。不過這更加彰顯了吳健彰的出眾。

在咸豐四年初鎮壓兩廣天地會起義的戰斗中,吳健彰的手下新軍派上了大用場。

吳健彰本人也跟著水漲船高,成為了葉名琛最看中的人。

董書恒自然也知道吳健彰的小動作。但是吳健彰現在儼然成了英法在廣東的代言人。

英法在中國只有兩個可以溝通的官方對象,一個是董書恒的南洋衙門,一個就是吳健彰的廣東布政使衙門了。

至于清廷,他們還跟歷史上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前一般,拒絕跟洋人溝通。

英法無非是試圖用廣州商人讓淮海軍在商業上妥協,但是吳健彰他們并沒有控制貨源,根本沒辦法跟江浙商人搶奪出口商品的話語權。

唯一可慮的是吳健彰他們在廣東大肆走私鴉片,攫取利潤,彌補他們在進出口領域的損失。

董書恒對此恨之入骨,但是現在淮海軍正跟英法處在蜜月期。

董書恒需要這兩年寶貴的發展時間,所以他現在還不能動吳健彰這個人。

即便如此,董書恒還是加強了對鴉片走私的查處。

英法是不能講鴉片直接賣到清國內地的,因為現在在中國販賣鴉片還是非法的。他們只能在外海將鴉片出售給那些不法的中國商人。然后由這些人倒賣進來。

所以董書恒就專門盯著那些走私鴉片的商人。

鴉片的走私成本很高,只要被查處幾次,這些人就基本上要破產了。

那些不不法商人為了走私鴉片甚至發明了一種速度奇快的船只。朝廷的緝私船根本就追不上他們。

但是在長江口這些人處處碰壁,上海海關的緝私汽船很容易就能抓到他們。

在路上他們也討不到好,淮海軍在地方上的管控了很強,有著一套嚴密的戶籍制度。

他們要是假扮外地客商,很容易就被地方上的民兵查到。

不過吳健彰他們現在也學聰明了,避開淮海軍向清廷的其他地方走私鴉片。他們反正只要能賺到錢就行了,管他是誰的錢呢。

董書恒非常清楚,他現在跟英法之間保持的相對良好的關系都是因為克里米亞戰爭。

所以,董書恒一直讓情報部門全力收集有關克里米亞戰爭的情報。

情報部門甚至在法國的公使館中安插了眼線,以從法國國內發來的通報中獲得克里米亞戰爭的戰況。還有有一些消息是通過西方來的商船那里獲取。

1854年1月4日,英法艦隊進入黑海,為土耳其運輸船隊護航。這支艦隊規模十分可觀。

英國艦隊擁有11艘主力戰艦,而法國艦隊擁有14艘,并且裝備了更多的舷炮,超過100門舷炮的軍艦共有8艘(法國5艘,英國3艘)。

英法艦隊戰艦都是風帆和蒸汽混合驅動,機動優勢非常明顯。一天之后,土軍在西塔特擊敗俄軍的進攻,這是俄軍的一翼。

1854年2月6日,俄羅斯宣布與英法斷交,作為英法聯合艦隊駛進黑海的回應。10日,英國和平代表團到達俄國作最后的外交努力并面見了沙皇。

雙方分歧很大,沙皇擔心與英法開戰,但也不愿意就此退讓,尼古拉一世對英國特使講:“你們不要以戰爭威脅我,而我可以依仗柏林和維也納。”

以此警告英法可能再次引起歐洲大戰。然而神圣同盟早已貌合神離。

普魯士對1850年俄羅斯在普奧爭端中袒護奧地利早有怨言,此時更不會為巴爾干這個與自己毫無利益瓜葛的問題為俄羅斯火中取栗。

董書恒在實際上早就知道了普魯士對俄國的態度。親王早就已經跟董書恒說過了普魯士準備放棄跟俄羅斯的同盟。

而董書恒也向親王表明了自己對俄羅斯的態度,并且言明了自己和俄羅斯很快就要打一仗。

而奧地利就更加高深莫測了,尼古拉一世萬萬沒有想到幾個月之后奧地利的背叛。

21日,俄羅斯政府宣布與英國和法國處于戰爭狀態。俄羅斯被迫以70萬兵力與擁有約100萬軍隊的同盟國進行戰爭。

在軍事技術裝備方面遠遠落后于西歐諸國。戰斗在幾個戰區同時展開。

1854年4月5日,英國陸軍在加里波利登陸。隨后聯軍的作戰計劃在這里誕生。

由6萬英法陸軍在海軍的配合下在克里米亞半島登陸,6星期內拿下俄羅斯海軍基地塞瓦斯托波爾要塞。

這個目標很有限,目的是消滅俄羅斯的黑海艦隊,結束俄羅斯在黑海的優勢。這符合英國的愿望,對法國而言,開戰本身就達到了目的。

隨著更多的部隊到達,聯軍開始向君士坦丁堡進發。當地的酒和女人非常便宜,梅毒在聯軍士兵當中非常普遍。

當地的衛生條件非常糟糕,英國的后勤也同樣糟糕。自拿破侖戰爭以來,英軍的后勤訓練被荒廢了。

大多數軍官都沒有經歷過戰爭,哪怕是低強度殖民地沖突。法軍情況要好的多。

拿破侖被打敗了,但法國并沒有失敗。法軍陸軍仍是歐洲裝備最好、組織最完善的軍隊,很多軍官擁有作戰經驗,后勤系統也很有效。

武器裝備方面,英法的優勢來源于新式線膛步槍——米捏步槍。線膛步槍相對于滑膛槍最大的優勢在于射程和精度。

滑膛槍的有效射程只有150碼(一碼約合0.914米),并且精度很低。

而線膛步槍有效射程達到500碼。法軍在1840年代后期率先裝備了米捏步槍,這使得它在同時期列強陸軍中擁有巨大的技術和戰術優勢。

新步槍帶來新戰術。拿破侖時代的散兵線隊形可以進一步拉大,避免被對手火力密集殺傷。而對手的密集隊形將在更遠的距離上遭到精確火力射擊。

此外炮兵的角色發生重大變化,因為野戰火炮的典型射程大多數在10001500碼,有的輕型火炮甚至只有600800碼,相對于步槍射程優勢變小。

炮兵的作用變的類似后來的機槍,作為步兵的火力倍增器。盡管高層反映遲鈍和對線膛步槍的不信任,英軍還是在1851年裝備了1851式米捏步槍,這構成克里米亞戰爭中英國陸軍的主戰單兵武器,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英軍陸軍的參戰部隊包括4個步兵師,1個輕裝步兵師和1個騎兵師。整個師在6000人左右。

法國陸軍的參戰部隊是4個步兵師和2個騎兵旅。編制情況和英軍差不多。

根據當時的炮兵技術水平,法軍的做法更適應實戰需要。騎兵在法軍中的地位比起拿破侖時代大大下降,新式米尼步槍使得騎兵突擊力下降,因此法軍很少使用大騎兵軍團。

英軍指揮官是拉格倫男爵,一個平易近人的貴族。法軍司令是阿爾芒·雅克·勒魯瓦·德·圣阿爾諾元帥,法國大革命造就的新一代法國軍人。

1854年4月20日,俄羅斯遭到開戰以來的最大打擊,普奧兩國宣布保持中立,并秘密結為防御同盟。

中立的理由顯而易見,但沙皇看不到這一點。神圣同盟在最關鍵的時候失靈,使他感到沮喪和憤怒。

仿佛為了給沙皇傷口再撒一把鹽,英法艦隊在1854年4月22日炮擊塞瓦斯托波爾,表明英法準備實實在在跟俄國打一場戰爭。

戰爭還在繼續,至少沒有傳來戰爭結束的消息。

以董書恒對俄國人的了解,他們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現在正值夏季,俄國人肯定會把戰爭拖到冬季。

俄國人總是不自覺地認為他們的士兵在冬日了會獲得優勢。

因此董書恒認為至少明年春季之前,戰爭是不會結束的。

從這些情報中,董書恒能夠看出兩點問題,一個是英法軍對正在收到疫病的困擾,疫病給英法聯軍帶來了大量的非戰斗減員。

現代醫療衛生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大兵團的遠距離投送作戰發生疫情的概率還是很高的。

另外一個是俄軍雖然在戰斗中處于劣勢,但是并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也就是說俄國人實力猶存,可堪一戰。

提到英法,兩國的公使,最近又派人請求董書恒見面了。

劉青北已經跟兩位公使接觸過。了解了他們的訴求,但是這個事情太大了,不是劉青北能夠決定的。

原來英法聽說了淮海軍在遠東再次擊敗了俄國人,對淮海軍的戰力刮目相看。

所以這次想讓淮海軍出兵克里米亞,從中國坐船出發到科威特下船,然后沿著土耳其的內陸領地到達克里米亞,跟從英國出發遠不了多少。

至于從印度調兵,英國人沒考慮過,他們覺得將那些阿三調過去只會浪費后勤補給。

英法公使認為這些清國人既然能夠在遠東打敗俄國人,說明他們至少有了與西方軍隊作戰的能力。

根據董書恒當初跟他們訂立的盟約,他們自然希望淮海軍能夠直接派兵到克里米亞戰場。

在那種幾十萬人的大會戰戰場,多一分力量就多一分勝算。

另外兩位公使也知道,清國人的醫術了得,很多租界的外國人都到過董書恒讓人在上海建立的醫院,見識過中醫的神奇之處。

親王的肺炎被中國的醫生治好之后,更是做了一個活廣告。

現在親王在歐洲推廣淮海軍制造的大蒜素注射液,治好了一些身患花柳病的貴族。讓他賺取了巨額的差價,更是讓他收獲了很多貴族的友誼。

來自東方的神奇藥物,在歐洲傳的家喻戶曉。不過因為價格很貴,所以只有富人才能用的上。

這次二位公使找到淮海軍還希望其能夠大量供應這種藥物,并且派遣一直醫療隊去戰場。

當董書恒聽到這個消息之后,雖然面上顯得很為難,但是心中已經樂開了花。

他本來就想讓自己的軍隊去見識一下,歐洲列強之間的大兵團作戰。

但是,這個事情不好他自己提。如果是他自己提出來,自然就得不到好處,不好再講條件。而且容易讓別人懷疑他別有用心。

相關

__穿越小說


上一章  |  回到清朝做鹽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