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
士卒身高皆在八尺以上,看起來并不是一個特別值得關注的事情。
但當大量的精銳軍隊都是如此,就顯得極為恐怖了。
在戰場上,若上萬大軍列陣,皆身高八尺,身形魁梧,披覆重鎧,這方陣的壓迫感就會撲面而來。
而禁軍對面的胡人一個個身高只有一米六左右(七尺),面黃肌瘦,還衣不蔽體,不是穿著破爛毛皮,就是拿著短刀骨箭。
雙方交戰,心理沖擊與士氣高低絕不能同日而語。
短兵相接之后,戰力會差距會更令人驚悚。一個身高接近一米九,體重兩百多斤的壯漢,與一個身高一米六,瘦骨嶙峋的胡人交戰,會發生什么?
可以參照那些身高一米九,女朋友身高只有一米五的情侶。完美詮釋了什么叫吊打。一只手就能拎著衣領拎起來教訓,對方在空中張牙舞爪,甚至都碰不到胳膊的主人。
在關西,這一切的確在默默發生。而武舉就是這一切最顯著的地方,身高體魄的優勢總能讓這些高大士子脫穎而出,云集于武舉當中。
歷史上的猛將,在這里不值一提。
比如蜀漢著名將領魏延,出了名的能征善戰,但在如云的關西猛將中間,其各項成績都并不顯突出。
張瑞特意觀察了一下其名次,無論負重行軍、弓箭騎射、還是馳馬奮槊,都只在中游偏上水平。
不是魏延不夠勇猛,而是身體素質,體魄技藝方面,關西一個個魁梧的將門子弟太占優勢。全是韓擒虎、羅士信、尉遲恭一類的猛將。
激烈的角逐三天,魏延看著自己的成績排名驚愕的目瞪口呆。
實在是不敢想象自己在家鄉無人能比的豪勇,到了長安竟然有大量豪杰能與自己相提并論。更不提還有一些非人一樣的猛士,將自己遠遠甩在后面。
比如現在各項名次都排名第一的士子羊承,魏延實在是想象不出來,一個人怎么能夠如此驚才絕艷,全方面無死角的強大。
負重行軍一項,其人完全看不出一絲野蠻魁梧之處,但就是氣息悠長,耐力驚人。前面一路九十多里都是以一個相同的速度不急不緩的慢跑,這就已經足夠將大部分踏步而走的士子遙遙甩在了身后。據說其到了最后十里,向校場奔赴的時候,還有體力,一路大步如飛的跑進了校場。
引得無數文武高官、公卿之女熱烈歡呼,鮮花灑滿了其身后之路。
到了射術與騎射方面,差距就更令人絕望了。什么心射,什么目視,對他而言都已經不足為道。其人完全是將弓箭射藝當作了人生的一部分,身體的本能。
隨手間射出的連珠箭,箭箭命中靶心。
據說當今天子看完其射藝表現,都驚嘆不已,給出評價:“能為朕三箭定天山者,必斯人也。”
古時,匈奴人稱天為“祁連”。祁連山,即匈奴語中的天山。
滿朝文武公卿、長安學宮教習都相信,羊承將比肩前朝名將霍去病,為本朝不世出之外戚名將,必能率鐵騎為孟朝掃蕩一切胡虜敵寇。
魏延唯一的心理安慰就是這些關西猛將,或許都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之輩。
若自己在軍謀、策論中奪冠,還有可能問鼎武狀元。
可是就是這一項,徹底讓魏延自閉,陷入了懷疑人生當中。
試卷上兵法考教之專業,策論之雄偉,境界之高深,讓魏延直呼不可思議。
就算讓軍中專業將領來回答,可能也要沉思許久。
可是魏延皺眉凝思之時,一位位士子就已經氣定神閑的放下筆在原地等待。
其中就包括魏延印象深刻的羊承,其卷面工工整整,擺在了一旁,聚精會神的不斷挑眉,挑逗另一位白衣士子。
只是這位白衣士子顯然沒他這么活躍,很平靜的坐在原地閉目養神,不搭理他的惡搞。
這讓魏延百思不得其解,怎么會閉目養神?
難得有機會進入皇宮大殿,作為天子門生。不趁機關注一下皇宮風景,牢記天子容顏。一旦外放,終生也沒有幾次機會再面見圣上了。
他怎么會選擇閉目養神?
難道其對皇宮風景司空見慣?對天子非常熟悉?
當張榜之后,魏延在同進士出身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隨后立即關注向榜首,究竟誰會在這場龍爭虎斗中奪得榜首?
一個陌生的名字映入眼簾,狀元諸葛亮,榜眼羊承。
莫名的魏延就無比堅信,這位諸葛亮一定是在殿試中閉目養神的那位白衣士子。
想到那個寧靜淡然,從容自信的身影,魏延心中震撼莫名。
若說羊承被認為注定是能比肩霍去病的當朝名將,那能力尤在羊承之上的狀元諸葛亮,究竟是什么級別的將領。
豈不是與兵仙韓信、軍神白起、燕昌國君樂毅同列?
可惜這個時代沒有武廟,不然更能驗證魏延所想。
正是因為有這些年輕俊杰,孟朝的軍事實力會如同漢朝一樣,在開國之后處于穩步上升期。
這遠不同于后世大一統王朝,軍事實力開國即巔峰,之后一直在逐年下跌。
大漢在開國時,不能具醇駟,而孝文帝時期已有“車騎八萬五千”,到了漢武帝時期軍力達到了巔峰。武帝在元封元年(前110年)冬十月,出長城,北登單于臺,至朔方,臨北河。親自勒兵十八萬騎,旌旗徑千余里,威震匈奴。
孟朝也是如此,開國時的軍事實力、軍事理論、大軍團作戰指揮都只是初級階段。
在建康盛世期間,以強悍的國家實力為支撐,以諸葛亮、羊承、陸遜、陸績、馬超、關羽等一系列天驕名將的訓練下,將會持續上升。
從而令帝國南征北戰,無往不利,滅國無數,將帝國武功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魏延敏銳的發現了這一點,將來領兵出戰的必然是這些新秀將領。陛下必然要為子孫培養一批年輕將領,為后代皇帝保駕護航。
所以今科的武考狀元必然會承擔重任,魏延立即下定決斷在會武宴后與諸葛亮結交一下,爭取隸屬于其麾下。
可是魏延的計劃還未實施便宣告破產。
會武宴結束,魏延還沒來得及找上諸葛亮,一名錦衣衛便將諸葛亮請到了皇宮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