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之并州匪政第五章帝國勛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末之并州匪政 >>漢末之并州匪政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章帝國勛章

第五章帝國勛章


更新時間:2021年12月02日  作者:楊氏良家子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楊氏良家子 | 漢末之并州匪政 


拋開歷史外掛不談,張瑞真正值得稱道、能吸引豪杰效死的氣質為數不多。

但賞罰必信,出手闊綽,賞不延時,絕對算是其中重要的一點。

孟朝建立,張瑞完成了大義上的美化之后。緊接著便毫不拖延的開始大封文武。

劉邦建國之后與群臣論功排序,推蕭何為首功,卻只有八千戶,卻對排名第二的曹參封一萬零六百三十戶。明朝的封賞大典自然不必說,排名靠前的全是武將,文臣全要向后排。

在孟朝同樣如此,封侯首重軍功。

將門勢力是張瑞最重要的根基,張瑞的各項政策自然會有所傾向。

二月初三,經過內閣與禮部的長期的籌備,孟朝封賞大典正式召開。

地點選在昭華宮,歷經一年半多的時間,長安宮殿前方朝議的區域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二左右。

昭華宮便是其中較大型的一座宮殿,專門為大型朝議所準備,建筑風格與當初在河東的大殿類似。

在一排排環形座椅上濟濟一堂的文武高官正襟危坐,不過武將數量明顯數倍于文官。封侯最終還是這些剽悍軍人的舞臺。

“陛下駕臨昭華宮!”

隨著侍衛嘹亮的聲音,滿堂文武整齊起身,齊呼道:“臣等恭問陛下圣安。”

張瑞步履從容的坐到高臺上,然后說道:“朕安,卿等且入座。”

待滿堂文武整齊入座后,張瑞面帶笑意,說道:“朕以不德,踐履尊位。此上乃明神上帝之恩,山川百神青睞。下則諸卿俊杰戮力同心,奮武揚威。”

“《書》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孟朝新立,自當恩澤天下,賞饋功勛。”

張瑞的開頭很簡單,也沒有賣關子。

就一個主題。你們拋頭顱,灑熱血,跟著朕打江山,定社稷。

今天朕君臨天下,就絕不會虧待身后的兄弟們。今天就是要給你們發獎賞。讓所有人在勝利中取嘗。忠心,絕不會被辜負!

張瑞揮了揮手,趙云親自托木盤來到張瑞面前。

木盤上鋪著一層艷麗的紅色絲綢,絲綢上擺著一枚精致的金印,與一塊造型精美的印章。

內閣輔臣司馬芝展開一份冊文,揚聲念道:“左武衛大將軍,左軍都督,南鄉侯高順。以軍侯隨圣上起兵,將晟武、段文、張白騎等攻漢軍,大破之,立孟朝之根基。南下克晉陽,掃白波于河東。從攻董卓,功勛卓著。征伐四克,西滅關中諸將,東平關東諸侯,北伐袁紹,南征袁術。得將軍十三人,克城一百二十四座。升上柱國大將軍,封新安縣侯,食邑一萬一千三百二十戶。賜帝國鷹揚勛章。”

話音落下,即便有監察御史糾察殿前風紀,還是有無數官員發出驚嘆得呼聲。

食邑一萬一千三百二二十戶,這份封賞甚至超過了了漢初丞相曹參近千戶。

萬戶侯,再不是遙不可及,就出現在眾人之中。

高順在親兵的引導下走上高臺,站在張瑞面前,重重以拳捶胸,行了軍禮。

張瑞先將帝國鷹揚勛章掛在了高順面前,笑著說道:“此勛章,我孟朝只有兩枚,是為軍人至高無上之榮譽。”

高順心潮澎湃,思緒萬千的望著張瑞。

自己出身貧寒,不以聲名而顯。是陛下擢自己于微末,一直委以腹心,以國士待之。

自己誠三生有幸,才能遇此明主,又如何敢不以國士報之?

隨后張瑞端起萬戶侯金印,在萬眾矚目下從容的交給了高順。

對于獎賞部下這方面,張瑞一項很大方。封建等級制度下,自己君臨天下,占據了絕大部分利益。自己吃肉,怎么也要讓跟隨自己的部下有口湯喝。

要學也是學劉邦,怎么可能學項羽,不舍得將金印冊封給部下,把玩在手中都變成了圓球。

隨后張瑞拍了拍高順肩膀,笑著說道:“朕猶記得與卿初見之時。胡虜匪寇流虐州郡,漢兵豪強隨時可能將吾等覆滅。當是時,朕還自詡雛虎咆哮,卿亦岌岌無名。可曾想過白駒過隙,便裂土封侯,當個萬戶侯?”

高順感慨道:“若無陛下,臣一介武夫尚惶惶不知歸處,何敢妄想萬戶侯?”

張瑞笑著說道:“朕記得卿今年才四十七歲。”

高順點頭,回道:“陛下博聞強識,臣今年四十有七。”

“孟朝新立,建康偉業,還需卿輔國效力二十年。”

二十年是什么概念?

高順到時候已經六十七歲高齡,而張瑞則正好四十七歲,也就是眼前高順正當壯齡的模樣。

四十七歲左右的高順在做什么?

南征淮南,北滅袁紹,征伐四克,戰無不勝。

誰若說高順四十七歲帶不動兵了,一定會被數十萬將士以打量白癡的目光審視許久。

同樣,誰要是敢在張瑞四十七歲的時候起兵叛亂,也一定是腦袋不太清醒。

作為一個從無到有打下天下的皇帝,張瑞在軍中擁有無與倫比的威望。任何朝廷內部的官員叛亂,在張瑞眼中都不值一提。

年輕就是張瑞最大的本錢之一,完全不像劉邦,做皇帝時都已經垂垂老矣。

所以張瑞對手下這些元老重臣完全沒有清算的打算。

還希望他們能帶一帶新生代的后輩陸遜、諸葛亮、陸績等人。

高順立即行了一個軍禮,向張瑞慷慨回道:“臣愿為孟朝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善,且回去入座。”

高順走下高臺,司馬芝打開另一份冊文,揚聲念道:“右驍衛大將軍、右軍都督、祁鄉侯張遼,身先士卒,勇冠三軍,威震四海,屢建殊勛,破董卓,擒李傕、劉備、袁術,斬將之功,三軍所未有。勇烈之風,振全軍之氣。升上柱國大將軍,封合肥縣侯,食邑一萬一千戶。賜帝國鷹揚勛章。”

合肥縣即張遼揚名之地,以三萬關西精銳,大破袁術十萬大軍,在戰場上生擒袁術。

冥冥中似乎有種命運,讓張遼同合肥縣有著特殊的緣分。

所以合肥縣侯,是張瑞親自決斷,為張遼選的封地。

無彈窗相關

_


上一章  |  漢末之并州匪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