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之并州匪政第四章登基稱帝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末之并州匪政 >>漢末之并州匪政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章登基稱帝

第四章登基稱帝


更新時間:2021年12月02日  作者:楊氏良家子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楊氏良家子 | 漢末之并州匪政 


正月二十九日,四方藩臣、屬國單于們無法想象的精銳軍隊展現在所有人面前。

清晨,隨著一聲悠揚的晨鐘聲響起,壯麗恢弘的長安城有序的運轉起來。

在漢室,一向是晨鼓暮鐘,孟朝新立,一切都有了新的氣象,長安城以晨鐘暮鼓為報時法。

伴隨著鐘聲悠揚飄蕩,長安城南城門六扇巨大的城門被士卒洞開。

一隊隊衣袍嶄新,鎧甲明亮的精銳禁軍跑步進入城中。

整齊雄壯的腳步振奮人心,鏗鏘有力的鎧甲撞擊聲激昂精神。

隨著軍官一聲大吼:

跑步行進中的隊列立即傳出山呼海嘯般的聲音:

旌旗如云飄起,長矛聳立如林。

雄壯魁梧的士卒列陣于長安朱雀大街上,從朱雀門前一直排列到城外祭壇所在之地,陣列綿延十余里。

一隊隊忠誠的將士昂首挺胸,征袍筆挺,鎧甲曜日。

親眼目睹了這如山如海排列的整齊軍陣,所有屬國藩臣都后背森寒,呼吸不順。

這一刻,無數酋長國王都明白了,為什么祖祖輩輩要奉中(和諧)國為宗主,為什么要跪地臣服。

自己國家的所有男女老少相加,人數尚不及這一城之內的禁軍人數眾多。這種情況,還談何抵抗?

旭日東升,朱雀門緊閉的宮門緩緩打開。

一隊隊精銳甲騎,單臂舉著一面面旌旗從宮城中列隊而出,甲光曜日,旌旗連綿。

綿延的甲騎浩浩蕩蕩,長達數百米。

而后萬眾矚目的張瑞車架才在無數鐵騎護衛下,緩緩從宮城中開赴出來。

在長安街上觀禮的百姓、臣民瞬間傳出一陣歡呼,聲音熱烈而又激動。

迎著所有百姓的歡呼,大量文武官員從宮門內走出,意氣風發,抬頭挺胸的跟在張瑞車架之后。

他們當然有資格意氣風發,因為正是這群朝氣蓬勃、雄心壯志的官員即將統治這萬里河山。

在他們堅毅有力的步伐背后,所有人都能看到這個新的統治階級的張揚與自信。

這是他們銳意進取、雄視天下應有的獎勵,這一切的努力,即將在今日于勝利中取嘗。

張瑞理應不茍言笑,但張瑞如今才二十七歲,后世這個年紀可能還在上學,也可能剛踏入職場,但大部分人都還未結婚。

著實沒有什么刻板與嚴肅的氣質,因而張瑞含著笑意同自己的臣民招手致意。

長安城百姓都能看到孟公十分陽光和煦的同自己招手,紛紛發出熱烈的歡呼。

從這也能看出這個新的政權還很親民,沒有什么高高在上的威嚴。符合一直以來張瑞給長安百姓留下的印象。

除了長安百姓與藩臣胡酋,感觸最深的便當屬新科士子了。

建康三年便是三年一度的科考時間,兩京十二州的科考士子都匯聚于長安。親眼目睹了這個強盛王朝的誕生,對自己將來的仕途更加充滿信心。

旭日高升之時,張瑞攜朝臣抵達城南祭祀天地之所,登壇受禪。

受禪之地旌旗飄揚,鐵甲環繞,公卿、列侯、諸將、匈奴單于、四夷朝者數萬人陪位。

張瑞登壇,燎祭天地正神、五岳四瀆,曰:“皇帝臣瑞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漢歷世二十有四,踐年四百有二,三綱不立,四海困窮,五緯錯行。靈祥并見,推術數者,慮之古道,咸以為天之歷數,運終茲世,凡諸嘉祥民神之意,比昭有漢數終之極,孟家受命之符。漢主以神器宜授于臣,憲章有虞,致位于瑞。瑞震畏天命,雖休勿休。”

僉曰:“天命不可以辭拒,神器不可以久曠,髃臣不可以無主,萬幾不可以無統。瑞祗承皇象,敢不欽承。卜之守龜,兆有大橫,筮之三易,兆有革兆,謹擇元日,與髃寮登壇受帝璽綬,告類于爾大神;唯爾有神,尚饗永吉,兆民之望,祚于有孟世享。”

隨著祭祀完成,張瑞正式從御史大夫郭貢那里接過漢室傳國玉璽。

數萬軍民,四方藩臣,胡虜單于,公卿列侯皆躬身俯首,齊聲高呼:

張瑞佩上傳國玉璽,轉身望向祭壇下浩蕩云集的官員,思緒激蕩。

自己穿越以來十一載,殫精竭慮,夙興夜寐,時刻不敢松懈,終于初步實現了山河一統。

當然等待自己去解決的事情還有很多,雖然兩京十二州名義上都已經歸附。

但在揚州還有割據數郡的孫策未能平定,在關東還有大量擁兵自重,敢跟朝廷提條件的世家豪強,在塞外還有大量未曾臣服的部落國家。

以及如今那份令后世人莞爾一笑的版圖。所謂的大一統王朝,如今孟朝從漢室那里繼承過來的版圖殘次不齊。

別說與盛唐相比,就是與隋、明、元、清相比也大有不及。

出了長城基本就不復為孟朝所有,遼東半島連官員踏足的余地都沒有,西域、青藏高原以及交州、南越、夷州都是一片未知。

這些地方自己不趁著開國之時,猛將無數去打,后世子孫就要花費數倍的代價去征服。自己作為開國之君,怎么也要為后世打下一片疆域,以便將來領土糾紛提供法理依據。

當然,這些王圖霸業的事情都是過眼云煙。

張瑞作為穿越者最關注的事情還是改善民生,提高生產力,推進社會產能進步。

這才是穿越者最大的責任與貢獻。

雖然如今的農業技術已經遠超漢室水平,但這絕達不到張瑞滿意的地步。

前方雄關漫道,張瑞只能從今日起奮弘毅之志,逐一克服。

思緒片刻后,張瑞負手望向臺下群臣軍民,下達第一份政令:“朕既承天命,允執國家。必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詔令,大赦天下。為天下免田稅一年。”

大赦,免稅是張瑞為百姓謀福祉,讓這個時代苦難的百姓稍微緩一口氣。

而回到長安后,張瑞緊接著發出的第二道政令就極具個人特色了。

無彈窗相關

_


上一章  |  漢末之并州匪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