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之并州匪政第一百零一章免除農稅的初次展望(為盟主凡人3109加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末之并州匪政 >>漢末之并州匪政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一章免除農稅的初次展望(為盟主凡人3109加更)

第一百零一章免除農稅的初次展望(為盟主凡人3109加更)


更新時間:2021年10月03日  作者:楊氏良家子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楊氏良家子 | 漢末之并州匪政 


楊氏良家子:

確定下府兵擴招,張瑞看向司馬芝,問道:“軍籍擴招至二十萬,民部財政是否有壓力?按理推算,糧草應該十分富足吧?”

司馬芝從容答道:“太尉請寬心,民部府庫十分充裕。如今民部仍有黃金九萬斤,白銀八萬斤,錢十九億六千萬,糧七千三百萬石。”

糧食今歲秋收后增加不少,但無論黃金、白銀還是銅錢都有大幅度下降,尤其黃金減少了數萬斤。

張瑞問道:“黃金、白銀都減少數萬斤,用往何處了?”

司馬芝解釋道:“是用于修建永濟渠。到如今永濟渠已開工至第三年,各豪強所承包工程基本已接近尾聲。官府檢驗合格后,陸續發放薪金。”

“孤記得當初永濟渠計劃動用約二十億錢?”

“太尉博聞強識。工部預算為十九億六千八百萬錢,實際消耗二十一億三千五百萬錢。”

二十一億錢,能買近億石糧食,一百三十多萬噸。雖然在后世也就運糧公司幾艘船的事情,但在這個年代,近億石糧食無疑是個天文數字般的財富。

這些糧食足夠關西絕產的情況下,所有百姓支撐一年。

換言之,官府有這么多存糧,就能夠抵抗一次赤地千里的旱災。

只要不是連續兩年大旱,關西就不會爆發大規模起義。

而這么大的財富投入到基建中,換來了一個惠及整個關中的大型水利工程。

司馬芝說道:“如今永濟渠惠及關中良田共計八百萬畝。如鄭國渠一段,三百六十萬畝,皆畝產八石左右。其他良田畝產亦在四石以上(漢石小,只相當于二十七市斤,畝產才一百零八斤。東漢一畝相當于0.6915市畝,換算一下一市畝產量是一百五十六斤。現代小麥畝產在七百至八百斤)。”

耗資如此巨大的永濟渠,自然意義重大。

《史記》、《漢書》都記載:“鄭國渠就,用注填閼(淤)之水,溉舄[xì戲]鹵之地四萬余頃,收皆畝一鐘,于是關中為沃野,無兇年,秦以富強,卒并諸侯。”

一鐘為六石四斗,這比黃河中游畝產粟米一石半,要高許多倍。

在張瑞入主關中之前,河東、太原的粟米產量都是只有一石半。也就是說,在仍然種粟的關東,百姓畝產量還是只有一石半。

而關西改種粟米為種冬麥,一般畝產在三石半左右,水利發達的關中能高達四石,乃至最頂級的鄭國渠,水流里有大量泥沙,養分充足能達到八石(畝產三百一十六斤,效果是化肥的三分之一略多)。

永濟渠灌溉八百萬畝良田,就意味著僅關中地區,每年產量比關東就多出三千四百萬石糧食。

而且發達的水利,也有利于增強農田的抗災能力。

這氣候異常的冰河時期,旱澇保守的八百萬畝良田,每年穩定提供四千六百四十萬石糧食,能極大穩定人心。

而每年四千六百四十萬石的收入,兩年就能讓永濟渠收回成本。第三年開始,就是盈利。

當然這四千六百四十萬石糧食,絕大部分都是百姓的,不歸官府。

但同樣,二十一億錢的支出,也并非會盡數消耗。

其中近半會以算緡稅的形式收回到官府。

張瑞問道:“豪族今歲獲得如此多薪金,能收回多少?十億?”

司馬芝微微搖頭,遺憾的說道:“豪族亦會想方設法合理避稅。其會盡量以不同族人身份來承包一項一項工程,盡量減少薪金給到同一人,從而避免上繳大量算緡稅。”

避稅都已經是豪族們的本能。

誰也不想自己辛苦賺了一億錢,年初一盤算,要交出四千八百萬(比個人所得稅高百分之三)。

這種事情,在后世都無法避免,這個監管能力遠遠不如后世的時代,張瑞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只要豪族不是太過分,官府也沒法做到逐一偵察,畢竟豪族不可能找上千個人來作假賬,人多嘴雜會使整個郡縣都知道其在試圖逃稅,最多找三五個親信之人。

而歲入四十萬錢以上,稅率就是百分之四十八。真正的頂級豪商無論如何也逃不過這一刀。

但就算有人通過逃稅避開了官府監察,也莫要高興太早,這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一旦其犯有某些其他罪行,被官府注意到。官府或許做不到監察每個豪族的漏稅情況,但重點偵察一個家族,必然一查一個準。

如今律法可不像后世那么溫情脈脈,一旦被查出逃稅,到時候豪族們付出的代價,就遠遠不是逃稅那些金額能補償的了。

司馬芝說道:“二十億錢并非一年給付,所以這一項明年預估為五億錢左右。明年算緡稅大概為二十四億錢上下。”

張瑞驚訝,問道:“怎會如此之多?二十四億錢算緡稅,全拿來買糧,已經足夠所有百姓一年之需。”

司馬芝詳細解釋道:“算緡稅首年征收額度為十四億三千萬,隨著關西壯大,民間財富增加,三年以來算緡稅年年遞增。今年又開絲綢之路,以及永濟渠結算全部薪金。所以才達到二十四億錢之數。”

張瑞不可思議的問道:“關西會有如此多財富?”

司馬芝挺直身體,從容自若的說道:“此不難算出。太尉所慮無非糧食而已,關西百姓一戶五口而治百畝,得糧約在三百石至四百石。而五口之家一年消耗約在六十石,是故每戶都有一些余糧能夠存在倉廩當中。”

“公倉私廩俱豐實,最普通之百姓,一戶儲存糧食亦在百十石之數,絕不止供應百姓一年。”

“此外義倉、慈善倉、常平倉等糧倉亦儲存有數千萬石糧食。民間財富的確在逐年提升。”

“此項,只是關西所產。關西工商繁盛,鑄幣權收割四方,每年皆能從西域、胡虜、關東收割大量糧食。”

諸夏果然不愧是一個勤勞節儉的民族,只要政權穩定,恢復生產,很快就會產出大量財富。

張瑞立即興致勃勃的問道:“僅算緡稅一項便能抵數百萬普通百姓田稅,此外還有工商、鹽鐵、礦稅、關稅等。從豪族身上所征賦稅,似乎已能支撐官府運轉。能否取消百姓田稅?”

“據孤所知,大漢孝文皇帝,曾下詔免除全國農稅十三年,而官府府庫卻依舊年年增加,以至于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

荀彧笑著,說道:“太尉所談乃是太宗孝文皇帝十三年所下詔書,曰,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今勤身從事而有租稅之賦,是為本末者無以異也,其于勸農之道未備。其除田之租稅!”(大概意思是,農業是天下之本,現在勤勤懇懇務農還要交田稅,顯得本末沒有差距,農商沒有區別,為了重農抑商,詔令免除田稅。)


上一章  |  漢末之并州匪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