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之并州匪政第八十三章武庫充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末之并州匪政 >>漢末之并州匪政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三章武庫充盈

第八十三章武庫充盈


更新時間:2021年07月03日  作者:楊氏良家子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楊氏良家子 | 漢末之并州匪政 


關于傷亡,王凌詳細解釋道:“當初對陣呂布,陣亡及傷殘士卒多達千人。及平定太原,雖然南部豪強皆反,然大軍一戰而克,損失不重,算上強攻晉陽,亦只有數百。克滅黑山李大目損失亦是微乎其微。太原戰事累計不足兩千人。”

“然征河東之戰,僅張白騎之敗,便折損近兩千人。此后段文于聞喜血戰十數日,多有死傷,有數百人之眾。其他戰楊奉、破韓暹、擊牛輔、破聞喜,皆有所死傷。累計傷殘、陣亡亦有千余人。”

“僅此兩戰全軍傷殘軍籍便多達五千人。”

“后攻孟津關、平津關死傷上千人。擊破馬騰死傷上千人。血戰潼關死傷四千余人,高順所部傷亡三千余人。這其中雖有康復者,但陣亡及傷殘者亦多達七千余人。”

“全軍陣亡及傷殘共計一萬兩千余人。”

張瑞倒吸一口冷氣,果然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而隨著對手實力的增強,戰事激烈程度驟增,傷亡亦大幅度攀升。

討伐董卓之前,長達兩年時間,對手多為匪寇、豪強,每戰死傷只數百近千人,即便遭逢慘敗,亦不過千余人。

但與董卓交戰不足五月,便傷亡上萬人,哪怕經過康復,亦有七千人徹底訣別戰場。

張瑞手撫下巴,凝神靜思,問道:“如今軍中健全之士約為五萬人?”

“五萬一千人。其中西河郡兵、雁門郡兵、護匈奴中郎將五千鐵騎與冀州三千鐵騎皆未入軍籍。有軍籍者共四萬一千人。”王凌毫不停頓的答道。

“以四十一萬戶籍論征兵人數,征募一萬八千府兵,將軍籍人數提升至五萬九千人。”張瑞立即安排道:“此外,今歲必然會有數十萬流民涌入。亦需早做防范,按十萬戶百姓算,再多征一萬四千人。”

王凌面色凝重,問道:“如此征募府兵便多達三萬兩千人。府庫是否足以承受?。”

張瑞認真思考了片刻。三萬大軍,一月耗糧約在五萬石左右。若只守衛在長安附近,不遠征他域,沒有徭役消耗,一年耗糧約在六十萬石。

糜芳一人便幫自己解決了三十萬石糧食。剩下三十萬石,平均到每月只有兩萬五千石,這個數字著實不算多。一個月有兩三支商隊抵達長安便能解決。現如今一天抵達長安的商隊亦不止兩三支。

張瑞堅定決心,說道:“便如此決議。長安將日漸匯聚數以十萬計之民夫、災民。若無三萬精兵鎮守,恐生叛亂。如今并非吝嗇財務之時。”

聞言,王凌亦深感認同,如今穩定局勢,遠比府庫充盈更加急迫。

至于征募三萬大軍的預案兵部早有設立。河內富庶,與河東、河南并為三河騎士之鄉,足以征兵一萬八千人。

京兆尹境內關中之民慷慨豪邁,亦足以征募一萬四千人。

有此三萬大軍駐扎于長安,足以震懾關中一切宵小的不軌之圖。

“兵部當中武庫是否充足?此三萬大軍,甲具齊備否?”

談及武庫,王凌面露笑容,神情十分輕松,匯報道:“主公,兵部改制后匯聚權柄,近日曾徹查諸郡府庫,統籌管理,皆搬運至長安。如今武庫內極為充實。”

“軍國重器神臂弓一月產出兩千余套,令人驚嘆。如今便存于長安武庫之中,即將送往華陰。”

聞言,眾人皆笑容洋溢。

神臂弓一月可產兩千套,一年便是兩萬四千套。無需三年便能裝配全軍徒卒。大軍戰力將再提一節。兩千人手持神臂弓列陣而守,恐怕上諸侯大軍亦難撼分毫。

只有張瑞尤嫌太慢。十余名工匠每天負責組裝,一人一天竟然只能組裝六七套神臂弓。這效率距離大機器生產相差實在太大。

但這也已經足夠碾壓其他諸侯,為逐鹿中原增加極大優勢。

與神臂弓同時采用流水線生產的還有鐵甲,張瑞關切的問道:“鐵甲產量如何?”

王凌語氣亢奮高昂,激動說道:“鐵甲亦產量驟翻,此前三月方產兩千套鐵甲,而本月二十余天便產鐵甲千套。”

“如今三千套鐵甲、兩千套神臂弓皆已搬運至長安府庫,將會一同送往華陰前線。”

“善!”審配激動的說道:“主公出兵之時,全軍方才有鐵甲七千套。算上潼關繳獲千余套與此批三千套鐵甲,全軍已披覆鐵甲一萬一千余!堪稱甲士萬余!”

甲士萬余!

張瑞多年如一日的重金投入,終于在今日厚積薄發,積累出了令人驚嘆的巨大成就。

在戰場上出現上萬名甲光曜日的精銳大軍,那該是怎樣威嚴豪邁的景象。

曹操五千重甲鐵騎便嚇得關中諸將紛紛膽寒。

若戰場上匯聚了上萬甲士,甚至無需鼓噪,僅上萬鐵甲高舉無數面旌旗,列隊徐徐而進,那鋪面而來的沉重感與無法阻擋的氣勢,便足以使烏合之眾驚駭至不戰而潰。

就關中諸將手下那些身穿麻衣、粗布、骨瘦如柴的弱旅,憑什么阻擋這旌旗甲胄、光照天地的雄壯大軍?

說完最重要的神臂弓與鐵甲,王凌繼續介紹道:“如今府庫中有強弓三萬七千張,其中兩萬張屯于華陰前線。只有一萬七千長弓可分配于新募之卒。羽箭卻愈發充沛,民間百姓紛紛削木造箭售于府庫。如今已存羽箭一百七十五萬余。”

羽箭雖多,但消耗亦快。裴儉奉張瑞之令,列陣憑強弓硬弩對壘段煨,三日便消耗數十萬支箭矢。沒有充足的儲備,大軍大戰幾場便后繼乏力了。

張瑞安排道:“如今華陰前線以對壘為主,有神臂弓、強弩為用,強弓消耗輕微,可從軍中儲備抽調一萬強弓,送回長安分配新卒,剩余五千再逐月補齊。”

征募新卒亦并非一蹴而就,再歷經長期訓練,前后數月,足以工匠產出五千張強弓。確保每個士卒在正式踏入戰場之前都配備有成套的弓箭。

如今強弓略微緊缺。但太原的府兵已可自備強弓、長刀從軍,待明年河東府兵亦要同樣依律而行。軍中便能空余出數萬強弓,長弓緊缺的情況將會極大改善。


上一章  |  漢末之并州匪政目錄  |  下一章